•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發現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的方式確實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並觀 察到學生普遍喜歡此種運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因其在學習上是有伴的,相較於 一般的教學的獨立學習,更喜愛小組協同學習,所以根據研究之發現提出以下幾 點建議:

一、在教師教學上的建議

就研究者在教育現場的發現及觀察到的,國一新生在進入國中時對於學習有

很濃厚的新鮮感,一開始也非常樂於學習,但鑑於國中的課程與國小有甚大的差 異,學習方式也不太一樣,課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學習興趣會漸漸的低落,

學習態度不佳的結果也會影響到學習的成就;根據本研究的實驗發現,運用學習 共同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逐漸凋零的學習態度,以下就本研究的發現給予現場教 師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上的一些建議。

(一)實驗前的心理建設

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在國小時已習慣於一般的教學方式,所以在進行運用學習 共同體教學前,需先讓學生了解教師接下來要運作的模式,讓學生對新的教學法 了解並建立良好的信心,這樣對於日後的教學才不會排斥。

除了學生的心理建設外,導師及家長的角色扮演也很重要,所以除讓導師充 分了解上課的模式外,對於家長的溝通及心理建設尤為重要。因為一開始家長對 任科老師的認識不多,所以常會存有懷疑的態度,若再加上學生的成績不如預 期,則常會形成阻力,故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再實施較好;也可透過導師 與家長充份的溝通,讓親師間形成更融洽的關係,將阻力化為助力,如此才會對 學生的學習成效更有助益。

(二)漸進式訓練學生討論的合作技巧

剛開始實施實驗教學時,研究者與社群教師開會時都一致表示學生欠缺合作 技巧,這也是讓教師最為困擾的一點;因大部份的學生從小到大沒接受過合作的 技巧訓練,尤其是在數學這個領域,所以上課時常會達不到老師預設的效果,故 合作技巧的訓練相形之下頗為重要。

研究者建議以漸進式的訓練,例如跟學生說我們這週要訓練的是「傾聽」的 技巧,除先讓學生各自說出自己對於「傾聽」的定義與作法,然後教師再做統整,

然後明確的於一週內執行,讓學生由練習變成習慣。依此類推,每週養成新的合 作元素,讓學習確實習於合作技巧以利討論的進行。

合作技巧的訓練是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讓學生習於合作技

巧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所以建議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由形式上的分組 開始,慢慢注入合作技巧的元素,讓學生習慣合作型的學習,畢竟要達有效教學 並非是一蹴可及的。

(三)依據單元內容設計活化有趣的學習單

為了促進學生同儕間的合作技巧及對於高層次數學的思考,根據單元內容設 計活化有趣的學習單是很重要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學數學不並等於考試,數學 可以學習的範圍是很廣泛的,是可以很有趣的。教師社群可以設計生活化或是邏 輯推理式的題目,題目不宜太難或是過於簡單,讓小組可以一起合作討論,各自 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利解答。學習單的設計中,探究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環,可運用 適當的工具讓學生由具體運思跳躍到形式運思,讓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 合,如此充滿學習趣味的學習單可適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及參與討論的意願,創造 多元的解題方法與伸展跳躍的概念學習。

建議學習單的運用多利用第八節課或是學習單元前後,如此才不會影響教學 進度,亦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對學習單元做個總結複習,以連結到下個單元 的概念學習。

(四)鼓勵學生預習及複習並按時完成指定作業

學習共同體教學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同儕間的協同學習,若要確實的讓各組 可以討論,則學生的預習及複習就是不可或缺的動作,但就研究者現場教學的經 驗觀察到,學生會預習的人數少之又少,回家不寫作業的學習不在少數,也難怪 學業成績無法進步;所以,建議教師可以指定預習的範圍,且宜從簡單的概念預 習開始,讓學生可以自己看得懂,然後於教師授課時較易理解並澄清迷思概念,

再加上課後的複習,就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鼓勵學生發表及上台演示並適度的給予讚美

教師應放手及放心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們經由同組的協同學習常會看到意

想不到的火花,然後鼓勵學生發表及上台演示,教師並應提醒其他學生停止討論 並用心傾聽同學的演示,以鼓勵發表及上台的學生,並引導台上與台下同學間的 互動,讓學生們一起討論問題並得出結論或是修正問題。

因學生被動或是不敢發表或上台演示,建議可以用組別加減分的方式激發潛 能,教師再加以從旁協助鼓勵及讚美,並串聯同學們的問題及誘導發言,如此可 以獲得不錯的效果,才能更加深學習的成效。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為老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學生的學習常以教師為 中心,所以當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與上台演示或是巡視各小組時,教師認真的傾聽 是很重要的,學生也能馬上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若是學生的想法有創意或是表現 不錯時也要給予適度的讚美,如此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 對其用心的關注。尤其是在小組分組合作時,常會發現低成就的學生較愛吵鬧,

拒絕學習的學生亦常會引起同組的困擾或是不滿,此時教師若能適度的指導如何 解決及鼓勵同組學生互助的表現就能將問題解決到最低,讓學生能在沒有情緒下 繼續進行學習活動。

(六)教師社群的參與及專家請益

教師在教學現場會面臨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雖然在課室內好像是「國王」, 但教學上常會有些教學上的焦慮及困惑。Edwards ( 1997 ) 指出對於現場教師,

可以透過接受相關課程的研習,以減低教師對於教學所引起的焦慮。而教師社群 的參與及專家的請益則會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及減少教學上的困惑,畢竟教育並 不是單打獨鬥的事業,需要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後援單位,能夠針對教學實務所面 臨的各式問題進行討論以尋求良善的解決之道,而參加各式的研習或是請教專家 都是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研究者因應學校的要求,參加國北 教大推動的「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在校內與數學教師 成立教師社群,每月固定開會討論、分享教學經驗、構思教材教法與增進教學技 巧;在校外則參加由張新仁校長主持的【教室教學的春天-分組合作學習專業培

訓工作坊】以增進研究者的專業能力;同時,開放課室進行教學演示,不僅增進 教師社群的專業能力,亦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更為主動與積極。

建議現場教師可以先尋求自己的教學夥伴,形成教師社群,互相請益、協同 學習,並互相開放課室觀察,汲取別人良好的教學優點,並改善自己在教學上的 盲點,如此更能增進專業水準並提升教學效能。

綜上所述,教師都希望進行有效的教學,甚至是高效教學,如何讓學生建立 良好的學習態度並有滿意的學習成就,這是教師與家長共同的期望,所以教師們 在這波教改的同時,翻轉教學的盛行中,應該有適度的轉變。以「一枝粉筆闖天 下」的時代已經過了,這是個團隊合作的時代,我們不再可能單打獨鬥,教師社 群的成立及開放課室是時代的趨勢,而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是在這波翻轉教學中 不錯的選擇。

二、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合作學習在數學領域已實施多年,各項論文著作發表皆有完整的論述,成功 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師們也有相當的認知與體認,但為何目前在數學領域中卻少 有人一直實施下去,可見合作學習的部份問題還是會造成教師的困擾,無法解 決。佐藤學博士所提的學習共同體理念能適度的解決合作學習中的部份問題,研 究者根據本研究實施後的經驗與心得希望給未來相關研究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研究者在進行實驗研究時發現,並非每個班級、每位學生都可以完完全全的 按照學習共同體的理念教學。不同的領域教學也有不同領域的問題存在,所以應 截長補短,採取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概念學習時運用分組學習是個不 錯的選擇,而精熟學習時則可以一般的講述教學為主。唯有教師多了解學習共同 體的理念、運作的元素,不需完全烤貝,只要截取所需的元素善加運用,同樣可 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能。

(二)活用探究教學及教師社群

開放式的數學邏輯思考題目的設計須考慮到配合課程的內容及學生的程 度、特質與學習背景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討論的成效,若能運用教師社 群,集結大家的力量,集思廣益,相信可以設計出更為貼切的學習單。另外,多 善加運用外界的資源,如:網路、其他教師社群或是出版社等等,都能取得更為 適切的學習單,同時可以減少教師備課的時間,事半功倍。

實驗中,學生對於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皆有正面的肯定,研究者曾問過學 生,下學期是否繼續進行,學生全部都認可,而且不想再像其他科一樣排排座的 聽課模式,可見學生對於此模式的上課方式非常的喜愛,但若是沒有相對的成績

實驗中,學生對於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皆有正面的肯定,研究者曾問過學 生,下學期是否繼續進行,學生全部都認可,而且不想再像其他科一樣排排座的 聽課模式,可見學生對於此模式的上課方式非常的喜愛,但若是沒有相對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