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七、 寫作凡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剿共戰爭反而成為一塊少有人涉足的領域。而在國史館《蔣中正 總統文物》、《陳誠副總統文物》等檔案開放之後,舊有的論述勢 必要加以改寫。本論文除了藉由剿共戰爭作為蔣毛軍事思想的比 照之外,希望也能成為一部好的戰史。另外,透過同時呈現蔣毛 觀點,希望能夠在視角上互補,去除盲點。

在蔣毛軍事思想對照方面,除了兩人各方針的呈現外,其思想 之異同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兩人的政治立場雖然南轅北 轍,但在軍事思想上卻有雷同之處。例如就中國的戰爭問題,兩 人都認為不能一昧的學習西方/蘇聯現代軍事,而是要根據中國的 實情及特殊狀況來應對。因為這兩人在中國的領袖地位,因此其 軍事思想的對照變為一個相當重要的題目,雖然在碩士論文中未 能全盤論述,但至少專就一個時期兩人軍事思想做一對照,也或 許能對蔣毛的軍事能力評價能跟過去有不一樣的見解。

七、寫作凡例

一般史料中國共雙方彼此用詞頗為激烈與分歧。中共將國民革 命軍稱為白軍或白匪,一般學者也有用蔣軍、國民黨軍。本文行 文中所稱國軍一律為國民革命軍之簡稱。另外由於蔣中正為首的 派系已控制中央,因此不稱蔣系,而以中央軍稱之。國方官方觀 點稱為赤匪或偽工農紅軍等。本文亦以中國工農紅軍稱之,簡稱 紅軍。另外雙方都常用的用詞,中共使用卻加註引號者,如:追 剿、圍剿、反圍剿等詞,則不加引號。長征、追剿等同一事件不 同用詞者,則視主體而決定。如以中共、紅軍為主體行文時便稱 長征,以國軍為主體行文時便稱追剿。未有明顯主體時則採定說。

最後,為了標明國軍與紅軍單位不同,以免混亂。故紅軍第一方 面軍即簡稱為紅一方面軍、紅軍第一軍團簡稱為紅一軍團。國軍 單位則直接稱序號如:第一軍團、第十九路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系為一端、國民革命軍地方軍系的集合(如西北軍、晉綏軍、桂 軍、粵軍、川軍等等)為一端、中共紅軍、日軍各為一端。從這 四端的連接當中,呈現了六種關係:1.國(中央)國(地方)關係 2.國(中央)共關係 3.國(地方)共關係 4.國(中央)日關係 5.

國(地方)日關係 6.共日關係。之所以稱為「關係」,是由於這些 連結並非是持續敵對的狀態,期間有戰有和,也有不同程度的支 配。當然,國民黨的地方實力派實際上並非一體,而是分成許多 派系,而且各個派系的組成也不盡相同。但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 看,可以將其歸為一個稱為「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或「國民革命 軍地方軍系」的集合。在 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前,中國國內 戰爭中的日本因素尚不明顯,甚至可以忽略。中央軍與紅軍在剿 共戰爭時期當中始終是敵對的,戰爭就環繞在此敵對的主軸兩端 展開。國民黨地方派系許多曾參與反蔣聯合而被擊敗,此時仍有 部份與中央軍保持敵對,呈現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對共產黨來 說,國民黨中央與地方的大聯合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必須維繫三 方面的平衡。九一八事變在江西第三次圍剿期間爆發,為中國的 內戰增添了一個日本因素。國民黨地方派系往往打著抗日名號行 反蔣之實,而共產黨更希望藉著抗日,使國民黨停止剿共,面對 日本,但是共產黨在整個剿共戰爭期間除了東北有部份游擊隊之 外,並未與日軍有實際交戰。與剿共同時,國民黨中央軍與地方 軍在上海、長城、熱河、綏遠等地進行斷斷續續的抵抗,但在大 戰略上順位仍將抵禦日本置於剿共之後,即「先安內後攘外」的 戰略原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 圖 3 剿共戰爭勢力關係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在深入的探討蔣中正與毛澤東於剿共戰爭中的軍事思想之 前,必須先對蔣、毛兩人的軍事經歷與訓練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蔣中正與毛澤東兩人都出生於受西方新思潮強烈影響下的十九世 紀中國。如同當時代絕大多數的學生,兩人的教育都起步於傳統 私塾,進而在新式小學堂、中學等求學。兩人的分岐出現在專門 的學校當中。蔣中正報考在保定的通國陸軍速成學堂,並得以考 取赴日留學生。在日本進入日本士官學校預備校的振武學校就 讀,留日期間加入同盟會。毛澤東則是進入師範學校就讀,是個 知識份子,與軍事幾乎無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6 表格 二-1 蔣中正、毛澤東學歷比較

資料來源:《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毛澤東年譜》

蔣中正 毛澤東

幼教 私塾 私塾

小學 鳳麓學堂 箭金公學堂

東山小學堂

中學 龍津中學堂 湘鄉駐省中學 通國陸軍速成學堂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 東京振武學校

蔣中正的早年軍事生涯,大多是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武裝革 命行動。1911 年他與同學放棄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就讀的機會,返 國參加辛亥革命。隨即投入陳其美麾下,率敢死隊攻浙江撫署,

後又擔任滬軍第五團團長。二次革命中又策劃奪取肇和兵艦與江 南製造局。在陳其美死後,受孫中山之命擔任在山東起事的中華 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護法運動時,陸續擔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

大本營參謀長等職。並在黃埔軍校校長期間率軍參與東征。五次 圍剿開始前,蔣中正已經率領國民革命軍擊敗了北洋軍系,繼而 在內部陸續打敗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在最高 指揮官的層級上,可說已打贏了兩場戰爭(北伐、中原大戰)。雖 然他所使用的也有並非純軍事的政略(如收買廣東空軍),但在大 戰略的層級上,政治手段也是包含在其中。這種非軍事手段甚至 可以說在中國是自古以來就為孫子的一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鼓勵的。蔣中正的軍事教育雖然因為未就讀日本士官學校而不 太完整,但是其軍事歷練及經歷卻相當豐富(見表二-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表格 二-2 蔣中正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資料來源:《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蔣中正總統五記》

年代 職務

1909 高田野砲兵聯隊實習 1911 攻浙先鋒指揮官

滬軍第五團團長 1914 第一路司令

1916 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 1918 援閩粵軍作戰科主任

粵軍第二支隊司令

1922 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 1923 軍事委員會委員

大本營參謀長

1924 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

1925 廣州衛戌司令 代理粵軍總司令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1926 國民革命軍總監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8 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1929 陸海空軍總司令 國防會議委員

國軍編遣會議常務委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8

相對於蔣中正,毛澤東的軍事經歷是由實踐中所求得的。軍 事生涯一開始的秋收暴動雖然失敗,但三灣改編成功把紅軍從制 度上改變,將黨支部建到連一級,連以上都採軍事、政治雙首長 制,紅軍成為中國共產黨牢牢控制的武裝機器。在戰爭層面上,

毛澤東將大戰略改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與朱德在井岡 山取得成功,擊敗國軍數次會剿。

表格 二-3 毛澤東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資料來源:《毛澤東年譜》

年代 職務

1927 紅一師黨代表 1928 紅四軍黨代表

前敵委員會書記 1930 紅一軍團政委

紅一方面軍政委

1930 年末,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系在中原大戰 取得勝利後,終於能空出手來專心面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割據地區

(中共政府稱蘇維埃,故亦稱蘇區)。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中 國工農紅軍在國軍專注於中原大戰之際,趁機發起一連串對各大 城市的進攻,一時之間佔領長沙、吉安等都市,然而受到國軍反 撲,只能撤回蘇區。此即中共黨史所稱「李立三路線」的失敗。

在擊退紅軍對城市的進攻後,國軍開始對蘇區進行以圍剿為名的 戰役。

第一次圍剿戰役,國軍由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為圍剿軍總司 令。其所部以湘軍為主力,第六路軍、第九路軍、第十九路軍分 三路向江西蘇區進攻。另一方面,紅軍的番號為紅一方面軍,下 轄紅一、紅三兩個軍團,總司令為朱德,實際負責指揮者為政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9

毛澤東。紅軍兵力遠遜於國軍,因此採取所謂「誘敵深入」的方 針,吸引國軍進入蘇區。在戰役初期,國軍進展頗為順利,佔領 東固、富田等蘇區重鎮。但是在龍岡一戰,國軍第十八師(缺一 旅)被紅軍突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師長張輝瓚被俘(後被 殺)。魯滌平下令全軍放棄圍剿,向後撤退。紅軍又在東韶追上並 擊潰了國軍第五十師。國軍第一次圍剿失敗。

1931 年 4 月開始的第二次圍剿戰役,國軍改由何應欽為總司 令,並增加了第五路軍、第二十六路軍等兵力。紅軍仍採「誘敵 深入」方針。5 月 16 日,從國軍左翼一路橫掃到右翼。國軍第二 十八師、第四十七師在富田、第四十三師在白沙、第二十六路軍 在中村、第五師在廣昌、第五十六師在建寧接連被紅軍各個擊破,

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五師師長胡祖玉在戰鬥中負重傷後 不治。第二次圍剿再度失敗。

雖然國軍的前兩次圍剿都以失敗收場,但是整體的戰略環境 並沒有改變。國軍部隊仍然包圍江西蘇區,隨時可能發動新一波

雖然國軍的前兩次圍剿都以失敗收場,但是整體的戰略環境 並沒有改變。國軍部隊仍然包圍江西蘇區,隨時可能發動新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