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 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 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維開教授.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 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本論文獲得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培育獎獎助】.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羅國儲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 v.

(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3)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維開教授.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 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本論文獲得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培育獎獎助】.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羅國儲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 3. v.

(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5)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謝辭 本篇論文或許在讀者們看來是過眼雲煙般的;在臺灣高等教 育學術機器底下所生產製造出來的又一篇碩士論文。不過對我個 人而言,這是一個人對歷史長達二十餘年的追求的初步成果、十 餘年來所受教育的結晶。因此在感謝對本人有幫助及本論文有貢. 政 治 大. 獻的諸位先生女士之餘,請容我總結一下我至今對歷史的追求。 首先當然要感謝我的父母及兄長,在我不事生產的青年時代. 立. 給予經濟上的培養及提供健全的環境供我成長。感謝我在天上的. ‧ 國. 學. 阿公、阿婆在幼年時對我的教養,並時常教訓我要「煞猛」讀書, 殷殷切切直至臨終,希望這篇論文作為孫子的小小成就能安慰你 們在天之靈。. ‧. 我對歷史的追求該從何說起呢?我人生中最初的幾本歷史讀. y. Nat. 物,是蔡東藩等人編撰,世界書局所出的紅皮本《中國歷代通俗. sit. 演義》中的《民國演義》 、日本集英社出版,臺灣牛頓翻譯的《学. er. io. 習漫画 世界の歴史》 、麥田軍事叢書《日本海軍英傑傳》 。可能是. al. n. v i n Ch 喜歡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或許是只有閱讀那些故事能夠獲 engchi U 得情感上的共鳴的緣故。. 天生就該讀人文學科,雖然喜歡武器,但沒有太大的興趣。主要. 在求學的過程中,我不斷受到許多師友的教誨。感謝我的歷 史啟蒙恩師,永平高中歷史科黃芙蓉老師,是您嚴謹、豐富的教 學內容使我開始對歷史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在命運的帶領下,也 很榮幸的能夠就讀老師的母校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感謝高中 導師鄭垣玲老師對我細心的教導以及關注,是您的評價給予了我 在學術道路上前進的自信心。感謝九班同學們對我的包容與友愛。 高中時我的歷史讀物開始走向專業化。第一次在博客來網路 書店買的是二戰德國名將隆美爾著、李德哈特整理、鈕先鍾翻譯. 6.

(7)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的星光《隆美爾戰時文件》 。恰巧在學校附近舊書店買到的傅樂成 等編《中國通史》、錢穆《國史大綱》、以及老師作為補充講義的 國編本歷史課本。就這樣通過了師大歷史系的推薦甄試。 進入師大歷史系就讀後,開始接受初步的學術訓練。感謝師 大歷史系的陳惠芬教授、鄧世安教授、朱鴻教授、葉高樹教授等 老師在大學期間對我的教育及鼓勵。感謝蔡佾霖學長、范耿鈞、 李宗翰、謝承穎、張凱鈞等同學們在大學生涯的相互砥礪。線在 回顧起來,大學時代真是無憂無慮的一段歲月。 慚愧的是,當歷史從興趣變為專業時,看得書雖然廣了,但. 政 治 大 學時期最喜歡的書是:孟森《明史講義》 、陳捷先《明清史》、陳 立. 也缺乏以前的深度。買的書多了,實際看的反而不比以前多。大. ‧ 國. 這些書也幫助我通過了政大歷史所的考試。. 學. 志讓《軍紳政權》、徐中約《中國現代史》、甘懷真《中國通史》。 政大歷史所是一個新天地,從知識的接受者到創造知識,學. ‧. 術研究的道路似乎在我眼前敞開了。感謝周惠民院長、唐啟華教. y. Nat. 授、黃福得教授、Joe Eaton 教授、劉季倫教授、彭明輝教授在各. sit. 課程的教導。從當研究生開始,我開始接觸一手史料如《事略稿. er. io. 本》,也開始對學術著作深入研究。劉馥《中國現代軍事史》、張. al. 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影響我至深。為齊錫生《劍拔弩張. n. v i n 的盟友》還曾在網路上與人論戰。感謝事略稿本讀書會的呂芳上 Ch U i e h n c g 館長、張力教授、陳進金教授、李君山教授、吳淑鳳纂修,使我 在聽講中耳濡目染學術界的氛圍,有感到身處一個大家庭的溫暖。 從聽課到寫出論文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未成熟的思想該如何 轉化成具體的題目,有了題目又該如何呈現為文章。感謝中研院 陳永發院士、張瑞德教授、大陸社科院近史所黃道炫教授在這個 過程當中的循循善導。感謝指導教授劉維開老師的殷切指導,老 師身教重於言教,對史料嫻熟無人能及,學生作文無處不是模仿 老師。感謝口試委員林桶法教授、楊維真教授兩位對本論文的評 論以及詳實指正。. 7.

(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感謝已故的杜維運教授,雖然在高中時就曾久聞大名,但直 到研究所才得以一償聽課夙願。課中蒙老師授以「耐心謹嚴、氣 平情正、寬容謙虛、風節崢嶸」等十六字箴言。學生當記為座右 銘,永誌不忘。感謝已故的臺大社會系鄭為元教授。雖未曾與您 見面,但在因緣際會之下獲得您的部份藏書,許多都是歷年收集 的原文軍事書。感謝已故的中研院劉鳳翰教授、國史館王正華女 士所遺愛的史料,這些都對我的軍事史研究相當有幫助。 感謝我在歷史學界的偶像們:Leopold von Ranke、Mark Bloch、 G.G.Iggers、張玉法院士、許倬雲院士、黃宇和院士、蔣永敬教授、. 政 治 大 Rana Mitter 教授。你們就如天上的星星,使人抬頭仰望又看似遙 立. 楊天石教授、Stephen Ambrose 教授、Doris Kearns Goodwin 教授、. ‧ 國. 學. 不可及。. 感謝陳佑慎學長在歷史專業及歷史娛樂上的帶領,在論文撰 寫期間所提供的眾多寶貴意見也使我獲益良多。感謝政大歷史系. ‧. 張真榮助教、張曉寧助教、張嘉玲助教、人文中心李素瓊助教、. y. Nat. 國民黨黨史館王文隆主任、胡蓬春女士所提供的工讀機會及學習. sit. 環境。感謝中央歷史所施承志學長、政大歷史所的楊善堯學長、. al. 佑、許哲瑋等同學平時的相處以及相互刺激。. er. io. 鄭巧君學姐、李仕寧、劉妤榕、黃培舜、紀晏如、鄭曉波、李柄. n. v i n 在一連串感謝之中,我感到需要抱歉的是對我高中、大學的 Ch U i e h n c g 德文老師們。雖然對德文的興趣發揚很早,但始終沒有付出足夠 的熱忱與努力好好學習它。上課也往往都是渾渾噩噩、虛應故事 而已。高一的時候曾去德國交換兩星期,感謝 Kulinski 先生一家人 的照顧。不自量力的買了兩本德文書: 《德國戰車》跟《希特勒傳》 , 至今還沒有能看懂。 感謝滕昕雲先生、傅鏡暉先生、傅鏡平先生、王立本先生、 舒孝煌先生、施孝瑋先生、程嘉文先生、李厚壯先生、劉謦豪先 生、郭沛一先生、陳廷禎先生等國內研究軍事史及戰略的先驅, 雖未能與諸位蒙面,但各位的著作對本論文有著先驅作用。. 8.

(9)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感謝師大棒球校隊、師大歷史系壘球隊、政大歷史壘球隊、 聖殿騎士壘球隊、新店棒協棒球隊的所有老師、教練、學長、隊 友們,對於一個整天鑽研在故紙堆中的人來說,個性之所以能不 致扭曲實有賴於各位的指導、友善與鼓勵。 感謝本文現在及將來的讀者,希望閱讀本文對你們而言是個 輕鬆的過程而非艱澀的推敲。如有任何問題、指教請寄 ntnurod@gmail.com。 歷史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也不太是能發財或者能與大多數高 薪工作有關連的學科。在少子化衝擊的高等教育緊縮下,越來越. 政 治 大 備踏入社會之時,或許只能藉小說人物以自勵:在湯姆克蘭西的 立 少人願意攻讀博士班,歷史相關工作職缺也變得稀少。在畢業準. ‧ 國. 學. 小說系列中,主角傑克雷恩以歷史系畢業之姿,當上了 CIA 的分. 析師,進而成為國家安全顧問、美國總統。在田中芳樹的小說《銀 河英雄傳說》中,戰史系中途轉戰略系的主角楊威利,成為了同. ‧. 盟軍的名將。讀歷史的珍貴不在於學歷文憑,而在於思辨方法及. n. al. er. io. sit. y. Nat. 實事求事的精神,祈與後來者共勉之。. Ch. engchi. 9. i n U. v.

(1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本論文撰寫期間曾獲得 103 年度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培 育獎獎學金之獎助 特此致謝.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11)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摘要. 蔣中正和毛澤東,同為二十世紀中國的重要領導人物,其影 響不僅是在政治上,更在軍事上。兩人都是偉大的戰略指導者和 軍事理論家,或者至少他們的追隨者如此宣稱。在超越領袖崇拜 的今天,這個形容仍是事實嗎?. 政 治 大 取得前兩次反圍剿的勝利,他發展出一個理論應付國軍的圍剿: 立 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國軍分散的各路。加上共產黨的動員力量,國 蔣、毛第一次在軍事上對決是在江西第三次圍剿。毛澤東已. ‧ 國. 學. 軍的圍剿相當困難。蔣中正有鑑於此,做出了戰略上的轉向,新 的戰略結合碉堡戰術、封鎖、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等方針。最終. ‧. 對贏得了第五次圍剿。毛澤東在長征中重新取回領導權,他馬上 面對的是國軍在貴州的新一波圍剿。由於遠離蘇區戰鬥,因此只. Nat. sit. y. 有很少的補給和援助。會戰展開也不順利,土城、魯班場之戰戰. io. er. 敗,而僅以慘勝贏得遵義之戰。但毛終究設法逃出蔣的包圍圈, 並離開貴州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由於毛澤東和張國燾的戰略歧. n. al. i n U. v. 見,毛澤東獨自帶領紅軍北上抵達陝北與當地紅軍會合。紅軍東. Ch. engchi. 征入晉,宣稱要到華北抗日。但為蔣增援山西的中央軍所擊退。 在紅四方面軍北上之後,為了在甘肅、寧夏打通蘇聯援助路線, 紅軍渡過黃河。但為蔣中正命令下的國軍所切斷,這個行動最終 導致了西路軍的潰滅。 在剿共戰爭當中,蔣中正和毛澤東各自研發出他們的理論與 對中國戰爭的認知。他們的共識是中國的戰爭是不同於外國的戰 爭的。此階段可以視為他們的軍事思想奠基時期。毛澤東所寫的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成為以後他的軍事著作的先聲。另 一方面,蔣中正對此的經驗則比較是方法上的,以軍官訓練團訓. 11.

(1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練軍官及幹部、親自編撰各式「手本」等戰術教材,這些方法的 延續持續到抗戰之後,甚至到臺灣時期。 關鍵字 蔣中正 毛澤東 軍事指導 軍事思想 五次圍剿 長征.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13)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Abstract. Chiang Kai-Shek and Mao Ze-Dong, two great leader of 20th century China, not only politically but also militarily. Both man are, or so claim separately by their followers, are great stretegist and military theorist. Beyond the worship of both man, is that true? Chiang and Mao’s first military encounter was the third. 政 治 大 develop a theory to counter Nationalists’ encirclement by 立 concentrating strength and attack the enemy detachment separately.. encirclement campaign of Jiang-Xi. Mao already won the first two, he. ‧ 國. 學. Along with the mobilizational power of Communists, Nationalists’ encirclement campaign turns out very difficult. Chiang realize that,. ‧. and making a dramatic turn of strategy, combine with bunker tactics, blockade, and political mobilization of people. Chiang eventually won. Nat. sit. y. the fifth encirclement campaign over the Mao-absence Communists.. io. er. Mao took back his command during the Long March. He soon faces the Nationalists’ encirclement again in Guizhou. This time he is. n. al. i n U. v. not fighting on a soviet area, therefore gain little support and. Ch. engchi. reinforcement. The battles are not quite well either, Lost two of them and won one costly. But he still manage to escape from Chiang’s encirclement, and leave Guizhou to rendezvous with other Red Army. Because of strategy difference between Mao and another Communist leader Zhang Guotao, Mao leads his troop go north to Shaanxi, rendezvous with local Red Army. Mao attacks Shanxi by claiming they want to fight Japanese evasion at North, driven back by Chiang’s reinforcement to local warlord Yan Xishan. To fulfill the strategy goal of reaching USSR to get supplies, Communists launch. 13.

(1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another campaign in Ningxia and Gansu and crossed Yellow River. But the Red Army been cut off by Chiang’s nationalist army, this later leads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west side detached Red Army. During the war, Chiang and Mao both develop their own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War in China, which they both believe in common is different from foreign wars. The period of first Chinese civil war, can be seen as their military thought’s foundation. Mao wrote “Problems of Strategy in China's Revolutionary War” to conclude this war,. 政 治 大. became the pioneer of his military works later on. Chiang, on other hand, took the experience most in method way: retrain officers in. 立. special facility, write tactic handbooks.These methods cotinuely used. ‧ 國. 學. by Chiang on later wars against Japan, even in Taiwan in his late years. Key words: Chiang Kai-Shek, Mao Ze-Dong, military thoughts,. ‧. Encirclement Campaigns, Long March.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n U. v.

(15)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目次 謝辭 ................................................................................................................ 6 摘要 .............................................................................................................. 11 Abstract ......................................................................................................... 13 目次 .............................................................................................................. 15. 政 治 大 表次 .............................................................................................................. 19 立 圖次 .............................................................................................................. 18. ‧ 國. 學. 第一章 緒論 ................................................................................................ 20 一、 研究動機 .................................................................................... 20. ‧. 二、 文獻回顧 .................................................................................... 21 三、 研究方法與理論 ........................................................................ 28. y. Nat. sit. 四、 進行步驟與章節架構 ................................................................ 31. n. al. er. io. 五、 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途徑..................................................... 32. i n U. v. 六、 預期成果與對學術研究的貢獻................................................. 32. Ch. engchi. 七、 寫作凡例 .................................................................................... 33 第二章 江西第三次圍剿戰役開始 ............................................................ 34 第一節 戰前準備 .................................................................................... 39 一、 國軍兵力 .................................................................................... 39 二、 紅軍兵力 .................................................................................... 40 三、 作戰計畫 .................................................................................... 42 第二節 圍剿開始 .................................................................................... 48 一、 序戰 ............................................................................................ 48. 15.

(1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二、 蓮塘、良村、黃陂戰鬥............................................................. 52 小結 .......................................................................................................... 56 第三章 第三次圍剿戰役終局與戰略轉變................................................. 58 第一節 圍剿失敗與中止 ........................................................................ 58 第二節 第三次圍剿戰役結果 ................................................................ 64 一、 戰後態勢與傷亡 ........................................................................ 64 二、 戰略環境因素 ............................................................................ 67. 政 治 大 四、 國軍主觀因素 ............................................................................ 70 立 三、 共軍主觀因素 ............................................................................ 68. 五、 毛澤東的指導 ............................................................................ 72. ‧ 國. 學. 六、 蔣中正的指導 ............................................................................ 72. ‧. 第三節 蔣中正的戰略轉變 .................................................................... 73 小結 .......................................................................................................... 77. y. Nat. sit. 第四章 川滇黔邊戰役 ................................................................................ 78. n. al. er. io. 第一節 從土城失利到扎西改編 ............................................................ 79. i n U. v. 第二節 再戰遵義 .................................................................................... 83. Ch. engchi. 第三節 戰役結果 .................................................................................... 94 一、 戰後態勢與傷亡 ........................................................................ 94 二、 戰略環境因素 ............................................................................ 96 三、 共軍主觀因素 ............................................................................ 97 四、 國軍主觀因素 ............................................................................ 98 五、 毛澤東的指導 ............................................................................ 98 六、 蔣中正的指導 ............................................................................ 99 小結 .......................................................................................................... 99. 16.

(17)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第五章 西北戰役 ...................................................................................... 101 第一節 戰役經過 .................................................................................. 101 一、 山西戰役 .................................................................................. 101 二、 陝寧甘戰役 .............................................................................. 112 第二節 戰役結果 .................................................................................. 115 一、 戰後態勢與傷亡 ...................................................................... 115 二、 共軍主觀因素與毛澤東的指導............................................... 116. 政 治 大 第三節 毛澤東對內戰的總結 .............................................................. 117 立. 三、 國軍主觀因素與蔣中正的指導............................................... 116. 小結 ........................................................................................................ 119. ‧ 國. 學. 第六章 結論 .............................................................................................. 121. ‧. 一、 戰爭型態 .................................................................................. 121 二、 戰爭指導 .................................................................................. 123. y. Nat. sit. 三、 戰略、軍事思想 ...................................................................... 123. n. al. er. io. 四、 勢力因素 .................................................................................. 124. i n U. v. 五、 方法論及其延續 ...................................................................... 125. Ch. engchi. 小結 .................................................................................................... 126 徵引書目 .................................................................................................... 128 附錄一 戰鬥序列 ...................................................................................... 137 一、 江西第三次圍剿戰役戰鬥序列............................................... 137 二、 川滇黔邊戰役戰鬥序列........................................................... 147 附錄二 紅軍四渡赤水期間行軍里程表................................................... 159. 17.

(1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圖次 圖 1 美軍野戰手冊(Field Manuel)中「戰爭層級(Levels of war)」插圖............................................................ 29 圖 2 薄富爾戰略金字塔理論 .......................................... 29 圖 3 剿共戰爭勢力關係圖 .............................................. 35 圖 4 江西第三次圍剿地圖 .............................................. 45 圖 6 川滇黔邊戰役地圖 .................................................. 79 圖 7 西北戰役地圖 ........................................................ 10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19)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表次 表格 一-1 戰略與戰爭層級 ............................................. 30 表格 二-1 蔣中正、毛澤東學歷比較 ............................. 36 表格 二-2 蔣中正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 37 表格 二-3 毛澤東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 38 表格 二-4 第三次圍剿戰役國軍團級以上軍官傷亡、被俘 情形表 ........................................................................ 64 表格 二-5 第三次圍剿戰役紅軍師級以上指揮員傷亡情 形表 ............................................................................ 65. 立. 政 治 大. 表格 三-1 川滇黔邊戰役紅軍團長以上軍官傷亡情形表. ‧ 國. 學. ‧. .................................................................................... 95 表格 四-1 晉陝綏寧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部所屬部隊兵 力表 .......................................................................... 11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2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不斷受到外國軍事力量的挑戰與壓迫。 軍事本為維繫國家的根本,武備不彰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亡國之 痛。戰爭的勝負更是最為現實,面對西方軍隊屢敗屢戰,清朝便. 政 治 大 人征服的古埃及人一樣,在對外衝突中不斷挫敗的中國軍隊便只 立 有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迫切地改革。先是採購西式槍砲,再來採用. 只有向勝者低頭求教。如同被擁有馬拉戰車(chariot)的西克索. ‧ 國. 學. 西方操典,在這傳統中國與近代西方的衝突轉換期中,軍事便是 其中最高的一隻風向雞。. ‧. 1949 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中華民國 自辛亥革命開國以來,歷經二次革命、討袁、軍閥混戰、北伐、. Nat. sit. y. 中原大戰、剿共、抗日、戡亂等無數大小戰事,幾乎無一年無戰. io. er. 爭。在戰史上可以以北伐作為分界,在此之前為清朝所遺留下來 的新軍-北洋軍系為主的戰爭;而在北伐之後,便轉為以國民革. n. al. i n U. v. 命軍系為主的戰爭。而北伐後的民國戰爭,又以縱貫二十餘年的. Ch. engchi. 國共鬥爭為軸線:自共產黨 1927 年南昌暴動始,至 1949 年佔據 大陸建立政權告一段落。在此鬥爭的中心,是兩位突出的領袖人 物─蔣中正與毛澤東,在另一種意義上來講,這場二十餘年斷斷 續續的戰爭也可以說是蔣、毛二人的長期對決。這兩人的軍事能 力自然也成為戰爭成敗的關鍵決定因素之一。 如果要對兩人的軍事能力進行比較的話,則他們受到近代西 方軍事的薰陶經過是需要探討的重點之一。蔣中正是清末眾多軍 事留學生之一,接受過中國、日本的軍校教育,繼而擔任黃埔軍 校校長,是一個當代軍事學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同時亦不乏實. 20.

(21)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戰經驗,自辛亥革命參加上海之役後,歷任滬軍第五團團長、中 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粵軍第二支隊司令、大本營參謀長等職, 其中部隊主官職與參謀職俱有之,即使以現代任用軍官的標準來 看,其經歷也稱得上完整。成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後,蔣中正一 躍而成為全盤戰略的指導者,北伐勝利後又在中原大戰中勝出, 作為總司令有一定的能力。 相對的,毛澤東則沒有軍事教育的背景,在發動秋收暴動前 也毫無實戰經驗。但毛澤東並非沒有接受到當代軍事的洗禮,在 其文集中的用語中,可以看出他對軍事也有相當的認識,如班、. 政 治 大 「戰役」、「戰術」的層級次序等概念。毛據說曾在湖南新軍當過 立. 排、連、營、團、旅、師等單位編制、 「預備隊」的觀念、 「戰略」、. ‧ 國. 學. 一員列兵,但沒有切實的佐證。既然沒有毛上過軍校甚至在軍隊 中接受訓練的確切記錄,則其軍事學為自學而來,當無疑問。其 軍事生涯的開始為 1927 年的秋收暴動,其後在井岡山建立根據. ‧. 地,多次擊敗政府軍。後又成為中央蘇區軍事主要負責人,在第. y. Nat. 一次至第三次反圍剿戰役中建立起其軍事家的名聲。. sit. 將兩人的軍事生涯對照來看,蔣中正接受過較完整的軍事訓. er. io. 練,亦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毛澤東則是白手起家、無中生有,可. al. 是居然也能在井岡山屹立不搖,能與國府正規軍對抗。在此二人. n. v i n 數十年的對抗中,剿共戰爭(或稱第一次國共內戰)可以說是一 Ch U i e h n c g 場前哨戰。兩人的意志與思想,是如何影響其部下,又是如何被 實行的呢?便是本論文所希望探討的目標。 二、文獻回顧 (一)研究脈絡 此題目若以二人軍事思想各自的形成與發展分別來看,蔣自 1907 年入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始,至 1975 年其逝世為止,時間 跨度達 68 年;毛自 1927 年秋收暴動始,至 1976 年其逝世為止,. 21.

(2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時間跨度達 49 年;期間有交集者為 1927-1949 年之國共武裝對抗。 就碩士論文而言,若要全盤討論比較蔣毛軍事思想,時間跨度顯 然太長,因此必須擇一時間段落討論之。根據主要的戰爭,大致 可以略分為:剿共、抗戰、內戰等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剿共時期自 1927 年中共武裝暴動始,至 1937 年國 共第二次合作終。期間較重要的戰役有江西五次圍剿、追剿、陝 北圍剿、晉西圍剿、西路軍等。在江西前二次圍剿中,蔣中正並 未深入參與或直接指揮,也未有軍事思想作品提及。此時為毛在 中共中嶄露頭角時期,而其軍事思想著重於建立根據地反圍剿,. 政 治 大 追」即為此時期提出,並在中共官方觀點裡成為第一至第四次反 立 著名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 敵駐我擾 敵疲我打 敵退我. ‧ 國. 學. 圍剿勝利的關鍵。再者,五次圍剿與反圍剿的作戰型態也並非游 擊戰,舉例而言,在圍剿中被擊敗的國軍各師,都是與紅軍正規 部隊正面交鋒。游擊戰或許是造成國軍進擊中受挫的原因,但絕. ‧. 不是圍剿失敗的決定性因素。在開始剿共之前,蔣中正並沒有著. y. Nat. 書立論的空閒,北伐後接踵而來的是編遣會議造成的國民革命軍. sit. 內部分裂,在外又有中東路事件等。中原大戰結束後,蔣雖開始. er. io. 注意剿共,但並沒有親自指揮的打算,前二次的圍剿總司令分別. al. 是魯滌平、何應欽。兩次挫敗使得蔣意圖親自出馬指揮,自任總. n. v i n 司令。第三次圍剿同時也是蔣、毛二人首次在軍事指揮上對決, Ch U i e h n c g 但半途便因爆發九一八事變而中斷。 第四次圍剿毛澤東便已脫離中共指揮圈,共方實際負責指揮 為周恩來、朱德等人。同時蔣另以陳誠為前敵總指揮,也未指揮 戰事。但此次圍剿為歷屆以來失敗最慘的一次,羅卓英指揮的第 一縱隊三個師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三個師長一陣亡、一重傷、 一被俘。第四次圍剿失敗後,蔣中正認為受到莫大恥辱,決心發 憤圖強,自己手編《剿匪手本》、《剿匪要訣歌》等,並發給部下 研習。也不斷對部隊訓話宣揚剿匪方針、開辦廬山訓練團訓練國 軍軍官。毛澤東此時則賦閒在鄉,未參與中共中央決策。第五次. 22.

(23)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圍剿時,蔣親自指揮,並以「碉堡戰術」 、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等方針剿共。另一方面,共軍此時的實質指揮官為李德(Otto Braun) ,所用戰術為「短促突擊」 ,最終為國軍所擊敗,共軍自此 放棄中央蘇區。此一時期需釐清的問題是, 「碉堡戰術」 、 「三分軍 事,七分政治」等方針出於何人之手?中共反圍剿失敗後,便展 開長征,離開江西中央蘇區。途中在遵義召開會議,席間毛澤東 發言批判了李德及三人團,認為其在第五次反圍剿時指揮錯誤, 毛以此確立了自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率領 長征紅軍在貴州與國軍追勦軍周旋,即所謂的「四渡赤水」 ,成功. 政 治 大 毛著有〈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其內容可視為是對第五次圍 立. 甩開了追擊,繼續向北。最終,毛帶領中共到達陝北。在延安時,. ‧ 國. 學. 剿的總檢討及建立中共作戰原則,與蔣著《剿匪手本》正好可以 對照參看。. 思想如何影響他人?以蔣中正來說,是通過「訓」 、 「令」兩個. ‧. 方向。蔣的思想在腦中形成,透過行動具體的將它表達出來並且. y. Nat. 影響他人。這種行動可分為「訓」與「令」 ,前者是蔣告訴部下應. sit. 該怎麼做,後者是蔣命令部下該怎麼做;前者是傳達,後者是指. er. io. 示。「我們應該如何剿匪?」這個問題,蔣在自我的思考中解答,. al. 形成思想。再透過訓話、訓練、會議等「訓」的手段表達給部下,. n. v i n 使部下瞭解上級的思想。而實際的「令」 ,則是如人事、軍隊的進 Ch U i e h n c g 攻、防禦、路線、補給等具體事務的指示。在這個面像,蔣不會 告訴部下他的想法,而是具體的命令。當然這些命令也是蔣思想 的產物。 (二)研究回顧 蔣中正與毛澤東的軍事能力在兩岸分治的 1950 年代的研究 中,各自在臺灣、大陸都是有高評價的,也可以視之為領袖崇拜 的產物。蔣的名聲奠基於東征、北伐,毛則是由於國共內戰的勝 利。. 23.

(2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剿共戰爭的共方傳統觀點,可以說是紅軍戲曲式歷史的一部 分。尤其以長征時期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飛 奪瀘定橋」等為最,毛澤東個人的詩詞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 圍剿〉與解放軍將領蕭華所作的〈長征組曲〉等藝術作品等更為 這段歷史的敘述添了許多戲劇色彩。在反圍剿與長征的傳統歷史 敘述中,毛澤東個人的軍事地位被放在相當高的位置,甚至可以 說是主旋律中的主旋律。前四次反圍剿在中共觀點總結起來,是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體現勝利,第五次反圍剿是李德等人的「左傾 主義」的失敗。其失敗可具體為兩個因素:未能在閩變時與十九. 政 治 大 一歷史問題的定性,先是在遵義會議中提出,進而在延安時毛澤 立 路軍配合、以「短促突擊」、「堡壘對堡壘」的錯誤方針對戰。此. ‧ 國. 學. 東所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被闡述,最後在 1945 年的 〈對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定調,此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五 次反圍剿的官方觀點及 2000 年以前歷史研究的方向。尤其在中共. ‧. 領袖崇拜之下,所有關於紅軍反圍剿、長征、東征入晉、西路軍. y. Nat. 等歷史敘述甚至個人回憶錄等,只要毛澤東曾有文字提及的,幾. sit. 乎都引用他的說法甚至是照抄修辭。舉例來說,毛澤東在〈中國. al. er. io. 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第二次反圍剿敵人策略是「步步為營」、. n. 紅軍從西向東「橫掃」過去, 「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 Ch. i n U. v. 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1,這些用詞就完全被各個歷史著作的敘. engchi. 述甚至當事人的回憶所襲用了。. 中共的官方觀點在 2000 年後受到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 史研究所研究員黃道炫的兩篇文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軍事 策略考察-以廣昌戰役為中心〉2與〈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探析 -不以中共軍事政策為主線〉3,前者說明了李德的策略並非一無可 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冊,頁 739。 黃道炫,〈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軍事策略考察-以廣昌戰役為中心〉, 《歷史研究》,2006:2(北京:2006),頁 3-22。 3 黃道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探析-不以中共軍事政策為主線〉,《近 代史研究》,2003:5(北京:2003),頁 80-113。 2. 24.

(25)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取,後者則闡述了國方第五次圍剿的正確方針與共方第五次反圍 剿的客觀不利因素。黃的觀點總結於專著《張力與限界:中央蘇 區的革命(1933-1934) 》4之中。同樣是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的楊 奎松也在其《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5中的一章,重新敘述了有別 於傳統觀點的五次圍剿,主要運用原始檔案建構。然而即便如此, 楊黃兩位學者對於傳統論述也僅止於補充修正,並沒有予以否定。 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國民黨政府方面對於剿共戰爭的傳統敘 述可以說是相當缺乏。國民黨不像共產黨一樣需要為歷史「定調」 以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不利於己方的事件往往是簡略帶過或甚. 政 治 大 得此段時期不受重視。除了少量的官方戰史之外,幾乎可以說沒 立. 至不談。五次圍剿前四次的失敗與西安事變使得剿共中斷,都使. ‧ 國. 學. 有一本關於剿共戰爭的學術著作。與本論文研究計畫較為相關的 研究有 2004 年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陳廷禎的碩士論 文,《江西剿共時期蔣介石戰略構想與戰略作為之研究. ‧. (1930-1936)》。除前言結論外,其文分為六章:蔣介石之戰略思. y. Nat. 想、江西剿共時期戰略環境分析、江西剿共時期蔣介石總體戰略. sit. 構想、江西剿共時期蔣介石分類戰略作為、江西剿共時期蔣介石. er. io. 野戰戰略作為、蔣介石戰略構想與作為之評估。本文作者將蔣介. al. 石之戰略根據薄富爾(Andre Beaufre,1902-1975)理論分為總體. n. v i n 戰略、分類戰略、野戰戰略等層次探討之。但在史料運用上,所 Ch U i e h n c g 用者多為二手史料,所論者亦多為舊觀點。例如本論文寫作當時. 應已開放之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及《國軍檔案》等一手 檔案史料即未見引用。不免造成許多史實上的缺失。如寫第一次 圍剿時國軍第 18 師師長張輝瓚被俘處死時,引用《中華民國史 話》,稱其怒斥:「賊我不兩立,有斷頭將軍,無投降部眾,速死 我,勿多言」等語,明顯是小說式的敘述。另外在第五章論述蔣. 4. 黃道炫,《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北京: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2011。 5 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5.

(2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之野戰戰略時,也未凸顯他的決策,僅籠統帶過五次圍剿經過。 傳統對蔣在五次圍剿的策略敘述也是如此,大多著重其政治方面 的決策,如「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保甲等,也很少提到其實際 實行的經過及效果,多半以最後五次圍剿的成功來證明其策略之 有效。軍事上也僅著重於碉堡戰術,對其經過一般也是簡略的帶 過。 (三)史料分析 思想處於個人內心世界,他人無從得知,因此必須根據當事人 的日記、文集中探索。就蔣中正來說,其思想之表現最重要的便. 政 治 大 尚未出版,遠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 (University of Stanford 立 是《蔣介石日記》與《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蔣日記由於目前. ‧ 國. 學. Hoover Institute)展示,很難取得,但其類抄本頗多,如《蔣中正 總統五記》、《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等,可作為替代品。 另在國史館典藏之《蔣中正總統檔案》中發現有〈江西剿赤的經. ‧. 驗和方略〉一篇,為蔣江西圍剿時期的日記摘抄,以上材料尚可. y. Nat. 彌補無日記之缺憾。另外中央軍重要將領陳誠、胡宗南兩人的日. sit. 記在本論文寫作時尚未出版,因此未能利用,頗為遺憾。. er. io. 本論文以蔣中正與毛澤東的思想為研究核心,則引用資料多為. al. 其著作。他們兩人的著作中,又以《剿匪手本》及〈中國革命戰. n. v i n 爭的戰略問題〉最具有代表性。前者是因應第四次圍剿失敗所做 Ch U i e h n c g 的策略方針,後者是針對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及第五次反圍剿的 失敗所做的檢討。 《剿匪手本》全書共分六章:救民、氣節、紀律、智勇、勤 勞、戰機,另有緒言及附錄〈剿匪要訣歌〉 、 〈赤匪的戰術〉 。與其 說這是一本針對江西剿共戰術的應對手冊,不如說是蔣個人對革 命軍人的要求成份較多。在前五章中,蔣列舉了一個理想軍人所 應該有的道德乃至於人格特質,非常強調傳統武德。只有在最後 一章戰機,才是真正與軍事行動直接相關的部份。蔣開宗明義的 說明江西剿匪實際上都與曾國藩、胡林翼討太平天國時期相差不. 26.

(27)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遠;武器經濟又與拿破崙時代不相上下,認為不能一昧運用當代 戰術,而要效法曾胡之戰法。接下來列舉七事:多築碉卡、隘路 戰、綜深配備、偵探戰、伏兵戰、游擊戰、山地戰術、夜戰與夜 行軍,每項都引用一段《曾胡治兵語錄》之話。值得注意的是, 蔣在這裡提出了「攻勢防禦」的觀念,即以守備的戰術手段來進 攻。當然尚不能確定是否就是第五次圍剿中「碉堡戰術」的起源, 但蔣至少在編纂本書時,已有使用這種戰術手段的認知。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為毛澤東在延安所著,為紅軍 大學的教材。分為如何研究戰爭、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革命戰爭、. 政 治 大 篇文章相當的原則性,它試圖為戰爭建立一個原則,同時說明中 立 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圍剿與反圍剿、戰略防禦等五章。毛的這. ‧ 國. 學. 共的戰爭是與其他的戰爭、革命戰爭都是不同的。在第二、第四 兩章中毛對 1927-1936 的共產黨武裝行動做了一個全盤的總檢 討,批判了「左傾機會主義」等「錯誤」路線。在第五章,毛運. ‧. 用大量的中國古代歷史例證來闡述其戰爭原則,提出了積極防禦. y. Nat. 與消極防禦、反圍剿的準備、戰略退卻、戰略反攻、反攻開始問. sit. 題、集中兵力問題、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九節原則。與蔣. er. io. 相較,有趣的是他們都在最後一章中試圖做出這種戰爭原則的規. al. 範。本文如同毛許多文章一樣,內容是相當政治性的,談到反圍. n. v i n 剿失利的原因便將其歸咎於路線的錯誤。值得一提的是與第一至 Ch U i e h n c g 第三次反圍剿,毛都能簡明的敘述戰爭經過相較,毛在提到四、 五兩次反圍剿的時候僅是輕輕帶過,甚至也不強調第四次的勝利 為反圍剿以來之最重大。除了證明毛並未參與四五兩次反圍剿的 指揮之外,同時也或許有貶抑他人勝利價值的意味在。. 27.

(2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三、研究方法與理論 「軍事指導」包羅萬象,範圍浩繁,本文採取之定義為:有關 軍事方面的理論、思考、決策、戰略、戰術等。在軍語中, 「戰略」、 「戰術」「會戰」、「戰役」」等都有定義,不同軍隊定義也不盡相 同。但這個定義是否能符合歷史學研究之用?由於本文並非軍事 學或戰略學的作品,而是歷史學的研究,因此在研究方法及理論 上雖然參考前兩者,但本質上有所不同。. 政 治 大 本身,及戰爭的方法: 「戰略」 、 「戰術」的層級,再依其作為及位 立 置來了解其發生的作用。戰爭的層級如圖 1,美軍將其分為戰略性. 筆者認為,欲了解個人在戰爭中的作用,先必須解構「戰爭」. ‧ 國. 學. (Strategic)的、作戰性(Operational)的、戰術性(Tactical)的 三層,每層又分為若干小層,小層彼此有等級的差別,高級的包. ‧. , 含低級的。如戰役(Campaigns)包含若干作戰(Major Operation) 如此環環相扣下去。.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8. i n U. v.

(29)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圖 1 美軍野戰手冊(Field Manuel)中「戰爭層級(Levels of war) 」插圖 資料來源:FM3-0 Operations (Virginia: Department of the Army Headquarters, 2008), 7-2..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關於戰略層級,法國戰略家薄富爾曾提出:總體戰略、分類戰略、. y. Nat. 作戰戰略的戰略金字塔(圖 2)。總體戰略為國家整體的戰略,分. sit. 類戰略為政治、經濟、軍事等不同領域的戰略。作戰戰略則為實. n. al. er. io. 際執行及運作的戰略。. Ch. 圖 2 薄富爾戰略金字塔理論.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鈕先鍾譯,薄富爾著《戰略緒論》 ,臺北:麥田,頁 183。. 29.

(3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本文借鑒以上兩種層級理論並加上各種用詞繪出表格一-1。戰略戰 術層級可稱為思想上的、決策上、指揮上的。戰爭層級可稱為實 質上的、事件上的。人物層級則是一個大概的參照,主要是職位 上的、任務上的。表格內的各名詞是範圍或定義層級大約相當者, 在戰略、戰術層級中不一定有上下關係。橫線只用虛線做大概區 隔,表示各層級其實有重疊之處,橫向之間也並不一定都能對應。 比如一個師長當然可以有戰略性的思考,但在指揮上則很少能夠 干預到超過其職位以上的部份。 表格 一-1 戰略與戰爭層級6. 立. 戰略戰術層級. 政 治 大. ‧ 國. 人物層級(國/共). 戰爭(War). 國家領袖/中央政治局. 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學. 大戰略(Grand Strategy)/. 戰爭層級. 派系領袖. 總體戰略(Overall Strategy). ‧. 作戰戰略(Operational. 作戰(Operation). n. al. 戰術(Tactic). er. io. Strategy). 剿匪總司令/方面軍司令 路軍司令. sit. 戰役(Campaign). Nat. 野戰戰略(Field Strategy). y. 軍事戰略(Military Strategy). 兵團司令/兵團長. v 縱隊司令 i n C h 會戰(Battle) 軍長 engchi U 戰鬥(Engagement) 師長. 需要注意的是,蔣中正、毛澤東當代的兵學理論用詞,僅大致 分為戰略-戰術兩者而已,其定義範圍大約是戰場內者稱戰術,戰 場外者稱戰略。因此在兩者的言論中所引用的「戰略」或「戰術」 二詞應與內文中所用者定義不一定相同。. 6. 戰略、戰爭層級英譯並未統一,在此使用較常見的譯名及筆者認為對應的中 文名詞。. 30.

(31)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四、進行步驟與章節架構 本論文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蔣毛軍事指導,第二個是剿共戰 爭,而如何從戰爭中看出蔣毛的軍事指導優劣與思想便是本文的 關鍵。 在戰爭呈現上,預計採用國史館藏《蔣中正總統文物》作為主 要史料來源。另外再透過《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剿匪手 本》等建立蔣中正個人的觀點。如前所述,蔣的思想影響他人是. 政 治 大 接史料,再由決策分析其思想。至於訓的方面,可以由其演講、 立 文告、訓練集等史料呈現。經過這兩種手段的論述,建立思想與 透過訓、令兩種手段。蔣的手令、信函、電報可以作為決策的直. ‧ 國. 學. 實際作戰的連結。另一方面,毛澤東的思想則根據其文集來論述。 不過由於毛直接與戰爭相關的函電等檔案史料較少,再加上僅實. ‧. 際指揮參與前三次反圍剿,又少有在此時期的軍事思想著作,在 篇幅及架構上勢必不如蔣來的豐富。. Nat. sit. y. 預期先以國史館典藏之蔣中正總統檔案及《蔣中正總統檔案:. io. er. 事略稿本》、《陳誠先生書信集:與蔣中正先生往來函電》等出版 史料撰寫戰爭經過。再搭配《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剿匪. n. al. Ch. i n U. v. 手本》等與戰爭連結,建立蔣軍事思想的分析。另一方面以《毛. engchi. 澤東集》、《毛澤東軍事文集》、《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等論述毛澤 東在五次反圍剿及長征中軍事思想觀點。最後以兩者的觀點、異 同做一分析。 除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方法及文獻回顧之外。第 二章〈江西第三次圍剿戰役(1931)〉是五次圍剿中蔣中正、毛澤 東唯一一次擔任國共雙方指揮對決的戰役,故挑選為論述重點, 其中另開一節敘述蔣中正在第四次圍剿失敗之後的軍事戰略轉 變。第三章〈川滇黔邊戰役(1935)〉,同樣擇長征之中蔣、毛對 決的戰役做對照。第四章〈西北戰役(1936)〉則不聚焦於單一戰. 31.

(3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役,拉高視野至全盤戰略角度論述,並以一節敘述毛澤東對剿共 戰爭的總結作品〈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五、可能遭遇的困難與解決途徑 本論文在寫作上最大的困難應是如何將思想與實際之行動結 合。思想並非具體之產物,而是存於人心中的認知與思維。它的 形成來自於個人教育背景、性格、經歷、閱讀之書籍、與他人的 交流等等經驗。但即使對其形成過程有豐富的資料及來描述,在. 政 治 大 講詞中常鼓勵部下成仁、不怕死。論者有根據其教育經驗認為此 立 為蔣受到日本武士道影響,也有認為這是傳統中國儒學中的「成 實際行動時仍很難斷定是否根據某某思想。以蔣中正為例,在其. ‧ 國. 學. 仁取義」,是鼓勵效法文天祥、史可法等古代志節榜樣。 另外一個困難是在史料方面。臺灣關於蔣中正的各種文集、演. ‧. 說、函電、檔案等史料目前可以說是非常豐富,但毛澤東方面的 資料則明顯得較為缺乏。這個因素也與毛自身有關。從《毛澤東. Nat. sit. y. 集》來看,在這時期當中他的演說很少,大部分為在會議上發表. io. er. 之文章。另外在臺灣也較難取得與毛相關的函電或檔案。同理, 共軍反圍剿作戰方面的原始史料也較難穫得,例如有關收錄五次. n. al. Ch. i n U. v. 圍剿資料的《江西黨史資料》,臺灣自 17 期之後便沒有圖書館典. engchi. 藏。另外共方相當重要的一部期刊《革命與戰爭》 ,臺灣也沒有圖 書館或資料庫典藏,這是本文在寫作上比較困難的資料問題。 六、預期成果與對學術研究的貢獻 目前歷史學界已少有關五次圍剿及長征的歷史論著。過去大陸 方面研究可以說不能跳脫 1935 年遵義會議所定調的第五次反圍剿 失敗觀點,長久以來這樣的論述由於政治正確一直為大陸歷史研 究所重複。在臺灣方面,由於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連帶的也對前 四次圍剿的失敗簡略帶過。近期蔣研究及民國史研究的熱潮中,. 32.

(33)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剿共戰爭反而成為一塊少有人涉足的領域。而在國史館《蔣中正 總統文物》、《陳誠副總統文物》等檔案開放之後,舊有的論述勢 必要加以改寫。本論文除了藉由剿共戰爭作為蔣毛軍事思想的比 照之外,希望也能成為一部好的戰史。另外,透過同時呈現蔣毛 觀點,希望能夠在視角上互補,去除盲點。 在蔣毛軍事思想對照方面,除了兩人各方針的呈現外,其思想 之異同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兩人的政治立場雖然南轅北 轍,但在軍事思想上卻有雷同之處。例如就中國的戰爭問題,兩 人都認為不能一昧的學習西方/蘇聯現代軍事,而是要根據中國的. 政 治 大 軍事思想的對照變為一個相當重要的題目,雖然在碩士論文中未 立 實情及特殊狀況來應對。因為這兩人在中國的領袖地位,因此其. ‧ 國. 學. 能全盤論述,但至少專就一個時期兩人軍事思想做一對照,也或 許能對蔣毛的軍事能力評價能跟過去有不一樣的見解。. ‧. 七、寫作凡例. Nat. sit. y. 一般史料中國共雙方彼此用詞頗為激烈與分歧。中共將國民革. io. er. 命軍稱為白軍或白匪,一般學者也有用蔣軍、國民黨軍。本文行 文中所稱國軍一律為國民革命軍之簡稱。另外由於蔣中正為首的. n. al. Ch. i n U. v. 派系已控制中央,因此不稱蔣系,而以中央軍稱之。國方官方觀. engchi. 點稱為赤匪或偽工農紅軍等。本文亦以中國工農紅軍稱之,簡稱 紅軍。另外雙方都常用的用詞,中共使用卻加註引號者,如:追 剿、圍剿、反圍剿等詞,則不加引號。長征、追剿等同一事件不 同用詞者,則視主體而決定。如以中共、紅軍為主體行文時便稱 長征,以國軍為主體行文時便稱追剿。未有明顯主體時則採定說。 最後,為了標明國軍與紅軍單位不同,以免混亂。故紅軍第一方 面軍即簡稱為紅一方面軍、紅軍第一軍團簡稱為紅一軍團。國軍 單位則直接稱序號如:第一軍團、第十九路軍。. 33.

(34) 第二章 江西第三次圍剿戰役開始 剿共戰爭可以說是一個多角關係的戰爭:國民革命軍中央軍 系為一端、國民革命軍地方軍系的集合(如西北軍、晉綏軍、桂 軍、粵軍、川軍等等)為一端、中共紅軍、日軍各為一端。從這 四端的連接當中,呈現了六種關係:1.國(中央)國(地方)關係 2.國(中央)共關係 3.國(地方)共關係 4.國(中央)日關係 5. 國(地方)日關係 6.共日關係。之所以稱為「關係」 ,是由於這些. 政 治 大 配。當然,國民黨的地方實力派實際上並非一體,而是分成許多 立 連結並非是持續敵對的狀態,期間有戰有和,也有不同程度的支 派系,而且各個派系的組成也不盡相同。但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 ‧ 國. 學. 看,可以將其歸為一個稱為「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或「國民革命 軍地方軍系」的集合。在 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前,中國國內. ‧. 戰爭中的日本因素尚不明顯,甚至可以忽略。中央軍與紅軍在剿 共戰爭時期當中始終是敵對的,戰爭就環繞在此敵對的主軸兩端. y. Nat. sit. 展開。國民黨地方派系許多曾參與反蔣聯合而被擊敗,此時仍有. al. er. io. 部份與中央軍保持敵對,呈現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對共產黨來. n. 說,國民黨中央與地方的大聯合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必須維繫三. Ch. i n U. v. 方面的平衡。九一八事變在江西第三次圍剿期間爆發,為中國的. engchi. 內戰增添了一個日本因素。國民黨地方派系往往打著抗日名號行 反蔣之實,而共產黨更希望藉著抗日,使國民黨停止剿共,面對 日本,但是共產黨在整個剿共戰爭期間除了東北有部份游擊隊之 外,並未與日軍有實際交戰。與剿共同時,國民黨中央軍與地方 軍在上海、長城、熱河、綏遠等地進行斷斷續續的抵抗,但在大 戰略上順位仍將抵禦日本置於剿共之後,即「先安內後攘外」的 戰略原則。.

(35)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圖 3 剿共戰爭勢力關係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在深入的探討蔣中正與毛澤東於剿共戰爭中的軍事思想之. io. er. 前,必須先對蔣、毛兩人的軍事經歷與訓練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al. n. v i n Ch 紀中國。如同當時代絕大多數的學生,兩人的教育都起步於傳統 engchi U 蔣中正與毛澤東兩人都出生於受西方新思潮強烈影響下的十九世 私塾,進而在新式小學堂、中學等求學。兩人的分岐出現在專門 的學校當中。蔣中正報考在保定的通國陸軍速成學堂,並得以考 取赴日留學生。在日本進入日本士官學校預備校的振武學校就 讀,留日期間加入同盟會。毛澤東則是進入師範學校就讀,是個 知識份子,與軍事幾乎無緣。. 35.

(36)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表格 二-1 蔣中正、毛澤東學歷比較 資料來源: 《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 、《毛澤東年譜》. 蔣中正. 毛澤東. 幼教. 私塾. 私塾. 小學. 鳳麓學堂. 東山小學堂. 箭金公學堂 中學. 龍津中學堂. 湘鄉駐省中學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 政 治 大. 通國陸軍速成學堂 東京振武學校. 立. 蔣中正的早年軍事生涯,大多是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武裝革. ‧ 國. 學. 命行動。1911 年他與同學放棄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就讀的機會,返 國參加辛亥革命。隨即投入陳其美麾下,率敢死隊攻浙江撫署, 後又擔任滬軍第五團團長。二次革命中又策劃奪取肇和兵艦與江. ‧. 南製造局。在陳其美死後,受孫中山之命擔任在山東起事的中華. y. Nat. 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護法運動時,陸續擔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 sit. 大本營參謀長等職。並在黃埔軍校校長期間率軍參與東征。五次. er. io. 圍剿開始前,蔣中正已經率領國民革命軍擊敗了北洋軍系,繼而. al. n. v i n Ch 指揮官的層級上,可說已打贏了兩場戰爭(北伐、中原大戰) 。雖 engchi U 然他所使用的也有並非純軍事的政略(如收買廣東空軍) ,但在大 在內部陸續打敗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在最高. 戰略的層級上,政治手段也是包含在其中。這種非軍事手段甚至 可以說在中國是自古以來就為孫子的一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鼓勵的。蔣中正的軍事教育雖然因為未就讀日本士官學校而不 太完整,但是其軍事歷練及經歷卻相當豐富(見表二-2)。. 36.

(37)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表格 二-2 蔣中正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資料來源: 《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蔣中正總統五記》. 年代. 職務. 1909. 高田野砲兵聯隊實習. 1911. 攻浙先鋒指揮官 滬軍第五團團長. 1914. 第一路司令. 1916. 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 1918. 援閩粵軍作戰科主任. 政 治 大. 立. 粵軍第二支隊司令. ‧ 國. 1923. 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 學. 1922. 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4. ‧. 大本營參謀長 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y. Nat.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io. 廣州衛戌司令. n. al. er. 1925. 代理粵軍總司令. Ch. engchi.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1926. 國民革命軍總監.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8. 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1929. sit. 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 陸海空軍總司令 國防會議委員 國軍編遣會議常務委員. 37. i n U. v.

(38)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相對於蔣中正,毛澤東的軍事經歷是由實踐中所求得的。軍 事生涯一開始的秋收暴動雖然失敗,但三灣改編成功把紅軍從制 度上改變,將黨支部建到連一級,連以上都採軍事、政治雙首長 制,紅軍成為中國共產黨牢牢控制的武裝機器。在戰爭層面上, 毛澤東將大戰略改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與朱德在井岡 山取得成功,擊敗國軍數次會剿。. 表格 二-3 毛澤東 1931 年以前軍事官職年表 資料來源: 《毛澤東年譜》. 立. 1927. 紅一師黨代表. 1928. ‧ 國. 職務. 學. 年代. 政 治 大. 紅四軍黨代表 前敵委員會書記. ‧. 1930. 紅一軍團政委. sit. y. Nat. 紅一方面軍政委. er. io. 1930 年末,以蔣中正為首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系在中原大戰. al. n. v i n Ch (中共政府稱蘇維埃,故亦稱蘇區) i U e n g c。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中 h 國工農紅軍在國軍專注於中原大戰之際,趁機發起一連串對各大 取得勝利後,終於能空出手來專心面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割據地區. 城市的進攻,一時之間佔領長沙、吉安等都市,然而受到國軍反 撲,只能撤回蘇區。此即中共黨史所稱「李立三路線」的失敗。 在擊退紅軍對城市的進攻後,國軍開始對蘇區進行以圍剿為名的 戰役。 第一次圍剿戰役,國軍由南昌行營主任魯滌平為圍剿軍總司 令。其所部以湘軍為主力,第六路軍、第九路軍、第十九路軍分 三路向江西蘇區進攻。另一方面,紅軍的番號為紅一方面軍,下 轄紅一、紅三兩個軍團,總司令為朱德,實際負責指揮者為政委. 38.

(39)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毛澤東。紅軍兵力遠遜於國軍,因此採取所謂「誘敵深入」的方 針,吸引國軍進入蘇區。在戰役初期,國軍進展頗為順利,佔領 東固、富田等蘇區重鎮。但是在龍岡一戰,國軍第十八師(缺一 旅)被紅軍突襲,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師長張輝瓚被俘(後被 殺) 。魯滌平下令全軍放棄圍剿,向後撤退。紅軍又在東韶追上並 擊潰了國軍第五十師。國軍第一次圍剿失敗。 1931 年 4 月開始的第二次圍剿戰役,國軍改由何應欽為總司 令,並增加了第五路軍、第二十六路軍等兵力。紅軍仍採「誘敵 深入」方針。5 月 16 日,從國軍左翼一路橫掃到右翼。國軍第二. 政 治 大 在中村、第五師在廣昌、第五十六師在建寧接連被紅軍各個擊破, 立 十八師、第四十七師在富田、第四十三師在白沙、第二十六路軍. ‧ 國. 學. 分別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五師師長胡祖玉在戰鬥中負重傷後 不治。第二次圍剿再度失敗。. 雖然國軍的前兩次圍剿都以失敗收場,但是整體的戰略環境. ‧. 並沒有改變。國軍部隊仍然包圍江西蘇區,隨時可能發動新一波. y. Nat. 攻勢。紅軍取得的勝利,事實上是在進攻大城市的失敗中回頭取. sit. 得的小勝,在戰略環境改變前,也僅能保有蘇區,而進一步反攻. er. io. 或擴大蘇區的行動仍然遭到限制。因此,1931 年 7 月份開始的第. al. 三次圍剿,蔣中正便親自負責指揮,意欲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 n. v i n 決江西蘇區和紅一方面軍。蔣中正、毛澤東終於迎來他們的第一 Ch U i e h n c g 次對決。 第一節 戰前準備. 一、國軍兵力 國軍第三次圍剿所動員的部隊,其實所謂黃埔嫡系者很少, 只有第九師、第十四師可稱得上。即便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其淵 源也是曹萬順的閩軍,尚處於中央化的階段。黃埔系主力的第一. 39.

(40)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等部隊,此時在中原大戰之後多留 於華北或防守武漢。國民政府警衛第一師、警衛第二師則防守南 京。因此,圍剿軍的主力部隊還是各個不同的地方軍系,大多數 為前兩次圍剿參與者,如湖南的第八師、第二十四師;粵軍蔣光 鼐、陳銘樞的第十九路軍(第六十師、第六十一師) ;西北軍孫連 仲的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五、第二十七師) ;第三路進擊軍上官 雲相所指揮的是原直系孫傳芳的部隊和國民軍魏益三部。這些師 以任務不同,編組為「進擊軍」及「軍團」 ,顧名思義,前者是主 要的攻擊力量。但是此一指揮體系略有疊床架屋之嫌。除蔣中正. 政 治 大 擊軍與軍團編制不明確,如第二軍團及第一路進擊軍下屬單位僅 立 兼任總司令外,又使左翼集團軍司令何應欽兼任前敵總司令。進. ‧ 國. 學. 有總指揮自兼師長的一師。 二、紅軍兵力. ‧. 紅軍的指揮體系較為單一,紅一方面軍下雖有兩個軍團,但. Nat. sit. y. 紅一軍團不設軍團部,各軍直轄於方面軍;紅三軍團則取消原紅. io. er. 五軍及紅八軍的建制,各師也直轄於軍團。基本上在反圍剿作戰 當中,紅軍以軍作為戰術單位,師很少離開軍的建制獨立行動或. n. al. Ch. i n U. v. 分派到別的軍。而在整體上紅一方面軍常能集中,一般來說不分. engchi. 兵作戰。紅軍的單位人數,其編制大致相當於國軍小一級的單位, 亦即紅軍的軍相當於國軍的師或旅、紅軍的師相當於國軍的團。 毛澤東在第一次圍剿前便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委員,又任紅 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簡稱總前委)書記。就職務上來看,他 是有較朱德略大的權限(朱德僅為紅一方面軍司令、總前敵委員 會委員) 。過去中共黨史的研究者,往往將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的 勝利歸於毛澤東一人的軍事能力。其實紅軍採取集體領導,遇事 每多開會決議。如羅坊會議、康都會議,乃至於前敵委員會的擴 大會議。雖然佔有領導地位,但是毛澤東的指揮權並不那麼絕對。. 40.

(41)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第三次圍剿紅軍的總兵力在各個史料都說有三萬多人。8 月 25 日紅一方面軍統計所屬部隊大約三萬二千人,由於這是在三次 戰鬥(良村、蓮塘、黃陂)後統計的數字,此前總共傷亡二千人 左右,所以第三次圍剿前紅軍的數目大約是三萬四千人。然而這 個部份只包含了紅一方面軍的建制部隊,還有其他部隊也應該算 在紅軍的戰鬥力量之中。 在 1932 年 5 月中共江西省委的報告中,說明在第三次圍剿時 期成立有獨立第二、三、四、五、六師等五個獨立師。1這些獨立 師的兵力,據獨立五師師長蕭克的回憶,他自己的師有大約兩千. 政 治 大 7 月,歐陽欽至蘇區考察後給中共中央局的報告則說蘇區各縣都有 立. 人,2其他師大概也相去不遠,估計在一千到三千人之間。1931 年. ‧ 國. 學. 一個紅色警衛營或獨立團、各區都有一個特務隊或游擊隊。未參 加紅軍的二十三歲至四十五歲之壯丁均編入赤衛隊,武器多為梭. 鏢(類似長矛)僅有少數步槍,並設有警衛、偵探、交通、擔架、. ‧. 慰勞等隊。3而 1932 年中共江西省委的統計,各獨立師、團合計. y. Nat. 有一萬四千人。全省赤衛軍、少先隊號稱至少五十萬人;其中興. sit. 國、樂安、萬泰、勝利、寧都、公略、瑞金八縣就有少先隊九萬. er. io. 多人;興國、永豐、勝利、公略、寧都六縣合計有赤衛軍十萬人。. al. 同一份報告中,1932 年 1 到 3 月江西蘇區擴大紅軍和地方武裝時,. n. v i n 由此看來, 加入紅軍的有八千多人、加入地方武裝僅有五千人, Ch U i e h n gc 即使把赤衛軍跟少先隊計算成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在第三次圍剿後 4. 加入的,在圍剿前的數目恐怕也不少於十萬人。因此根據上述資 料,1931 年第三次圍剿前的中共兵力至少還要再加上紅軍各獨立 師、團上萬人;赤衛隊、少先隊各在十萬人以上。這些部隊的主 要任務有:放哨、查路條、檢查煙賭、打菩薩;少先隊編入紅軍 預備隊及區特務營。有時也加入直接作戰,作為紅軍的後備部隊 1 2 3 4. 《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冊,頁 437。 蕭克,《朱毛紅軍側記》,頁 54。 《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冊,頁 383。 《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上冊,頁 442-455。. 41.

(42)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使用,如毛澤東回憶 1930 年攻打吉安的一篇文章就說:「很多的 紅旗發現在第二線,這就是無數萬的赤衛軍與少先隊」5。因此, 純就總兵力來看,國軍未必佔有優勢。. 三、作戰計畫 在蔣中正出發前往南昌坐鎮指揮剿匪戰事前,他發表了一部名 為〈出發剿匪告全國將士書〉的函告。文中說:6. 政 治 大 正,誣之以擁兵自重,詆之為軍人獨裁,毀斥百端,有如 立 毒矢雨集。中正百戰餘生,飽經憂患,尚有何求。如為個 最近反動氣勢,又趨囂張,為匪張目,如中瘋狂,對於中. ‧ 國. 學. 人計,豈不以自劾下野為得策,今茲所以含詬忍辱,未敢 言去者,徒以國恥未雪,主義未行,先烈之血未乾,總理. ‧. 之遺志未成;誠念革命為責任,而非權利,斷不能放棄國 家民族之責任。. sit. y. Nat. 又說:7. 總理之威. io. er. 中正行將出發鄂贛,督率各軍圍剿赤匪,信賴. 靈,人民之助力,諸將士之忠誠戮力,必能於最短期間,. n. al. Ch. i n U. v. 清除赤禍,奠安國族;幸而完此素願,當決解甲歸田,表. engchi. 我心跡。然軍人以身許國,不能成功,誓當成仁;苟中正 因此捨命疆場,克隨. 總理及諸先烈將士於地下,則對我. 全國袍澤,惟望始終認定中正所指之光明大路,永不為反 動政客作工具,使我全國袍澤,自相殘殺;尤望吾袍澤, 對剿滅赤匪,誓死奮鬥,繼續中正之遺志,為先烈爭正氣, 為民族除大害,以表示我中國革命軍人之真精神於世界。. 5 6 7. 毛澤東,〈吉安的佔領〉,《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冊,頁 325。 〈出發剿匪告全國將士書〉,《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三十,頁 147。 〈出發剿匪告全國將士書〉,《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三十,頁 148。. 42.

(43)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文章最後,他將此文定性為「視此為長官之訓示也可;為家人兄 弟之詔告也可;即視為中正預留之遺囑也亦無不可」8,大有破釜 沈舟、不成功便成仁之勢。雖名為〈勦匪告全國將士書〉 ,但可以 說意不在共黨。1931 年應該是蔣中正意氣風發的時候,北伐成功、 中原大戰勝利,又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之要職,可是此文卻給人滄 桑悲壯的感覺。顯然,他對於被指控為獨裁一事心有不平。在他 早年的軍事經歷中,時常因為事情發展不合己意便請假、離職。9這 些行為顯示了蔣中正是一個憂讒畏譏,又受不了委屈的人。如果 說他在第三次圍剿前就已經在考慮辭職之事,從他的心路歷程來. 政 治 大 不是全然為負起日軍佔領東北的政治責任,而是有其遠因在先。 立. 看,確實有跡可尋。或許可以說,九一八事變後蔣中正的下野並. ‧ 國. 學. 在第三次圍剿時機的發起上,蔣中正的確出奇不意,使得紅. 軍措手不及。毛澤東在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會議上發言說: 「敵人如由南豐前進,只能在廣昌以北有船運糧,所以敵人八月. ‧. 十五日以前只能進到廣昌,以後有新穀子了才能再進,七月以前. y. Nat. 我們可以努力籌款,八月也可不管他。」10結果國軍 7 月便開始進. sit. 攻, 13 日佔領廣昌、19 日佔領寧都。毛澤東所預測敵情完全錯. al. er. io. 誤,以致於他後來自承:「不料敵人經過第二次戰役那麼慘敗之. n. 後,新的進攻來得那麼快,紅軍倉卒地繞道集中,就弄得十分疲. Ch. i n U. v. 憊」11。由於預設國軍在發動下一次圍剿前會有空檔,紅軍在第二. engchi. 次圍剿結束後,如同第一次圍剿結束一般,正在進行擴大蘇區及 打「土豪」籌款,各部隊分散於贛南、閩西各縣。當時毛澤東給 中共閩贛邊區工作委員會周以粟及紅十二軍政委譚震林的信提 到: 「紅十二軍分散擔任寧化、石城、長汀三縣;紅三十五軍擔任 瑞金一線;紅三軍擔任雩都、會昌二縣的工作。以七、八兩個月 為期,分田、建立地方武裝、地方臨時政權、臨時黨部的工作, 8. 〈出發剿匪告全國將士書〉,《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三十,頁 148。 如 1916 年任中華革命軍參謀長,十數日便離職。 10 〈總前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第三日紀要〉,《江西黨史資料》第十九輯,頁 37。 11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澤東集》第 5 卷,135。 9. 43.

(44)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使此六縣聯成一片。」12除了上面提到的單位外,其他尚有紅四軍 被分配到沙縣、歸化、永安;紅三軍團到將樂、順昌。13由此看來, 紅軍分散得相當平均而零碎。毛澤東對於第二次圍剿後的敵情判 斷出現漏失,滿以為國軍的下次圍剿會如上次第一、二次圍剿般 間隔數月之久,所以下達了要在兩個月之內擴大蘇區的指示。由 於此料敵錯誤,給予蔣中正及國軍可乘之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12 13. Ch. engchi. i n U. v. 〈給周以栗譚震林等的信〉,《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一冊,頁 234。 〈總前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第三日紀要〉,《江西黨史資料》第十九輯,頁 37。. 44.

(45) 蔣中正、毛澤東軍事指導之比較研究:以剿共戰爭時期為例. 圖 4 江西第三次圍剿地圖 資料來源: 《剿匪戰史》(臺北:史政局,1967)第一冊第三篇第一章第一節附 圖之一。.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5. i n U.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ary Jane’s workers come late to work and leave early, don’t want to attend meetings, and always complain about other departments and the company’s customers.. Sad

The closing inventory value calculated under the Absorption Costing method is higher than Marginal Costing, as fixed production costs are treated as product and costs will be carried

He frequently made a certain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Buddhism doctrine and Yijing (《易 經》 ) ideas, and tried to explain that the way of Buddhism and the words said

前期戰爭經過:德國在西線,與英、法形成持久壕溝戰;義大利在西元 1915 年參戰,牽制南線奧國軍隊;東線因西元 1917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本研究主要以 But-for 崩塌竣工時程分析技術為基礎進行理論推導,確認此延遲分析技術 計算邏輯之問題與完整性,之後提出修正之計算邏輯,使

Army, we combined the virtual reality of the computer with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my and invent the similar training environment to assist the

The purposes of this series studies were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 between batting performance at peak level and slump level in visual cue strategy, dyna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