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紙牌的秘密》這本書的寫作特色可以概分為以下兩點─童話寓言與故事中 的故事。

一、童話寓言

寓言就是故事,可能帶有隱喻或是諷刺的成分,可以在背後註解許多寓言本 身想帶給讀者的理解。一般來說寓言隱喻某種觀念或哲理的小故事,通常是思想 家借以述說的方式,如伊索寓言、莊子。寓言帶有訓誡意味,作者創作寓言常有 所寄託。目的是為了引導讀者在結束故事時理解出作者想要表達的言外之意。或 許歷史也算是一種寓言吧。而我們正活在這個世界組成的寓言之中。

為了讓兒童能夠在閱讀中明顯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意義,郝廣才曾在他的

《好繪本如何好》中表示寫作的人常會用誇張的修辭來加深印象,有時候即使是 不合理的情節也要將想像融入邏輯。

想像的故事雖可天馬行空,但天馬如何行空?是牠有翅膀?還是有其它配備?要 有個道理。74

變形是童話幻想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例如變形常見童話中的各種角色,睡 美人中的巫婆、小紅帽中的大野狼是邪惡的化身,而七個仙子和王子、剖開大野 狼肚子的獵人則是正義的化身。童話《木偶奇遇記》中,小木偶說了謊以後鼻子 就不可思議地變長了。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中小人魚的魚尾巴經女巫施法後變 成了人腿,用的都是局部變形的手法。而所謂全部變形也就是整體形象的變形。

比如《格林童話》中的青蛙王子是因中了魔法而由王子變為醜陋的青蛙的。安徒 生的《野天鵝》中的七隻野天鵝也是中了魔法的王子們的變形。採用何種變形主 要看童話情節發展的需要而定。變形形象的創造,全憑作者獨特的藝術感覺和豐 富大膽的藝術想像,敢於突破現實客觀規律的束縛。變形手法在民間童話和利用 民間童話素材創作的文學童話中的運用十分普遍,比如因中了某種魔法而產生變

74 郝廣才著。《好繪本如何好》。格林出版。第 62 頁。

形,然後故事的展開即是圍繞著如何恢復原形的艱難的鬥爭。《青蛙王子》和《野 天鵝》都是這樣的精采故事。本身具有某種魔力,可隨心所欲使自己變形。一般 神、鬼、妖、巫等形象都具有這種能力。魔力變形也通常用在變形爭鬥中,以增 添故事的緊張激烈與新奇感。雙方在爭鬥中不斷變化形體,較量魔力的高下。最 典型的就數《西遊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的交戰,孫悟空一再變形,但一再被二 郎神識破,這或許也就是《西遊記》如此吸引孩子喜愛的重要因素。75 而賈德以 獨特的藝術感覺和豐富大膽的藝術想像在《紙牌的秘密》中創造了變形的紙牌人 物與魔幻島,紙牌們分工合作,建立了一個王國。

童話故事中的中心主軸會有所假設,例如主題是好人會有好報,壞人一定會 遭到懲罰,所以在童話的結局大部份都有美好的收尾,王子會和公主過幸福美滿 的生活,壞皇后會死掉、善良的樵夫因為誠實而得到意外的財富,而壞樵夫則失 掉自己原有的斧頭。而賈德自己也承認人們經常說他的作品是對生活抱有肯定態 度的,不單單是《蘇菲的世界》如此。這可能就是一種樂觀精神。76《紙牌的秘 密》中父子終於找到媽媽,一家團圓,之後還生了個妹妹。《蘇菲的世界》蘇菲 知道自己是虛構的雖然大哭,但是還是平靜下來,接受了事實。結局都是樂觀正 面的。

二、故事中的故事

故事中的故事常是後設小說的寫作手法。帕特里莎‧渥厄在《後設小說─自 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主張「後設是賦予虛構性創件的一個術語,這些創作 在有自我意識地和系統地把注意力引向它作為藝術事實的地位,以便於就虛構和 現實的關係提出詢問。」77

「後設」(meta-position)原是從英文的詞首 meta- 翻譯過來的。這個詞的意

75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21712344

76 陳琳譯。何成洲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訪談〉南京大學。2008 年 10 月。

77 帕特里莎‧渥厄(Patricia Waugh)著。錢競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Metafici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台北縣:駱駝出版社。1995 年。P2。

思,可說是「高一個層次的」。舉例,「生存」是一個層次的觀念,但是思索生 存的意義與生存之間的關係,從兩個(或以上)的層次來看同一件事把這個「層 次」的觀念就是一種後設。而這個詞在大陸則被翻成「元」,主要是因為這個字 首也帶著「起源」的意思。希望能創作一本台灣版的《蘇菲的世界》哲學小說的 小說家林宜澐曾表示:「小說是思考的方法、也是隱形結構的呈現,人生就是小 說,而哲學是對人生的後設思考,做為一個小說家即是以文字呈現人生經驗中的 質感與重量,若缺乏思考基礎,小說內容就喪失意義。」78

《紙牌的秘密》在父子尋親的故事中還有小圓麵包書的故事。小圓麵包書的 故事裡有祖父的故事、祖父的故事裡有麵包師傅艾伯特的故事、麵包師傅艾伯特 的故事裡有麵包師傅漢斯、麵包師傅漢斯的故事裡有佛洛德和魔幻島的故事。故 事一層又一層,一個框架包著一個框架,和《蘇菲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78 出自自由時報。陳思嫻〈林宜澐小說人生 新書一展黑色幽默〉D08 藝術文化 2010/02/08。

第四節 小結

《紙牌的秘密》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六年前所發生的事,為故事 揭開序幕。開頭造成懸念,引起興趣,使讀者一見鍾情,就好像事先佈好了謎語,

等著讀者來解謎一樣。文章由一個尋找媽媽的第一人稱「我」開始,這個「我」

既是帶領讀者的敘述者也是書中主角漢斯湯瑪士。書中主要人物是漢斯‧湯瑪士 和漢斯‧湯瑪士的爸爸。關鍵人物是佛洛德和小丑。湯瑪士父子表面上是在追回 尋找自我的媽媽,實際上卻是在追溯家族的地圖。在人物特徵與刻畫方式,賈德 很少著墨在形容人物的生理特徵上,而他們的性格都非常扁平,符合佛斯特在《小 說面面觀》所說的扁平人物的特徵。在書中人物的名字如媽媽的名字愛妮妲(Anita) 顯然有經過特別設計。

《紙牌的秘密》屬於由兩個以上的故事組成的複雜結構。套用英國小說家佛 斯特對情節的解釋。《紙牌的秘密》這本書的情節就是一連串因果關係排列的事 件。在時間上這本書充滿回憶色彩,描寫的是過去的時間發生的事,透過小圓麵 包故事更拉遠到了幾百年前。空間則透過父子的尋妻之旅,踏上了西方哲學家的 故鄉希臘雅典。故事以多重敘述的「我」述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

作者喬斯坦‧賈德寫作《紙牌的秘密》最大的企圖就是以年輕人覺得有趣的 方式,向讀者們提出—連串有關生存的根本問題。賈德在作品中放入大量的神話 與童話故事來襯托追尋起源。以童話寓言的象徵方式,後設的寫作手法,形成浪 漫主義的反諷。一種樂觀精神促使他的作品結局是樂觀正面的。

第伍章 關於小女生的《蘇菲的世界》

第一節 結構分析

以下依序就人物、情節與敘述觀點三要素分別詳細的分析《蘇菲的世界》這 本書的內容。

一、人物 (characterization)

從某種意義上說,情節的設置和環境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人物 常常是情節和環境的核心和主體。而情節則應該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延伸和發展 史。環境則是人物和情節發展的舞臺。沒有環境,情節則不可能發生,人物也不 可能存在。

既然人物是小說形象的中心或主體,所以作者的思想、感情都須通過對人物 的塑造來表現。在對於人物塑造技巧的探究上為了方便起見,又可以分為人物的 外在描寫和內在刻劃兩個方面。一般說來,外在的描寫著重在讓讀者對人物的出 場、外形、動作等較外顯的特徵描寫來表露其人物的思想內涵、個性特點。至於 內在刻劃則把重點放在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其性格形成的特點上,可用內心獨 白、直接描繪、性格的對比或映襯等方式來呈現。本書一開始蘇菲就登場了,賈 德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開場,彷彿蘇菲本來就在那。

蘇菲放學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喬安同行,她們談著有關機器人的問題。喬安認 為人的腦子就像一部很先進的電腦,這點蘇菲不太贊同。她想:人應該不只是一 臺機器吧?(《蘇菲的世界》P13)

《蘇菲的世界》由雙重敘述中的人物及其互動組成。第一重敘述由蘇菲、她 的媽媽、朋友喬安,以及哲學教師艾伯特與周遭人事物組成。第二重敘述則是關 於作者少校及其女兒席德。至於書中的哲學課程中所介紹的人物並不計入在此分 類中。茲分類如下─

1.主要人物─書中的主要人物是蘇菲。一個還在讀書將滿十五歲的少女。還有老 師艾伯特,全書的主要核心環繞在蘇菲還有艾伯特的對話上。

2.次要人物─席德、喬安、蘇菲的媽媽

3.更次要人物─狗(漢密士)、席德的媽媽

4.關鍵人物─席德的爸爸少校艾勃特

5.背景人物─蘇菲的學校老師、同學、喬安的爸媽、蘇菲的爸爸、愛麗絲、亞當、

夏娃、諾亞、小紅帽跟波波熊等童話人物。

經過分類發現蘇菲的媽媽和席德的媽媽都沒有名字,賈德為什麼不給她們取 名字呢?是他有意的嗎?還是他覺得她們的媽媽不重要到不需要給他一個名 字,但是就連狗也有名字叫漢密士啊!蘇菲的媽媽並不符合背景人物的定義,也 就是沒有姓名,無關緊要的人。因此筆者認為賈德是別有用心,或許他是想讓讀 者更聚焦在以蘇菲的角度上觀看,更能感受到蘇菲的喜怒哀樂吧?

接下來探討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以主要人物為核心,找出與他相關的

接下來探討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以主要人物為核心,找出與他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