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計畫主要以「文本分析法」進行研究,所選取的文本是喬斯坦‧賈德 創作的作品《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秘密》以此兩本得獎最多的經典作品來進行 研究。因研究者本身語言能力的限制,因此,在擇取文本上,以中譯本為研究對 象。

首先探討作者之寫作背景。如生長的文化背景、個人生平及其創作理念等。

接著透過細讀文本,以「結構分析」、「問題探討」及「寫作特色」等方式進行 分析。所謂「結構分析」是指將作品以小說的要素─「人物」、「情節」、「敘述觀 點」等三部分專門加以詳細研究。一一探討作品中的人物的刻劃、情節的安排容 與敘述觀點等。在人物上會依人物的主次畫分及之間的關係等描寫方式來論說,

接著說明情節中有哪些高潮與困境,最後是敘述觀點。

筆者曾經在臺東大學洪文珍教授的《少年小說寫作研究》課堂中以小說的要 素賞析作家張之路先生的十一本作品。張之路先生自創小說、童話混合文體,使 現實與幻想交織成文。精采的情節鋪排,不少作品改編成電影。題材出入校園與 社會之間,與賈德也同樣都當過老師、作品同樣地傳導知識概念與人生議題、關 心孩子。張之路描寫父子之間的幽默與賈德在《紙牌的秘密》寫漢斯‧湯瑪士父 子之間的情誼,有異曲同工之效。

此外傑出西方小說藝術理論《小說面面觀》作者羅伯特‧佛斯特(E. M. Forster)

以他獨到的見解,為小說寫作架構的探討提出各種不同面向的剖析。在佛斯特的 論述裡,他將小說以「故事」、「人物」、「情節」等其他面向逐一討論,提供 本研究一個基本的文學概念。佛斯特認為小說是以人性為本,小說人物的真實,

並非他們和一個真正的血肉之軀一樣,而是因為他們可信(convincing),小說 人物的內心是被清楚描寫又或是可以被讀者觀察到的,至於一個人真正的內心世 界則是隱而不彰的。我們可以對小說人物是否真實有個明確的觀念,小說家透徹

了解的人物即為真。小說家不必告訴我們他所了解的是什麼,許多事實,都可隱 而不說,但是相對而言「人物雖未經解說,但卻清晰可解。就由於這點,我們獲 得日常生活得不到的另一種真實。」16

所謂的「問題探討」指的是透過順著賈德巧妙的情節安排討論分析喬斯坦‧

賈德經典作品《紙牌的秘密》、《蘇菲的世界》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發生的關係 以了解賈德所要傳達的哲學思想。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曾提出「作者已 死」17(The death of the author)的文學理論觀點,也就是每部文學作品在出版後,

會經由不同讀者的閱讀,賦予作品不同的意義及生命。因此,文學作品不再是為 作品,而被稱之為「文本」。羅蘭‧巴特把閱讀分成兩種,一種是「閱讀 」(readerly reading),一種是「重寫」(writerly reading )18。有些讀者使用「閱讀」式閱讀 ,把 自己放在作者的角度,把作者的文本放在自己的時空,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也 有很多人善用「重寫」把作者的文本轉回作者的時空再把自己放進文本裡成為作 者,這時會有「誤讀」(misreading) 發生。在不同讀者的眼光裡,不停地誤讀就 是不停想像的結果。筆者對西方哲學史及對賈德的不熟悉,反而讓筆者可以天馬 行空地發揮想像力,以孩子的眼光,去接觸去揣摩。此外為了彌補缺點,以柏拉 圖的想法來說─人跟人之間必須有對話 (dialogue)以彌平誤讀的影響,來平衡不 同的想法。因此筆者會使用較多的疑問句來代替肯定句。

哲學家阿德勒(Martimer J. Adler)在他的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把閱讀 分成四個層級(層級的特徵是高層級包含低層級)。由低層級到高層級分別是「初 級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綜合閱讀」。其中第一層「初級閱 讀」指的是基本的閱讀訓練與技巧,主要是尋求句子上的瞭解;第二層「檢視閱 讀」強調的是時間,目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快速地從表面檢視一本書。第三層「分 析閱讀」是徹底而完整的閱讀,針對所讀的東西提出許多有系統的問題。第四,

也就是最高層的閱讀是「綜合閱讀」也可稱為比較閱讀,讀者同時要讀很多書,

16 佛斯特(E. M. Forster)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頁 85。

17 David Lodge, ed., Modern Criticism and Theory: A Reader (N.Y.: Longman, 1992), P166-172。

18 請看 Roland Barthes 的 S/Z,在裡面他把閱讀分成 readerly-reading 跟 writerly-reading。

針對同一課題找出彼此間的關係。19筆者期許自已能在此篇論文中做到高層級的 閱讀,以最花工夫的閱讀方式來達到做學問的目的。此外書中的第十八章─閱讀 哲學的方法,作者用整章的內容詳述如何閱讀哲學內容文本的方法,亦是筆者應 用在本篇論文的研究概念。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作者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在閱讀文學文 本策略的討論中,提出有六種方法能建立填補空隙的一致性:具象化

(concretization)、角色(character)、情節(plot)、主題(theme)、結構(structure)、

以及透角(focalization)20。這些建議加強筆者對於小說要素的認識,幫助建立文 學理論應用在文本分析上的先備概念。朱光潛在《談美》中說一首詩的生命不是 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讀者的想像與情感是生生不息的,

一首詩的生命也是生生不息的,它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換成小說也是一樣,小說 的生命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來賦予。

19 Martimer J. Adler(阿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台北:桂冠。1988 年。

20 Perry Nodelman (培利‧諾德曼)著。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2002 年 3 月二版。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