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存的少數幾個社會主義政權,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政經體制與社會結構,如果北 韓社會主義體制崩潰的話,必將危及中共政權的穩定,故繼續支持北韓是中共無 可逃避的選擇。58

在自然狀態的世界中,國家永遠難以完全確定他國的行為,米爾斯海默認為

「對意圖的不確定是難以避免的,意味著國家無法只從他國的攻擊能力去確定他 國沒有攻擊意圖。」不論如何,中共崛起並大力發展海權,的確刺激了周邊國家,

不管發展軍備是否有針對性,都會因為對意圖的不確定,而產生產生安全困境與 軍備競賽。此外,南韓與中日同樣是依賴海上交通線的國家,為了因應區域內戰 略情勢的發展,南韓要有效的保護海洋權益,應對現今的戰略衝突,並且在美韓 同盟中擔負更重責任時,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都是必須的。

第三節 對台海安全的影響

自中共建政後,台海安全問題就一直是東亞最危險的戰略衝突之一,尤其當 臺灣落實民主化與自由化之後,人民逐漸對兩岸統一失去興趣,對中共而言,也 不會坐視容忍臺灣分離意識的增長。而原本對臺灣有利的海空軍軍力對比,也因 為隨著蘇聯的解體,從北方來的威脅降低後,中共分配更多的資源在導彈及海空 軍發展上,獲得大幅度的躍進與成長,使得兩岸間的軍力平衡已向中共傾斜,尤 其當中共擁有航空母艦後,可以在海洋議題上採取更強硬立場,雙方軍力失衡的 情形更顯嚴重。而臺灣的經濟發展與生存非常依賴海運線的安全,因為臺灣的經 濟結構有 81%的 GDP 仰賴對外貿易,而進出口貨物每年超過一億四千六百萬噸是 依賴海運,光是基隆、台中和高雄港就幾乎包辦了臺灣 90%的船運與大部分的進 口糧食和石油。而臺灣又位於連結歐洲、中東和中日韓的航線上,這些港口就成 為中共封鎖的目標,如果臺灣遭受封鎖而無法進口所需的糧食、能源和原物料時,

資源短缺及社會的恐慌等負面效應將會削弱國家機器的運作與堅守抗戰的意志。

中國大陸的快速興起帶給臺灣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就軍事層面而言,臺

58 同前註,頁 24-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灣在中共當局大規模建軍的陰影下更加脆弱。就經濟層面而言,中國大陸的經濟 成長速度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相反地,臺灣的經濟則陷入了低點,過 去幾年中每年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經濟成長。如果沒有來自中國大陸大量貿易盈 餘的資助,臺灣或許早已成為了貿易赤字的國家。如此經濟依賴卻又極具軍事威 脅的對手,加上臺灣長年無法真正融入國際體系的挫折感,使臺灣的政治人物與 人民對中共是恐懼心理多於信任感,也因此凡是任何有關國家發展等公共議題牽 涉到中共因素時,都會使雙方的經貿談判與國內的議案進程受到意識形態綁架,

使政治性議題的協商談判遲遲無法展開,例如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

而依據中共海軍發展戰略之規劃,自 2000 年起的 20 年內,在海軍戰略運用 上要達到有效控制「第一島鏈」內的近海海域的戰略目標;亦即為能突穿「第一 島鏈」對中共的封鎖,同時可自由進出「第二島鏈」,而且要具備在西北太平洋的 廣闊海域與軍事強國及一些地區性的大國爭奪制海權的能力。然而,臺灣的地緣 戰略位置正是中共在本世紀能否跨出「第一島鏈」、能否邁向「海洋大國」之關鍵 所在。59中共認為,中國大陸邊緣海域經略是振興中國與西方的和平發展的海洋大 業,能否成功其焦點在臺灣。臺灣既是大陸海岸線的重要屏障,也是進入大洋深 處最近的踏腳石。在西太平洋特有的島弧上來看,臺灣北連日本列島與沖繩島鏈,

南接菲律賓和印尼等千島之國。「在目前兩岸分裂的狀態之下,對臺灣首先當然是 內政統一的問題,但同時還關係著中國海洋經略的全般佈局。中國未來如果無法 有效控制臺灣或再度丟失臺灣,臺灣將很容易地再度變成受人操縱的航空母艦。

而遭受沉痛創傷的,不只是中國的海洋事業,還有文化及社會等諸多領域,整個 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將受到嚴重的傷害。或許如明眼人所評論的:如果不把臺灣 拿過來,中國就可能永遠難以外向,永遠困守在中國大陸。」60可見中共海軍戰略 之發展,最終將與臺灣地位誰屬,有極為密切的關聯。

而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就不能不考慮美國因素。美國對於亞太安全的重視,

59 陳永康、翟文中,前引文,頁 2。

60 施子中,「中共海軍新世紀建設與發展戰略」,收錄於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 勢(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 年 12 月),頁 354-3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助於臺灣安全的維持。臺灣安全與和平是美國整體亞太安全戰略中的重要關 鍵,更進一步言,就美國的戰略觀點,當然不樂見臺灣在政治、外交、軍事立場 上向中共靠攏,尤其是成為中共控制第一島鏈的重要踏板。而為了維持台海穩定,

預防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或戰爭而衝擊到西太平洋的和平穩定,美國就必須依據台 灣關係法,出售防衛性武器給臺灣,以維持臺灣相當程度足以嚇阻中共大規模武 力攻台行動的自衛能力。然而臺灣關係法並非用以取代中美防衛協定的同盟條 約,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將面臨是否願意犧牲與中國大陸的合作利益而協防 臺灣,抑或是不予出手干預而傷及在亞太盟國間的領導威信的兩難抉擇。此外,

就現在的國際局勢而言,臺灣的重要性已不如冷戰時期一般,對台的經濟利益也 與大中國經濟圈整合。因此,就美國利益而言,對於兩岸關係的一貫主張就是「和 平解決」,而其真正希望的就是維持現狀的和平與安全。

對屬於海島型國家的臺灣而言,由於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與周邊國家也沒有 任何正式的同盟或安全保障協定可以保衛國家免受侵略。臺灣有許多港口,也十 分依賴海外貿易,只有海軍能確保港口及海上交通線的暢通,要防止中共的封鎖 損傷經濟,並維持長久的生存發展,就必須重視海軍建設。就臺灣現階段的海軍 實力而言,有主要水面作戰艦約 24 艘、潛艇 4 艘、飛彈快艇 40 艘、水雷作戰艦 12 艘和 20 艘大型兩棲登陸艦艇。雖然數量不及中共海軍,但仍有一定的實力能讓 解放軍的攻台海軍付出高昂代價。臺灣積極建設海軍力量,除了確保在戰時美國 對臺支援能量不中斷,提升與共軍作戰的能力之外,也有宣示捍衛主權,不願意 在中共武力威脅下妥協的政治意義。而就整個東北亞的局勢而言,臺灣海軍也有 抑制中共崛起的作用,蓋因臺灣的主權問題,使她的海軍比其它國家更適合牽制 中共海權擴張。另外,儘管臺灣在東亞區域的海洋權益與領土紛爭議題中都採取 低姿態,不願意以部署軍力方式宣示立場,但不論是面對釣魚台爭議或是南海主 權爭端,臺灣的海軍實力在區域內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未來持續面對兩岸軍力失衡的狀態下,要守住台灣海峽不讓共軍掌握制海 權就顯得十分艱難,因為臺灣長期依賴軍購,使自身的造船能力無法滿足海軍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需,致使所有的主戰艦艇都是購自海外,或是引進國外技術與套件在臺組裝,由 於中共因素,臺灣也無法有更多管道獲得軍備與爭取技術轉移。面對中共海軍的 擴張,中華民國海軍維持目前所擁有的海軍武力已顯得力不從心,在沒有新技術 挹注下,雙方艦艇的性能差距已加大,更何況艦體和裝備已逐漸老化,基隆級和 濟陽級的艦齡都已 30 年,而自製的成功級也有 20 年,艦上所裝備的防空飛彈也 面臨壽限問題,這些若不能予以汰換,就必須大規模的改良及延壽,如此必然造 成戰力降低。

此外還有潛艦戰力不足的問題;臺灣只有 2 艘可作戰的潛艇,是東北亞區域 內最少的國家,嚴重限制海軍的戰力,不但無法有效封鎖中共港口或攻擊其海軍 的水面艦,也無法針對中共海軍龐大的潛艦部隊實施反潛戰。就算購買的 P-3 空 中反潛機成軍,作戰時也必須在掌握空優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執行反潛,然而在中 共擁有航空母艦的現在,能否確保台海制空權也已成為隱憂。後勤能量能否支撐 海軍作戰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由於臺灣海軍的主戰裝備來源多來自外購,

而且都是除役的二手艦,在美國的艦艇庫存逐漸耗竭的情形下,臺灣海軍的後勤 儲備量必定有限,戰時裝備的持續作戰力將受到限制。此外就是臺灣先天的地形 條件缺陷,由於可用軍港有限,而且本島缺乏縱深,當軍港遭封鎖或破壞時,將 造成沒有後方可去的困境,就算直接在海上補給,也會受限於補給能量不足,更 別說裝備損壞搶修。

最後就是自身造艦能力不足,排除北韓不論,在東北亞區域內的各海權國家 中是造艦能力最低的國家。臺灣無法依據國家真正需要建造所需的大型水面作戰 艦與潛艦,在沒有財源購買先進戰艦又無法自力建造時,將使海軍無法汰舊換新,

嚴重影響戰力。然而在高科技武器價格昂貴的條件下,要美國出售臺灣更為先進 的武器將十分困難,即使美國願意,也會因預算不足而無力採購。此外,在國防

嚴重影響戰力。然而在高科技武器價格昂貴的條件下,要美國出售臺灣更為先進 的武器將十分困難,即使美國願意,也會因預算不足而無力採購。此外,在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