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分析中共外交策略是否更趨強硬以及美國的因應對策。

(三)說明區域衝突風險以及東亞各國因應中共海權擴張所採取的應對策略。

最終希望能了解中共如何成為21世紀海權大國,與周邊國家互動造成的影 響,並透過對中共海軍現代化的探討,進而有助於了解未來中共海權的發展動向。

第二節 文獻探討

海權(Sea Power)一詞是由「權力」轉化而來,作為抽象概念與「陸權」或「空 權」相對稱。此外,國家為達成海洋目標所使用的實質工具,亦可稱為「海權」

或海權的行使,這種延伸說法重在海上展示實力。中共的海權自 1990 年代以後就 有了長遠的進步,並受到東亞及美國的高度關注。本文在文獻探討上,先針對中 共海軍的發展來作探討,除此之外,也針對中共海軍發展對美日及東亞各國所造 成的影響予以整理,並採用本文研究途徑,作為研究的觀察切入點,以彌補觀察 角度不足之處。

一、國外學者

Ken Booth 在 1977 年出版的書提到海軍非軍事及次軍事的角色,以及以軍艦 作為政治延伸的方式。也指出一國為三個目的利用海洋:作為運輸商品和人員的 通路;做為以軍事力量達成外交目的或攻擊陸地、海上目標的通道;利用海裡或 海底的資源。23

提爾(Geoffrey Till)在 21 世紀海權(Sea power: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提出 21 世紀的海權應該從全球貿易體系的興起,以及海洋作為實體環境

的重要性等觀點探討。並指出 21 世紀的海軍有兩項重要任務,第一是因應失序,

第二是海上武力投射。24另外,格羅夫則重新從現代角度詮釋馬漢對海權的定義,

並且將世界各國海軍依照各自戰略目標予以分類。25依照馬漢和柯白的理論,海軍 的規模不同,但是各國對海權的需求相同,然而格羅夫認為每一個國家所想要的

23 Ken Booth, Navies and Foreign Policy (London: Croom Helm,1977),p.16.

24 See Geoffrey Till, Sea power: 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K.: Frank Cass,2004).

25 Eric Grove, The Future of Sea Power,(U.S.: US Naval lnstitution Press,1990),pp.221-241.

Alastair Cooper 定義「海權理論」就是探討「為了國家利益的緣故而控制海洋」

的理論。這意味著在特定時間內控制特定海域以阻止敵人利用。實際上,海洋控

美國國防大學柯爾(Bernard D. Cole)教授針對中共海軍的發展及戰略演變著有 海上長城-走向廿一世紀的中共海軍(The Great Wall at Sea:China’s Enter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從中共海軍的軍事事務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來探討中共海軍的構成與海洋戰略(maritime strategy)的目標,按 時間點就解放軍海軍在各時期的發展與戰略演變作說明。28接著探討中共的海洋權 益及經濟利益,論述海洋戰略對於中共國家安全的重要性。29並提到中共海軍未來 的戰略走向,另針對劉華清所提出的海洋發展三階段論的規畫願景提出說明。30 書中也針對解放軍的教育訓練、準則教範及主要船艦性能作了詳盡介紹。此外,

在他的其它著作「解放軍海軍與積極防禦」(“The PLA Navy and Active Defense”) 也提到中共在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中,海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中共目前也正在

26 Alastair Cooper, ,“Future Sea Power”, in Australian Maritime lssues 2005,edited by Gergory P. Gilbert and Robert J. Davitt (Australia: Sea Power Centre-Australia, Department of Defence,2005),pp.24-25.

27 A.T. Mahan, The l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U.S.: Dover Publications,lnc.,1987),p.1.

28 Bernard D. Cole,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Enter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2001),chap 1.

29 Ibid, chap 2-3.

30 Ibid, chap 8.

Lindberg 與 Todd 在其書中指出,一國國力如果只能讓海軍建構某些艦種,則 其決定將付出放棄某些能力的代價。例如,建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部隊,

而非建造航空母艦,則表示該國海軍放棄航母的武力投射效益。機會成本可用來 推算潛艦建造計畫所可能造成的效益損失,損失少則保留此計畫,損失大則可作 為支持航母建造計畫的理由。此論述應可說明解放軍海軍潛艦派與航母派之爭。33 Peter Howarth 所著中共崛起的海權:解放軍海軍的潛艦挑戰(Chian’s Rising Sea Power: The PLA Navy’s Submarine Challenge),針對解放軍的潛艦發展做一個說

明。並指出因為蘇聯解體,使中共在亞洲有機會取代前蘇聯對東亞地區的影響。34

31 Bernard D .Cole, “The PLA Navy and Active Defense,”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 ed. Stephen J. Flanagan and Michael E. Marti(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03),pp.129-139.

32 Bernard D. Cole,「中共海軍戰略」,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年 12 月),頁 364-377。

33 Michael Lindberg & Daniel Todd 著,高一中譯,近岸、近海及遠洋艦隊:自 1861 年迄今地理環 境對海軍作戰之影響,

34 Peter Howarth, China’s Rising Sea Power: The PLA Navy’s Submarine Challenge(New York: Frank Press,2006),p.21.

35 Ibid,p.28.

36 Ibid,p.41.

37 Ibid,p.117-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針對航空母艦的弱點加以攻擊。38

前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在一山二虎-中日關 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The Perils of Proximity:China-Japan Security Relations) 一書中,就中日關係倒退與競爭態勢有精闢的見解,其中提到「兩國的軍隊同樣 都不想讓對方能進出或控制關鍵的戰略的區,但這些區域卻明顯重疊。因此,中 共長期的目標是讓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力量很難或不可能再由日本(包括琉球群 島)、臺灣和菲律賓所構成的島鏈以西的區作業。結果是雙方海軍和空軍現在作業 時比以往更貼近對方。」39「以東亞地理而言,海峽極具戰略重要性。冷戰期間,

蘇聯海軍進入太平洋最便捷的路線,即是取道日本本土列島之間的海上通路。…

同理,日本各海峽今天是解放軍海軍艦艇出入太平洋海域最可能穿越的海上狹 徑。它們也代表中、日兩國海軍可能短兵相接、爆發衝突的地點。」40

陸伯彬(Robert Ross) 原本認為中共並不謀求向外擴張成為霸權,但近年來中 共海軍的擴張使其改變想法,認為中共海軍有可能走向過去德意志帝國與前蘇聯 的海軍國家主義。在其「中共海軍的國家主義:原因、發展前景,以及美國的回 應」(“China’s Naval Nationalism: Sources, Prospects, and the U.S. Response”)一文中 指出,過去陸權國家尋求發展強權的海洋能力真正的驅動力是民族主義和追求地 位,而不是安全考量,他認為中共也不例外。41他針對中共學者和軍事專家有關中 共應建立包括擁有航空母艦的遠洋艦隊能力之主張,分析、歸納出兩大理由一是 要建立強權的地位,42二是捍衛中共的權益,包括海洋主權及保護海上運輸線。43 此外,在他另一篇文章「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問題」(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 Obama’s New Asia Policy Is Unnecessary and Counterproductive)中則提出,「…歐巴

38 Ibid,p.98-99.

39卜睿哲(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一山二虎:中日關係的現狀與亞太局勢的未來(臺北:遠 流,2012 年),頁 55。

40 同前註,頁 102。

41 Robert Ross, “China’s Naval Nationalism: Sources, Prospects, and the U.S. Respons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4, No.2(2009),p.46.

42 Ibid,p.65-66.

43 Ibid,p.68-71.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Maritime Combat Doctrines and Models:1949-2001),主要探 討中共海軍戰略的演變,除提到劉華清的「近海防禦」政策之外,也探討前蘇聯 海軍發展模式如何影響中共海軍戰略。45克里夫(Roger Cliff)在「中共的挑戰」

(“China’s challenge”)一文中指出,「…以在區域內扮演更廣泛的安全角色來看,只 有日本有能力和可能的意願去抗衡中共。如果美國想要在東亞維持有利的權力平 衡,它應該支持和鼓勵日本變成一個『正常國家』,具有和它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軍 事實力。」46以及 Elizabeth Speed 的中共海軍力量與東亞安全(Chiaese Naval Power and East Asian Security)提到,中共海軍力量增強,會改變東亞地區的權力平衡關

係,並且會加深與其它國家的競爭關係。47他認為為了維護海上利益及領土主權,

44 Robert Ross, “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 Obama’s New Asia Policy Is Unnecessary and Counterproductive”, Foreign Affairs, November/December 2012.

45 You Ji,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Maritime Combat Doctrines and

Models:1949-2001(Singapore :Institute of Defense and Strategic Studies,2002),pp.2-3.

46 Roger Cliff, “China’s challenge”, http://www.rand.org/commentary/2007/07/29/SDUT.html.(2013 年 12 月 27 日)

47 Elizabeth Speed, Chinese Naval Power and East Asian Security (Vancuver: Center of Internationl,1995),p.14.

48 Ibid,p.14-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將海軍現代化所需的資源。但也讓中共需要更多的能源,所以確保能源通道成了 中共的戰略課題。以「麻六甲困境」為例,在這條石油運輸線途中,沒有任何一 個國家願意讓中共建設基地,可說只有解放軍海軍才能夠保衛這條能源運輸線。

此外,在國際體系裡,沒有人可以完全確定他國的戰略意圖。中共的精華區面向 北海、東海和南海,中共若沒有一支足以達成其戰略目標的海軍,海洋就可能成 為敵人有效的攻擊通道,或以海洋為基地威脅中共的精華地帶。因此,意謂中共 必須建立自己的海上防線,擁有強大的海軍才能轉化海洋為中共的戰略縱深。就 區域環境而言,當中共崛起後,區域的權力平衡也隨之改變。日本想成為政治大 國,增加了和中共衝突的可能。49而美國又與區域內的臺灣、日本及韓國有同盟關 係,中共一直認為美國對臺灣安全的承諾是統一的主要障礙。雖然美國宣稱不支 持法理臺獨、兩個中共或一中一臺,但仍然出售先進武器裝備給臺灣,強調中共 和臺灣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不可採用武力,也不能片面改變現狀。50此外,

日本是美國東亞政策的另一個「錨」,所以也會是中共收復釣魚台的主要障礙。在 這種基本戰略環境下,海軍就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工具。在東亞,美國海軍的 力量遠遠超過緩衝所需,雖然讓美軍有能力遏制戰爭,但另一方面可能也反而促 進軍備競賽。所以或許可說是美國海軍的存在讓區域各國都從事海軍建設。51

林穎佑於海疆萬里-中共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書中指出,1982 年解放軍海軍 戰略思想重新甦醒,朝向「電子化、自動化、導彈化、核子化」發展為建軍目標,

相應調整海上防衛能力結構和海軍發展戰略,主張「近海防禦」以確保海上權益。

並認為劉華清的海權觀念包含充分考量到中共經濟戰略利益,劉華清認為經濟利 益的獲得和維護,主要來自海洋。因此,解放軍海軍必須負起維護國家經濟現代 化平穩發展的責任,使中共最終能成為太平洋的主要強國。在他的積極主導下,

逐漸將海權理論由「近海防禦」進一步轉變成為「經略海洋」,亦即轉變為積極鞏 固海疆、保障海洋資源的進取理論,其戰略指導思想亦由「近海防禦」戰略深化

49 張國城,東亞海權論(新北市:遠足文化發行,2013 年 7 月),頁 70。

50 同前註,頁 71。

51 同前註,頁 72-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擴展為維護「海洋權益」,並加強擴展海軍武力,為下一世紀「經略海洋」、「走向

擴展為維護「海洋權益」,並加強擴展海軍武力,為下一世紀「經略海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