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2 檢討與建議

5.2.1 對於教學之建議

根 據 本 研 究 結 果 , 建 議 於 進 行 七 年 級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文 字 題 列 式 之 教 學 時 :

(一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之 全 體 學 生 授 課 時 :

建 議 適 度 地 採 用「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輔 以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來 設 計 教 材 , 如 此 一 來 可 使 學 生 有 較 良 好 之 學 習 成 效 且 認 知 負 荷 也 較 低;此 外,較 不 建 議 採 用 僅 有「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設 計 之 教 材,其 教 學 成 效 不 彰 且 認 知 負 荷 量 也 較 高 。

(二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中 未 學 過 之 學 生 授 課 時 : 建 議 與 對 全 體 學 生 授 課 時 採 用 同 樣 之 策 略 。

(三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中 已 學 過 之 學 生 授 課 時 :

不 論 採 用 串 流 式 教 材 、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或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輔 以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來 設 計 教 材,皆 無 顯 著 影 響,惟 運 用 串 流 式 教 材 授 課 會 使 學 生 認 知 負 荷 量 較 高 , 學 習 效 率 也 較 差 。

(四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裡 低 成 就 學 生 授 課 時 :

建 議 適 度 地 採 用「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輔 以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來 設 計 教 材 , 如 此 一 來 可 使 學 生 有 較 良 好 之 學 習 成 效 且 認 知 負 荷 也 較 低。另 外,根 據 研 究 對 於 低 學 習 成 就 學 生 列 式 而 言 , 圖 像 表 徵 比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更 加 重 要 , 因 此 建 議 適 度 加 入 圖 像 表 徵 幫 助 低 學 習 成 就 學 生 理 解 題 意 並 正 確 列 式 。

(五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裡 中 成 就 學 生 授 課 時 :

建 議 適 度 地 採 用「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輔 以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來 設 計 教 材 , 如 此 一 來 可 使 學 生 有 較 良 好 之 學 習 成 效 且 認 知 負 荷 也 較 低。另 外,不 建 議 運 用 僅「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之 教 學 設 計 模 式 , 其 會 造 成 學 生 學 習 效 率 不 佳 , 且 不 較 無 意 願 投 入 學 習 。

(六 )針 對 常 態 編 班 裡 高 成 就 學 生 授 課 時 :

不 論 採 用 串 流 式 教 材 、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或 代 數 教 材 設 計 原 則 輔 以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來 設 計 教 材,皆 無 顯 著 影 響,惟 僅 運 用 動 態 圖 像 表 徵 設 計 之 教 材 使 學 生 較 無 充 分 時 間 思 考、對 於 學 習 好 該 單 元 也 較 無 信 心 , 而 其 學 習 效 率 也 較 差 。

5.2.2 對 於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對 於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對 於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對 於 未 來 研 究 之 建 議

由 教 學 實 驗 的 過 程 及 結 果 , 本 研 究 提 出 以 下 建 議 :

本 研 究 經 實 驗 證 明 對 於 數 學 教 育 是 正 向 的,未 來 相 關 研 究 方 向 建 議 如 下:

(一 )本 研 究 為 將 控 制 變 項 中 的 授 課 教 師 控 制 為 同 一 人,以 至 於 受 測 班 級 數 僅 限 於 四 班,人 數 明 顯 不 足,再 加 上 將 樣 本 依 照 學 過 與 否 及 學 習 成 就 作 區 隔 後 , 樣 本 數 更 少 , 因 此 未 來 建 議 擴 大 樣 本 數 進 行 實 驗 。

(二 )本 研 究 設 計 之 認 知 負 荷 量 表 僅 屬 初 步 探 討,因 此 部 分 題 項 尚 存 在 問 題 待 修 正 , 尤 其 是 對 於 文 字 敘 述 之 定 義 建 議 更 加 嚴 謹 , 如 : 心 力 、 壓 力 等 , 以 得 到 更 準 確 之 認 知 負 荷 量。另 外,本 量 表 第 一 題 之 資 訊 建 議 應 於 實 驗

前 先 行 蒐 集、其 餘 題 項 建 議 應 於 授 課 結 束 但 尚 未 進 行 後 測 前 即 進 行,避 免 學 生 因 時 間 點 之 延 遲 及 後 測 測 驗 當 下 之 感 受 影 響 到 本 量 表 之 實 施 結 果 。

(三 )本 研 究 僅 將 題 目 之 難 易 度 控 制 在 尚 可 之 範 圍 內,未 來 建 議 可 針 對 不 同 難 度 之 題 目 探 討 其 適 用 之 教 材 設 計 模 式 為 何 。

(四 )本 研 究 僅 將 常 見 題 型 設 定 為 後 測 題 目 , 未 來 建 議 可 依 據 陳 巧 莉 (20 08 )將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之 文 字 題 列 式 分 為 四 大 類: 合 併 類 、比 較 類 、改 變 類 、 分 配 類 來 分 別 探 討 不 同 類 型 之 題 目 其 適 用 之 教 材 設 計 模 式 為 何 。

參 考 文 獻

10.1 007/ BF025 04 79 5

Paas, F. G. W. C., & Merri ën bo er, J . J . G. (19 94 ). Vari abilit y o f wo rk ed ex ampl es and trans fer o f geom etri cal prob lem -sol vin g ski lls: A co gnitiv e-lo ad app ro ach. J ou rn al o f E du catio nal Ps ych olo g y, 86(1), 122 -13 3.

Pol ya. (19 57 ). Ho w t o Solv e It (閻 育 蘇 , Trans. ). 台 北 市 : 九 章 .

Swell er, J . (198 8). C o gniti ve lo ad d uri n g pro blem s olvi n g: E ffects on learni n g.

Co gniti ve s ci en ce, 1 2(2 ), 25 7-285 . d oi: 1 0.10 16/0 959 -4 752 (9 4)9 000 3-5 Swell er, J . (2 004 ). Instruction al d esi gn cons equ en ces of an an alo g y b et w een

evo lutio n b y n at ural sel ection and hum an co gnitiv e archit ectu re.

In st ru cti on al S ci en ce, 32 (1 ), 9 -31 . d oi:

10.1 023/ B:TR UC.0 0 0002 180 8.7 259 8.4 d

Swell er, J . (2 010 ). E lem ent In teract ivit y and In trinsi c, Ex tran eou s, an d Germ an e C o gnit iv e Lo ad. Ed ucati on al Ps ych olo g y R evi ew, 2 2 (2 ), 123 -13 8. doi: 10 .10 0 7/s10 648 -0 10 -91 28 -5

Swell er, J ., Van M erriën bo er, J . J . G., & P aas, F. G. W. C. (1 99 8). Co gnitiv e arch itect ure an d in st ru ctio nal d esi gn. Ed ucatio nal Ps ych olo g y Revi ew, 10(3), 2 51 -29 6. doi: 10.1 023/ A:1 02 219 37 2820 5

van M erri ën bo er, J . J . G., & Sw ell er, J . (2 005 ). C o gni tiv e l oad th eor y an d com plex l earnin g: R ecent d ev el opm ents and futu re di rection s . Edu cation al Ps ych ol o g y R ev iew, 1 7(2), 1 47-177 . d oi:

10.1 007/ s10 648 -0 05 -3951 -0

中 文 文 獻 中 文 文 獻 中 文 文 獻 中 文 文 獻

古 明 峰 . (1997). 加 減 法 應 用 題 語 文 知 識 對 問 題 難 度 之 影 響 暨 動 態 評 量 在 應 用 問 題 之 學 習 與 遷 移 歷 程 上 研 究 .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

吳 明 隆 . (2007). SPSS 統 計 應 用 學 習 實 務:問 卷 分 析 與 應 用 統 計 . 台 北 縣 : 知 城 圖 書 .

宋 曜 廷 . (2000). 先 前 知 識 文 章 結 構 和 多 媒 體 呈 現 對 文 章 學 習 的 影 響 . 博 士 論 文 ,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市 .

林 清 山 . (1990). 教 育 心 理 學 - 認 知 取 向 . 台 北 市 : 遠 流 . 林 進 財 . (1999). 教 學 研 究 與 發 展 . 台 北 市 : 五 南 書 局 .

邱 俊 仁 . (2003). 高 雄 地 區 國 一 學 生 數 學 焦 慮 與 數 學 成 就 之 相 關 研 究 .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 高 雄 .

張 春 興 . (1996). 教 育 心 理 學 . 台 北 市 : 東 華 .

張 景 媛 . (1994). 國 中 生 數 學 學 習 歷 程 統 整 模 式 的 驗 證 及 應 用 : 學 生 建 構 數 學 概 念 的 分 析 及 數 學 文 字 題 教 學 策 略 的 研 究 .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

郭秀 緞 . (2006). 以 認 知 負 荷 理 論 探 討 數 學 問 題 設 計 與 後 設 認 知 策 略 教 學 對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數 學 解 題 之 影 響 .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 高 雄 市 .

陳 巧 莉 . (2008). 探 討 國 二 學 生 代 數 文 字 題 列 式 表 現 及 波 利 亞 表 列 法 的 教 學 成 效 之 研 究 -以 二 元 一 次 聯 立 方 程 式 為 例 .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 台 北 市 . 葉 子 榕 . (2010). 激 發 式 動 態 教 學 對 學 習 成 效 與 認 知 負 荷 影 響 之 研 究 . 碩 士 ,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 新 竹 市 .

戴文 賓 . (1998). 國 一 學 生 由 算 術 領 域 轉 入 代 數 領 域 呈 現 的 學 習 現 象 與 特 徵 .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 彰 化 .

謝 東 育 . (2009). 激 發 式 動 態 呈 現 教 學 設 計 之 研 究 - 以 代 數 為 例 . 碩 士 論 文 ,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 新 竹 市 .

羅 榮 福 . (2003). 國 民 中 學 學 習 障 礙 學 生 與 普 通 學 生 解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式 問 題 之 比 較 研 究 .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 彰 化 .

附 錄 附 錄 附 錄

附 錄 一 一 一 一 : : : : 實 驗 教 材 實 驗 教 材 實 驗 教 材 實 驗 教 材

第一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二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三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四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五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六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七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八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九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第十題 對照組

(串流式教材)

實驗組 1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

實驗組 2

(動態圖像表徵)

實驗組 3

(代數教材設計原則輔以動態圖像表徵)

附 錄 二 附 錄 二 附 錄 二

附 錄 二 : : : : 前 測 題 目 前 測 題 目 前 測 題 目 前 測 題 目

1. 洋洋國中天文社社員共有 86 人,已知女生比男生多了 14 人,設女生有 x 人,男生有 y 人,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2. 丁丁與小波參加八八水災的捐款活動,已知丁丁的捐款比小波的兩倍多 50 元;如果 兩人的捐款共為 1310 元,設丁丁捐 x 元,小波捐 y 元,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 係式?

3. 有一周長為 50 公分的長方形,已知它的長比寬的 3 倍少 3 公分,設長為 x 公分,寬 為 y 公分,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4. 已知姐妹兩人共有 1215 元,若姐姐給妹妹 16 元後,姐姐的錢是妹妹的錢的 3 倍少 9 元,設姐姐原有 x 元,妹妹原有 y 元,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5. 哥哥與弟弟各有數張紀念卡,已知弟弟給哥哥 10 張後,哥哥的張數是弟弟的 2 倍,

若哥哥給弟弟 10 張,兩人的張數就一樣多,設哥哥原有 x 張,弟弟原有 y 張,請依 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6. 父子兩人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59 歲,已知七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8 倍,設父親 現年 x 歲,兒子現年y歲,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7. 有一個二位數,它的個位數字的 2 倍比十位數字的 5 倍多 1,把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 對調後,所得的新數比原數的 2 倍多 7,設十位數字為 x,個位數字為 y,請依題意 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8. 三年一班有男生 a 人、女生 b 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多 3 人,男生的平均體重為 58 公 斤,女生的平均體重為 50 公斤,若全班的平均體重是 55 公斤,請依題意列出 a 和 b 的關係式。

9. 師父對徒弟說:「我在你這個年齡時,你只有 5 歲,等你到我這個年齡時,我已經 53 歲了。」設師父現年 x 歲,徒弟現年 y 歲,請問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10. 爸爸原來月薪為 a 元,媽媽原來月薪為 b 元,已知爸爸的月薪比媽媽多 2000 元,若下 個月開始,爸爸加薪 2%,媽媽加薪 5%,每個月兩人共加薪 4200 元,請問依題意 列出 a 和 b 的關係式?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三 三 三 三: : : :後 後 後 後測題目 測題目 測題目 測題目

1. 新科國中骨牌社社員共有 38 人,已知女生比男生多了 13 人,設女生有 x 人,男生有 y 人,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2. 小哈與美美參加紐西蘭強震的捐款活動,已知小哈的捐款比美美的三倍多 20 元;如 果兩人的捐款共為 2020 元,設小哈捐 x 元,美美捐 y 元,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 關係式?

3. 有一周長為 76 公分的長方形,已知它的長比寬的 3 倍少 2 公分,設長為 x 公分,寬 為 y 公分,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4. 已知兄弟兩人共有 184 元,若哥哥給弟弟 13 元後,哥哥的錢是弟弟的錢的 2 倍少 5 元,設哥哥原有 x 元,弟弟原有 y 元,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5. 姐姐與妹妹各有數顆金莎巧克力,已知妹妹給姐姐 8 顆後,姐姐的顆數是妹妹的 2 倍,

若姐姐給妹妹 8 顆,兩人的顆數就一樣多,設姐姐原有 x 顆,妹妹原有 y 顆,請依 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6. 父子兩人現在的年齡總和為 84 歲,已知九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兒子的 5 倍,設父親 現年 x 歲,兒子現年y歲,請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7. 有一個二位數,它的個位數字的 3 倍比十位數字的 8 倍多 5,把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 對調後,所得的新數比原數的 2 倍多 18,設十位數字為 x,個位數字為 y,請依題 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8. 七年八班有男生 a 人、女生 b 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多 3 人,男生的平均體重為 66 公 斤,女生的平均體重為 55 公斤,若全班的平均體重是 61 公斤,請依題意列出 a 和 b 的關係式。

9. 師父對徒弟說:「我在你這個年齡時,你只有 13 歲,等你到我這個年齡時,我已經 91 歲了。」設師父現年 x 歲,徒弟現年 y 歲,請問依題意列出 x 和 y 的關係式?

10. 哥哥原來月薪為 a 元,姊姊原來月薪為 b 元,已知哥哥的月薪比姊姊多 1500 元,若下 個月開始,哥哥加薪 3%,姊姊加薪 7%,每個月兩人共加薪 5895 元,請問依題意

10. 哥哥原來月薪為 a 元,姊姊原來月薪為 b 元,已知哥哥的月薪比姊姊多 1500 元,若下 個月開始,哥哥加薪 3%,姊姊加薪 7%,每個月兩人共加薪 5895 元,請問依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