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對記者的影響與控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入當地生活,才能找到更貼切當地民眾的文化議題,所以記者的背景也不再像過去,須 來自政治、兩岸研究所的黨政組記者,媒體工作常規,例如人力不足、畫面需求等也在 其中造成影響。

三、若取信於對岸消息來源,建立起可信度,則可形成常態的交往關係,彼此共生互利,相 互幫助,早期記者常會面臨採訪跟監的情形,以確保記者不會涉及超越職責外的議題,

雖然現在監聽駐中國記者電話的情形還是存在,但基本上中國對於台灣駐地記者,除了 政治議題,採取放任態度,但放任的前提,也必須時時確保,記者們還是照著遊戲規則 走,不太會出大問題,所以相對的管制也減少,雙方可心照不宣的完成每日工作,受訪 者認為在對岸採訪工作限制少,可能是因為已經內化為價值觀與習慣。

本研究旨在探討駐點記者面對官方及組織的干預時,新聞工作者的因應策略。官方作為 消息來源時,懂得運用其權利、資源、各種公關手段、主導議題,並可利用置入的方式,透 過台灣媒體的進一步干涉駐點記者,加上以市場導向新聞學為理念的新聞組織、執行傳統新 聞室社會控制、記者與消息來源護互動關係,為目前兩岸新聞記者實務工作上經常面臨的難 題。綜合以上,本章將分兩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首先以兩項從初訪得來的結果開始分析,

後發現駐地記者評估最主要影響採訪報導工作的因素。第一節由巨觀到微觀的因素,以(一)

政治經濟結構(二)組織、兩個層面來分析整理記者工作的控制因素。

在面對中國官方的控制時,台灣媒體也不能倖免,兩者都需先考量到自身的利益與駐點 許可、人身安全,所以在新聞產製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因素介入其中,記者很難超脫於組織 外工作。為了發展平衡利益與專業的應對策略,記者會以紀實避禍、或是尋求集體的工會組 織擬訂反抗策略,在可能的迴旋空間中,謀求生存之道(陳順孝,2003)。在第二節的部分,

將會參考過去研究,分析記者面對干擾時,如何運用自主性與策略。

第一節、對記者的影響與控制

壹、政治與經濟的結構層面

Hanitzsch 與 Mellado(2011)調查了 18 個國家的記者,對於影響他們採訪工作的因素評 估,這份跨國比較研究指出,政治與經濟的因素是各國記者們共同面對的最大影響因素。其 中,政治因素又與該國的政治民主程度、媒體所有權結構相關。研究發現,中國與土耳其的 記者就明顯感受到強烈政治影響,身處較不民主的國家、媒體較不自由的記者,較容易感受 到政治的影響力。

Hanitzsch 與 Mellado 對政治影響(political influences)的基本假設內容與政治體系有關,

包含政府官員、政客、審查制度,還有制定經濟政策的相關商業利益。另外像是商業財團如 大型企業、產業、貿易相關的主事者,通常會遊說制定攸關企業利益的經濟政策,特別是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亞洲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兩者連結關係密切,對於記者來說,可能無法直接辨識影響力是來自 何者(pp.406)。且政治的因素可能比記者本身感知到的影響還要強大,記者身處新聞常規與 日常工作中,這些影響可能不容易發現,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通常都由組織過濾、協調再分 配到記者身上,透過組織跟常規滲透進記者每日工作,記者們直接感受到來自作為中介者:組 織的影響,反而政治經濟因素是較為遙遠的。而且記者會持續否認工作中的政治經濟影響因 素,因為專業意理(Professional ideology)教導記者們應該是獨立於政治與經濟利益之外的

(Hanitzsch&Anikina,2010,pp.17)。

與記者工作的「新聞組織」有直接因果關係的經濟層面(economic influences)影響則是 反映了媒體機構的利益導向性,與市場競爭性。而產製與發行新聞的高成本,也多方造成經 濟壓力。媒體公司期望的利潤、商業廣告考量、吸引廣告商、進行閱聽眾研究等,可被視為 外在新聞室的影響,吸引廣告商的重責大任有時候會落在新聞室內,在產制新聞的過程中,

記者與新聞台主管,就會預期廣告主需求而制作新聞(pp.407)。

不過,政治經濟因素是否影響採訪工作,各國記者的感受都不太一樣,如西方國家的記 者認為,政治經濟因素並非影響採訪的主因。不過,Hanitzsch 與 Mellado 指出,這並非意味 著西方國家的政治力量不介入媒體,而是因為政治力量已經透過採訪常規、組織限制來約束 記者,而且記者已經將這些影響內化為他們的工作規範,因此不認為是一種外來力量的干涉,

而是記者工作的「本質」。

一、宣傳模式

關注資金與權力不平等的 Herman 與 Chomsky (1988)提出宣傳模式(propaganda model),認為政治經濟因素有權影響媒體收益與新聞媒體選擇哪些議題消息、宣傳模式提出 過濾器(filter)的概念:

(一)、集中所有權、規模、經營者的資金、主流媒體的利益導向;因為政府放鬆媒體集中化、

跨媒體擁有權、擁有非媒體公司的相關政策,讓大規模商業媒體逐步整合市場,讓所 有權不斷集中化,媒體擁有人希望拓增收視市場與廣告收入,擴大媒體的多樣收入。

而在這種去管制化的環境,會讓媒體面臨收購的威脅,增加負債,加速更多不公平的 激烈競爭,媒體為迎合大型或個人投資者,不斷失去自主性。因為媒體需要執照與經 營權,會讓媒體依賴、並與政府緊密連結,甚至受到政府控制或干預,成為管制媒體 的一種手段,這是第一道選擇新聞的過濾器(pp.3)。

(二)、廣告作為媒體的主要收入,出資的廣告主已成為影響媒體產製內容的最大因素;報社 因為有廣告收入維持經濟收益,每份零售價可以較為低廉、吸引購買,廣告的財務津 貼讓報社可以維持定價,沒有廣告收益的報紙就缺乏競爭力,很容易被淘汰。廣告主 也會依據媒體的閱聽眾來選擇是否下廣告,媒體為了吸引具有購買能力的閱聽眾,以 多數閱聽眾為主,似乎讓媒體越來越「民主」;廣告主的權力在於,他們為節目買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媒體會有專人負責拉廣告,了解節目如何達到廣告主的需求,這些「正規的參考組織」

會影響媒體的收入,若以電視來說,每一個獲得或失去的閱聽眾收視率百分比,換算 成尼爾森的廣告收視計算,每年就是八億到十億美金,電視台不會製作危害到贊助商 企業的節目(如公共事務、保護環境議題等內容),因為廣告主不會買這類的節目檔 次,甚至會冒犯到這些有財力的業主,且廣告成本上升、棄置營收增加、財務表現不 佳讓市場壓力加劇、商業媒體會逐漸拉長廣告時間,並且不斷邊緣化或砍掉不賣錢的 節目。廣告主會避免購買那些複雜認真議題的節目,以免壞了購物的念頭,最好是持 續娛樂大眾、也能讓節目維持初衷:購買你所看的訊息(pp.14)。

(三)、對於官方資訊來源的依賴、由主流消息來源或優勢機構所提供的所商業、專家消息來 源。新聞媒體有每日新聞(daily)的需求,讓新聞工作者依賴可靠的消息來源提供素 材,也常鎖定日常記者會舉辦的地點、方便套消息的蹲點,像是總統府、市府、警察 局等,另外企業團體也是被認為具有新聞價值的,政府官方與企業類型的消息來源,

因為具有地位與名聲,都被認為是可靠且可信任。

記者採納官方消息來源,聲稱為了保有客觀性,其實是保護自己不受批評、不因毀謗 罪被告,採納這些看似可信的消息來源,也省去調查的成本,而大型政府單位與企業 官僚等,都具備對媒體發言的窗口,預算與人員都很高,他們提供媒體通訊設備、所 需資訊材料、擬好的新聞稿、定期召開記者會、提供畫面拍攝、已滿足記者的工作需 求,大型的官僚體系給媒體津貼(subsidize),減低媒體採訪、產製新聞的成本,因 此擁有接近守門人的特權與管道,也可輕易操控新聞的框架與議題,要求媒體撤下或 是報導特定的訊息。受官僚及企業公關餵養的記者常常反過來被公關所制約,因為個 人關係、威脅、維持關係不敢頂撞消息來源,媒體甚至感覺有義務幫忙消息來源消除 外界批評;受爭議的消息來源不只曝光度較低,想要建立可信度也較為困難,也因為 可能冒犯主要的消息來源,而不被媒體採用(pp.18)。

(四)、「抨擊」(Flak)作為管制媒體的方式;抨擊是指對媒體論述或節目所做出的負面攻擊,

可能以信函、電報、電話、法律、言論、法案、請願書等、可能以大規模或個人的方 式來抱怨、威脅、處罰媒體。而媒體都得要付出代價,可能要面對法庭或是行政機關 的懲處,而廣告商會避免選擇不適合的節目,會以抽廣告、有能力重力抨擊媒體的單 位通常都具有相當程度的權力,例如廣告代理商或是贊助商會加以威脅報復,或是成 立智囊團來監督或攻擊媒體,贊助政治活動來打擊特定媒體等;政府也是主要製造抨 擊的單位,攻擊、威脅、與校正媒體,試圖要找出任何可能的違規(pp.26)。

(五)、主流(反共產主義)社會意識形態的控制機制:反共的意識形態與信仰透過體系影響 著媒體,策動民眾反對共產黨,任何質疑或威脅到民主政策都成為西方的全民公敵

(pp.29)。這些過濾器都會相互影響。新聞版面的宣傳模式,是系統性與高度政治二

(pp.29)。這些過濾器都會相互影響。新聞版面的宣傳模式,是系統性與高度政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