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台灣媒體記者駐點的工作樣貌

第二節 駐點中國的工作適應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駐點中國的工作適應

壹、日常生活水土不服,孤單無聊

駐中國記者應具備哪些條件與準備?在中國駐點之初,就要面對水土不服情況,記者 K 說,駐點第一周因為食物與飲用水的不同、每天都在腹瀉、第一個月因為氣候乾燥抓癢破皮、

生活方式也需要調整,與台灣舒服的日子有所差異,K 慢慢開始接受當地人的生活習慣,認 識環境、看當地的報紙新聞,大概在一、兩次任期後才逐漸適應。

受訪者 I 在北京駐點時間較短,目前還是覺得在北京有很多刺激的經驗,一來不喜歡待 在辦公室,喜歡往外跑、二來能調整自己適應異地能力,感覺很像在外冒險,一切都還很新 鮮,G 在中國駐點超過五年,他說,一開始感覺很新鮮,到現在感覺很累、很懶、只有疲倦 感,就常會萌生離職的念頭,受訪者(G、F、H)都主動提到,駐點工作其實也很無聊,因 為沒有家人與朋友,除了工作環境認識的人,就剩下自己,記者住的公寓都位在北京市中心 五環內,一般北京的上班族負擔得起得住宿地幾乎都在五環外,所以記者晚上就很容易一個 人沒事作,公寓就是辦公室,在網購市場發達的中國,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完成,三天不出 門也很正常,生活型態除了工作就很無趣。

G 認為,現階段的平面媒體要找到人去北京駐點越來越難,「因為在這邊生活是很悶的 事情,要跟家人隔離,都待不住……要注意看喔,駐京的女記者很少,因為沒辦法,尤其是 結婚的更不可能,連男生都遇到這個問題,女生怎麼不會」(訪談記錄,受訪者 G,2012)、

要能夠忍受孤單、能承受生病了沒有人可以照顧、一個人處理與面對所有的生活大小事,又 有相關知識背景、願意不斷學習的人很少、經驗累積不夠,業內就只能不斷挖角、「跳來跳 去就是那些人,你很少有新血進來,或是這個新血,待個三年四年就走了,就跳離這個圈子,

很多(這樣的情況),所以就變得經驗累積、傳承就很有問題」(訪談記錄,受訪者 G,2012),

而且駐點記者還不能太滑頭、太我行我素、不能太白目、能與組織溝通又受到組織信任,綜 合許多因素下來,並不好找。

貳、打入圈子拋棄成見,放下身段

受訪者直言,剛開始駐點,會有很長的「撞牆期」,沒有口袋名單,發生事情不知道找 誰問,即便找到人選,沒有授權,也無法公開在媒體發言,「早期你甚麼都不知道,只能瞎 子摸象,就會很痛苦很挫折」(訪談記錄,受訪者 K,2013),記者說,比剛開始在台灣跑 新聞還要困難,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就連中國網路的查號台「114」都派上用場(E),從最 基層開始找人採訪,現在駐點記者也累積一定時間後,台灣媒體要重新安排新手駐點,就有 人脈可循,一開始會請資深記者先帶著跑,去各處拜碼頭,四處認識人發名片,也需要重新 建立人脈網絡與通訊錄,「把自己身段放低,一切都從頭來,這樣才能最快時間在當地建立 起你的採訪模式」(訪談記錄,受訪者 K,2013),前一位駐點記者會留下一份「採訪通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錄」與「交接日誌」,有時間就必須一位一位全部拜訪一次。

K 說,他認為新記者剛來中國駐點,要先拋開以前在台灣的採訪方式與思考範圍,許多 地方並不是去了就能拍,不能以為在中國的媒體可以隨心所欲,限制與教條很多,F 舉例,

曾經有一位台灣某電視台的攝影記者,到博鰲論壇採訪吳敦義時,就用在台灣採訪時,先搶 先贏、卡位的拍攝方式硬要擠到官員面前去拍攝,「但我們在大陸跑都知道,他這邊的規矩 就是你離官員遠遠的就好,他們會給你一個採訪區,你不要擠進去,一進去他就會推你,他 就是把他台灣那套帶來這邊,然後他就被推了,他又推回去,採訪證就被拔掉」(訪談記錄,

受訪者 F,2012),F 說,用台灣的邏輯跑新聞,被教訓很正常,因為在中國的採訪規矩是不 一樣的。

為了應付兩三個月輪調的工作特性,電視台駐點記者的手機 SIM 卡會每趟交接,留給下 一位來駐點的記者,兩個記者輪調消息來源也可方便打同一支號碼,也能保留一些連繫關係,

住處電話也相同,像台商、國台辦亦都很了解駐地記者的運作方式,也能找到該台駐地記者,

不過 A 認為,與消息來源互動的態度,更是關鍵,「三個月要回來,很重要的是說,要掌握 好每一次跟人互動的機會,因為在大陸接觸,受訪者都很聰明,他們也看很多記者,若你用 我是記者,別人就非得要理你的這種態度,去對你的受訪者的話,我覺得他們根本不會理你,

因為在太多記者比你太資深,尤其在大陸這個地方,太多記者了,很多人資歷都很深,大家 都願意教你,幫你,態度要真誠,他們都會很願意」(訪談記錄,受訪者 A,2011)。

参、無強烈政治立場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都不約而同都提出,駐地記者基本上都會遵照中國採訪的遊戲規則,

因為媒體派記者過去,就是希望在大陸建立人脈,開拓關係,甚至尋求商機,記者認為自己 是在工作,就要有敬業的態度,B 表示:「他(公司)找你去也是幫公司,你若下次不能跑,

連公司都會影響到,你一定是聽老闆的話,老闆主觀意思是要你去那邊作關係,你就是乖乖 的,這一定是這樣子。」(訪談記錄,受訪者 B,2011)。

少數具有過度熱情、強烈表達政治立場的記者,可能就不會成為駐點記者之選,B 就曾 遇過某報社的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的記者會上,提問的用字是「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總統陳 水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回應:「你講那甚麼國我不知道,你講那甚麼總統我不認識」,B 指出當時氣氛一陣尷尬,他認為,雖然台灣記者們會有相同的立場或想法,但是在中國當地,

就不會這樣做,B 說:「因為我們也會尊重人家,我記得那時候,國台辦也有跟那個記者講,

你到人家家作客,你也要聽人家的規矩,你既然來了,就要遵照一下,不要那麼敏感,去突 破這個禁忌」(訪談記錄,受訪者 B,2011)。在場的其他記者也了解這樣作的後果,就「不 會拿石頭來砸自己的腳」(訪談記錄,受訪者 B,2011),D 說,這就像到每個國家,都有不 同習俗與禁忌需要先了解,「比方說你到緬甸,你明知道他是新聞審查與管制得國家,你一 天到晚去衝撞他,那你很快就被丟出去了,一樣的道理,是一個理解與認識的問題」(訪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記錄,受訪者 D,2012),他說,即便台灣很開放,但從中國來駐台灣的記者也不能一天到 晚去空軍總部、機場、基地拍照採訪,「有些東西的分際點還是要自己拿捏的」(訪談記錄,

受訪者 D,2012),D 更進一步的說,兩岸對於「情報」、「獨家」的認知不同,他舉例,

在台灣若能在黨大會前拿到黨主席的演講稿,那就算是記者有本事、能取得獨家新聞,但在 中國黨大會之前拿到胡錦濤的演講稿,就算不是買情報,也都會被認定是竊取國家機密,「這 種東西就是一條線之間,我在台灣我是獨家新聞我有獨家獎金,在這裡是竊取情報要吃牢飯,

所以說在這裡很多新聞的處理,你要入境隨俗,要理解這邊法律法規的規定」(訪談記錄,

受訪者 D,2012)。

組織在台灣挑人過去中國前,也會觀察記者的反應與機靈度(K),以及是否能夠快速 適應當地採訪環境的學習能力,G 指出,相較於在台灣跑新聞幾乎沒有言論自由的壓力,只 要在法律的界線上,「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在中國多了政治性的考量,用字遣詞都要很 小心,記者心中都會有一個天秤去衡量適當的詞句,但是無法明確指出天秤是如何學來的,

「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我沒辦法跟你講,這是很抽象的東西」(訪談記錄,受訪者 G,2012),

而他也認為,越認真的記者,學到這個天秤就越快,在中國融入環境、適應採訪的磨合期也 越短,「若不認真的話,跑十年還是一樣,我認識一個跑十幾年還是不認真的記者,還是照 樣再跑,寫的東西還是一樣爛,大家都知道啊,至少問事情不會問他」(訪談記錄,受訪者 G,2012),受訪者認為,駐點記者圈子很小,大家很容易就知道誰是會準備好、很聰明或 很白目的記者。

G 說,在中國採訪是很有趣但很累的,跑過兩岸就會理解這些特殊性,他認為,在中國 跑新聞的台灣記者,每日為了媒體的市場化、商業性,在寫作與採訪時都要不斷的打擦邊球,

「很像三、四十年前的台灣,權威壓制之下,又要市場化,就是中國特色,所以我就說他們 每天在博弈、在拉扯,就是這樣」(訪談記錄,受訪者 G,2012),D 也認同,他說,中國 雖然表面不肯承認,但是走的路都很台灣很像,很多經驗台灣都走過,「現在很特殊就是,

大陸這些中央主流媒體裡面,都是代表黨的立場,國家的立場,在市場化的趨勢下,都各自 辦了很多市場化的報紙,那為什麼言論敢開放,因為必須要反映社會上聲音的出現,問題是 黨報是很正經八百的,平鋪直敘的,中規中矩的,這個國家很變態、很變形,怪的東西太怪 的,差異性很大,很複雜的生態」(訪談記錄,受訪者 D,2012),在這樣特殊的大環境下,

採訪工作更需要小心操作、需要更敏銳機靈的人格特質。

不過越資深的記者、因為已經練就一身架輕就熟的工夫,就越能輕鬆看待並理解中國的 特殊性,B 說「不要去弄擰了,還以為他們很鐵幕,他們也不是,他有點像當時蔣經國開放 台灣那個時候,開放解嚴啊,開放探親那時候的台灣政治,就甚麼都開放,但政治這塊我還 抓著,你什麼都可以講,你不能罵政府,不能去做影響民心,不能動搖國本」,(訪談記錄,

不過越資深的記者、因為已經練就一身架輕就熟的工夫,就越能輕鬆看待並理解中國的 特殊性,B 說「不要去弄擰了,還以為他們很鐵幕,他們也不是,他有點像當時蔣經國開放 台灣那個時候,開放解嚴啊,開放探親那時候的台灣政治,就甚麼都開放,但政治這塊我還 抓著,你什麼都可以講,你不能罵政府,不能去做影響民心,不能動搖國本」,(訪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