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傳體制發生衝突,不涉及其他嚴肅的新聞議題,而是填補宣傳體制內所留下的空缺,是一種 邊緣突破的策略,這些都反映在黨國政治權力體系下,專業主義和市場力量,都是軟弱和扭 曲的(頁43)。

陸曄與潘忠黨(2002)認為,賦予記者的專業主義,是一種社會控制模式,涉及權力關 係的建構。透過強制與收編,官方能將異者納入主導意識形態和權力體系,使之正當化

(legitimate)和常規化(routinized),並將之「馴化」為現存體制的一部分(頁 29)。收編又 有強制作為後盾,是社會控制的兩面,媒體若不慎觸雷,就會被調職或撤職,對媒體進行整 頓,鳥籠內的專業「自律」也就成為政府控制的一部分。

中國官方透過建立主導框架,進入新聞生產的常規性活動,來收編新聞從業者,鼓勵新 聞從業者在此框架內「成名」並透過官辦的專業獎評、獎勵來控制記者,只有自己成為了明 星記者,才可以獲得國內新聞事件的優先報導權,讓新聞工作者認為這是在改革中,自己義 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他們可能會自覺「進入體制」,而受表彰的新聞工作者能藉此進入政治權 力圈擔任官職,是讓外在場域「依附」或「從屬」的控制策略,透過這種「上下合作」,新聞 媒體很輕易的被納入了黨國的權力體系。

王毓莉(2011)觀察中國媒體階層的權力分配,認為媒體管理階層中可以驗證傅柯的全 景敞視主義與自我監視的情況,但實際上比傅柯的理論更為複雜,因為經過長久管制下來,

自我審查與自我監視這種「度」的概念已經深存在新聞工作者心中,媒體很清楚政府的底線、

尺度,處於低階權力的記者並不會擅自踰矩,依靠自我監督才能在中國生存下去,媒體會自 我設限,依照過去經驗來揣測上位者的意思,也大多省略政治或社會這類的敏感議題,不過,

媒體不是任何時候都會順從壓迫,組織的管理階層同時是支配與被支配的角色,會運用公開 與隱藏的文本,來安撫上層,也以馴服下層記者。而中國的記者可以運用個人與集體行動的 策略,形成一種鬆散的記者聯盟,例如在「合作突圍法」上,就提出小型且鬆散記者組織還 是存在於中國,碰到重大事件可能聯合境外媒體或是中央級媒體合作,特別是批評報導,彼 此合作讓訊息成功登上版面。

總上所述,中國對新聞的控制手段演變至今,軟性、硬性的方式屢見不顯,然而駐點中 國記者也有其因應之道,例如熟知採訪底限可以幫助記者拿捏新聞議題的深淺,台灣媒體組 織在篩選記者至中國駐點時,就需挑選具備應變能力的人選,並給予適時的後援幫助,這些 也是本篇論文所欲了解駐點中國記者的工作樣貌。

第三節、小結

根據初訪研究發現,駐點記者關係最緊密的還是所屬的台灣組織,組織的商業邏輯無法 忽視,故先使用西方的理論與模式作為參考,但因為所處大陸特殊的新聞環境,採訪工作也 跟兩岸交流與大陸政策脫不了關係,簡單來說,記者乍看起來,只是依照組織的需求在做採 訪,但其實背後隱含了兩岸政治經濟互動關係越來越密切的因素。在馬政府採取對大陸開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的態度之後,約從 2009 年開始,許多媒體接受大陸各省台辦的置入性新聞,因為大陸官方在 了解台灣新聞的運作模式後,便懂得如何餵養新聞,主控性很強,所置入的包括整個活動的 行銷、宣傳、也同時兼顧電視新聞的畫面考量,很懂得如何操控媒體。初訪發現,置入性行 銷過程不透明,透過高層對高層的置入方式,例如兩岸辦活動、各省官員來台參訪,或是中 國的大型宣傳活動,直接以經費來購買。透過補貼商業的廣告跟預算,全力攻占台灣媒體版 面。

本研究認為,外部政經權勢消息來源關係,與置入性行銷的策略,透過組織不斷施加到 記者身上,威脅新聞專業,像是記者的工作自主權、工作滿意度、未來工作計畫及倫理態度 等(羅文輝、劉蕙苓,2006),都受到影響,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在被設定好、遊戲規則也被規定 好的情況下,有利於大陸官方對記者的操控,記者施展空間不大,大多都會遵照遊戲規則,

避免觸碰大陸底線,中國駐點記者的矛盾在於,屬於台灣商業新聞組織,有著西方的新聞專 業意理與新聞價值邏輯,但是因為身處中國高度政治敏感與特有新聞環境,卻又需與中國境 內記者一樣保護自己,本研究另一重點在於,在中國高度政治權力控制下向來箝制大陸記者 的方式,不一定能全盤套加在台灣記者身上,有一套針對台灣記者的操作方式,長期經驗之 下,台灣記者也有獨特的對應策略。

初訪中也發現,台灣記者受限於台胞證與三個月在中國受訪的限制,沒辦法想去就去中 國採訪,甚至還有同事被原機遣返的經驗,讓他們對官方規範小心翼翼;在採訪敏感性議題 時,則是直接找大陸當地的特約攝影記者幫忙,與中國的受訪對象溝通,因為講台灣的國語 很容易被聽出來是外地人,他認為在大陸採訪,要先評估當地對媒體開放的程度,盡量讓自 己融入當地環境,不過度招搖,語言隔閡也很明顯,所以要多找當地的人陪同採訪,透過當 地的人脈不斷深入,像是計程車司機、農民、會講方言的人,消除受訪者戒心,這些都成為 受訪大綱的線索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台灣媒體記者駐點的工作樣貌

第一節、駐點中國記者的樣貌

壹、基本資料

為了解台灣媒體派駐中國記者的工作情況,研究者從 2011 年到 2013 年陸續深度訪問 11 位駐點記者,包括有 6 位電子媒體記者、5 位平面媒體記者。

11 位受訪者中,有 7 位男性、4 位女性,其中 2 位女性目前已經停止駐點,5 位研究所 畢業、7 位是大學畢業、超過一半就讀新聞與大眾傳播科系、其餘分別是中國大陸研究相關 及政治系。最資深的兩位記者分別來自於中國大陸研究與政治相關系所,兩位也不約而同表 示,自己的興趣就是與政治與歷史,能與工作結合在一起是非常開心、幸運的事,受訪者 J 從國中開始就培養對歷史的興趣,當成小說來讀,並且不斷去思考前因後果,而 E 則是在大 學時期就注意兩岸新聞,對政治、政黨歷史等都很有興趣,「自己對新聞工作還有點熱誠,

對兩岸的、歷史的、我都有興趣,所以就是把工作、生活、興趣、專業都融合為一」(訪談 記錄,受訪者 D,2012),甚至對台灣、日本史的理解可以說到了專業、鑽研程度,也樂在 研究兩岸相關政治史,也成就了今天資深特派的職業。

年資方面,大部分都受訪者都是資深的記者,最資深的 28 年、最資淺的 7 年,通常都 需要累積一定年資後,才能代表媒體公司去中國駐點。服務媒體方面,取樣自目前有設北京 常駐記者的媒體,包括年代、東森、中天、中視、三立、TVBS,以及中國時報、聯合報、旺 報、中央社,實際受訪人數、也恰符合駐點媒體多以台灣的電視台媒體為主,家數與人數都 高於平面報章媒體,且都是台灣主流大型媒體為主,這可能是因為供養一位台灣記者在中國 的駐點費用較高的緣故。

一般平面報章記者必須兼任平面攝影的工作,台灣的報社轉型之後,像是聯合報與中央 社記者都開始需作基本的動態攝影與剪輯,繳交固定影音帶,除了原本的文字稿量,每周再 加上影音的需求,同樣的,電子媒體也希望文字記者具備攝影能力,特別是在中國駐點,需 配合突發事件分開工作,K 就舉例,兩會期間,會有逾百位中外媒體排隊卡位,攝影記者為 了卡位進入會場,場外的文字記者需要自己負責掌握畫面,所以媒體在挑人過去駐點的時候,

也會將此納入考量,文字記者要會拍攝,攝影記者要會寫稿,一人當兩人用。

2008 年中國四川省汶川發生八級地震時,K 因為剛抵達北京不久,手上帶有足夠的現 金,媒體主管指派他買下唯一剩下一張頭等艙機票,成了台灣媒體第一個進入四川都江堰的 記者,當時媒體決定派身為攝影記者的 K 前往,就是因為他具備獨立作業的能力,「那我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那邊就是拍、採訪、做 stand(記者出鏡報導),就是我一個人做完,全部回傳,我可以獨立 做業」(訪談記錄,受訪者 K,2013),除了資歷深、跑線經驗多之外,具備多種媒體的製 作能力,更能成為媒體挑選駐點記者的首選。

貳、工作條件

工作條件上,媒體公司均提供來回機票、固定住宿、支付所有的住屋內開銷,包括網路 費、水電費、瓦斯費、有線電視費等,電視台多有提供專人打掃,也會配車與司機,少數幾 家會提供交際費,提供採訪、開拓人脈用,報社、通訊社則沒有配車也沒有額外補助車費,

現金部分大多由駐點記者每趟出發直接帶去支付。

駐點工作直接補助給記者費用,一般電視台每天約是 50 元美金、年代電視台與聯合報 每日約 30 元美金、中央社約 33 元美金、中國時報約 40-50 元美金,一位受訪者評估,媒體 要養一位駐地記者,包括來回機票,一個月平均要花十萬塊錢(以上均不含記者本薪),比較 報社與電視台的外在條件,電視台的直接補助與工作條件均優於報社。

台灣組織方面,年代、中視電視台的特派是直接編制在國際組內,三立是編制在國際暨 節目中心,目前有派記者到中國駐點的各電視台,大多也均設立一組中國/兩岸新聞中心,隸

台灣組織方面,年代、中視電視台的特派是直接編制在國際組內,三立是編制在國際暨 節目中心,目前有派記者到中國駐點的各電視台,大多也均設立一組中國/兩岸新聞中心,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