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研究發現

本論文探討台灣媒體駐點中國記者在採訪時所遇到的工作控制、以及所採取的因應策 略。研究者首先比較兩岸截然不同新聞理論與新聞體制的差異,再採納 Hanitzsch 與 Mellado

(2011)的研究架構,整理了記者所感受到影響工作的六大因素,結合研究者初訪的結果,

濃縮成本篇的兩大因素,分別是政治經濟、組織常規因素為影響工作最主要的控制來源,將 研究結果與發現、對應入本研究架構圖:

圖 5-1:研究結果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以下根據上圖之 A1-D1、A2-D2,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A1 官方的硬性控制:作為控制端的中國官方,使用較為粗暴、強硬的新聞控制手段還 是存在,在誤觸敏感議題時,不管是直接對台灣媒體或是台灣駐點記者,都可能受到直接威 脅,而中國官方的干涉深度與廣度,與外在的兩岸政治關係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A2 記者對硬性控制的因應:台灣駐點記者為了因應硬性的官方控制,在新聞開採現場 就需具有快速反應的因應技巧,像是自己拿捏報導寫作上的方式、與境內外及台灣駐地同業 合作、就可以確保採訪順利或新聞順利錄出。

B1 官方的軟性控制:作為消息來源的中國官方,不斷演變與媒體溝通的方式,越來越 懂得用軟性的手法與台灣媒體與台灣駐點記者互動,像是「置入新聞」,或是與記者「交際交 往」成為朋友,透過經濟利誘、人情關係,開展另一層次的控制方式。

B2 記者對軟性控制的因應:台灣駐點記者為了因應軟性的官方控制,需不斷增加專業 背景知識,以方便判斷如爆料、網路消息、或是刻意餵新聞、套新聞的訊息。也需透過與台 灣組織協商或順服置入新聞的應對方式。

C1 來自中國官方的間接控制:台灣媒體接受各省台辦的置入性新聞,反映中國官方了 解台灣新聞的運作模式,懂得如何製造新聞餵養,主控性很強,成為台灣媒體的廣告主後,

干涉台灣新聞內容可說是相當容易,媒體則以公司利益之名,來加諸至駐點記者的工作量。

C2 記者對中國官方間接控制的因應:記者多透過協商或順從的方式來因應置入性新聞,

因為除了新聞自主性被扼殺之外,記者無論是否有經手傭金或業務、還常需出席中國官方場 合應酬交際,也讓駐點記者成為台灣媒體在中國的業務代表。

D1 媒體組織的直接控制:台灣媒體組織科層制度、透過常規工作、生產機制就會對記 者產生規範的力量,記者遵循也更聽令於有跑過大陸經驗的主管的個人指令,甚至更借重其 他資深/主管記者的幫助,都可能更將自己鎖在原有位子上,更理所當然的接受主管的指令。

D2 記者對媒體組織直接控制的因應:記者為了應付稿量需求,為了搶快、搶獨家,有 時候會利用網路消息成為新聞線索,又需在中國保護自己,在寫作上需多以「事實陳述」,「找 名人背書」則可以幫忙轉移文章責任歸屬。

基於上述發現,研究者參考自陳順孝在《新聞控制與反控制》(2003、頁 106)的架構,

可以將台灣駐點中國記者的策略分析架構圖,進一步描繪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5-2:台灣媒體記者駐點中國的新聞工作策略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透過這個策略架構,可以幫助理解本論文所指出,在駐點中國新聞工作中,所遇到中國 政治體制下的官方給與的控制,本研究並指出,駐點中國記者與台灣媒體組織之間存在無形的 監控權力,媒體主管扮演總體規劃師、發號工作指令、給與金援與實際補助的角色,駐點記者 與主管雖然身處兩地距離遙遠,但透過工作常規與例行工作,卻可以緊密的綁在一起。

本研究將原先欲將消息來源作為最主要的控制來源,但在歸結訪談時發現,駐點中國記 者受到最多的干預是來自中國官方,而其他消息來源如境內外記者、反而成為因應的策略,而 網路消息、主動爆料,也與中國官方箝制新聞有關,透過深度訪談得知,在中國工作,心中常 存有中國特有的規則與官方控制手段,便遂將控制主體轉為中國官方,也更貼近記者的工作。

記者在每次被阻擋、干涉的經驗中,找到解決方式、並不斷轉換策略試驗,在動態過程 中,記者並非毫無自主或權力的一方,在採訪技巧上,為了減少權力者的反應時間,會採用「先 斬後奏」、「快閃族」等方式;在報導技巧上,也會像中國境內記者一樣,需要理解體制上與現 實上的矛盾,找到狹窄的空間,轉換成自己的資源,像是報導上「留有餘地」、「等待時機」

才能在中國保持永續經營。駐點中國記者為了完成組織稿量需求,又需在中國保護自己,在寫 作上發展出以「事實陳述」,「找名人背書」的方式,可以幫忙轉移文章責任歸屬,匿名撰寫也

外在情境:兩岸關係

控制策略 因應策略

硬性:口頭威脅 法規限制 先斬後奏 折衷妥協 封鎖過濾 情治監控 佯裝快閃 遠交近攻

軟性:置入業配 交際交往 記者=業務代表

主導 協商

台灣媒體組織

置入: 順服 應付

中國政治體制

駐點中國記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能避免被找麻煩。本研究也指出,駐點中國新聞工作者的策略可以是個人、也可是集體,還可 以跨國籍種族,透過個人私下交情管道互相支援,在必要時成為彼此的消息來源或保護傘,達 到報導的目的。

透過訪談駐點記者的實際經驗也指出,在中國駐點採訪,需先放下在台灣採訪的手法與 習慣,完全以全新陌生的態度去學習,不管以前在台灣跑了多久,都可能會碰到很長的適應期,

在中國特有的規範與限制下,採訪工作會面臨很多挫折感,一旦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可幫助 心態與認知的調整,對於預備前往中國駐點的台灣媒體記者,可先參考本研究,作為實務工作 上的建議,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阻礙、在各種動態發展的情境下也可參考採納因應策略,。

本研究指出,在新聞控制嚴密的中國,台灣駐點記者培養因應之道的應變能力,有時候 也借助背後組織的力量回應,像在「轉換用字遣詞」、「折衷報導」中,透過台灣組織內部 一起配合才能有所應變,顯示除了在第一手事件現場記者需要應變,在後方的媒體也在中國 的利誘威脅下,理解並隨之應變;同理來說,記者也熟知新聞產製流程、具有距離新聞事件 發生地點最近、媒體組織無法立刻召回、監控的優勢,記者的意見才有可能被採納,一起對 更高、更遠的威權權力展開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