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駐點中國記者面對的控制與因應策略

第二節 記者對官方控制的因應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議題」的情況,到現在只剩下「限時」一項限制,早期強制拘捕、長時間軟禁逼問、言語威 脅、後期軟性干涉、言語勸戒、短時間拘留、也以迂迴的方式接近記者,一方面台灣記者也 因為沒有收視率不加以報導,如民生、社會議題可能干涉變低,如王毓莉(2009)指出,在 中國高度政治控制下的新聞控制,從粗暴、公開行刑式的強制手段,轉變為精細的干擾與干 預,但研究結果也指出,一旦涉及重大敏感議題重大、具挑釁政府政權,直接、粗暴強硬的 方式也可能發生,而粗暴控制的存在與發生也能不斷提醒其他境外記者,需小心拿捏在中國 採訪的分際。整體而言,採訪情境限制重重,所謂的新聞自由,是主觀的人治,完全操之於 當權者(新聞評議會,1996)。

第二節、記者對官方控制的因應

本小節繼續針對研究問題(二):政治層面的影響,對官方的直接或間接控制、作出回 應,首先、面對「官方作為消息來源」時,為了順利與官方展開採訪,需與官方打交道、交 際的作法;而為避免採訪過程遭受阻檔,避免採訪過程中被抓,在面對「官方為控制端」的 干預,從經驗累積而出的因應之道。以下文章撰寫,為了方便給記者作為建議,將採取「採 訪技巧」、與「報導技巧」兩個分類方式寫作。

壹、與中國官方打交道

在中國與在台灣約訪官員,是完全不同的體驗,J 曾經被台灣的主管問到,為什麼台灣 的記者不能像在台灣採訪一樣,直接到中國官員部長的辦公室去採訪,令他哭笑不得。記者 E、B 說,在中國絕對不可能私下訪問官員,連見一個區長也見不到、每棟政府大樓外都戒備 武警,台灣媒體沒辦法站在門口等,不像台灣立法院天天可見官員曝光,或是每個單位設有 發言人、媒體聯繫人。通常需等中國官員公開行程,例如一年一度的兩會(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到門外碰運氣堵人,並且中 國官方的媒體發言人可能形同虛設、將記者推託打發給國台辦。

記者 B 認為,中國體制下的官員需要非常謹慎,因為不對媒體講則矣,一講出來就是拍 板定案,所以官員不敢亂講話,一旦講錯,烏紗帽可能就被摘,所以中國官方不太接受媒體 的採訪,跟台灣官方講錯隔天可以更新致歉不同,在中國除非是上面長官准許,或是本身就 是發言人,甚至發言人本身也不敢亂講話。受訪者 C 說,在中國採訪命案,不是只把新聞作 完交差,其中報導的死傷數字,都可能影響官員的官職,多死傷一人可能就多一個人下台,「在 大陸作新聞,官方的人都會可能被影響,後來才了解,他們官方很多不願意承擔或去做,是 因為多做多惹麻煩,影響到更多人」(訪談記錄,受訪者 C,2011)。J 說,中國官員若道歉或 承認錯誤,在中共官場就只有下台的份,所以官員不會願意道歉,字典裡面根本沒有「對不 起」三個字。

一般來說,中國官方記者會,安排記者僅能對官員提問預設好的題目,以方便現場有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容可回答。但部分官方單位知道台灣媒體沒辦法控制預設,例如在國台辦記者會上,僅要求 中國中央媒體提問預設好的題目,因為台灣媒體不受控制,無法預設題目,不過國台辦的任 務是新聞宣傳,它一旦了解台灣媒體運作的模式,如新聞的稿壓、新聞的回應需求,便開始 以固定每周三舉辦國台辦的記者會、去回應當周的兩岸議題,因為這樣的回應是可以控制的,

可以預期的,不讓媒體在其他時間單獨訪問官員,所以包括北京國台辦、外交部、北京市政、

國務院新聞辦,每周每月固定舉行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

D 曾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問的台灣記者,他回想幾次經驗,「因 為台灣媒體只有一個機會,他會不斷限縮你,你也不會跟你承諾說你會有機會,他可能心中 有的排班表,利如每年每年怎麼排,每個記者每年來都會表達意願,他大概三天前私下探詢 你,如果點到你,你會問哪些問題,先 RE 一下,我當然說兩岸這塊,基本上分工就是,兩 岸就問兩岸,香港就問香港,像這種重大敏感議題,新加坡,美國 CNN,BBC,路透,外交 部會去安排,這是很不成文規定的分工」(訪談記錄,受訪者 D,2012),也無法先得知其 他人的問題,D 說,若在提問現場不跟著預設的問題來問,可能會被台辦找麻煩,外交部也 會來找麻煩,因為分工已經分好了,可能會搶了其他記者的問題,因為場面太大,必須要好 好順從安排。

受訪者 E 表示,剛來駐點時兩岸關係並不好,兩岸政治議題多,作新聞時常需取得中國 官方的說明,但因為官方媒體記者會是一到兩個月才舉辦一次,完全無法獲得官方的回應,

就會選擇訪問中國學者,因為許多學者的意見可以代表官方,是經過授權能在媒體露面說話,

是謂一個變通的方式。

資深的受訪者 J 認為,如果每次申請採訪正式官員都不通過,「久而久之,我們就知道 此路不通了,從另外的管道去突破」(訪談記錄,受訪者 J,2012),比如說通過朋友的關系、

學者的關係、私底下與這些官員碰頭,因為在中國採訪可以說是非常「講關係」的,「政治 這塊,大陸口風很緊,他不太可能告訴我們甚麼,但關係還是要打,打了關係之後,聊天的 過程之中,可以知道一些東西,有時候甚至會不經意的放給你,因為熟了嘛,大陸是講關係 的,你如果沒有關係的話,他不敢跟你講甚麼,有關係他認識你之後,他覺得你是自己人,

就 OK 的」(訪談記錄,受訪者 B,2011),J 說,若要採訪一位陌生的官員,首先會先從周遭 朋友開始打聽起,有中介人作為介紹,因為 J 的中介人夠多,較少找不到人問的問題,請中 介人先引荐告知會有台灣記者與他聯繫,獲得許可後才打電話,在約訪過程中就可以減除掉 很多不必要的手續和疑慮,成功取得採訪內容。J 說,自己能面對面訪問薄熙來超過二十次,

是因為與底下的秘書關係好,打一通電話就能約訪他,「不要說新進記者、連大陸記者見他 都不容易」(訪談記錄,受訪者 J,2012),長期經驗取得信任後,採訪就越來越容易。G 說,

資深平面記者曾告訴過他,在中國跑了近二十年,只要有三四個關係真正很密切的消息來源 就夠了,只要跟這幾個 keyman 混熟,想問的東西都可以問到。

至於消息如何問到的,J 認為中國人對境外媒體通常都懷有戒心,所以要建立信任不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一兩次就能建立起來的。因為在中國人與人相處的模式,還是停留在嚴重「講關係」的情況 下,他形容以前與官員交往,第一次請吃飯、跟一大堆人、講許多客套話,第二次吃飯,跟 三四個人,再下一次,被請到官員家裡吃飯,才講真心話,而這過程需要長時間的交往經營,

即使回到台灣還是要保持聯繫,J 說,採訪官員要看記者願不願意花時間在交往上,許多新手 記者可能依照在台灣工作的模式,打電話到機關的總機號碼,或找秘書再幫轉接,基本上都 會石沉大海,因為大陸官員怕話講出去對自己會有影響,中介人要夠力、並後續觀察記者寫 的報導不會傷害出賣消息來源,且能準確表達辭意、會保護好消息來源的匿名性,才有可能 接受並持續接受採訪,但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提供情資。打好關係之後,官員是否願意事件上 發表評論也很重要,雙訪互有所需採訪才能順利。

貳、採訪技巧

一、 「先斬後奏」:減少權力反應時間

在中國的記者,有些人出省採訪前會聯繫台辦,認為可能有官方的幫助會比較安全(J),

有些則不願跟台辦打交道(G、E),因為各家台灣媒體並非與中國每個台辦都有交情,而且 一通知台辦反而會限制採訪的權限,不需要靠台辦也能將新聞完成,E 說,知道申請出省去 採訪也不會被台辦審核通過,所以就不申請,即便記者不主動通知,台辦也很容易掌握記者 行蹤,所以突發事件能採訪到什麼素材就必須當下應變,記者 C 是在所有現場採訪拍攝工作 結束後,才通知台辦說剛要前往現場採訪,台辦人員一抵達後雖然客氣但還是阻止拍攝,但 記者早已拿到素材,就配合後續動作,記者 K 也採用相同的方式,「就不會驚動官方,甚至 連台辦、北京記協都不會講,都直接飛去」(訪談記錄,受訪者 K,2013),直接抵達事件 現場、交涉採訪,像是採訪河南的愛滋村,等人通報官方時,採訪拍攝都已經結束,就算被 驅離也無所謂,在面對時常干擾新聞採訪工作的中國官方時,「先斬後奏」可能是一個應變

(但是危險性較高)的方式。

在規畫敏感性議題的專訪時,往往也不會借助各省台辦的幫忙,所以事前必須詳細規畫 所有的工作流程,車程、採訪時間、拍照地點等,都需先透過網路事先預定好,除了對台辦 保密,對台商也須保密,以避免不可預料的變數,除非是要採訪中國的公家機關,如官方機 構、軍醫院、或是想到酒泉基地拍攝火箭神舟九號,記者「偷偷去也進去不了」的地方,就 會請求國台辦協商幫忙,一般的情況則不會輕易驚動官方。

二、 群體戰

(一)、資深分量重,借重明星記者

台灣記者在聯合申請採訪中國的公家機關時,會被中國官方「硬塞」的其他採訪行程,

此時會共同請出資深的記者幫忙協調,受訪者 K 說,本來北京駐地記者一起提出申請,只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Na 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