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對話式閱讀」

本節首先介紹「對話式閱讀」的源起,接著引用國外研究,針對「對 話式閱讀」的內涵及實施技巧做討論。

一、「對話式閱讀」的緣起

「對話式閱讀」(Dialogic Reading)是美國紐約大學 Whitehurst 教授等 人於 1988 年所發展的一種「親子共讀模式」。「對話式閱讀」採用近側發展 區的理論,強調透過成人技巧性的引導,意即提供鷹架,將孩子的程度向 上提升(Arnold & Whitehurst, 1994),協助孩子發揮潛力,提升目前的學習 程度。Whitehurst(1988)簡述「對話式閱讀」的三個主要原則:

(一)使用喚起(evocative)的技巧

(二)多回饋(feedback)

(三)調整孩子的進步標準(progressive change)

Whitehurst(1992)舉學彈琴為例子,若只是聽別人彈,自己是無法學 會彈鋼琴的;同樣的,若孩子只是被動的聽大人說故事,也無法學會自己 說故事和閱讀。於是給孩子機會「自己試著說」,並由成人在旁協助、適時 調整難度與目標,幼兒的學習將可以事半功倍,學得更好、更有效率。

「對話式閱讀」起初是為一種「親子共讀」的模式。廣義來說,親子 共讀指父母與孩子一同進行閱讀活動,包含唸讀書本上的故事、講故事給 孩子聽、討論故事等(張鑑如,2002)。在教育部的親子閱讀指導手冊(2001)

中,特別強調孩子參與的主動性,親子共讀不應僅是父母單向的對孩子讀,

更應透過對話與討論,讓孩子也與父母分享他的看法與感受,直接呼應了

「對話式閱讀」模式的理念和原則。

- 14 –

親子共讀一直是先進國家的閱讀教育推動重點,台灣也將 2000 年訂為

「兒童閱讀年」,許多研究的結果都肯定親子共讀的功能與價值(王嘉龍,

2001;李坤珊、郭恩惠,2001;邱瓊臻,2003;洪蘭,2005;唐榮昌,1994;

黃迺毓,2002)。綜合學者的看法如下:(1)提供語言模仿的機會;(2)培 養幼兒閱讀習慣;(3)提供親子互動機會,增進親子關係;(4)增進幼兒 想像力與創造力;(5)增進幼兒對書本的概念與閱讀技巧;(6)提升幼兒 認知層次;(7)協助幼兒抒發情緒,培養正向人格。

即使各界都共同推崇親子共讀帶給幼兒的正面影響,然而在實施的作 法上其實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以下整理學者針對親子共讀的「類型」之研 究,呈現出親子共讀類型的多樣性。

1.美國學者 Beals 及 De Temple 在 1992 依據互動層次提出兩類型共讀方 式(引自張鑑如、林佳慧,2006):

(1)高程度/高要求策略(high-level/high-demand strategy):聚焦在故 事的情節,也會鼓勵孩子連結自身經驗。與孩子對話內容常更多 於眼前書本中所見的非即時即地話語(non-immediate talk)。例如 評論、推測故事發展、分析角色行為動機、解釋相關知識、連結 相關的舊經驗。

(2)低程度/低要求策略(low-level/low-demand strategy):注重書本所 能見的資訊,對話主體僅環繞在即時即地話語(immediate talk),

例如數數、認識顏色、問孩子這是什麼…等困難度較低的問題。

- 15 –

2.De Temple 與 Tabors 在 1995 年的研究中,歸納出四種母親親子共讀的 類型(引自張鑑如、林佳慧,2006):

(1)照本宣科的讀者(straight readers):照著文本朗讀,很少停下來,

希望孩子能專心聽故事。

(2)標準互動的讀者(standard interactive readers):是最常見的類型,

約占 80%,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會偶爾停下來與孩子討論。此種互 動方式當中又分為兩類,第一類停下來討論的內涵多為即時即地 話語,教孩子命名、顏色、數數。第二類母親與孩子討論的則偏 重非即時即地話語,不拘泥於書上的圖片,而是藉由親子共讀時 光,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

(3)非讀者(non-readers):不依文本說故事,而是將書本或圖片當作 一個話題來討論,並不在意原本的整個故事。

(4)覆誦的讀者(recitation readers):這類母親會用手逐字指著書唸讀,

並期望孩子能逐字覆誦,可能是要教導孩子朗讀或記憶文字。

3.Chang(2003)以台灣中高社經地位母親為對象,歸納出五種在親子共 讀中引導幼兒說故事的互動類型:

(1)高詳盡/高要求(high elaborative/high demand):說故事時非常詳 盡,時間、地點、事件、對角色的評價等皆會包含其中。除了書 本內容以外,也常和孩子討論非即時即地內容,諸如解釋、感想、

背後成因等。

(2)低詳盡/低要求(low elaborative/low demand):相對於前一類,

此類型母親不會與孩子詳細討論故事,對話內容也以即時即地為 主。

- 16 –

(3)贊同(approving):極盡鼓勵孩子,當孩子無法繼續說故事時,

會給提示或鼓勵孩子先說他會說的部份。

(4)對立(confrontational):時常有糾正、質疑、威脅、不協助的情 況。例如孩子說故事意願低落時,會說「那把書還給阿姨」。

(5)教導(didactic):利用說故事的機會給與幼兒道德教育。

由上述學者歸納的類型中,不難看出學者對於親子共讀過程中「幼兒 的參與程度」相當重視,幼兒的參與度越高,給予越高的評價;尤其對於 能夠跳脫文本內容以外,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自身經驗或者自己的主觀想 法,也就是非即時即地語言,更是推崇,認為是較高層次的討論。「討論」

在親子共讀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Wells(1985)就指出,並非是閱讀本身 培養出幼兒的思考能力,關鍵在於成人和幼兒在共讀時的討論和互動,陳 淑敏(2006)指出這樣的互動引導,對年幼的幼兒尤其有幫助。

Brewer(2004)整理出四種常被使用的親子共讀類型,分別是(1)大 聲朗讀(Read Alouds);(2)重複大聲朗讀(Repeated Read Alouds);(3)

共讀(Shared Reading);(4)對話式閱讀(Dialogic Reading)。在這四類型 當中,「對話式閱讀」不僅允許幼兒對故事內容隨時討論,成人更會時常以 問問題的方式,促使孩子發表相關經驗或就故事內容討論,Brewer 認為「對 話式閱讀」是這當中幼兒口語參與最高程度的一種。而在許多實徵研究中 也發現「對話式閱讀」對於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效果顯著,於是建議「對 話式閱讀」成為親子共讀的模式之一(Dale, Crain-Thoreson, Notari-Syverson

& Cole, 1996; Lonigan & Whitehurst, 1998; Whitehurst et al., 1988)。

- 17 –

二、「對話式閱讀」的策略

「對話式閱讀」策略的設計與運用強調簡單易學,無論是老師或是不 曾修習過心理學、語言學的家長,都能在短時間的訓練後,掌握提問的方 式,並著手開始進行「對話式閱讀」(Chow & McBride-Chang, 2003)。

前述提過實施「對話式閱讀」有三個主要的原則(Whitehurst, et al., 1988):

(一)使用喚起(evocative)的技巧:大人鼓勵孩子說出圖片中的各項 資訊,尤其對於比較被動的孩子來說,這個技巧是相當合適的。

使用「什麼」(what)的問句會比對錯問題(yes-no questions)

來得更佳。

(二)多回饋(feedback):例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教導孩子具體的 表達、示範正確的說法、鼓勵等等。

(三)調整孩子的進步標準(progressive change):將標準設定在比孩 子程度稍高一些的地方,並隨著孩子能力的進步慢慢提升標準。

而在這三大原則之下,又發展出第一和第二兩階段的問話技巧,在第 一階段時父母和教師可以用的技巧有:多問「為什麼」、隨著孩子的答案繼 續問問題、提供幼兒協助、重複幼兒正確的話、給予讚美和鼓勵、配合幼 兒的興趣、耐心等待回應、製造閱讀的樂趣。第二階段則更進一步問開放 性的問題、延伸幼兒所說的話、多給幼兒思考和發表的機會,同時也要繼 續保持閱讀的樂趣(陳淑敏,2004;盧明,2002;Arnold & Whitehurst, 1994)。 「對話式閱讀」可以帶給幼兒認知能力及情意上的提升,認知能力方 面如增加詞彙理解力及詞彙表達力、了解故事的架構、擴展口語表達的句 子長度、知道書上的字有其代表的意義、增進敘事能力、讀寫能力及識字

- 18 –

能力等(Chow & McBride-Chang, 2003;Valdez-Menchaca & Whitehurst, 1992;Whitehurst, et al., 1988;Whitehurst, et al., 1994;)。而在情意方面,

透過故事的閱讀和討論,可幫助幼兒提升閱讀興趣和態度、更有同情心、

學習控制情緒和解決問題(張雅雯,2008;Doyle & Bramwell, 2006)。

「對話式閱讀」原是設計給家長在家中與幼兒共讀時使用,其方法及 技巧並不深難,一般家長只要受過簡單訓練,即能快速掌握技巧(Chow &

McBride-Chang, 2003)。Whitehurst(1992)在研究中具體而清晰地指出家 長可運用 PEER 程序和 CROWD 技巧來設計對話問題,引導孩子成為共讀 活動中的主動說故事者。

PEER 所代表的意涵如下(柯華葳、游雅婷譯,2001;Whitehurst, 1992):

(一)Prompt(激勵):鼓勵孩子說有關書或故事的內容,或交換想法。

(二)Evaluate(評估):對孩子的反應給予評價。

(三)Expand(擴展):將孩子的反應加深、加廣,可藉改說詞或增加資訊 的方法來達成。

(四)Repeat(重複):已經提供新說法後,再度詢問以確定孩子學會了大 人擴展的內容。

其中第一個「激勵」(Prompt)的程序中,又包含了 CROWD 五種問問 題的技巧,C、R、O、W、D 分別代表以下意涵(柯華葳、游雅婷譯,2001;

Whitehurst, 1992):

1. Completion (句子完成):將書本中的文字語句完整保留,朗讀時 在句子中或尾端暫停,讓孩子說出答案。如:小販一邊走一邊喊 著「賣帽子,賣帽子,一頂…(五十元)。」

- 19 –

2. Recall(回想):讓孩子敘述剛才讀過的故事內容,若已經不是第 一次閱讀,則可在故事開始前或任何時候使用。如:你還記得小 販睡著後發生什麼事嗎?

3. Open-ended(開放式問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語表達看法或回 應問題,也可將焦點放在書本的細節中,用開放式的問題增進孩 子的回應深度,如:你覺得賣帽子的小販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4. Wh-(wh-問句):包含誰(who)、什麼(what)、哪裡(where)、

何時(when)、為什麼(why)、如何(how)的問題。如:小販對 著猴子做了什麼事?

5. Distancing(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用繪本以外的問題,幫助孩 子把故事內容與自身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如:你有看過猴子嗎?牠 們是什麼模樣呢?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