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文本分析之方法

第一節 :小學語言教科書的概括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第一節:小學語言教科書的概括分析

小學的語文教科書共有 12 冊,一個學期一冊,一冊的分量大約介於 170 至 190 頁之間,課文中除了有課文的主文之外,在每一課都有該課出現的生字,以 及造詞練習、造句練習、課堂討論等。12 冊語文課本中,第一年級上學期只有 20 課,是課文數最少的一課,至於五年級上學期有 38 課,是課文數最多的一冊。

其他冊的課文數大都都介於 28 課至 34 課之間,相當平均。然而,並非每一冊都 有和少數民族有關的課文,像是一年級上冊、三年級下冊、五年級上下冊都完全 沒有和少數民族相關的課文包含在內,其他冊和少數民族有關的課文至少有一 課,最多有 3 課,所佔比例每一冊都不一樣。經過篩選,和少數民族有關的課文 分別是一年級下冊第 24 課《畫家鄉》、二年級上冊的 24 課《日記兩則》、二年級 下冊的第 10 課《葡萄溝》及第 11 課《難忘的潑水節》、三年級上冊第 1 課《我 們的民族小學》四年級上冊第 2 課《雅魯藏布大峽谷》、四年級下冊第 30 課《文 成公主進藏》、五年級下冊第 1 課《草原》以及第 3 課《白楊》,以及補充教材第 1 課《拉薩古城》、六年級下冊第 7 課《藏戲》,第 8 課《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 第 9 課《和田的維吾爾人》,共 12 課。上述的課文就是本論文所要分析的文本,

但為求完整,本文也將注重課文與課文之間的關聯性,質言之,在單獨分析過每 一課之後,探討每一課內涵與內涵之間的關係,進而得出中共欲透過語文課本所 傳達的訊息,與在小學生心中可能潛移默化的訊息之間的差異。

由於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在城市中的分布情形是「大雜居、小群居」,居住在 城市的漢族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少數民族有關的知識和機會並不 多,透過對小學語文課本的介紹,對於漢族小學生認識少數民族而言是一個相當 有效的管道,也是少數能夠讓小學生經常性接觸的管道。在小學生的政治社會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過程中,有關於中國少數民族相關的知識來源,除了同儕、家庭對少數民族的看 法之外,小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課本內的相關知識。

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內,每一課都應對著不同的主題,佐以色彩鮮艷 的插圖,讓學生們能夠對課文的內容輕易理解。這些主題大致上可以分為品德 類、中國山川風景類、愛國主義教育類、社會主義教育類、中國歷史人物故事類、

寓言類、中國古典詩詞類、中國少數民族類。一課的課文可能只對應到一類主題,

也可能對應到其他不同的主題,甚至是多種主題混合在一課的課文內。例如在一 年級下冊第 22 課「吃水不忘挖井人」中,不但同時介紹毛澤東,也傳達了飲水 思源的道德觀。若是將觀察的角度放大,可以發現文中的村落,就是暗示整個中 國;村落缺水的生活,暗示中共建政前戰亂的社會秩序;毛澤東鑿井,就是為中 國帶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以及建政,從此為中國帶來生存下去的動力與希望。從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來說,不但先藉由課文的題目:「吃水不忘挖井人」

告訴讀者飲水思源的道德觀,也在課文中穿插對毛澤東的描述,例如愛民、勤奮 等特質,最後隱約將到毛澤東對村落帶來的建設,暗示為共產黨為中國存續不可 或缺的基礎。

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所編選的課文大都是以品德教育為主,沒有一課是明 顯介紹中國少數民族的課文。整冊都是以帶領學生學習基本的拼音技巧為主,課 文簡短易讀,呈現的方式大都以寓言或者平舖直述的形式出現,例如動物間的對 話、小朋友間的對話、對景色、動物的描寫等等。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對於民 族、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等類別涉及較少。總之,第一冊不論在課文內 容、課後討論、課文插圖中都沒有與少數民族有關的內容,換言之,第一冊並沒 有隱性的少數民族相關內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一年級下冊(第二冊)則開始有了較多的主題,以品德教育為最大宗,但是首 次出現不同類別的主題同時融合在一段課文之中。以介紹中共歷史人物為主題的 課文有兩課,分別是第 3 課「鄧小平爺爺種樹」和第 22 課「吃水不忘挖井人」。

此外,第 13 課介紹中國古典詩詞,第一首是袁牧的「所見」,第二首是楊萬里的

「小池」。第 20 課以及第 21 課是介紹中國古代故事,20 課即是著名的「司馬光 破缸救友」,第 21 課名為「秤象」,內容是三國時代曹操之子曹沖提出秤象的方 法。第 23 課名為「王二小」,內容是講述一名孩童志願擔任共產黨抗日軍隊的偵 察任務,最後英勇赴義的故事。第 25 課「快樂的節日」中,出現「感謝親愛的 祖國,讓我們自由地成長...非向我們的理想。」因此 23、25 課都被歸類為愛國 主義教育的分類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本冊中首次出現與中國大陸各民族相關的課文,即第 24 課

《畫家鄉》。《畫家鄉》一課主要在介紹課文中五位兒童家鄉的情景,第一位小朋 友住在海邊,時常可以看到載滿魚和蝦的船隻往來在家附近的海域;第二位小朋 友家裡住在山區,山高水清,並且要去樹林裡採蘑菇;第三位小朋友住在平原,

家附近有稻田、棉花田、菜田,又有養雞鴨,屋後有竹林;第四位小朋友家住在 草原,草原中有許多羊群以及一望無際的草地;第五位小朋友住在城市,城市裡 有高樓大廈與公園。儘管沒有直接提到少數民族,而是只介紹不同地區的人過著 不一樣的生活與環境,但若是與少數民族的概念連結起來,就可以發現其實課文 中隱藏著少民族日常生活的樣貌,例如住在草原上的小朋友「青青」所過的生活 就是蒙古族在草原上的放牧生活。而居住在山林裡的小朋友就象徵著山林裡少數 民族的生活。但由於這篇課文關於少數民族的主題性與其他挑選出來要分析的文 本相比,主題性並不夠強烈,因此本文僅對此進行概括性分析。

二年級上冊開始有更多的課文和內容,內容的類別則包括了品德教育、中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古典詩詞、愛國主義、中共歷史人物介紹和社會主義教育,儘管內容和份量增多,

但少數民族相關的內容僅有一篇,即第 24 課「日記兩則」。與一年級下冊相比,

二年級上冊的愛國主義內容增加許多。介紹中共人物的課文有 1 課,即第 8 課「難 忘的一天」,這一課的主角是鄧小平,在文中除了描寫鄧小平溫和慈祥的印象之 外,也藉由鄧小平視察小學生電腦學習的情境,傳達對資訊科學教育的重視。至 於愛國主義教育的篇幅則相當多,第 9、10、11 課都包括在內。第 9 課「歡慶」

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課文結束後的練習甚至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第 10 課「北京」較一年級上冊第 11 課「我多想去看看」多了更多對於北京雄偉、

繁華、優美、便捷的描述,尤其課文末段「北京真美啊 !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 國的首都 !」較明顯的傳達愛國主義的訊息。第 11 課描寫 2001 年 7 月 13 日中國 申請奧林匹克運動會成功的情景,文中提到歡慶的群眾歡呼:「我們成功了 !我們 愛北京 !祖國萬歲 !」讓讀者感受到屬於中國光榮的一刻,並以祖國的成就為傲。

第二年級下學期是與少數民族相關較多的一冊,共有 2 課,分別是第 10 課

「葡萄溝」、第 11 課「難忘的潑水節」,至於中華文化相關的內容有第 2 課「古 詩兩首」、第 17 課「古詩兩首」。第 10 課「葡萄溝」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葡 萄溝,課文描述當地的物產豐盛、景色優美還有熱情好客的維吾爾人。第 11 課

「難忘的潑水節」是一段關於周恩來參與傣族傳統慶典潑水節的課文,文中,周 恩來穿著傣族的民族服飾,與傣族的鄉親們共歡潑水節。必須注意,「難忘的潑 水節」也是第二年級下學期唯一與少數民族有關的課文,因此值得特別注意,特 別提出來分析。

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關於中國少數民族的事物出現的次數比二年級 下冊還要少,整本課本中只有一篇,其他的課文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美德培養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主題。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首次出現以中華文化為課本中 組別編排的標準,例如第五組的主題是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都是在介紹中國文化 中的神話、信仰、藝術、建築等。中共對於中華文化的描述在民族團結政策中具 有非常重要位置,因此課本中首次出現以中華文化為組別的課文,對本研究而言 具有特別意義,共有四課,分別是介紹孔子、盤古開天地、河北趙州橋、清明上 河圖等主題。

本冊亦有描寫中國迷人景色的課文,接收錄在第 6 組,包含了 21 到 24 課,

主題有兩首古詩,分別是李白的「望門天山」及蘇軾的「飲湖上出晴後雨」。第 22「富饒的西沙群島」、第 23 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及第 24 課「香港,璀璨的 明珠」,第 6 組課文除了將中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讀者之外,也帶有領土宣示的 意味。

小文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的課文量明顯增多,但是關於領土、中華民族及 中華文化的論述少了許多,課文的內容大多是關於美德的培養以及愛國主義教 育,唯一和中華文化有關的就第八組,以神話故事以及民間傳說為主題的課文,

收錄在第 29 課到第 32 課之內。第 29 課介紹兩首古詩,第一首是林杰的「乞巧」, 第二首是李商隱的「嫦娥」,兩首詩都是關於中秋節的作品。第 30 課「西門豹」

描寫戰國時代西門豹對鄴的治理。第 31 課及 32 課是家喻戶曉的「女媧補天」、「夸

描寫戰國時代西門豹對鄴的治理。第 31 課及 32 課是家喻戶曉的「女媧補天」、「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