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少數民族地區景色的課文分析

第五章 :中國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之詮釋分析

第二節 :關於少數民族地區景色的課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第二節:關於少數民族地區景色的課文分析

一、葡萄溝(收錄於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 10 課 43 頁)

「葡萄溝」一課的課文非常短,全文僅 309 字,課文簡單的描寫了新疆葡萄 溝地區的氣候、建築,而這些關於氣候與建築的描寫都相當的平舖直述,並沒有 隱含什麼重大的訊息在裡面。課文也介紹了維吾爾人的天性,課文內提到:「要 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 吃個夠。」這句話透露出不論是對待哪一個民族,維吾爾人的友善和熱情好客都 會展露無遺,當然,維吾爾人對待漢人也會是一樣的態度。

中共將維吾爾人描寫成熱情好客和友善,目的是在建構出一個和諧相處的不 同民族相處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在政策的論述上就是中共的民族政策一直以來所 要達成的目標,也就是民族團結。也就是說,這種不同民族之間和諧相處的情境 相關課文,目的都是在明確民族團結的目標,透過對這樣的目標加以想像而編寫 出來的課文,足以讓小學生對維吾爾人留下住在新疆偏鄉並且熱情好客的刻板印 象。

二、雅魯藏布大峽谷(收錄於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 2 課 6 頁)

「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的特殊性在於,第一,這是首次介紹數數民族地區 景色的課文中出現外國的景色;第二,文中極力讚譽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景 色,並對當地的生態有相當多篇幅的描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0

關於第一點,中共在本課中不斷強調雅魯藏布大峽谷遠比國外的峽谷的景色 要壯麗許多,隱含意義是超越了表面上對國土壯麗的自傲,而到達了一種愛國主 義的暗示,這種暗示是透過讓先讓讀者透過接收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比美國和祕魯 的峽谷都要壯麗許多的訊息,進而聯想到西藏作為中國整體的部分,其壯麗之景 色遠超越國外景色,中華民族的驕傲感油然而生。這樣的一段聯想過程是從對領 土的認同轉移到對民族的認同。在這兩個概念的轉移之中,國外的景色扮演關鍵 轉折的角色,當中國的景色與外國的景色相比時,中國的讀者自我認同就會開始 出現,並進而從對國家景色的驕傲擴展到對民族整體的認同。

三、白楊(收錄於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 3 課 10 頁)

第 3 課「白楊」在暗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或是其他漢人對新疆的發展所做 出的努力與貢獻。該課在描寫一位爸爸將住在其他省份的女兒和兒子接去新疆讀 小學,在一班前往新疆火車上的對話。在列車上,爸爸向小孩介紹白楊樹的特性:

「…白楊樹從來就漲那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 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 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由上文可知,白楊樹的特性是耐旱、抗風沙,身形高大,經過課文情境上的 轉化,可以將白楊樹與開發新疆的人們聯想在一起。新中國的建立為新疆帶來了 現代化開發的契機,原本貧脊的土地受到了灌溉而成為沃土千里,而開發新疆的 人們的特質,正如同白楊樹一般,不但耐旱、抗風沙,而且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之 中還可以長得高大挺拔,在需要工程開發的新疆土地上屹立不搖。在文末也透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白楊樹的生長暗示新疆開發人員在新疆的落地生根: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 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 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整體來看,《白楊》一課所要傳達的應該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新疆開發的 貢獻,並且透過白楊樹來隱喻這些生產建設兵團的成員們在新疆落地生根的過 程。此處的推論起始於文中父親和小孩對於白楊樹的描述:小孩將白楊樹描述成 可以為行人遮雨的傘,父親則描述白楊樹為:「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 芽。」由此可推論出白楊樹是一種代表拓荒精神的樹,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中 共而言亦是為新疆帶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角色,因此中共利用父親及其子女對白 楊樹的描述,將白楊樹刻苦耐勞的形象類比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身上是可以理解 的。而父親又是到爺爺奶奶家將小朋友接到新疆去就學,也代表他們之後的生活 都將在新疆度過,此時文章帶到爸爸望向窗外的一棵白楊樹旁有兩株小白楊樹,

這象徵著那些開發新疆的人們在新疆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