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壹、研究架構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探討中共是如何教育自己的漢族學生關於少數民族的相 關知識,以及中共在教育的過程中給予漢族學生的觀點、思想。理由在於漢族學 生接受了中共施加在其上的教育時,即會採用這些特定的觀點和思想。為了能夠 探究對學童的民族觀感產生影響的要素,本研究的研究途徑採取政治社會化的研 究途徑,其原因在於,研究政治社會化的學者們大都認為,一般人在政治社會化 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外在環境,將會影響成長後的政治觀感。7此外,本人亦認為,

政治社會化所影響到的政治觀感,包括了一般人對於其他民族的觀感。也就是說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外在環境會影響學生對於其他民族的看法,最後決定學生 未來對於其他民族的觀感,這些觀感不只是個人的觀感,更是屬於群體的,是一 整個世代對於其他民族的共同看法。

雖然外在環境不僅止於學校內,家庭、社會、媒體、同儕對於學童的影響都 很大,但是站在民族團結教育的立場而言,學校教科書是中共民族教育政策讓學 生所能接觸到最實際的物體,比起其他的教育政策而言,教科書的內容更為直接 的傳達了中共所要傳達的訊息。教科書同時也是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伴隨左右的書 籍,因為學生必須要經常閱讀教科書,以應付學校的考試。此外,教科書又是將 中共所欲提倡的價值觀灌輸在學生心中的直接載體,不論中共的民族政策所依據 的理論有多深奧,都必須透過教科書御繁為簡,使學生易於理解,因此教科書相

7 關於政治社會化理論的介紹,集中在本論文的第二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當適合作為本文欲探討問題之研究標的。

貳、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採取詮釋學研究方法。目的在於研究出當前中共小學教 科書中所隱含的民族議題,並且探究這些民族議題所隱含的意義為何,觀察在文 本中中共對待民族問題所抱持的態度,例如是否有大漢族主義的成分在內。欲探 究某文本所隱含的意義,就必須要使用詮釋學作為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固然可 以統計某特定辭彙或是語氣,進而歸納出某文本所欲傳達給讀者的訊息,但某些 隱含的部分仍然容易受到忽略,這些隱含的部分或許正是作者所欲傳達給讀者的 真正意涵,而文本表面的內容對於作者而言,可能只是寶藏的藏寶圖,讀者必須 解密,才能知道文本真正的內容。而詮釋學研究法正是一種常用的解密方法,透 過詮釋學研究法,可以讓我們對於文本所隱含的內容有更清楚的理解。

本論文將分析中國大陸國小教科書中的「語文」。選擇語文科目的理由在於,

這是中國大陸國小教育中較可能涉及民族觀感的科目,例如教科書上時常會介紹 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傳說、歷史故事等,官方可藉由對於歷史以及民俗風情的論 述及詮釋,對小學生灌輸官方民族政策的核心想。同時,語文也是中國大陸小學 生接觸較多的科目,相較於其他的科目例如自然、社會,語文課程在編制上所佔 的時數較多,學生接觸的時間自然也多。至於其他的科目如數學、自然科學等,

內容都在介紹自然科學,都是距離民族觀感較遠的科目,因此不在本論文的討論 範圍之內。

本文的詮釋方法著重在對文本編者在編輯時的心態加以分析,理由在於編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體。10而國土此一概念所代表的則是漢人對於其他文化的征服,以漢人為主的中 華文化就透過國土的概念,延伸到國土所涵蓋的範圍之中。因此,國土的界線,

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漢族在過去征戰中的界線,中華文化就是其戰利品,而生活 在國土之下的人們,則是中華民族。是以,一個以漢人為主導的國土、民族和文 化就在歷史中不斷推進。

本論文在操作領土、中華文化及中華民族這三個概念時,發現在中共的官方 論述之中,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土地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附關係,儘 管沒有明示,但這三概念交互論述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社會安定,範圍確定,

領土明確的國家,我們可以透過編者在其所編著的文本中對此三概念的論述方 式,觀察出編者對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真實想法,從而推論出中共的民族團結 政策之缺陷。

參、章節安排

本論文最重要的是對中國大陸國小教科書中的「語文」一科進行分析,試圖 找出當前中共是如何教導漢族學生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以及如何帶領漢族學生 去認識少數民族,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共自身是抱持著怎樣的想法和 動機。。第一章是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問題意識。本論文 的研究動機是發現中國民族團結政策的失敗,尤其是漢維民族之間有著極度的不 信任,而這樣的不信任透過 75 事件的爆發而加劇。11

10 黃相懷,「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學習時報,2012 年 02 月 06 日。

11 楊開煌,「中共發表《新疆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之解析」,中國邊政,157 期(2014 年 03 月),

頁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為了檢討民族團結政策的弊端,筆者決定從小學教育著手,因為小學教育 正是政治社會化的黃金時期,也是國家將其意志透過教科書灌輸在人民心中的方 式,因此研究小學教育之教科書內容有其必要。研究途徑是參考政治社會化理 論,理由在於國小的時期是政治社會化理論中認為人類成長階段中最容易受到政 治社會化的時期,關於政治社會化,第二章有詳細說明。欲分析文本選擇的理由 可參考前段,本論文研究的資料是中共國小教育的教科書,研究的科目為「語文」

之教科書。

第二章的內容主要是理論的探討,第一節會詳細介紹政治社會化的意涵,並 且指出政治社會化在本論文研究中的效用。第二節談論與本論文主題相關的其他 研究,本論文所討論的主題是中共對漢族的少數民族教育,並且以小學教科書的 詮釋分析為主要方式。由於題目較為獨特,因此鮮少有其他著作是以類似的詮釋 方式對中共對漢族的少數民族教育進行探討,故第二節將焦點放在討論中國大陸 的政治社會化,關於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化,有許多的文獻,也有從教科書的內 容分析對之進行討論。

第三章將對中國大陸民族政策的發展背景進行一番梳理,因此本論文的第三 章會介紹中國大陸民族政策的大致發展過程。透過概要性的介紹中國大陸民族政 策的發展歷程,可以了解中國大陸民族政策的核心思想、政策走向以及是否順應 環境變化而有所調整。對中國大陸民族政策的觀察亦可以分析中國大陸對民族議 題的重視與否,一般而言,若政府對某項議題特別重視,或是有急迫性的解決需 求,政府就會投入更多資源在該議題上,同時該議題的最高行政領導層級也會隨 之上升,獲得國家領導人更多的關注。對於本論文來說最重要的在於觀察民族教 育在民族政策隨時間變遷中的位置,民族教育作為民族政策整體中的一環,推行 的目的、方法以及原因都是和政策整體相關的,特別是這關係到漢人與少數民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對待彼此的看法,以及學童長大後的價值觀。藉由觀察民族政策的發展,分析出 民族教育政策的政策目的與價值,再透過教科書詮釋分析的過程,找出中國大陸 民族政策的缺失之處。

第四章對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分析方法進行說明,同時也對欲分析的文本 進行概括性的分析。首先,針對中國大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進行概括性分 析,這些分析包含了統計課本的頁數、課文內容的大致上理解和分析,經過逐課 的概括內容分析,發現課文內容大多以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大宗,有關於 少數民族的內容比較少。概括分析結束後,為了能夠對有關少數民族的課文進行 更具系統性以及更深入的分析,本文將與少數民族有關的課文進行分類:少數民 族文化、少數民族地區景色、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相處以及少數民族相關歷史。

第五章分析中國大陸國小科目的「語文」教科書,原因在於中國大陸的小學 教科書中,意識形態課程就是思想品德課,又稱為「德育」,這是中共官方意識 形態透過學校灌輸給學生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也是觸及民族關係最深的一個科 目。但是語文教科書的目的並不是傳達民族團結的工具,而是要訓練學生的基本 語文能力,但語文一科又是有相當可能性出現中共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以及當 中共在教導漢族學生認識其他少數民族時心裡所抱持的態度,因此本文期望透過 詮釋學分析這個科目,找出中共民族團結政策的癥結。12

肆、研究預期

本論文透過詮釋學方法,分析中共小學教科書的內容,藉此了解小學教科書編者

12劉勝驥,「大陸學校教科書中政治思想教育內容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 43 卷 9 期(2000 年 9 月),頁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於編著教科書時的心態,找出小學教科書中容易造成民族偏見的部分,並且期望 中共官方對此能夠有所修正,在小學校科書的內容上能夠達到真正的民族平等。

於編著教科書時的心態,找出小學教科書中容易造成民族偏見的部分,並且期望 中共官方對此能夠有所修正,在小學校科書的內容上能夠達到真正的民族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