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民族政策、民族團結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節 :民族團結與民族政策之間的關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5

第三節:民族團結與民族政策之間的關聯

壹、 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內涵與發展

民族團結是中共民族團結政策之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政策若缺少 了民族團結,中共的整個民族治理體系就無法完整體現在政策上,對中共而言,

民族團結的程度會影響到中共在中國統治的穩定性,因此民族工作是中共必須要 抓緊的部分。民族團結是許多政策上的指導方針,許多與民族有關的政策都含有 民族團結的成分在內,或者單純為達到民族團結而推行的政策,其重要性也使得 民族團結一詞在中共的官方文件或者是領導講話中不斷的被提到,該如何理解民 族團結一詞,以及民族團結與民族政策之間的關聯、在民族政策中扮演的位置、

發揮的功用,對本文而言都相當重要。

總的來說,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中的理想狀態,而為了達到民族團 結,中共以民族政策作為手段與方法,透過各個政府系統與黨組織深入中國社會 的角落,因此民族團結在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內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社會主義民 族關係是中共對中國舊社會當中普遍存在的漢人對少數民族強烈歧視的反思,這 樣的歧視導致民族之間的許多矛盾與猜疑;接受馬列主義民族觀的中共試圖要消 滅這些歧視及矛盾,因此建構起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一詞,對當時的民族關係進行 釐清以及改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作 為民族政策的指導思想,並不斷的隨著時代而改變。中共認為,社會主義民族關 係的本質就是勞工人民間彼此的關係,因此必須將所有的勞工人民,不分民族的 看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為了邁向社會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民族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的團結是重要的基礎。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是中共民族政策的思想指導,與民族團 結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民族間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頻繁地出現在許多中共 官方的文件或是領導人講話之中,並且付諸實踐到各項民族政策。

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發展決定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走向,因此兩者之間有很大 的連動性,基本上,本章第一節所指涉的馬列主義中國化之下的中共民族觀,就 標誌著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在大陸的發展。在 1949 年至 1957 年是社會主義民族關 係的建構期,此時才剛建政的中共對社會主義充滿著理想與抱負,欲為中國帶來 有別於過去封建社會嶄新的一面,毛澤東更是再三的強調要去除大漢族主義,友 善對待少數民族。1953 年 3 月,毛澤東親自起草了《中央關於在民族問題上黨 內和人民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批判大漢族主義,具體地解決少數民族中仍 然授歧視受痛苦的問題的指示》, 毛澤東在文中指出:「有些地方的民族關係很 不正常。此種情況,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必須深刻批評我們黨內 很多黨員和幹部中存在著嚴重的大漢族主義思想,即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民族 關係上表現出來的反動思想,即是國民黨思想,必須立即著手改正這一方面的錯 誤。68」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提到,為了邁向社會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 建設,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是中共必須要審慎處裡的十大關係之一,而中共官 方亦將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定調為勞工人民之間的關係。

貳、 民族團結與民族政策之間的關係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下的一個概念,目的是要化解民族之間的矛盾 與猜疑,將 56 個民族團結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共同奮鬥;而民族政策則是治 理少數民族事務以及民族關係的政策,目標是就是促進民族團結,協助少數民族

68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頁 2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7

發展經濟文化。簡言之,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完善狀態,是共同建立 社會主義理想的基礎,而中共將民族團結列為民族政策的目標之一,中共的民族 政策有許多內涵,欲達成的目標不一,但民族團結是許多民族政策所要施行的目 標,例如少數民族的雙語教育政策、富庶省份對貧窮省份的對口支援等,都是期 望建立或鞏固民族團結,儘管是從教育與經濟援助等不同面向下手,但最終的目 標都是一致的。

自江澤民成為中共一把手以來,愛國主義教育就受到中共中央相當大的關 注。對中共而言,小學教育語文科的功能除了教導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之外,根 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指示,民族團結教育也是包含愛國主義教育,這 表示中共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整體教育的主軸,在如此的大環境之下來推進民族 團結教育,換句話說,既然民族團結教育是在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之下進行,

民族團結教育在小學教科書中所佔的比重自然就不及愛國主義教育,而民族團結 教育受到中共官方關注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及民族團結教育。

參、中共近代少數民族政策概說

在正式進入中共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分析之前,有必要對中共近代的少數民族 教育政策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首先要釐清一個概念,即何謂少數民族教育。對 於少數民族教育概念的界定,在中國大陸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和主張。耿金聲 在其著作《論民教育概念和民族教育的特點》中認為:「在單一民族國家,民族 教育的概念經常被國民教育概念所替代,在多民族國家,民族教育成了泛指多民 族教育的總和的集合概念。」69孫若窮和謝啟晃將民族教育區分為廣義以及狹

69 耿金聲,「論民族教育概念和民族教育的特點」,民族教育研究,1991 年第 2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義,廣義的民族教育是跨文化的教育,狹義的民族教育則是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內 對少數民族進行的教育制度。70

少數民族教育即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之內,國家政府將少數民族相關的知識、

文化傳授給國內所有的學生,不分民族。如此界定的原因在於筆者認為教育的目 的在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認識以及理性思考,而將少數民族相關知識及文化 傳授給國內的所有學生,目的即是希望可以消除民族之間的誤解及隔閡,為社會 帶來和諧的氛圍。

中共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歷史發展和中共的民族政策有著相當高的連動 性。大致上,中共的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可以分為下列幾段時期:(1)社會主義民 族教育政策的基礎建設時期(1949-1956);(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教育 (1956-1966);(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4)民族教育的重建期(1966-1976);

(5)體制改革階段的民族教育政策(1976 至今)。

在第一個時期,也就是社會主義民族教育政社的基礎建設時期,頒布了幾個 重要的文件,這些文件決定了中共民族教育政策的方針與路線,有著非常重大的 影響。在 1949 年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提到:「人民政府 應該幫助各少數民族的人民大眾發展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建設事業。」作 為民族教育政策的基本綱領,政務院接著批准了第一份民族教育政策的文件《培 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該方案中提到要以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普遍而 大量的培養個少數民族幹部。並開辦政治學校與政治訓練班,培養普通政治幹部 為主。而為了能夠培養大量的少數民族政治幹部,該方案提到凡是考入高等學校

70 孫若窮、謝啟晃主編,「中國民族教育發展戰略抉擇:中國少數民族教育 2000 年發展戰略研 究」(北京:中央民族學院,1991 年),頁 52~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才培養質量、重點加強民族教育薄弱環節建設、建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 制、落實民族教育發展的條件保障、切實加強對民族教育的組織領導。此外,這 次《決定》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論述方式從過往的「促進」改為「全面提升」,彰 顯了這次的《決定》中,對未來有著更長遠,規模也更大的政策規劃。

http://www.hebmzt.gov.cn/tabid/73/InfoID/1907/frtid/110/Default.aspx >,最後檢索時間:2016 年 7 月 6 日。

78 「關於認真做好《民族團結教育通俗讀本》學習宣傳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2010 年 2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