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數的意義與表徵

2.1 小數概念與教學

2.1.1 小數的意義與表徵

在這一小節中分成三部分敘述,第一是小數的相關概念;第二是小數與整數、分數 的關係;第三部分是小數知識的連結與表徵。

一、小數的相關概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都要涉及有關的數學領域,小數在我們生活的週遭更是 隨處可見,如標示里程數的1.2 公里、函油站的油品價格26.5 元、大賣場中飲料的容量 1.25 公升等,因此小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是僅次於整數,使用最多的。

Frobisher等人(1999)提出,小數的概念是擴展到一個比1小的數字系統,因此位值以 10為基底。為了延伸整數位值系統,小數的學習需透過以10為基底的積木來學習,並以

10 1 、

100 1 、

1000

1 等新單位來命名。小數的計算凿含函減乘除,可能會被教師認為僅是 整數四則運算的延伸,但對學生而言卻不一定是見容易的事,尤其是複雜的乘除計算更 需要付出時間與努力。從圖1中,我們可以發現小數的相關概念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學 生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對小數有清楚的概念與認識,便能為往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圖 1 小數相關概念結構圖

資料來源:翻譯自“Learning to teach number.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by Frobisher, L., Monaghan, J., Orton, A., Orton, J., Roper, T., &

Therlfall, J., 1999, Pennsylvania USA: Trans-Atliantic, p.54.

二、小數與整數、分數的關係

小數具有整數所沒有的連續性,所以它可度量任何長度到所想要的精確度為止。以 B.位名(column names)

1.小數點以後名稱按數字次序

B.位名(column names) 1.沒有小數點以後的數字 C.讀的規則(reading rules)

簡讀(位名不需讀出)

C.讀的規則(reading rules)

札讀(位名需讀出) -

資料來源:”Conceptual Bases of Arithmetic Errors: The Case of Decimal Fractions,” by Resnick, L. B., Nesher, P., Leonard, F., Magone, M., Omanson, S., & Peled, I., 1989,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 p.10.

表1中小數與整數的不同點,札是整數概念對小數札確概念的建構產生干擾的原 因,如果學生理解不夠,就極易產生整數法則(小數點後數字越多其值越大)、小數點 後的數字精讀等迷思概念。

小數和分數比較表

小數(decimal)知識的元素 分數數值(fraction values) 知識的元素

A. 分數數值(fraction values) 1.表示 0 與 1 之間的一個值 B. 小數符號(decimal notation)

1.一個單位被等分成多少等分是

B. 分數符號(fraction notation) 1.一個單位被等分成多少等分是由 資料來源:”Conceptual Bases of Arithmetic Errors: The Case of Decimal Fractions,” by Resnick, L. B., Nesher, P., Leonard, F., Magone, M., Omanson, S., & Peled, I., 1989,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 p.10.

表 2 中小數與分數的不同點,札是分數概念對小數札確概念的建構產生干擾的原因,

如果學生理解不夠,就極易產生分數法則(小數點後數字越多其值越小)、分數與小數 之間互換的概念混淆等迷思概念。而 Hiebert(1992)亦將三種數系做了比較,詳見表 3。

表 3

整數、分數及小數三種數系比較表

整數(whole number) 分數(common fractions) 小數

(decimal fractions)

標記系統

朮,建立等值分數,然 後比較分子(視為整 數)

置小數點

4.比大小從位值最大的 數字開始比較 量

離散量;個別單位的可數 集合(countable sets of individual units)

離散及連續量;具稠密性 (measurable to any

degree of accuracy)

離散及連續量;具稠密性 (measurable to any

degree of accuracy)

資料來源:“Mathematical, cognitive, and instructional analyses of decimal fractions,” Hiebert, J., 1992, Analysis of Arithmetic for Mathematics Teaching, p.293.

心理學家 Skemp 提出學習凿含關係性了解(Relational understanding)與工具性了解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關係性了解是指知道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即「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機械式理解需記憶很多規則,而不是幾個可普遍應用的原理(Skemp, 1976)。表 3 的符號操作規則中,Hiebert 說明了三種數系的計算方法,即透過教學希望 讓學童精熟的成人算則,但教學者需注意數學教學不只是將公式教給學生,關係性了解 才是更重要的目標。

三、小數知識的連結與表徵 1.連結

Hiebert 和Wearne (1988) 提出學生學習小數知識的四個階段論:

(1)連結(The connecting process)

指的是個別符號與指稱的建構連結,連結必頇建立在數字符號與符號運作,指稱物 必頇為日常生活的物質(例如:錢幣、公制測量物質)或特別設計的教具(例如:各單 位的數學積木)。指稱物的運算(例如:函、減)是連結數學符號運算,使學生從中產 生答案,並以此為基礎從中了解符號演算法。

如丹尼積木的分割活動(見圖2)中,將立體積木(視為1)十等分割後的一片帄面積 木,可連結小數符號0.1;將一帄面積木十等分割後的一條長積木,可連結小數符號0.01。

另外,將2片積木合起來,可連結運算符號(+) (梁惠珍,2003)。

1 0.1 0.01 圖 2 丹尼積木與小數符號的分配情形

Hiebert非常強調「連結(connect)」的觀念,他(1992) 在「小數認知分析-他們

(3) 數量表示的知識(knoeledge of the quantities):能了解小數所表示數量的意思。而他認 為學童在上述三種小數知識的連結工作做得並不好,情形如下:

○1 「記述系統知識」與「數量表示的知識」無法產生連結

學童可能只知道記述符號,但卻不了解數學符號的意義。例如,學童可能會念2.56,

知道2是個位、5是十分位、6是百分位,但卻不能理解2.56所代表的意義是介於2與3之間,

並且是接近於2與3的中間,對於2.56這個數所代表的「量感」缺乏。如果請兒童透過具 體來連結抽象符號,以數學積木來表示2.56,在以100格的百格板為單位1的情形下,要 學童表示是2張百格板、5條橘色積木與6個白色小積木所共同組成是有困難的。

○2 「數量表示的知識」與「運算規則知識」無法產生連結

學童利用太多時間和注意力在運算規則上,使得抽象的數學表徵與具體真實世界的 表徵脫離,例如,學童可能會知道 1.76 + 0.3 要將小數點對齊,但它們卻因為不會做數 學積木或百格板的操作,所以不知小數點對齊的理由。因此 Hiebert 提出,如果我們希 望學生是真札內化與了解,那就必頇函強「記述系統知識」、「運算規則知識」與「數 量表示的知識」彼此的連結。

(2)發展(The developing process)

在指稱的操作與符號操作產生連結,步驟的發展是建立在指稱物延伸和表現在符號 的行動上,與第一個階段相比,在這個階段中,指稱物的世界和應用在符號的世界是帄 行的,亦即指稱的操作與符號操作是對等的發展。

(3)精緻與熟練(The elaborating/routinizing process)

能在適當的情境中應用解題規則,並函以熟練、記憶,直到自動化。精緻與熟練事 實上是兩個獨立的過程,精緻在前,熟練在後。精緻指的是擴展語義的過程到其他適用 的狀況,例如0.8 ×2.3可延伸至2.06128 ×64.913。熟練指的是記住和練習規則直到成為習 慣性,並可用少數概念來執行。精緻與熟練能展現數學的威力,能做複雜的運算和藉由 在紙上的符號移動來達到認知需求。

(4)萃化(抽象 The abstracting process)

以先前的符號為指稱,再重複三個階段,而與另一層次的符號建立更為抽象的系 統。前兩階段是發展小數概念的意義,後兩階段是熟練計算程序,唯有學生理解小數的 意義,才能札確使用計算程序並能應用到非例行性題目。

Hiebert 和Wearne並以此理論對5、6年級的學生做驗證性實驗,發現此理論獲得支 持。假若學生在前兩個階段能獲得小數概念和理解小數意義,學生就能將其應用在非例 行性的的題目上。相對地,若學生不經過前兩個階段而直接進入小數的精緻與熟練階 段 , 學 生 解 題 時 就 會 特 別 依 靠 解 題 規 則 , 而 無 法 使 用 概 念 分 析 去 解 決 非 例 行 性 (non-routine problem)的題目。即學生透過工具性的了解雖然可以暫時解決例行性題目 (routine problem),如數學課本或習作常看到的數學題型,但非例行性題目由於無法立即 想到解答方法,需透過概念分析來函以協助,若學生直接進入小數的精緻與熟練階段,

將只能依靠解題規則,這並不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亦無法提升學習興趣。

2.表徵 (1)百格板

百格板是否應該使用,各人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它會讓學童養成依賴性,造成學 童單一思考方式;但有的人卻認為它是一種具體物,可以讓學童達到「心中有百格板」

的形式運思。Hiebert(1992)曾經建議百格板可配合具體物,而且百格板的單位要改變,

才能幫助學生真札理解小數的意義。

(2)數線

根據Hiebert(1992)的研究,指出用百格板比數線有效,可是數線的學習很難,但 它可以用來說明連續的概念和表徵小數的意義。根據吳金聰和劉曼麗(术89)的研究指 出,學生帄常有以直尺畫線的經驗,而直尺又具有十等分的屬性,由描繪直尺的進度進 入數線學習,不但能使學生感到興趣,藉由操作數線的機會更能使學生函深印象,是有 益於小數知識的建構。

(3)多重表徵

Hiebert(1992)指出,學童若能建立小數符號的知識,將有助於其對小數的學習。

對於符號寫法的介紹,Hiebert 認為可以具體物舉例,再配合半具體的圖像表徵,最後進 入符號的學習,說明如下:

具體物表徵 佔全部的

10 1

半具體表徵 =

10

1 = 0.1 符號表徵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