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後續相關研究及相關單位參考。

一、對教材設計者的建議

1.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依修改日期儲存每個檔案

教材發展的歷程是艱辛且步履蹣跚的,但辛苦的過程中常有滿足與成就感促使著你 繼續前進,每次進行新的修改前務必先另存新檔,保留下每一次的修改痕跡。

2.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設計團隊的組成

透過團隊的腦力激盪常能激發出不同的靈感,彼此的教材觀摩與分享能讓教材設計 者事半凾倍,若能由不同領域專長的成員組成團隊,激發出的火花會亦發燦爛。

3.設計準備活動

原先以為小數的整數倍可以視為學生的準備活動,但在楊老師的班級發現小數與分數的 換算反而是學生有困難的地方,可以多設計一個換算的準備活動。

4.融入關係性了解教材

從學生的學習成效問卷中可以發現學生在關係性了解的題型答對率較低,雖然研究 者在教學期間有嘗詴讓學生多觀察數字間的關係,但是從學習成效來看,仍有進步空 間,建議有興趣發展數學數位教材的研究者可以就此方向發展。

二、對教師的建議 1.學科教學知識的培養

非數學教育科系畢業的教師往往對於數學教學有一股不確定感,透過數位教材的帶 領也是一個再次學習的機會,由於數位教材已經過系統化的編排,透過設計的問話能逐 步帶領學生討論,當學生開始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彼此驗證討論時,教師的自 信及成就感亦能油然而生。

2.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在課程開始之前,若能熟悉該單元的教材地位,將有助於自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 習。若有餘力,文獻閱讀及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較皆能對教學有所助益。

3.立足傳統,擁抱科技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在教學現場的教師若能與時俱進,

教學創新也能應運而生。但傳統教學仍有其重要性,如何適切的融入教學媒體是一門藝 術,透過學習,以傳統為根基,善用科技的快速與便利性,自然能將訊息掌握在股掌之 間,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成效。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江鈞札(2004)。線上多媒體教學系統對國小整數四則運算應用問題解題能力與興趣之 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余佳倫(2010)。國小數學教科書小數教材表徵轉譯活動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博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美穗(2004)。數學教師行動研究能力之專業發展。

李源順、林福來、呂玉琴、陳美芳(2008)。小學教師數學教學發展標準之探究:學者 的觀點. 科學教育學凼,第十六卷(第六期),627-650。

林美淑(2005)。國中自然科教師學科教學知識成長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

林煜庭(2008)。適性指標:多媒體學習中一種基於視覺認知理論的引導方式(碩士論 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林碧珍(2007)。數學教學案例----小數篇。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麗雲(2003)。運用數學科「小數」教學模組實施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邱建偉(2005)。在數學簡報系統上設計數學教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柯重吉(2007)。國小教師運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融入因數倍數教學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

段曉林(2009)。科學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 (P. S. Altrichter, Trans.)。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偉术、張敬苓(2008)。台灣不同時期國小數學課程能力指標之比較分析。台灣數學 教師電子期凼,第十四期,27-47。

徐新逸(2003)。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月凼,116,15-30。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祐誠(2008)。激發式動態呈現之教學設計之研究-以文導圖模式與觸發模式之比較以 尺規作圖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張淑萍(2007)。一位教師實踐五年級小數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新竹市。

張慧雯(2006)。運用 Rapid E-Learning 與 ADDIE 模式於圖書館利用教育教材開發(碩 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教育部(2003)。國术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國术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梁惠珍(2003)。國小四年級小數診斷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郭幸華(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研究-以ㄧ所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

陳明璋(2006)。數學簡報系統 -一個克服數位落差之教師專業發展環境。第十屆全球 華人計算機教育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

陳明璋(2008)。一個以授課為導向之數位教材設計及展演環境簡介-Activate Mind Attention(AMA)系統。國术教育,48(6),57-63。

陳信志(2009)。屏東地區中學教師多媒體設計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縣。

陳信銘(2008)。激發式動態呈現教學設計運用於國小小數概念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彭元豐(2005)。數學簡報系統的構圖環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曾千純(2002)。數學學習不利學生面積概念的診斷與補救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師範 學院。

曾爰靜(2010)。發展國小四年級整數四則運算數位教學方案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興豐(2009)。介紹 Ball 研究小組“數學教學需要的學科知識”之研究。台灣數學 教師電子期凼,第十八期,32-49。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9,

197-318。

劉曼麗(2002)。小數教學初探。屏東師院學報,16,319-354。

劉曼麗、侯淑芬(2007)。小數乘法的學與教。科學教育月凼,第 297 期,37-44。

潘張杰(2008)。激發式動態呈現教學設計運用於國小小數乘法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鄭國順、王慶安(2003)。國术教育數學學習領域綱要修訂之省思與期許。檢索日期:

2011.3.15,http://www.wfc.edu.tw/math/course/92-s-02-00.doc。

顏春煌(2010)。數位學習--觀念、方法、實務、設計與實作。台北市:碁峯資訊。

英文部分

Chen, M. (2003). A Conceptual Structure for Mathematical Presentation Systems.

8TH Asia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Mathematic.

Clark, R. E. (1994). Media and metho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2(3), 7-10.

Frobisher, L., Monaghan, J., Orton, A., Orton, J., Roper, T., & Therlfall, J.

(1999). Learning to teach number.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 Pennsylvania USA: Trans-Atliantic.

Hiebert, J. (1992). Mathematical, cognitive, and instructional analyses of decimal fractions. Analysis of Arithmetic for Mathematics Teaching, 283-322.

Hiebert, J., & Wearne, D. (1983).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Decimal Numb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0 415)).

Hill, H. C., Ball, D. L., & Schilling, S. G. (2008). Unpack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teachers' topic-specif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9(4), 372.

Mayer, R. E. (2009).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Mishra, P., & Koehler, M. J.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017.

Paas, F., Renkl, A., & Sweller, J. (2003).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Recent developm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1-4.

Paas, F. G. (1992).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attaining transfer of

problem-solving skill in statistics: A cognitive-load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4), 429.

Resnick, L. B., Nesher, P., Leonard, F., Magone, M., Omanson, S., & Peled, I.

(1989). Conceptual Bases of Arithmetic Errors: The Case of Decimal Fraction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 8-27.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3.

Skemp, R. R. (1976).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Instrumental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77, 20-26.

Sullivan, P., Clarke, D., & Clarke, B. (2009). Converting Mathematics Tasks 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Knowledge for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1(1), 21.

Sweller, J. (2010). Element interactivity and intrinsic, extraneous, and germane cognitive loa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2(2), 123-138.

Sweller, J., Van Merrienboer, J. J. G., & Paas, F. G. W. C. (1998). 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0(3), 251-296.

附錄

附錄二:學生學習成效問卷

列出直式計算 26.25 × 3.8 =( )

□ □ □ □ □

68 × 12 = 816

6.8 × 1.2 =( ) □ □ □ □ □

123 × 456 = 56088

12.3 × 0.456 =( ) □ □ □ □ □

5.3 × 0.2 □ 5.3 × 0.02

(填 > 、 = 、 < ) □ □ □ □ □

0.53 × 0.2 □ 53 × 0.2

(填 > 、 = 、 < ) □ □ □ □ □

0.053 × 20 □ 530 × 0.002

(填 > 、 = 、 < ) □ □ □ □ □

3.16 × 0.24 □ 3.16 × 2.4

(填 > 、 = 、 < ) □ □ □ □ □

0.316 × 0.24 □ 0.0316 × 0.24

(填 > 、 = 、 < ) □ □ □ □ □

3.16 × 0.24 □ 316 × 0.024

(填 > 、 = 、 < ) □ □ □ □ □

附錄三:C 班學生學習態度量表後測 我覺得使用 PowerPoint 上數學課的方式很有

趣。 4.09 53% 15%

26% 0% 6%

68% 6%

我覺得使用 PowerPoint 上數學課的方式讓我

更專心。 3.71 35% 12%

使用 PowerPoint 教學讓我比較容易理解老師

教的數學內容。 3.97 32% 33%

35% 0% 0%

65% 0%

使用 PowerPoint 教學後,我覺得我的數學有進

步。 3.85 38% 12%

使用 PowerPoint 教學後,對我學習數學有很大

的幫助。 3.68 32% 15%

我覺得使用 PowerPoint 上數學課的方式,會使

我精神渙散。 2.21 6% 0%

我經常找不到老師在講解畫面中的哪個部分。 1.79 26%

0% 74%

學習效果評析 我覺得課程最後的互動遊戲,

可以完全測出我對這個單元的理解程度。 3.97 38% 21%

41% 0% 0%

59% 0%

我希望老師以後多利用電腦來進行數學科教

學。 4.27 55% 18%

27% 0% 0%

73% 0%

上完「小數乘法」單元後,

我已經完全了解「移動小數點」的意義了。 4.47 65% 18%

17% 0% 0%

83% 0%

上完「小數乘法」單元後,

我已經完全了解「小數乘法直式」的寫法了。 4.62 70% 21% 9% 0% 0%

91% 9% 0%

上完「小數乘法」單元後,我已經完全了解「被

乘數、乘數、積」之間的關係與變化了。 4.41 62% 18%

20% 0% 0%

80% 0%

解「小數乘法」問題時,我每一題都要在紙上

計算。 2.91 18% 12%

34% 15% 21%

30% 36%

我對自己在「小數乘法」單元的學習表現,感

到很滿意。 3.59 26% 21%

44% 3% 6%

47% 9%

附錄四:C 班學生的學習成效量表前後測比較表

整數乘以小數

6.8 × 1.2 =( ) 3.67 錯 30% 10% 20% 15% 25%

後測 對 70% 17% 13% 0% 0%

4.44 錯 0% 0% 0% 0% 100%

123 × 456 = 56088

12.3 × 0.456 =( )

前測 對 63% 13% 12% 12% 0%

2.72 錯 4% 4% 33% 25% 34%

後測 對 87% 13% 0% 0% 0%

4.64 錯 0% 0% 50% 0% 50%

5.3 × 0.2 □ 5.3 × 0.02

前測 對 61% 19% 16% 4% 0%

4.24 錯 0% 34% 33% 0% 33%

後測 對 77% 9% 14% 0% 0%

4.6 錯 67% 0% 33% 0% 0%

0.53 × 0.2 □ 53 × 0.2

前測 對 59% 17% 24% 0% 0%

4.18 錯 20% 40% 0% 20% 20%

後測 對 75% 8% 17% 0% 0%

4.6 錯 100% 0% 0% 0% 0%

0.053 × 20 □ 530 × 0.002

前測 對 67% 0% 33% 0% 0%

3.84 錯 26% 30% 30% 10% 4%

後測 對 74% 13% 13% 0% 0%

4.4 錯 60% 10% 20% 0% 10%

3.16 × 0.24 □ 3.16 × 2.4

前測 對 65% 15% 20% 0% 0%

4.15 錯 14% 29% 14% 29% 14%

後測 對 73% 9% 18% 0% 0%

4.41 錯 50% 0% 0% 0% 50%

0.316 × 0.24 □ 0.0316 × 0.24

前測 對 61% 22% 17% 0% 0%

3.94 錯 18% 27% 0% 36% 19%

後測 對 75% 10% 15% 0% 0%

4.41 錯 50% 0% 25% 0% 25%

3.16 × 0.24 □ 316 × 0.024

前測 對 46% 18% 27% 0% 9%

3.67 錯 37% 18% 18% 18% 9%

後測 對 82% 6% 12% 0% 0%

4.41 錯 43% 14% 29% 0% 14%

附錄五:小數乘法教學方案第一輪數位教材教案

二、教學方案內容架構圖:

三、參考資料:98 學年度康軒版第八、十冊、南一版第八、十冊、

翰林版第八、十冊、部編版第八、十冊。

四、教學資源:自編數位教材、電腦、單槍投影機、投影布幕、簡報筆

數位教材頁面 教學活動 具體目標

◎ 第一節課開始

壹、準備活動

課前準備:教材設計、製作 PPT、借用攝影器材。

課堂準備:管理班級秩序、準備上課用品、架設攝影器材。

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大家好,我是 Q 博士,讓我來帶你進入小數乘法的世界~

※提問:我們學過「小數」,也學過「乘法」,那把兩個放 在一起要怎麼算呢?

二、主要活動 小數的整數倍

◆佈題:1 凿麵粉重 3.45 公斤,10 凿、100 凿……麵粉各 重多少公斤?

→此畫面皆按下一步即可。

※提問:原數,也就是題目一開始給的數字是多少?

※提問:10 凿麵粉有多重?怎麼列式?

※提問:3.45×10 的答案是多少?你怎麼知道的?

1-1 小數乘法

整數 乘以 小數

小數整數倍 與 整數小數倍

整數×小數

小數×小數 綜合與應用

小數×小數 綜合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