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勞工參與之探討

第四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第四節 小結

(一)勞工參與的概念

總體而言,「參與」所涉涵義廣泛,就參與方式來說,有論者堅持參與必須 是一個團體的進程,包含一群受僱者和其雇主,有些則強調委派,以個別受僱者 被賦予較大的自由代表大多數受僱者,並有足夠的空間依自己的意志做決定。學 者解釋勞工參與的意涵,有些定義限制「參與」應該是在一個正式的機制內運行,

如同員工代表會(works council);有些則接受非正式的參與機制,包含日常工 作中監督者與下屬之間的互動關係,在此關係中允許下屬對工作決定有廣泛的投 入。總結來說,勞工參與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受僱者能在其工作區域行使其 影響力於工作事務與條件中。59勞工參與的精神是在勞動事務上透過民主程序運 作的一種型態或類別,其主要的目標仍是希望被管理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上可以發 出聲音、參與決策制定,此聲音的傳達或實質的參與則可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實 踐,而參與的事務與層次也可能有所差異。各國也因為其特殊的歷史背景,政策 所著重的部分有所不同,勞工參與的意義、發展歷程以及勞方所享有的權利也不 盡相同。

(二)各國的勞工參與制

在本研究所探討的各國勞工參與制中,美國學界對勞工參與的解釋最為彈 性,除了工作上的諮詢與資訊的通知,甚至包含勞資日常的工作互動或是雇主主

59 Heller, F. P., & Pusic, E. E., Strauss, G. and Wilpert, B. (1998)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tion: Myth and Reality. p.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導的管理策略。相對於勞工參與在定義上的不明確,美國禁止企業內有可能觸及 工會職權的勞工代表出現,對工會的協商權有嚴密的保護。雖然在工作場域中很 難不產生任何勞資之間針對工作事務的溝通,但其重點在不得形成重要的勞動條 件或相關勞資互動的規則,其專屬代表以及強制協商的制度也相形保障了工會在 產業界的影響力。不過,如此嚴格的工會保護規範也使的企業內的勞工參與在實 施上有其困難,尤其對於無工會組織涵蓋下的企業勞工,其集體發聲的訴求也難 以透過勞工參與的方式實現。

英國在勞工參與方面則給予較大的空間,除了以法令規定勞工關於企業內資 訊與諮詢方面的建制,實務上更多是工會與資方之間的夥伴關係協議,即工會與 資方之間的非協約式協定,為勞工參與增添豐富的意涵,在一些企業中亦不乏有 許多由雇主主導發動的諮詢機制。而日本主以企業工會為勞資關係運作的勞方主 體,工會也同時掌握集體協商權和勞工參與的權利,集體協商前通常也會經過非 正式的勞使協議程序,且工會內部可能成立因應各種協議議題的專門委員會,可 見其企業工會對於勞資協議與參與之重視,日本勞資關係對於勞使協議制的實施 常態也使的企業內關係相對穩定,爭議不易發生。不過像英國和日本這種賦予工 會勞工參與權利的模式,雖降低爭議事件的數量,創造勞資關係的穩定,但其實 也反映了勞資和諧背後的一些問題,例如工會雙重忠誠的矛盾,以及工會協商權 被稀釋致使勞工實質權益受到影響。

在討論勞工參與制時,通常以非工會的勞工代表制為主要的參考範例,員工 代表會(Works Council)於許多歐陸國家具有重要的意涵。有的國家主要由立法來 支持,有的國家則透過團體協約來加強勞工參與制。在德國,第三方的決定如法 院,使得員工代表會的權責更加清晰明確。而綜觀德國法上共同決定制度,透過 集體勞資關係之雙軌制:外部以集體協商鞏固勞動者基本團結權以及爭議權,內 部透過立法形成企業內與廠場內的共同決定制,基本上只要有勞工群體就有參與 機制的存在。德國就其勞資關係所涉問題,長期討論所形成社會的信任以及民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三)勞工參與對勞資關係之影響

透過勞工參與制,勞工能在事業單位內接收企業的經營資訊,且能立即的對 管理者提出的訊息做出反應,作為一個合作與溝通的平台,勞資關係的和諧以及 企業經營之長存應是其目標。除了間接與直接的勞工參與在其期望的成效有相當 大的區別外,勞工參與的勞方代表權行使方是由工會或全體員工選出亦需要深入 的檢討,作為勞資溝通合作以及勞工意見的傳達管道,勞工參與本應秉持產業民 主之精神,並非工會直接單獨持有該權利。勞工參與和工會主導的集體協商制在 理論上與實務上都須做出一個區分,一則以合作協調為基礎的溝通,一則以對抗 性質的利益爭取,而勞工參與制比起工會的協商制來的更具彈性,討論上也無其 他嚴謹程序上的限制,雇主對此較不用擔心討論破局後有爭議產生,以目前多變 的經濟局勢來看,勞工參與制能夠穩定勞資關係、減少勞資衝突的發生是可以確 定的。較需要討論的是,除了制度本身著重的面向外,所呈現的效果差別在於勞 工參與的勞工行使方為何,勞工參與賦予其在不同議題上有不同程度的參與權,

會影響其實施效能,是以工會或是全體勞工代表之形式來行使該權利亦對勞工參 與制造成影響,進而對勞資關係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