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小結

罹患第 1型糖尿病是持續一生的疾病,必須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包括胰 島素注射、飲食計畫、規律運動和血糖監控,這樣才能控制好疾病。病患若能 按時監測血糖、規律注射胰島素,作好自我健康管理,就可將血糖控制穩定,

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並能提升其生活品質。

多位學者對於第 1型糖尿病的病患與家人的研究中,提及年齡、性別,患 病期間、發病年齡,以及家中手足人數、父母的婚姻狀況,家庭社經地位和是 否有參與病友團體,和每日規律的胰島素注射次數等因素,都是會影響到病患 的自我照顧行為的。因此,病患在面對慢性疾病時,須獲得家人充份的照護與 社會支持,才能克服情緒壓力,將疾病做合宜控制。

在長期、漫長的陪伴歷程中,家人的照護不但是辛勤而且是煎熬的,病患 與家人的生命意義感、生命價值,更是不斷地被衝擊與挑戰,經常考驗著信心。

醫療團隊人員在照護與關懷時,必須激發病患與家人面對疾病的勇氣與力量,

以增強其家庭韌力,使其能夠與疾病「和平共處」。由於家人係陪伴病患面對 疾病的最忠實者和重要他人,因此,病患家人的生命意義感,也是支撐其面對 受苦經驗的重要元素與毅力的。

Yalom、Frankl 等多位存在主義學者,對於生命意義感也提出其精湛的看 法。Frankl (1986)提及追尋生命意義是人類的基本動機和存在的價值,唯有「追 求意義的價值」才能真正地碰觸到生命中最為深層的意義與價值的。所以,人 是必須藉著「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來回答生命意義的內涵。也就是說,生 命的意義是在於一個人如何地發揮自己最大之潛能,積極投入生活,盡自己的 本分,最重要的是強調一個人「存在」的價值。Frankl 更提出人們在面對人生 負面的「悲劇三因子--受苦、內疚、死亡」時,仍然應該懷著樂天態度來因應。

將受苦轉化成為生命中的成就,使自己的生命變得更為美好。

Mezirow (1991)認為轉化學習的發生是當一個人反省其生命中所經歷的事 件背後的假設或期待,而發現了這些假設有錯誤或是不周延時,並修訂它們。

一個人的意義觀念可能被扭曲或是未被發展,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是對自己 的信念系統不斷地提出質疑,而產生了真正的成長與改變的,稱之為「轉化學 習」。因此,要有效的解決因扭曲意義觀點所造成的生活困境時,需要對於這 些扭曲的意義觀點有所察覺,並運用批判反省的能力,找出形成扭曲意義觀點 的因素。將這些扭曲的意義觀點解放出來,重新發展出新的意義觀點。再根據 這些新發展出來的意義觀點,而採取行動。這個過程就是Mezirow 所稱的「觀 點轉化」。觀點轉化也是生命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變化因子。

綜合以上資料對本研究的啟示,將以轉化學習理論作為本研究的基石,由 病患家人的的生命意義、生存理由、生活目標、受苦意義等面向中,設計本研 究的訪談大綱內涵。藉此瞭解與分析第 1型糖尿病患家人,在照護與陪伴患病 子女過程中,面對疾病衝擊、生命難關的人生態度與其生命意義觀點,進而探 究其生命歷程如何由其谷底而爬梳,家人共同地扶持,改善家人的生活方式與 飲食習慣,彼此相互勉勵與激勵而渡過生命難關的轉捩點,以及其家人意義觀 點發生轉化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透由轉化學習的重要契機與因子,賦予病患 家人能力,刺激轉化學習行動與增強其家庭韌力。並提供臨床實務工作者參 考,和給其他病友家長作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