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一、資料蒐集 (一)訪談

Crabtree 與 Miller (1992)將訪談視為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間的對話之旅

,研究者與受訪者間為夥伴關係,雙方的關係是平等的,透過語言與非語言間 的互相交流,達到共同建構現象的意義(引自潘淑滿,2003)。Misher (1986)認 為訪談是一種透過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相互交談,以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研 究參與者以一種其認為研究者可以理解的方式,陳述其重新建構的事實與經歷

,雙方透過提問與敘說獲得溝通與反省,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一起從客觀事實 中,重新建構新的意義(引自畢恆達,1996)。

在此研究中資料蒐集的方式主要是以個別面對面深度訪談方式進行,其訪 談並不是沒有結構或是沒有重點的進行,是不能隨著研究者的突發奇想而隨便 改變會談主題的。

本研究是以第 1型糖尿病患的家人為其研究對象,將瞭解其意義觀點轉化 的歷程與行動動力。研究者是採取個別面對面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進行訪談 時,研究者重視共融(Rapport)的關係,研究者與受訪者是以透過相互的瞭解,

來促進與建立共融關係的。因此,研究者與受訪者的共融關係是建立在傳達同 理與瞭解,而不作判斷上。深度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尊重受訪者,重視受訪者 所說的,認為受訪者所說的都是重要的。研究者會向受訪者傳達,受訪者的知 識、經驗、態度和感受都是重要的。同時研究者也不會以受訪者所訴說的內容,

而來評斷受訪者的。

(二)受試者同意書取得流程

1、由北部某醫學中心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轉介自幼兒園或是小學一、二年

級發病,迄今罹病時間已經超過五年以上之國高中、大學生之病患家人。

該病患之疾病適應良好,並且願意為其他病友家庭作照護經驗分享的病患 主要照顧者,稱之為病患的家人,可能是病患的父母親。

2、研究者主動電話邀請受試者,向其說明研究目的,誠懇的邀請他們自由意 願參與研究。

3、邀請受試者至北部某醫學中心九樓社會服務室簽署二份同意書(詳見附錄 二),研究者共同簽署同意書後,將其中一份交受試者存檔。

因此,本研究進行訪談時間大約需要一至二小時的時間,訪談者不僅與受 訪者建立共融的關係,更是遵守張英陣(2000)教授提醒質性訪談者在進行訪談 時,訪談者需要注意的原則:

1、訪談者盡可能澄清其立場與態度,並適時的在訪談進行中提出。

2、事先編制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一)。

3、訪談者在訪談時注意盡量不使用引導式用語的問題,以避免讓受訪者提供 特定的答案,或是誤導進入某種情緒狀態。

4、質化訪談中,有意義的訊息往往是在自然的詢問下出現。因此,在訪談中,

訪談者要保持敏感度以及開放的胸懷。

本研究在2012年 2月11日經過北部某醫學中心人體試驗委員會第三次審 核通過後,研究者經與醫療團隊討論、篩選五位研究對象,研究者立即與研究 對象展開訪談,其訪談時間總表整理如表3-3-1:

表3-3-1 與受訪者訪談時間表

編號 受訪者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A 陸陸媽媽 2012年2月14日 下午14:30~16:06,計1:36:45 B 如杏媽媽 2012年2月14日 下午16:30~18:04,計1:34:20 C 維維媽媽 2012年2月15日 下午14:10~16:03,計1:52:27 D 曉白媽媽 2012年2月16日 上午10:30~12:07,計1:37:00

二、資料的分析與整理 一.訪談日期:2012.2.16

二.訪談時間:下午2:18~4:00,計 1 小時 40 分 36 秒

(二)研究者再次檢視逐字稿對話錄,在重要的對話中作重點標記。並從訪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