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轉化學習理論之涵義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轉化學習理論之涵義與相關研究

轉化學習理論(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theory)自1991年由Mezirow正式闡 釋其理論架構,其轉化學習理論的發展,最初是起源於1978年其對女性重返校 園的紮根理論研究,此係受到美國七0年代女性運動的影響,而透過意識的覺 醒與改革,逐漸發展其轉化學習理論(引自李素卿譯,1996)。

Clark在1991年提出觀點轉化應該要包含三個面向:心理的:指對於自我 了解的改變,信念的:指信念系統的修改;以及行為的面向:係指生活型態的 改變(吳界月,2004;林曉君,2008;Taylor, 2000)。Mezirow 的轉化學習理論 主張個人對其從生活經驗所形成的參考架構進行批判性反省,進而促發個人成 長和生活上的改變(引自黃明月、林宜穎、葉書秀,2008;Merriam and Caffarella, 1999)。鄭韻玫(2001)研究中指出轉換學習在於重整個人的經驗意義,以發展為 更具有區辨性、開放性和滲透性的整合觀點,以引導未來的行為於生活中實 踐,並能促使個人成長與發展。

壹、轉化學習的概觀

最早提出「轉化學習」相關概念的是Mezirow,在1978年即對此論點提出

其論述。指出轉化學習理論是一種改變,是對於個體本身所存在的世界環境,

產生印象深刻或是根本性的一種改變。是一種產生批判意識的過程,也是個體 對預先假定的看法重新建構的過程,包括了重新認識個體存在的世界,或是重 塑更多內在的、歧異的、具滲透性的綜合性觀點,進而引導決策或產生新的行 為(蔡明芳,2006)。

轉化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探討一個人所處環境與經驗內容的反省,注重成人 處理其經驗建構與內在意義。Cranton (1996)指出一個成人年,他們會學習到一 種看世界的方式,一種詮釋自己本身經驗的一種途徑以及一套價值觀(張穎 華,2010)。轉化學習對於學習者是會比一般的學習產生更深遠地改變,而這 些改變對於學習者以後的經驗,是會有深遠和顯著的影響。這種學習不僅是一 種改變,而且能擴充潛能(吳界月,2004;鄭韻玫,2001)。換言之,轉化學習 對於個人不僅是有形塑的作用,它可能是發生在結構性的教育環境中,或是一 般性的生活情境,是生活的一部分,與個人發展有很密切的關聯(吳界月,

2004;Merriam & Caffarella, 1999)。所以轉化學習的過程也是成人發展的核心 過程,發展就成了轉化學習的結果(楊惠君,2004)。

一、轉化學習的意涵

Mezirow (1991)認為潛藏在其理論基礎之下的建構主義假設包含了一種信 念,乃是意義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存在外在形式中。當我們詮釋了個 人經驗的意義,是透過人類互動與溝通而來學習與確認的。人們都會以自己的 方式來詮釋個人的經驗,與個人所碰到的事件。至於對世界的詮釋也就是對於 自己個人經驗所形成的一種知覺,經驗也是藉由意義觀點來加以過濾的。大多 數人都是沒有經過批判,就被同化了其認知、信仰和感受的,其中也包含了扭 曲、偏見、刻板印象等。因此,轉化學習是檢驗、質疑,確認以及修正這些知 覺的一種過程(引自李素卿譯,1996)。

二、意義觀點的類型

一個意義觀點是一套參考架構,或是一套期待。是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 的,意義結構的過程是轉化學習的中心。Mezirow (1991)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 一套價值觀、信念、邏輯思考模式,這些都是基於心理假設的準則,而受到個 人經驗的影響,而來詮釋其日常生活事件,Mezirow 將此稱之為意義結構。意 義結構包括了意義觀點與意義基模兩個個部分(引自李素卿譯,1996):

(一)意義觀點

意義觀點是指經由文化與心理假設和過去經驗所建構的一套參考架構,或 是一種習慣的期待。個人通常都是以這個架構來作為反應日常生活事件的符號 模式,以及作為解釋或評估經驗意義的信念系統。分成三種類型:

1、認識論的意義觀點

乃是有關於知識是什麼?知識的形成與知識之用的觀點。這個觀點可能受 到個人發展階段,覺知、學習型態、思考方式的影響。例如:一個喜歡分門類 及很快地專注於組織思考的學習者,他所擁有的認識論觀點會受該項偏好的影 響。

2、社會語言的觀點

這種觀點往往是在潛移默化中形塑而成,是以人們的社會規範、文化期望、

社會化以及語言符號為基礎的觀點,通常都是以個人的文化背景、語言、宗教 信仰而來和其他人之互動。

3、心理的意義觀點

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了解,包括了對於自己的需 求、自我概念、偏好等的了解。也就是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方式,包括了自我 概念、防衛機制、控制信念以及人格的偏好等。心理的觀點常是和孩童時期的

經驗有很大的關聯,例如:一個人在兒童時期覺得自己不被其他人所疼愛,長 大之後就可能會發展出一種比較沒有自信、自我概念比較差的觀點。

(二)意義基模

每個意義觀點都是包含許多的意義基模,係指一組特別的知識、信念、價 值判斷和情感等。這些信念或是價值就當作是個體生活的指引,也是構成意義 觀點的基本單位。每個個體所持有的意義基模,最少包括「如何去作」、「如 何理解他人的意義」、以及「如何了解自己」三個面向(陳明蕾,1991)。

三、意義觀點的扭曲

每一個意義觀點都是由一套意義體系所組成的一種特定的知識、信念、與 價值判斷,通常大多數的人都沒有以批判性的態度來檢驗自己的意義觀點。因 此,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可以針對其所有的意義觀點進行檢驗的。Cranton (1996) 認為比較有用的看法是把一項扭曲想像成一種被懷疑的,未經過檢驗的,甚至 也可能是潛意識的一種假設。而此一假設是會限制了學習者對於改變、成長,

以及個人發展的接受度。Mezirow (1996)認為如果要能有效的解決因為扭曲的 意義觀點所導致的生活困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於這些扭曲的意義觀點有所 覺察,並且能夠運用批判的反思能力,解放、重建原有的意義觀點,這就是「觀 點轉化」(引自李素卿譯,1996;張穎華,2010)。

貳、轉化學習的理論脈絡

轉化學習的發生,是當一個人反思其生命中,所經歷的事件背後的假設或 是期待,而發現了這些假設是有些錯誤,或是不周延時,而去修正它。然而;

一個人的意義觀念可能是會被扭曲,或是從來都沒有發展過的。所以,一個人 必須對於自己的信念系統不斷地提出質疑,產生真正的成長與改變,這就是所 謂的轉化學習。其中包括了三個重要的層面:一、批判反思個體的假設;二、

發現並證實內在的批判性思考;三、行動(蔡明芳,2006)。Mezirow (1991)指 出轉化學習是一種個人在學習中的轉化,也是各種學習發生的核心,都是在解 決問題的。而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歷程,都會受到個體意義觀點的影響,同時也 是一種反思性的過程。易言之,問題解決歷程也是一種反思性的學習,但這並 不一定就能夠產生轉化性的學習。必須是個體要能發現自己原有的文化心理假 設,是扭曲、不真實或是不公正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學習才能夠具有轉化性的 (蔡明芳,2006)。Clark (1993)提出「轉化」和「改變」是有關係的,因此「轉 化學習」與「學習的改變過程」是有關係的。並認為轉化學習的學習者是會比 一般性的學習產生更長遠性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於學習者的後續經驗是會有 重大的影響。

因此,學習結果是會促使學習者產生影響,也會對未來的經驗有重大改變 的歷程,這就是轉化學習。Merriam和Caffarella (1999)都認為這是一種學習認 知的過程。綜合以上而言,轉化學習是一種個體在反思自我生命意義、信念,

假設和期待的一種意義觀點之過程,會運用先前的學習經驗,以及新的知識、

看法,經過一連串的批判思考,重新再作修正,或是調整其內在的觀點,而形 塑或是整合出一種新的自我觀點之過程。

一、學習類型

意義觀點敘述一種世界觀,無論學習是否和心理的、社會語言學的、或是 認識的觀點有關,都是具有不同的目標與結果。Mezirow 在提出轉化學習理論 時,也大量引用Habermas 在1984年基於不同的目的、質疑的邏輯,理性批判 以及有效的信念模式的理論作為基礎,同時也對於學習作了一些解讀。Mezirow (1996)將學習經驗範疇分為三類,內容如下:

(一)工具的學習

學習的主題涉及工具性的認知興趣,如對於環境的控制或是對於他人的掌

握,學習主要目的是為了要瞭解事物間因果關係的決定過程(侯佳惠,2002)。

並以任務導向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如對於環境或是他人的掌控。其學習 模式通常都是「假設--觀察--預測或是評鑑」。

(二)溝通的學習

溝通學習是「學習去理解他人的意思,並用各種的表達方式與別人分享理 念,使得自己也能夠被其他人所瞭解。」大多數的成人學習活動都是屬於這種 類型的。然而,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使雙方的互動能夠達成共識,至於如 何達成共識,就必須對共識進行有效性的檢驗了,這是溝通學習的一個很重要 議題,也是屬於實踐的興趣與知識。Mezirow (1995)所謂的言說,對話是促進 分享、喚醒意識的方法。衍生性主題都是學習者本身提出的問題,進而成為學 習情境的內容。依據Habermas (1970)的說法,「理想」的言說條件是:要能擁 有完整的資訊,沒有自我欺騙,也要能夠客觀地評估論證,更是具有「平等機 會以參與言說的各種角色」(張穎華,2010)。

因此,利用溝通行動來達成彼此之間的學習共識,並能夠達成有效性的理 性對話。Mezirow (2000)更是指出轉化理論需要以特殊的方式來作為「理性的 對話」,並需要能夠尋求一種解釋或是信念的共同理解與判斷。在參與對話的

因此,利用溝通行動來達成彼此之間的學習共識,並能夠達成有效性的理 性對話。Mezirow (2000)更是指出轉化理論需要以特殊的方式來作為「理性的 對話」,並需要能夠尋求一種解釋或是信念的共同理解與判斷。在參與對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