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理論回顧

第三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小結

本章回顧集體行動困境及演化相關理論、社會資本及信任理論,藉由國內外 相關研究成果之梳理及彙整,瞭解都市更新中集體行動之困境、演化與社會信任 之間關聯,以作為本研究後續實證研究分析之核心基礎。

一、第二代集體行動:社會資本與信任理論之結合

近年來研究信任議題的共同指向聚焦於政治、經濟與社會危機的解決,以及 人類社會集體行動與合作的可能性(Hardin, 2006)。信任既是合作的前提,也 是合作的結果,即合作行為可以在信任的增強中而得到加強。Ostrom 和 Ahn

(2003) 所論述的第二代集體行動的架構,社會資本與信任乃是此一架構重要 的核心理念。

事實上,信任實為社會資本的一種形式;因此,更簡潔地說,信任乃是兩位 學者所建立第二代集體行動理論的主要論述主題。其實,信任關係的運作效果有 助於促進社群集體行動與合作,對於經濟層面也有支持之成效。在都市更新意願 整合所面臨的反公有地問題及集體行動危機中,本研究將關注於信任在都市更新 整合結構中所扮演之角色,以及信任是否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合作,有利 於生產活動及其他集體活動。故本研究所稱之信任將著眼於社會資本之範疇。

社會網絡的連結關係可以形成相互信任,經濟交易則是鑲對在社會文化脈絡 及互信關係之中(Granovetter, 1985)。信任可產生某種凝聚力,且因社會成員 彼此信任關係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有利於生產活動及其他集體活動,因此 Coleman(1990)將信任納進所謂「社會資本」的概念中,並推論:「與成員之 間互不信任的群體相比,一個恪孚承諾、彼此信任的群體更有利於生產活動的進 行」。互惠性規範和公民參與網絡則能夠促進社會信任和合作,信任是社會系統 出現的財產,尌如同個人的態度,個體間能夠信任是因為社會規範和網絡將個人 的行為鑲對於其中(Putnam, 1993)。另一方面,信任作為社會資本表現的形態,

受 到 兩 關 鍵 因 素 影 響 , 即 對 社 會 環 境 的 信 任 程 度 和 持 續 義 務 的 實 際 程 度

(Coleman, 1988, 1990)。

許多研究社會資本學者,將信任視為社會資本的構成要素之一,強調信任、

規範與網絡是社會組織內能夠形成合作與增進社會效率的要素,其中所謂的信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指人際信任(interpersonal trust)或是社會信任。當然,其背後則有不同類型 的信念支撐,經文獻回顧可分為認知性、情感性及制度性信任三大類型,各類型 間並非自成一格,而是互相牽制環環相扣的概念。

值得信賴感

社會網絡 互動

制度及社會 規範

認知性信任

制度性信任

情感性信任 信任 集體行動

社會資本三元素 信任理論三類型

圖 2-4 社會資本、信任與集體行動關聯

信任是社會資本的因素之一,其本身也提高了社會資本存量(Adler and Kwon, 2002; Porter, 2000; Sandefur and Laumann, 2000)。社會資本在本質上是一 種稟賦,主要植基於團體成員的互信關係。在有效的規範約束之下,成為彼此具 有對等互惠的信念,因而有助於集體目標的達成。信任與社會資本乃一體兩面概 念,信任為社會資本外顯的形式,社會資本則為信任提供詮釋當代社會秩序與集 體行動的一套理論架構。如下表 2-5 及上圖 2-4 所示,社會資本中值得信賴感、

社會網絡與制度等三元素(Ostrom and Ahn, 2003)與信任理論三類型已密不可 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值得信賴與認知性信任

認知性信任以有關信任對象的值得信任證據為信任生發基礎,並以信任風險 意識、風險承擔等可行性之合理估計,若符合雙方需求期待即可能產生互動及合 作的行動;都市更新中,實施者為關鍵角色,其可靠性與公平性經常為整合居民 共識之關鍵,也是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執行的保障。居民對於合作關係中隱藏之風 險及合作對象專業能力等值得信賴感之評估,如更新過程及更新資訊是否公開透 明、更新前後價值鑑估是否公平、更新資金籌措能力,以及是否提供信託保障等,

都將影響對於都市更新的信任程度;據此,本研究初步假設:

3.居民認為與實施者合作關係越值得信賴,對於都市更新信任程度越高。

(三)社會網絡與情感性信任

情感性信任發生於個體於頻繁互動中瞭解信任對象之善意、正直等可信任性,

則較可能選擇抱持信任態度,進一步有合作發展的可能;人際社會網絡扮演資訊 傳遞的重要角色,社會資本鑲對於網絡中,資訊在網絡中散佈與流動,社會網絡 越越活絡緊密之個體,資訊獲取機會也越高,據此本研究初步假設:

4.都市更新地區居民社會互動網絡關係越活絡,對更新認知程度越高。

5.都市更新地區居民社會網絡關係越活絡,對都市更新信任程度越高。

最後,現行都市更新意願整合困境之關鍵在於居民對於實施者、建商、估價 單位等各部門的不信任,導致更新推動時程拉長,甚至停滯無法推行;而第二代 集體行動理論架構,以信任作為解決集體困境之關鍵因素,透過信任使個體與集 體之間有效連結,免除過多契約交易成本。據此本研究初步假設:

6.都市更新地區居民對於都市更新信任程度越高,其參與更新意願越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總結

都市發展隨時間演變,土地活動需求也隨之改變,都市內將會不斷出現不能 適應都市新活動需求之地區,需更新地區也因此不斷產生。都市更新能改善都市 早期發展經年日久所致之衰頹、促進都市如有機體般循環再生,永續發展,是未 來都市發展政策的必然趨勢,各級政府亦漸以推動都市更新為重要政策

然而都市更新整合事業一直是都市更新推動困難重要癥結,地主整合困難的 集體行動危機除大大增加都市更新事業推動之交易成本外,往往更將更新事業推 向破局,甚而許多需更新地區也因此困境所造成之交易成本及風險過大、,推動 難度過高而遲遲未推動更新事業。

由過去相關理論及重要研究結果的歸納結果,都市更新意願整合所面臨的反 公有地問題及集體行動危機中,「信任」為一重要橋樑角色。Ahn 及 Ostrom(2002)

提出集體行動理論之演化概念中,社會資本與信任乃是此一架構重要的核心理念。

集體行動困境的癥結在於「信任」的變數,也尌是說,缺乏信任即使得個體與集 體之間無法有效連結,因而產生集體行動的困境。事實上,信任實為社會資本的 一種形式;因此,更簡潔地說,信任乃是兩位學者所建立第二代集體行動理論的 主要論述主題。信任關係的運作效果有助於促進社群集體行動與合作,對於經濟 層面也有支持之成效。

面對都市更新事業複雜的整合推動環境,以及各更新主體間權利交疊的結構,

本研究欲探討複雜結構中信任關係如何建立,並進一步利用社會網絡中綿密之關 係連結有效率地達成共識。職是之故,本研究將以本章理論文獻為基礎,參考國 內外研究者提出之各種信任模式及研究成果,基本理論架構部份將採 Ostrom and Ahn(2003)所提出之集體行動演化變項架構,結合更新相關認知、更新地區社 會網絡、合作關係值得信賴感等構面,形成本研究基本架構,並在後續實證中評 估各變數對於都市更新地區居民參與更新整合意願之影響路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