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其它相關資料

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其它相關資料主要係指該區域範圍內之環境調 查分析資料,包括氣象、地形、地質、土壤、水文、植生、土地利用現況 等,詳細內容如下列各節所示。

3-1 氣象資料

氣象資料代表時間與空間天候變化的尺度,就不同的學術領域而言,

其意義不盡相同。一般與工程規劃設計較有關的尺度為 10~100 年之氣候統 計資料。另外氣候之空間尺度應視調查範圍之規模而有所不同,大規模應 採巨觀的大氣候尺度來掌握,小規模則以微觀的微氣候尺度來探究。基本 上氣象資料應包括項目如下:

1. 降雨量:收集日雨量紀錄或各年不同降雨延時最大雨量紀錄。

2. 流量:收集日平均流量紀錄,每年最大時流量與最大洪峰流量紀錄。

3. 蒸發量:收集日蒸發量。

4. 輻射量:收集日輻射量。

5. 氣溫:收集日平均溫度、日最高與最低氣溫紀錄。

6. 溼度:收集日平均相對溼度紀錄。

7. 風速:收集日平均風速與最大風速紀錄。

8. 風向:收集日內最大機率之風向與日最大風速之風向。

9. 地下水位:收集日或時地下水位紀錄。

10.懸浮質:收集河溪日懸浮值濃度資料。

上述內容應取得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鄰近範圍氣候條件之氣象水文站或 觀測站,最近十年之月、年平均值及極端值。有關各項目詳細調查內容與 分析模式詳附錄二所示。

3-2 地形資料

資料蒐集前應先參考航空測量圖,並進行實地測量,精度以山坡地社區 基地外土地規模之大小與法規標準為原則,然後進行現地踏勘,對照航照

圖與實測圖,確定調查範圍之地形。地形調查之分析包括地勢結構、高程、

坡向、坡度、基地在該區域地勢結構之地位與特色,以及地形單元分布的 情形,如溪流、谷地、河階地、台地……等,主要山頭、稜線,主要植被 群落,特殊地形、地物。有關地形之調查分析,應特別注意下列項目:

1.坡度分析

坡度係指一坵塊土地之平均傾斜比,或以坡面上垂直於等高線方向之上、

下兩點間之垂直高差除以其水平距離乘以一百表示,以百分比表示之。坡 度之分級如表3-1 所示。

3-1 坡度分級表

坡度級別 級序 坡度(S)範圍

一級坡 1 S≦5%

二級坡 2 5%<S≦15%

三級坡 3 15%<S≦30%

四級坡 4 30%<S≦40%

五級坡 5 40%<S≦55%

六級坡 6 55%<S≦100%

七級坡 7 S>100%

坡度之計算方法,原則上有實測地形者採坵塊法,無實測地形圖者採等 高線法。其詳細計算方詳附錄二所示。

2.蝕溝、崩坍分析

蝕溝為坡面逕流移走後形成槽狀凹地,深刻而大者即為溪床;蝕溝之調查 可作為理解地形侵蝕程度之參考。崩坍地依其新舊程度區分成新崩坍地`

與舊崩坍地。其分析方式如下:

(1).蝕溝現象以等高線圖中,等高線轉折時兩段延長線之交角為判斷分析 方式。其示意如圖 3-1 所示,蝕溝規模認定標準如表 3-2 所示。

3-1 蝕溝現象示意圖 3-2 蝕溝規模表

級數 範圍 性質

G1 80≧θ>120 不顯著 G2 120≧θ>90

G3 90≧θ>60 中蝕溝

G4 60≧θ 大蝕溝

(2).新崩坍地(NS)現象以崩坍作用仍繼續中,或其最後一次顯著崩坍地 形,植生崩坍發生於過去3 年之內者,地表特徵為裸露,或生長茅草、

菅草、土質鬆軟…..等現象。舊崩坍地(OS)現象,為非活動性坍地,但 仍具顯著崩坍地形,植生多已成熟,易為雜林。地形上可能特徵為一 顯著凹坡,呈太師椅形,上坡特陡,下坡特緩。

(3).於地形作用分析圖中,標示不同規模之溝蝕現象及新舊崩坍地位置。

如圖3-2 所示

切線2 切線1 θ

3-2 溝蝕規模與崩坍地位置示意圖

4.山頭、山脊分析

山頭、山脊往往構成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範圍地形之主幹,成為重要景 觀地標式地形指標。其分析方式如下:

(1).山頭分析:對土地界限內具部分山頭或完整山頭者應標示其位置、範 圍及高度,如圖3-3 所示。

3-3 山頭分析示意圖

(2).山脊分析:山脊分析以等高線轉折時兩線段延長之交角為判斷方式,

並標示位置、等級及長度,如圖3-4 所示;其等級如表 3-3 所示。

地界線 地界線

H50m

GE3(25m)

GE4(10m)

OS

NS

3-4 山脊分析示意圖

3-3 山脊規模表

級數 交角範圍 性質

R1 180≧θ>120 不顯著 R2 120≧θ>90 不顯著 R3 90≧θ>60 小山脊

R4 60≧θ 狹山脊

3-3 地質資料

地質資料包括地表下土壤岩石地層分布及變化,土壤及岩石之應力及 應變與強度之性質,以及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狀況。地質調查的範圍係指基 地之平面的面積與深度;精度則指在進行調查時,有關地形測量、地質調 查之所須繪製平面圖與剖面圖之比例尺度。其詳細調查分析方法詳附錄二。

3-4 土壤資料

土壤調查與分析包括土壤質地、土壤酸鹼值、土壤有機質、土壤沖蝕 指數以及其他土壤一般物理性質等項目,土壤之調查與分析,應以一般通 用之方法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方法為之。土壤之工程性能,目前仍以在試 驗室中進行者較多,可分為一般物理性質與力學工程性質。土壤取樣方法

θ

RE1 10m

RE2 20m

可分為擾動性土壤及未擾動性土壤取樣法。其詳細調查分析方法詳附錄二。

3-5 水文資料

水文資料之調查分析主要包括有地表逕流及地下水,其詳細調查分析 方法詳附錄二。

3-6 植生資料

植生資料之調查與分析包括環境背景建立、既有資料蒐集、現場補充 調查、植生定性定量調查分析等,各調查分析項目詳述如下:

1.環境背景建立

首先界定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之區域範圍,蒐集範圍內植物現況資料,

並檢核相關規範之要求,或有不足欠缺者應進行現場補充調查。

2.既有資料蒐集

既有資料來源除可參酌環保署、農委會、營建署、林務局、觀光局等有關 單位之公告及相關研究報告外,也可針對調查範圍內附近相關開發計畫調 查資料進行蒐集,唯引用時須對開發前後之土地現況進行比較,以瞭解植 生變化情形與資料之適切性,並應於報告中明確記載資料出處、年代及執 行單位。

3.現場補充調查

若無法從相關機構取得代表性資料,則應擬定補充調查計畫,其內容包含 調查範圍、調查項目、調查方法、調查頻率等,並詳述於報告中,避免資 料來源受到質疑。

(1).調查範圍

以山坡地社區基地外土地可能對社區安全造成影響之區域為執行範 圍,一般以土地使用類別、地形、地貌、自然環境等因子判定之。

(2).調查項目

包括植被類型及組成,植物種類、數量及分布。將調查結果製作成名 錄及統計表,加註屬性,並針對優勢種及稀有植物加以說明,必要時 附植被圖或稀有植物分布圖。

(3).調查方法

植生的調查方法主要可分為兩類,一為個體調查法,係針對單一植株 進行紀錄,著重於種類鑑定;另一為群體調查法,著重於地區植物種類 及數量之組合與結構,植群的演替情形及植群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其方法可分為樣區法、直線橫截樣區法(樣線法)、點狀樣法(點樣法)及 無邊取樣之中心點四分法等,如圖 3-4 所示。

3-5 植生調查法分類圖

一般調查大多沿步行可及地區進行植被類型確認及種類採集、調查、

記錄,範圍較大者可劃設具代表性之樣區配合文獻及標本資料逐一核 對,以製作植物紀錄及統計表。植物紀錄表須包括下列項目:

A. 植被類型:以航照圖判釋,輔以現場踏勘,以確定主要植被類型及 分布狀況。

B. 植種調查:就全區進行採樣及觀察記錄,同時配合圖書資料及標本 核對方式,以鑑別所有植種。

C. 特稀有植種:就植種調查所得進行判釋,以確定特稀有植種之有無 及其等級,若發現稀有植種,則應調查其族大小、分布狀況及生存 壓力。

D. 植被調查:調查每一植被類型之組成、分布及優勢樹種,調查內容 包含種類密度、岐異度、生物量等。

4.植生定性定量調查分析

植生調查法

個體調查法

群體調查法

樣區法

直線橫截樣區法 點狀樣區法

無邊取樣之中心點四分角法法

詳附錄二。

3-7 土地利用現況資料 詳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