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價值觀的涵義

壹、工作(Work)的定義:

所謂工作,是指個人為追求某一目標所作之有系統的活動,這個 目標可能是個人長久以來即持之以為生活重心的鵠的,也可能是他人 加諸與己的期望(林幸臺,民 76)。弗洛伊德(Freud,1962)也曾 說:「在生命的行止中,沒有任何其他方法如工作一般,可以使個人 與現實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為工作至少可以給個人在現實、在 人類社會中,一個安全的園地。」工作給予個人的滿足,也隨其目標、

期望而有不同,其所產生的社會功能亦有所差異。而 Super(1976)

更明確地指出:「工作是一個人對其自認為有價值或別人別人企求的 目標所做的有系統之追求過程;此種過程是目標導向、連續性,並需 花費精力的。工作可能是有待遇或無待遇的,而其目標僅是工作本質 的享受,或因工作角色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經濟效益或所能提供的休 閒活動。」因此,工作與個人的自我發展、社會的進步,乃至於人類 文明的提昇,均有密不分的關係,而如何建立適切的工作態度與觀 念,實在是現代人所應面對的重要課題。

貳、價值觀(Value)的定義:

(一)國外學者―

Peterson(1970)認為,「價值觀是反應個體需求的一種習得觀念,

兼合內隱或外顯的假設架構,是個體或團體用以判斷與引發行為的標 準。價值觀的內涵超越下列與其性質相近且甚易混淆的觀念:需求 (needs)、目標(goals)、信念 (beliefs)、態度(attitudes)、興趣(interests) 及偏好(preferences)。」

Rokeach(1973)則認為價值觀是一種持久性的信念,是個體或 社會對某種行為或事物存在狀態的偏好,是超越具體對象或情境之一 般性的信念,是具有層次或順序性。因此,他將價值觀區分為兩類:

一為「目的價值」(或終極價值,end values/terminal values),是指 個體追求最終存在目的狀態,是個體所追尋的人生終極目標,即個人 一生中最想達到的目標,可細分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二為「工具 價值」(或手段價值,instrument values/means values ),是指個體 追求的特定行為方式,著重個體為達成目標而重視的價值,即達到目 的價值的手段,可細分為道德價值與能力價值。

Locake(1976)則提出,所謂「價值」是指個人明確的欲望和需 求,或是不斷追尋所欲獲得的事物,而此一欲望和需求會促使個人採 取某些行動。

Schein(1992)認為價值觀是個人基本假設的一種表現,包含認 知、情感和行為的成份,並影響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目標或事務 的選擇。

Robbins(1992)認為個人所抱持之價值觀可以解釋其行為與態 度,其所包含的具有對、錯兩方的詮釋,意味著某些行為或結果是我

們所偏愛的。

Jennifer 和 Gareth(1997)主張,價值觀是導引個人對於周遭環 境作評判後,決定個人行動的一種指南,且會持久的影響個人的處事 態度。

(二)國內學者―

陳寶山(民 75)認為,價值是人類的創造,需要經過學習才能 瞭解價值的意義,並形成價值觀念。

楊國樞(民 83)則認為:「價值是人們對特定行為、事物、狀 態或目標的一種持久性的偏好,此種偏好在性質上是一套兼含認知、

情感及意向三類成份的信念。」,「數項價值信念或價值取向,如能 組成一套相互關聯的系統,則可稱為價值體系,或簡稱價值觀。」

吳鐵雄等(民 85)將價值觀定義為,「個體對特定事物、行為 或目標的持久性偏好或評斷標準,此偏好或標準係兼具認知、情感及 意向的參考信念,用以引導個體行為、滿足個體需求和達成個體目 標。」

藍明龍(民 86)則指出,「價值觀」帶有判斷的色彩,是一個人在 採取行動時的準則,它會引導或左右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吳若權(民 92)指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裡,更能凸顯「價 值」的重要性,他提出五種創造自己價值的策略:(一)增加「數量」

的價值,(二)建立「專業」的價值,(三)表現「態度」的價值,(四) 展出「可見」的價值,(五)彰顯「可用」的價值。不景氣中,工作價 值很高的人才,手邊可能還有幾份工作可挑;工作價值偏低的職員,

一旦失業後可能連一個只求溫飽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成敗的關鍵 聚焦在「價值」,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將成為個人生涯發展不可或

缺的技能。

李開復(民 95)曾提出一「成功同心圓」的理論,在當中清楚表示,

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因為價值觀是 指導所有態度和行為的根本因素。

綜合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價值觀的觀點,本研究認為價值觀是 深植於個體的一種信念,它會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就好像「投影 機」,擺上不同的投影片,就會投影出不同的影像來,也就是所謂的

「誠於中而形於外」。因此本研究將價值觀定義為「個體內在所偏好 的一種持續而穩定的態度與信念,此態度與信念對其行為具有引導功 能,並藉此達到自我實現之目標。」

叁、工作價值觀(Work Values)的定義:

(一)國外學者―

Super(1970)認為,工作價值觀是工作者對工作本身、工作歷 程或工作結果的一種整體主觀判斷,是屬於感覺、態度或情意的反 應;與工作有關的目標,是個人內在所需要及個人在從事活動時所追 求的工作特質或屬性;工作價值觀與興趣、性向、能力同樣對個人生 涯的發展具有影響力。

Zytowski(1970)認為工作價值是個人情感取向的中介因子,並 且是可提供滿足於此一情感取向的各種外在目標間的一組概念。

Pietrofesa 和 Splete(1975)認為工作價值的概念可以用來解釋工 作滿意度的指標,也可以作為學生在從事入門工作時的預測變項,當 個體在進入其一行業或工作時,皆抱著顯著不同的工作價值觀。

Kalleberg(1977)主張,工作價值觀係個體欲從工作有關活動中 獲得的事物,是個體對於其工作贊同與尊重的渴望,也就是個體在工

作中,所希望追求或擁有的條件。

Mongo(1978)認為工作價值是一種理想、目的、可達到的目標,

能指引人類行為的型態,而這些工作價值將可在工作中實現,甚至是 工作後的結果。在以工作為導向的社會,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也 是滿意的來源之一,就個體而言,任何一項或多項工作價值的結合,

就能提供個體為工作奮鬥的理由,並且認為,為此工作價值而努力工 作是有意義和令人滿足的。

Pryor(1979)將「工作價值觀」一詞改為「工作層面偏好」(work aspect preference),定義為一關係性的描述,用以說明個人(關係的主 體)及工作的特殊性質(關係的客體)間的關係。當個人有機會做選擇 時,前述二者問關係的性質是一種較多或較少喜歡的描述。

Henderson(1985)則從自我、家庭、工作三方面來看工作價值,

他認為價值是一種信念或情感,當某人或某事被肯定是值得的之後,

即會導引行為、判斷、態度去達成目標。他認為不同的人之間,價值 也會迥異,而且不管一個人擁有多少工作價值,他們心目中會有優先 順序。價值除了可被分為道德價值、美感價值、物質價值之外,他還 將工作價值分為二類,一為內隱性(intrinsic),內隱性工作價值往 往是目的,而非手段或方法;二為外顯性(extrinsic),外顯性工作 價值則是方法、手段,藉以獲得其他價值或欲想的結果。

Holland(1985)對工作價值觀的看法則是,個人獨特人格的組 成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Pine 和 Innis(1987)認為,工作價值是個人對於其工作活動贊 同與尊重的渴望,能反應個人從工作情境中所要追求的條件及管理行 為。

Rounds(1990)指出,工作價值觀是個體工作人格的重要因素,

可用以描述職業的需求(Vocational Needs)。

(二)國內學者―

袁志晃(民 71)認為,工作價值是指職業發展過程中,代表個 人成熟歷程上完成發展任務的指標;也就是個人對職業活動的能力、

意願、態度的傾向,形成一種動力系統,以支持或引導個人行為的趨 勢。

吳聰賢(民 72)指出,價值是一項具有偏好標準的認知或態度 內容,而工作價值則是針對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應的價值傾向、工作所 具有的意義,以及工作中所關係的規範、道德倫理以及行為準則,皆 是工作價值的表徵概念。

李華璋(民 78)指出,工作價值觀可視為價值系統的一部份,

凡涉及對工作的評價、好惡、理念皆屬工作價值觀的表現。

謝馥蔓(民 83)認為,工作價值觀的內容,就是反應個人的內 在所需求和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屬性。

陳銘宗(民 83)則認為,個人的工作價值觀可能只是個人外顯 信念的一種表現形式。根據其研究,工作價值觀的形成歷程,多指向

「家庭價值」是影響個人工作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機制。除此之外,尚 包括學校師長與特定生活經驗的影響;學校師長的影響是指師長所訓 勉的話,或做事方式對個人目前工作價值觀所產生的作用,而特定生 活經驗,是指受訪者在其處事經驗中所接觸到的人、事等經驗,皆是 影響工作價值觀的來源。

吳鐵雄等(民 85)的研究中,將工作價值觀定義為「個體於從 事工作時,據以評斷有關事物、行為或目標的持久性信念與標準,個

體據此表現工作行為、追求工作目標。」

從以上國內外學者對於工作價值觀的論述,可知工作價值是個人 對於工作活動的一種需求、偏好與期望的傾向程度,本研究綜合以上 各家之見解,將工作價值觀定義為:「工作價值是個人價值的一部份,

是個體在成長經歷中所形成的態度與信念,是個體對於工作活動的內 在偏好與期望,個體以此作為工作行為的抉擇與表現之依據,並以此 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肆、工作價值觀理論之建構:

國內對於工作價值觀的研究很多,但甚少有學者針對工作價值觀 的相關變項概念化,進而形成假設模式,如果能有一個概略的整體性 輪廓,將有助於研究之發展。本研究將以洪瑞斌與劉兆明(民 92)

國內對於工作價值觀的研究很多,但甚少有學者針對工作價值觀 的相關變項概念化,進而形成假設模式,如果能有一個概略的整體性 輪廓,將有助於研究之發展。本研究將以洪瑞斌與劉兆明(民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