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工作價值觀的傾 向,並探究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與工作價值觀之關係與差異情形,藉此 提出就業與生涯輔導之建議。論文首章緒論,共分五節敘述本研究之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研 究範圍與限制」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聖經上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就是「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 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

第十六章 26 節)。現代人汲汲營營於工作與事業,因而深陷於金錢 遊戲的漩渦,大家樂、六合彩以及現在的樂透彩,無不讓人覺得,這 世界好像只有「金錢」才是一切美好的開始,所以大家在過年時,總 是你一句「恭喜發財」,我一句「財源廣進」、「招財進寶」,無不 以財富作為一年努力的目標。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許多企業的領導方式,也是「一切向錢看」,

若是遇到經濟不景氣,就以裁員、縮編或是靠高額獎金的誘惑來激發 員工的工作績效;於泡沫年代,則是以虛擲千金的奢華手筆來犒賞員 工,完全忽略「人力資本」及「自尊建立」才是高績效組織成功的核 心關鍵。這種以金錢掛帥的社會型態,造成新一代年輕人,無不以所 謂「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價值觀作為選擇工作的首要條件。

udnjob.com 人事線上與 CHEERS 雜誌,曾針對三年工作年資以下的 工作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新鮮人對薪水的重視遠高於工作是否有

41.6%的求職者仍表示,除非真的找不到理想工作,才考慮修正原先 的期望待遇,甚至還有35%的受訪者表示,若是待遇不好,寧願暫時 沒工作。這顯示新鮮人對工作過於樂觀,重視薪水卻不願低就的心態。

udnjob.com 人事線上亦曾於 92 年作線上的調查,問到:換工作 時最該考慮的因素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呢?還是能夠「學以致 用、一展長才」呢?竟然高達六成三的求職者認為換工作要考慮的因 素當然是「薪水愈高愈好」。也常有雜誌報導一些投入高科技公司的 新貴,打算工作幾年後,賺了幾千萬就退休享受人生。這都顯示現代 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產生極大的改變。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於 2002 年進行一項調查,主題為「關於日 本高中生未來意識的調查」,結果發現,竟然有高達 73%的高中生認 為「自己為無用之人」,也有高達48.6%的日本高中生,未來夢想是

「只要快樂就好,最好整天遊玩」。許多跡象顯示出這一代日本年輕,

學歷不足、離職率高漲,只想當所謂的「單身寄生族」、「飛特族」

(freeter,或譯為自由工作人,亦即只想靠打零工維生、拒絕找正式 工作的年輕世代),只想追求當下的快樂(剎那主義),在喪失凌雲 壯志的同時,普遍感到自己是「無用之人」,在整個日本經濟衰敗下,

已連帶造成年輕世代「工作價值觀」的解體,而整個世代的「自暴自 棄」與「無力感」似乎將日本帶進所謂「垮掉的世代」(Slump Generation)。

臺灣的經濟走勢常與日本如出一轍,而且透過流行文化的平行輸 入,臺灣年輕世代的價值觀,也幾乎是日本的翻版。在「上層結構」

(文化)和「下層結構」(經濟)的雙重類似下,日本年輕世代的病 態現象,通常不出五年就會在臺灣顯現,援助交際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日本新世代是臺灣未來的寫照,那就令人相當憂心。

臺灣長期在升學主義的教育系統下,造就了單一的價值觀。顏明 祥(民 92)指出,目前的年輕人,其工作價值觀、對錢的看法與用 法,已造成經營管理上的一些困擾。不管是草莓族、失落的一代或是 追求一夜致富的暴發富心態等等形容詞,總之,越來越多的經營管理 者,談到這些年輕的一族時,不是嘆氣就是搖頭。

研究者目前任職於高職,且兼任就業輔導工作已八年有餘,亦曾 教授過生涯規劃課程,深深感受到這一代年輕人價值觀的扭曲。「叛 逆」、「短視」、「豪放不羈」,成天只知「尋找自我的快樂」、「不 會為別人著想」,更「不知如何關心別人」、「對未來毫無方向」。

這種種的思想行為,實在讓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感到憂心忡忡。

而現今這個世代,除了「現實主義」與「逸樂主義」之外,難道 沒有別的價值存在嗎?當然不是,媒體之前曾報導過兩則發人深省的 故事,都是跳脫金錢價值與逸樂享受,綻放人性光輝的故事。

一則是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在非洲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的 故事:連加恩,65 年次,陽明大學醫學院畢業,順利考上預官,他 的未來可以用「一片光明」來形容。在服兵役前夕,連加恩放棄「預 官」,選擇去當「小兵」,而且地點還是遠在地球的另一端―布吉納 法索,一個名字必須唸三遍以上才能順暢的西非小國。當同儕們安全 地留在社會體制中,他卻勇敢的走進蠻荒曠野。在當地,他看到了這 個國家人民的貧苦,便發起了垃圾換衣、鑿井以及興建孤兒院的活 動;這些活動,不僅比金錢外交來的對當地人民更有幫助,而且更意 想不到地啟動了臺灣人民樂於奉獻服務的心。除了連加恩之外,還有 許多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志工,他們都是放下安逸的生活、優渥的薪

水,大老遠跑到沒人關心的國家奉獻自己。

另一則是於92 年 12 月 7 日過世的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的 故事:科技文人溫世仁,24 歲還是研究生的他便當上金寶電子廠長,

25 歲任該公司總經理,期間獲頒青年獎章,後任英業達廠長、總經 理、英業達集團總裁、副董事長,被形容是科技趨勢大師。他也熱愛 寫作,於50 歲之年,兌現了「50 歲之後不做生意人」的志願,創辦

「明日工作室」,鼓勵閱讀和創作,深信科技必須根植文化。他提出 了一個名爲“千鄉萬才”的行動規劃,設立網校,開展網路教學,教育 農民轉變觀念,掌握知識與資訊。運用數位化科技來完成中國大陸西 部開發的理想,幫助該地區居民早日擺脫貧窮的陰影。隨著臺灣資訊 產業起飛的溫世仁,雖然身價不低,但他認為自己比別人幸運的不是 財富,而是累積了很多生命的歷練,而因為這些歷練所充實的生命,

才是最寶貴的資產。溫世仁常言:「一個人有再大的權力、再多的財 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沒有學會去關懷別人、去愛別人,那他的生命 還有多少意義呢!」

這兩則故事讓我們看到,這世代仍然存在著愛與關懷,除了金錢 價值之外,一顆樂意付出、奉獻、服務的心才是令人感動與懷念的,

而其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其價值絕非珠寶玉石所能比擬的。連加恩 與溫世仁,這兩位在現代人的眼裡,不但是天之驕子,更有令人稱羨 的美好前景,對他們來說,財富的累積是輕而易舉的,榮華富貴的享 受也是應該的,但他們卻都跳脫世俗的價值觀,尋求人生另一層偉大 崇高的理想,這也提醒我們,金錢之外,仍然有許多人性的價值面值 得我們去探尋。

臺灣經濟的蓬勃發展,緣起於光復初期的小型加工修理廠,在整

個基礎工業的草創時期,僅有少數工廠由上海遷臺,配合臺灣市場需 要產製燈泡、配電器材以及電線等簡單電氣產品,加上臺灣當時自製 之收音機等電子產品構成電子電機產業之雛型。在 50 年代進入工業 發展時期,接著於 60 年代,政府明確訂定「資訊工業」為臺灣未來 發展之策略性工業,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到了民國 72 年,電子工 業產值及出口值已超越紡織業,成為臺灣最大產業與出口產業,此一 時期的資訊產品已成為臺灣電子工業之主力產業,民國 77 年資訊產 品產值超越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臺灣第一大主力產品,也因為臺灣資 訊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積體電路產品需求量大增,引導臺灣積極投入 積體電路之投資與生產,造就IC 製造業的環境。民國 80 年以後,順 應經貿國際化、自由化潮流,加強國際交流,創設自有品牌,分散市 場,行銷世界,推動產品共同開發策略聯盟,發展精密關鍵性電子零 組件及產業資訊管理系統。民國 89 年以後,網路及電子市集、企業 e 化、知識管理、數位廣播,促使 IA 資訊家電、個人隨身產品時代 來臨,加以各種通訊、多媒體、有線、無線與寬頻技術及市場機會,

使得電子電機產業及相關產業更為蓬勃發展。而今「電機電子業」的 產值及出口值約各佔臺灣總產值及總出口值的一半,是臺灣最重要、

最高科技、最專業、最有前瞻性的產業。

臺北市為臺灣首善之區,因著「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內湖科 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所建構的「臺北科技走廊」(Taipei Tech Corridor;TTC),帶動臺北市產業軸帶的發展。其中「內湖科技園 區」將發揮資訊、通訊、生技等科技產業群聚效應(cluster effect),

配合松山機場成為兩岸直航空港之推動,吸引國內、外科技產業之企 業總部、研發中心進駐,營造成為科技產業之亞太運籌研發重鎮暨與

國際接軌之前哨站。估計97 年園區進駐廠商可達 3500 家、從業人口 逾 10 萬人,年營業收入數值突破新台幣 3 兆元,若結合「大內湖科 技園區」產業發展規模,估計廠商家數可達 4,000 家、從業人口 15 萬人,年營業收入將高達4 兆元。

綜合以上所述,臺北市高職電機電子群的學生,將是臺北市未來 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層幹部,也將是影響臺灣電機電子業發展的重 要成員。依據教育部97 年 1 月 2 日所修正之職業教育法第 1 條規定,

「職業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青年職

「職業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青年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