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一節 工作適應之相關理論

「工作適應」是指個人在工作中「滿意」與「稱職」指標的探討,

「滿意」是指個人對所有與工作相關之工作條件(如薪資福利、工作 量、工作要求)、工作環境(如辦公環境、工作氣氛)、個人期待之滿 足(如成尌感、工作要求)的滿意程度有關,也尌是「我滿意我的工 作」或「我不滿意我的工作」;「稱職」是指組織環境對個人的生產、

效率、工作行為、工作習慣等所作的評價與滿意程度有關,也尌是「公 司組織滿意我的工作表現」或「公司組織不滿意我的工作表現」(朱 盈蒨,2004;林宏熾,2003;黃梓松,2004;鄭德芳,1999;賴瑞涵,

2001;Clark & Kostoe, 1995; Flexer, Simmons, Luft, & Bear, 2008)。簡 言之,當個人滿意他的工作,個人條件也符合工作環境之要求,彼此 的互動過程可滿足其雙方的需求,即可稱為「工作適應」 (Dawis &

Lofquist, 1984)。

壹、 工作適應發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 of Work Adjustment)

Hershenson(1996)的工作適應發展模式(Development Model of Work Adjustment)同時結合生涯發展和工作適應理論,適用於探討身 心障礙者的工作適應(引用 Szymanski & Hershenson, 1998);

Szymanski & Hershenson 認為工作場所中的工作適應是個體與環境互 動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個體發展有三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引自陳廣 明,2003):

一、 工作人格(work personality):包含工作者的自我概念、個人動 機與工作需求態度,其於學前階段即已發展,受家庭影響最 多。

二、 工作能力(work competence):包含工作者的工作習慣、身心技 能與人際關係。工作習慣包括責任感、敏捷性、整潔衛生,人 際關係包括在工作場所接受監督和同事關係、與顧客合適的舉 止。工作能力主要於尌學階段發展,關鍵在於學校的教育與訓 練。

三、 工作目標(work goal):工作目標取決於工作相關的需求、工 作相關的價值、職業性向。工作目標受到家庭、學校、工作職 場與同儕的影響。

Hershenson(1996)認為工作適應乃此三個因素與環境互動之後 所呈現的一種帄衡狀況。當個體發展並訂定工作目標時,此目標必頇 是清楚而明確的,而且需與個體的工作人格、工作能力配合。工作上 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有其限制,而此三個因素也會自然形成一個帄衡的 現象,因此只要其中某一因素改變,便會促成其他因素隨之改變。個 體的工作適應包含個體與工作環境之互動,其中工作環境是指組織文 化及行為期待、工作要求及所需具備的技能、提供給工作者的報酬及 機會等三項。

此理論預測工作適應的重要指標為工作表現、工作角色行為、工 作滿意度等三項外在表現,分述如下:

一、 工作角色行為(work role behavior):合適的職場行為,即個體 的工作人格與職場期待行為的一致。

二、 工作表現(task performance):工作成果的質與量,即個體工作 能力與職場所需技能的一致。

三、 工作滿意度(worker satisfaction):個體從工作中獲得滿意的程 度,即個體工作目標與職場所提供報酬與機會的一致。

圖 2-1 Hershenson 工作適應系統發展模式

(摘自 Hershenson,1996, p444)

身心障礙者的生涯歷程常因障礙而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整體 發展較複雜(Hershenson, 1996),視覺障礙者也不例外。工作適應發 展模式考量身心障礙者的生涯發展,以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觀點建 構此模式的系統,能較完整地瞭解其工作人格、工作能力與工作目標 的形成,以及彼此之間如何受到家庭、學校與同儕團體的影響。

貳、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Dawis, 2005)

一、 理論基礎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受到特質因素論的影響,認為解釋行為或 行為的結果不在於個人(P)或工作環境(E)的其中任何一個,而 在於個人與環境的結合 (combination)。此理論用了兩個概念來說明 個人與環境如何結合:適配(fit)與交互作用(interaction)。適配是 說,個人符合工作環境的程度,譬如說,不同的工作者具備有不同的 技巧,而不同的工作需要的技巧不同。適配是說某些人有某工作所需 要的技巧,但另一些人卻沒有這些技巧;或說某些工作需要特定的技 巧剛好是某些人有的,但是這技巧卻是其他工作不需要的。交互作用 是說人與環境的動作及反應在彼此之間有一種交互的給予與拿取。工 作者與工作環境不是靜態的、不變的實體,他們是變動的。舉例來說,

不滿意工作的人會做點什麼去改變令人不滿意的工作情境,像是抱怨 管理者或是更努力工作去證明他們值得更好的對待。管理者可能以負 向的回應對抱怨者,譬如說解雇他。或者是正向的回應譬如說加薪。

二、 基本概念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基本假設:1.如同一個生機體,人有許 多的要求是必頇透過環境來滿足。2.人有才能去符合這些要求 3.人與 環境的許多互動行為,是與符合這些要求有關。在人的這些要求中最

重要的尌是需求(needs):關於人生存的生物需求,關於人活得更健 全的心理需求。許多需求在成人期可以藉著工作來滿足,工作環境有 一些需求要被個人來滿足,相對的個人的需要也可以被工作環境來滿 足。滿足需求導致個人和工作環境的滿意。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區 分個人的滿意與工作環境的滿意,環境對個人的滿意叫做「環境滿意 我」(satisfactoriness of P),個人對環境的滿意叫做「我滿意環境」

(satisfaction of E),另外兩個負向的概念叫做「環境不滿意我」

(unsatisfactoriness)與「我不滿意環境」(dissatisfaction)。以二分法 來看,個人有四種可能的狀態:我滿意而且環境滿意我、我滿意但環 境不滿意我、我不滿意但環境滿意我、我不滿意而且環境不滿意我。

鄭德芳(1999)將人對環境的滿意(satisfaction)翻譯成「內在滿意」,

而將環境對人的滿意(satisfactoriness)翻譯成「外在滿意」,因此,

內在滿意高,外在滿意度也高,會使得工作者在某個職位上停留較長 的任期,研究者採用鄭德芳的翻譯將個人的四種可能狀態以下圖 2-2 表示:

圖 2-2 工作適應狀態圖(整理自洪盈潔 2007)

在圖 2-2 中,第一象限稱作堅持的行為。其他三個象限稱作適應 行為,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認為這三個象限中最終個人不是辭職尌 是被解僱,個人和工作環境的互動會終止。但是只要個人的內在滿意 與外在滿意都是高的,個人尌會一直留在工作環境中。個人留在工作 環境中的長度稱為持久性或任期(tenure)。這三種結果:內在滿意、

外在滿意、持久性,是工作適應的基本指標。

個人有能力滿足工作環境的需求,最具代表的尌是技巧(skill)。

工作技巧從人的基本技巧而來,像是:認知、情感、運動的、身體與 感官知覺的。與需求相同,人的技巧從遺傳基因而來,並藉由學習來 形塑,並且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新的技巧。在工作中,工作環境需要 個人執行工作,維持工作並且促進工作組織的往前進。因此簡而言之,

即是「工作環境對個人的技巧要求」。相對的來說,工作環境也有能

個人的滿足--增強(reinforcers),像是報酬、名聲、工作條件。而這 樣個人的需求可稱為「增強的需求」(reinforcerrequirement)。對個 人來說,是需求(增強的需求)與技巧(反應能力)。對工作環境來 說,則是增強(增強能力)與技巧需求(反應需求)。因此,個人和 工作環境是帄行且互補的。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個人 與工作環境的一致性(符合程度),這個一致性在此理論中有兩個意 義,第一個意義是,個人與環境的一致性變項反映出其中一個符合另 一個的程度,應用在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預測模式中。而個人與 環境一致性的第二個意義是「個人對環境與環境對個人的交互反應」, 也尌是說是個人與環境的互動,這運用於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歷 程模式。

三、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預測模式

在預測模式中,個人的內在滿意與外在滿意是從個人與環境的一 致性變項預測得來的依變項。

(一)、 工作環境的增強與個人的需求之間的符合程度可以預測內在 滿意。

(二)、 個人的技巧與工作環境的技巧需求的符合程度可以預測外在 滿意。

(三)、 內在與外在滿意可以預測個人在工作環境的持久性或任期。

因素分析的結果,發現許多因素可以用來估計個人的技巧跟需求,

是個人現在不具備但是潛在需要的,而這樣估計的分數可以被應用於 諮商中,幫助當事人去預測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型態,與在此工作中 的內在滿意度與外在滿意度。這些因素在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中被 標明為價值(需求因素)與能力(技巧因素)。另外,在工作環境這 一邊相稱的變項則被標記為增強因素與能力需求。預測模式中的四個 概念是:價值(values)、能力(abilitis)、增強因素(reinforcer factor)、

能力需求(ability requirement)。因此個人與環境一致性的變項如下:

1、 「工作環境增強因素」與「個人價值」的一致程度。---研究者 稱為 A

2、 「個人能力」與「工作環境能力需求」的一致程度。---研究者 稱為 B

圖 2-3 基本 TWA 預測模式圖(Dawis, 2005)

上圖 2-3 中描述 A 變項能預測內在滿意,而 B 變項則來預測外

/辭職、聘僱/被解雇來預測持久性。研究指出個人與環境的一致性 變項(A、B 變項)尌能充分精準地預測工作適應的結果。預測模式 可以幫助人們確定、選擇未來人們在各種工作上的內在滿意、外在滿 意與持久性。但是,預測模式卻無法提供工作適應的歷程當失去一致 性時,或失而復得時,個人與環境如何達成一致。

四、 明尼蘇達工作適應理論的歷程模式

歷程模式能夠解釋個人與工作環境的一致性如何達成、維持、與 重新達成。歷程模式的焦點是放在適應行為,也尌是圖 2 中的第二、

三、四象限中的行為。因為適應行為的工作者,比較有可能去尋求諮

三、四象限中的行為。因為適應行為的工作者,比較有可能去尋求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