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會與勞資關係及人力資源管理關聯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表 2-3

工會會員數及組織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動部勞動統計年報,2014 年,

http://www.mol.gov.tw/statistics/2452/2457/23640/

附 註:1.我國 2011 年修訂工會法,2011 年後組織率=((企業工會會員人數+產業工會 會員人數)÷(受僱者-經銓敘之公務人員-約聘僱人員))×100;2010 年前組織率=(企業工 會會員人數÷30 人以上事業單位受僱人數)×100。2.2014 年我國企業工會、產業工會及 職業工會會員人數合計為 3,350 千人,全國勞工工會組織率為 33.7%。

第二節 工會與勞資關係及人力資源管理關聯性 壹、工會與勞資關係

1940 年代末期,勞資關係始成為社會科學範疇內的單獨研究領域,勞 資關係則是勞工與雇主間的衝突與合作,雇主追求效率,偏向經濟面考量;

勞工則期待公平,注重人性面需求。而勞資關係研究的便是勞工問題的管 理,勞工則是指具有勞工身分的個人,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而獲得工資者。

如衛民、許繼峰(2006)指出,由於 Dunlop 發展的勞資關係系統理論 關切焦點為工會與管理者的關係(union-management relation),如何激勵 個別勞工、如何提升整體工作士氣則未作深入分析探討。如何激勵教職員

系統目標習習相關(范熾文,2004),張家仁、周黎傑(2009)便強調人是 組織活動之主體,更是創造組織價值中最關鍵的因素,有效人力資源管理

勞動條件,例如薪資、福利等(Marescaux,Winne & Sels,2013:332);勞資 關係的觀點則採互動式,勞資雙方為共同的力量,二者目標本質即有所不 同(衛民,19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綜合以上論點及研究,誠如林登睿(2004)研究中所提多元的社會裡,

即使人力資源管理取代部分工會功能,然唯有維持良好勞資關係方能共創 雙贏局面,工會的存在仍有其必要性。如衛民(2004)所指,二十一世紀 的工會不是為了與雇主對抗而存在,其目的是為了維持工會會員的經濟生 活,王惠玲(1999)也指出政府於勞動政策及立法方面,為使勞資雙方以 勞資自治方式建立自我規範的秩序,即該促使工會健全發展。勞資關係所 應運延伸的勞動三權制度,權益衝突的主體皆和資方人力策略管理有實際 密切關聯(吳正旺,2010)。

企業若透過工會協商,而非以強制性的管理,本就具有較為強而有力 的勞動市場機制(Smith,2015:227),由此可知,即使大學對員工管理採 用企業模式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若能輔以完善的工會制度,負責人力資 源之部門單位則善用其所知悉政府法令規範,給予適當方式之提醒,勞資 間尋求新型態的勞資關係,員工藉由工會組織滿足個人自我實現,校方藉 由工會組織瞭解員工所欲追求的條件,必能達成雙方互利的雙贏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相同處 相異處

積極勞雇關係,工會及政府即使 需要也會帶來困擾;勞資關係則 認為唯有強大的工會及政府,勞 雇關係才會良好。

資料來源:Kaufman(2001:362)。

collectively)及爭議權(right to dispute)。完善的勞動三權對工會組織所提供 的合法性及保護,攸關工會實質運作的發展空間,方可保障勞工的集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