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差異化教學實施數學補救教學之歷程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差異化教學實施數學補救教學之歷程

壹、課程實施與修正

研究者實施差異化教學數學補救教學三十二節課期間,分為嘗試期、調整期、

穩定期三時期做以課程的實施及修正探討。歷經嘗試期八節課,調整期十二節課,

穩定期十二節課後,研究者蒐集整理五位研究對象在各回合之學習成就檢核表與 學習紀錄簿中的解題算式過程,對照教師反省日誌中所記錄研究對象之上課表現,

整理後做以下呈現:

一、嘗試期

研究者於本研究嘗試期進行整數及整數加減單元的教學,並以學生課堂中學 習表現來分析形成原因及修正調整教學的依據。下方就教學單元、教學內容、學 生學習表現、分析原因、如何調整等面向整理為表 15 差異化教學實施數學補救 教學之嘗試期紀錄表呈現與說明。

表 15

59

圖 11 S3 於整數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

再者,研究者觀察到大部分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情況不常見,只有遇到自己 較有把握且熟悉的題型才會舉手作答,學生的依賴性較強,比起自己獨立完成個 人任務,反而在共同解決小組任務時較踴躍參與。研究者便依上述觀察現象欲做 以下教學調整:1.在教學時於同一題型針對各學習階段設計 2 至 3 題,並讓符合 該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回答與練習。2.教師在學生進行個人任務時從旁鼓勵學生,

並從旁觀察,於學生停留在任務許久時適時給予協助。

整數加減回合教學後,研究者發現學生於加減混合與二三位數的計算不熟練。

經了解後發現可能原除了答題粗心外,基本的一二位數計算不熟練,以致二三位 數的計算也連帶答題錯誤,如圖 12 S2 於整數加減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可看 出學生於 2-n-09 第一題因理解題意錯誤而答錯,3-n-02 第二題則因只選了正確直 式忽略運算符號而選了選項三答題錯誤。

圖 12 S2 於整數加減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再者,研究者觀察到學生的學習表現仍維持被動學習,無法主動尋求協助的

61

整數乘除回合教學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學生於多位數除法、兩步驟問題、乘 法背誦等尚待加強。經了解後發現,學生因基本的九九乘法背誦不熟悉,如圖 14 S2 整數乘除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可看出學生將 54÷9 背誦錯誤,而選擇了 錯誤選項;再加上因題意理解不清而習慣使用關鍵字答題,和圖 15 S2 整數乘除 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S2 是因無法理解題意而隨便選了一個選項。

圖 14 S2 整數乘除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圖 15 S2 整數乘除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整數四則回合教學後,研究者發現學生於加法交換律概念不清。經了解後發 現,S1 因粗心讀題將「2 箱」誤看成「2 顆」,因而答題錯誤,如圖 16 S1 整數四 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而 S4 也是因讀題太快,以致答題錯誤,如圖 17 S1 整數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63

圖 16 S1 整數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圖 17 S4 整數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研究者按嘗試期所擬進行修正與調整,發現在以桌遊或者十十 TEMPO 遊戲 融合教學後,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且學生也開始願意主動回答問題與尋求 幫忙,甚至中年級的學生能主動協助低年級的學生,但練習不足與答題粗心仍是 學生答題錯誤的主因。研究者依上述觀察現象欲做以下教學調整:1.同一題型針 對各階段設計 2-3 題回答與練習 2.除了提供教具讓學生將兩步驟問題具象化理解,

也可再讓學生自己以圖示呈現理解的題意,教師可從中觀察學生於兩步驟問題的 迷思所在。3.教師可提高個人任務題型的多樣性,同時提供低年級可自行練習的 銜接題型。

三、穩定期

研究者延續調整期所分析影響學生學習表現之原因,進行修正調整教學,再 於本研究之穩定期進行整數四則、平面圖形基本性質單元的教學,並觀察紀錄本 期學生於課堂中之學習表現。下方就教學單元、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表現等面向 整理為表 17 差異化教學實施數學補救教學之穩定期紀錄表呈現與說明。

表 17

65

圖 18 S4 兩步驟問題之筆記

圖 19 S3 兩步驟問題之筆記

圖 20 S1 兩步驟問題之筆記

研究者在平面圖形基本性質回合教學結束後,發現學生於圖形平移與翻轉切 割的部分概念模糊,平面圖形的邊長周長的定義也不清,多數學生無法比較角的 大小。S3 在 3-s-01 與 3-s-02 皆無法明白周界與周長所指為何物,如圖 21 S3 整數 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S1 在 3-s-04 也無法判斷角的大小,如圖 22 S1 整數 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67

圖 21 S3 整數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1

圖 22 S1 整數四則單元作答錯誤之題目○2

然而,平面圖形基本性質回合與前四回合整數系列在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 的數學能力指標中分屬不同主題,前兩期所作之教學修正及調整未能完全符合此 回合之需求,因此在穩定期依然存有些許需要再進行反思與後續調整的部分,但 由於研究時間限制,研究者僅能止步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