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60 年之前引介來臺之表演節目

第三章 遠東音樂社與張繼高

第一節 1960 年之前引介來臺之表演節目

遠東音樂社與張繼高

自 1956 年大提琴家帕蒂高斯基來臺舉行音樂會始,至 1965 年轉移經營權,

遠東音樂社在江良規的手中走過九個年頭。期間辦理多場來自美國文化交流的音 樂會,也有很多場「臺灣第一」的音樂會。臺灣觀眾除了唱片以外終於有機會親 炙音樂家的現場演出,帶給許多愛樂人士深切的感動。但由於長年對於臺灣體育 事項的勞心勞力,其中尤以奧運正名事項為最,江良規的身體每下愈況,因此自 1965 年正式將遠東音樂社的經營權全部轉移給張繼高,122

遠東音樂社在張繼高接手之後仍然秉持初衷,審慎挑選音樂家,再將其介紹 給臺灣的觀眾。1973 年張繼高創辦《音樂與音響》雜誌,使臺灣的愛樂者有更多 的管道汲取音樂及音響知識。《音樂與音響》雜誌也成為遠東音樂社音樂會的良好 宣傳管道之一,常常可以見到演出者登上封面,或是在內文對演出者做詳細的介 紹,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重要的音樂及音響知識流通平臺。

使張繼高除了早期撰寫 音樂會節目單的樂曲解說外,還挑起音樂社的經營大任。

第一節 1960 年之前引介來臺之表演節目

遠東音樂社成立的契機,是為了承辦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ANTA計畫」中 文化交流巡迴演出的部分,而作為臺灣的演出辦理單位。成立之初由於業務量尚

122 大事年表,《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8。

未龐大,因此藉由江良規所經營之「遠東旅行社」承辦。旅行社本身的業務對於 交通、食宿安排都相當熟稔,因此平時並無特別設置關於辦理音樂會的部門。關 於音樂會的業務由旅行社的員工、江良規的學生共同奔走協助,123

遠東旅行社所承辦的第一場音樂會是大提琴家帕蒂高斯基(Gregor Piatigorsky) 的音樂會,地點在新落成的國際學舍。國際學舍並不是為了音樂會而興建的,自 然不是一個適合舉辦音樂會的場所。但由於當時勉強能當作「音樂會」舉辦地點 的中山堂由軍方負責,依規定不准作為「營業」目的使用。但音樂會必須要賣票,

在當時的認定賣票行為即涉及「營業」,因此中山堂不准予借用。於是國際學舍就 成為不得已之下演出的「首選場地」了,國際學舍到拆除之前一直承擔很多遠東 音樂社的演出工作。

一切的業務就 在一張桌子完結。

124

圖 5 帕蒂高斯基音樂會票券125

123 如前所述之湯銘新、牛炳鎰、朱裕厚等人。

124 為了籌備設立大安森林公園,國際學舍原址土地於 1991 年被臺北市政府回收。

張啟雄、潘光哲 2005,99。

125 引自《音樂與音響》No. 120(六月號,1983):76。

從遠東音樂社成立初期的音樂會觀察,可以得到幾項關於當時時代背景的推

二、獨奏比例最高,另外也有採組合形式的演出,大型團體極少。1955 年空 中交響樂團來臺之後,要推動大型交響樂團巡迴演出仍是一件不容易之事,不僅 交通方面需要許多組織機構配合,團員的住宿問題、樂器的起落運輸亦是值得考 量之事,可以稱得上是繁複浩大的工程,並且需要花費交流計畫中的高額經費,

因此遲至 1960 年才有第二次的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來 訪。這次波士頓交響樂團的來訪原先也未將臺灣納入演出地點,波士頓交響樂團 本來只預備至日、韓演出,但因韓國戰爭爆發,為了保護音樂家的身家性命,因 此臨時轉移至臺北演出。當時江良規的身體不適,依然決定要主辦這次的演出。127 這場音樂會事出突然,可供演出的中山堂正在進行國民大會,透過嚴家淦牽 線,蔣宋美齡的首肯,國民大會為遠來的樂團休會二天以供其舉行音樂會。演出 的地點有結果了,可是團員及隨行家屬、記者的住宿問題才是大工程。128最後遠 東音樂社將所有演奏家及隨團人員安置在北投,巴士每天往返於六間旅館接送團 員演出。這段過程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團員巡演生涯中一個難得的回憶。129

三、獨奏演出方面,來臺的演奏者多為鋼琴演奏家、聲樂家、小提琴演奏家。

這樣的安排是愛樂人士熟悉,且執行方面困難較少的安排。鋼琴家演出只須照料 好鋼琴家,不必擔心額外的負擔。小提琴與聲樂推動巡迴旅行較容易,聲樂家不 必攜帶樂器,小提琴攜帶方便,運輸成本便捷。綜合以上特性,鋼琴、小提琴、

聲樂便成為早期最常於臺灣登臺的音樂會。

127 張繼高,《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83。

128 據中央日報報導,波士頓交響樂團來臺時光是團員人數便達到 111 位之譜,如 再加上團員眷屬及隨行記者,可以想見交通及住宿確實是一件大工程。中央日報,〈波 斯頓交響樂團 今舉行首次演奏會〉,中央日報第八版,1960 年 4 月 29 日。

129 許博允,《追求完美─張繼高》(臺北:躍昇文化,1996),131-132。

在 1960 年前登臺的音樂會中最特別的,要數 1957 年 8 月 23 日旅美聲樂家「低 音歌王」斯義桂在中山堂舉辦的音樂會。130

130 斯義桂 1915 年出生於上海,曾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主修聲樂。1947 年赴美進 修聲樂,曾拜入男低音啟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 1891-1978)、女高音艾迪斯‧娃柯兒 (Edyth Walker, 1867-1950)門下學習。1950 年在舊金山戰爭紀念歌劇院(the War Memorial Opera House)、1953 年在紐約市政廳(Town Hall)的演出皆獲得極高評價。1955 年與紐約 市歌劇院(New York City Opera)簽約成為台柱之一。1970 年代斯義桂活耀於各大音樂 節,並榮獲邀請於美國第 35 任總統甘迺迪就職大典後的音樂會演唱。1979 年斯義桂自 演唱舞台退休,轉入克里夫蘭的伊士曼音樂院(the Eastman School of Music)任教,後擔 任聲樂系主任。陳義雄,〈亞洲第一位世界性歌唱家三浦環 Miura Tamaki 與中國第一位 世界性歌唱家斯義桂〉,《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12(九月號,2007):46-47。

斯義桂與江良規私交甚篤,在《江良 規博士紀念集》中載有其書寫懷念江良規的文章。這場音樂會的特別之處在於,

斯義桂是江良規所主辦的音樂會中,第一個「專程」來臺演出的音樂會。所謂「專 程」之意,表明斯義桂這次的來臺演出不是透過別人推薦、也不像其他音樂家身 負「文化大使」職責巡迴各國途經臺灣,而是應江良規的邀請專程來臺舉辦音樂 會。這次的音樂會大大加強了江良規對舉辦音樂會的信心,可視為第一場臺灣音 樂經紀公司主動接洽主辦的音樂會。有了這次的成功經驗,加上日後張繼高在同 年 11 月提出的建議,臺灣第一家音樂經紀公司才得以出現。

圖 6 斯義桂音樂會節目單131

1957 年 12 月 7 日,兩位曾隨空中交響樂團來臺演出的音樂家,一樣奉美國 文化交流計畫來臺,改以獨奏形式於中山堂演出。這兩位分別為豎琴家愛德華‧

維多(Edward Vito)、長笛家亞瑟‧洛拉(Arthur Lora),兩人或獨奏或合奏,為臺灣 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臺灣音樂史上第一次以豎琴為主角的 音樂會,132

131 本圖由陳義雄老師提供節目單翻拍。

引起當時的媒體重視,以相當多的篇幅報導或有相關短評。透過遠東 音樂社舉辦的這場音樂會及後續的報導、評論,臺灣的音樂愛好者才能增加對豎 琴這樣聲音優美樂器的認識,在早期的臺灣音樂界是一場相當重要的音樂會。

132 陳義雄,〈音樂推手在民間,官家何曾貢獻〉,《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15(十二月號,20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