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音樂經紀的先鋒─遠東音樂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音樂經紀的先鋒─遠東音樂社"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研究與保存組 碩士論文. 臺灣音樂經紀的先鋒─遠東音樂社. 指導教授:黃均人 教授 研究生:黃亭瑋 撰. 中華民國一 O 一年六月.

(2) 致謝 感謝論文指導老師黃均人老師在忙碌的行政職務下,依然抽空指導,讓老師 您費心了。感謝兩位口試委員─陳裕剛老師及蔡秉衡老師,指點了很多需要注意 的細節,兩位老師細心的建議讓之後的修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感謝大學時期民 族音樂學老師王維真老師的構想啟發,沒有老師的提點不會有今天的結果,謝謝 老師到了國外依然的關心與鼓勵。 謝謝接受訪問的席慕德老師、陳義雄老師、辛永秀老師、趙琴老師,每位老 師都不吝嗇地提供最大協助:席老師的珍藏、陳老師的回憶與遠東音樂社的節目 單與票根、為我引薦趙老師的辛老師。 謝謝一起打氣走過這段時間的于琪,為格式捉刀出力許多、甚至陪我練習到 大半夜的筱青、絲渝,以及口試前後鈺婷、瑀真、煒菁及所有朋友給予的協助。 感謝高傳真雜誌的蒲總編輯、張繼高先生的公子張廷抒先生、體育系的卓俊 伶老師,都在聯繫遠東音樂社的關係人上給予協助。 還有很多朋友在寫作期間多方給予鼓勵,都是讓我持續不輟的動力。謝謝相 處半年的室友,非常貼心也常常給我鼓勵,讓我得以專心致志。最後要感謝我親 愛的家人,沒有你們沒有今天的我,我愛你們。. i.

(3) 摘要 遠東音樂社是臺灣的第一間音樂經紀公司。在戒嚴的時代背景之下,為避免 給當局圖利的印象,因此以「音樂社」作為名稱,如此可顯示所從事之工作與音 樂活動有關,又可避免當局不必要的過度聯想。遠東音樂社成立之後積極協助文 化交流派遣來臺的節目演出,讓早年的臺灣愛樂者有機會接觸到來自海外的表演 者,見識國際水準的音樂或藝文演出。 創業之艱辛,遠東音樂社也曾經面臨經營的困境,但憑藉著對於臺灣整體音 樂環境的使命感而堅持下來。營業期間(1956-1983)介紹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文 化大使,大多數是音樂家,也有舞蹈家。這些節目也都成為今日許多愛樂者心中 的美好回憶,也扮演著臺灣藝文環境的推手。 在臺灣早期艱辛的音樂環境中,遠東音樂社扮演了外籍演出者與臺灣演出場 地之間稱職的中介角色,儘管與國際相較不夠頂尖,但已經是當時臺灣環境所能 做到的最好。遠東音樂社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一家音樂經紀公司,也是臺灣音樂 經紀的開路先鋒。. 關鍵字:遠東音樂社. ii.

(4) Abstract The Far East Music Company is said to be the first music management company in Taiwan. In order to avoid presenting the authorities a harmful image, Far East Company substituted “music management company” for “music company”. Therefore it made the authorities considered that Far East is a company which related with music business instead of a commercial company. During 1956-1983, Far East Music Company introduced many sorts of foreign performers to Taiwanese audiences. It was a tough work to establish the bridge for foreign performers and Taiwanese audiences in early times. However, Far East still insisted their objectives for a better environment of music in the near future. Briefly, Far East is not only a music management company, but as well as the spearhead of Taiwan music management business.. Keyword : Far East music company. iii.

(5) 目 錄 致謝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 v 圖目錄 ..............................................................................................................................vi 緒論 ................................................................................................................................... 1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二、 研究限制 ................................................................................................... 4 第一章 遠東音樂社前的音樂巡演 ........................................................................... 7 第一節 新竹、臺中賑災義捐音樂會(1935 年) .......................................... 7 第二節 空中交響樂團來臺(1955 年) ........................................................ 12 第二章 遠東音樂社成立緣起 ................................................................................. 24 第一節 臺灣社經背景 ..................................................................................... 24 第二節 音樂外交與臺灣文化政策背景 ......................................................... 30 第三節 江良規與遠東旅行社 ......................................................................... 34 第三章 遠東音樂社與張繼高 ................................................................................. 47 第一節 1960 年之前引介來臺之表演節目 .................................................... 47 第二節 張繼高 ................................................................................................. 53 第三節 《音樂與音響》 ................................................................................. 60 第四章 遠東音樂社對臺灣藝文環境的影響 ......................................................... 66 第一節 觀眾音樂教育的提升及演出場地的增設 ......................................... 66 第二節 國際視野的擴大 ................................................................................. 73 第三節 中美斷交之後的外交指標 ................................................................. 75 第五章 遠東音樂社的歷史評價 ............................................................................. 78 第一節 回顧遠東音樂社 ................................................................................. 78 第二節 交棒新象 ............................................................................................. 82 第三節 音樂經紀公司相繼成立 ..................................................................... 95 結論 ................................................................................................................................. 99 參考資料 ....................................................................................................................... 103 附錄表 遠東音樂社主辦音樂會一覽表 ..................................................................... 112. iv.

(6) 表目錄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1 2 3 4 5 6. 遠東音樂社關係對象接洽及訪談結果表 ............................................................ 5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音樂家及演出曲目表 ...................................................... 10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地點整理表 ...................................................................... 11 空中交響樂團來臺負責單位一覽表 .................................................................. 18 遠東音樂社主辦藝文活動統計表(1956-1960) .................................................. 49 遠東音樂會舉辦音樂會統計 .............................................................................. 79. v.

(7) 圖目錄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1 賑災義捐音樂會節目單 ......................................................................................... 9 2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音樂家 ............................................................................... 10 3 空中交響樂團節目單 ........................................................................................... 19 4 江良規全家福 ....................................................................................................... 36 5 帕蒂高斯基音樂會票券 ....................................................................................... 48 6 斯義桂音樂會節目單 ........................................................................................... 52 7 音樂與音響創刊號 ............................................................................................... 62 8 第一屆臺北音響大展,副總統嚴家淦蒞臨會場 ............................................... 63 9 作為《音樂與音響》封面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 ............................................... 65 10 國際學舍,左邊為音樂會演出場地 ............................................................... 68 11 瑪麗安‧安德森來臺,江良規前往迎接 ......................................................... 70 12 羅斯托波維奇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 ............................................................. 86. vi.

(8) 緒論.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綜觀今日表演藝術市場,無論是音樂、舞蹈、戲劇都時常有精彩的演出。形 形色色的演出場地也給觀眾很多選擇。音樂類包含個人演奏會、室內樂、樂團演 奏,甚至是音樂結合劇場概念的型式。1987 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完工啟用之後, 更是為國內的表演藝術,提供了優質的演出場所。此後無論是容納百人以上的交 響樂團演出,小至個人獨奏,甚或是大型劇團搬演,個人獨腳戲的黑盒子劇場都 有適宜的演出場地。此外,在各縣市成立的文化中心或其他表演場地也為觀眾提 供更多的節目選擇。 現今表演節目琳瑯滿目,甚至同一天的檔期或有許多節目在不同地點演出的 盛況。各式電子票券系統提供了購票的便利性,除了提供場次及座位的選擇,也 可以從中得到演出的相關訊息。時代與科技的進步為表演藝術的演出和觀眾群都 帶來極高的便利性,無論是演出的規劃、展演訊息,都能有很好的流通管道,甚 至可以預定一年後的演出票券。今日的觀眾在使用各種科技帶來的便利時,難以 想像臺灣早年的愛樂者因為演出求之不易,觀眾為了確保自己期盼的音樂會不向 隅,常常得提前漏夜排隊購票,一切只為了一賭演奏家風采。比照目前臺灣表演 藝術經紀公司林立,國際名家頻頻造訪臺灣的現況,讓人好奇臺灣早期的音樂經 紀公司又是如何運作、如何經營呢? 1.

(9) 早期愛樂者漏夜排隊,彷彿現今流行演唱會粉絲般瘋狂的歲月,現代觀眾不 曾體驗過,卻是老一輩樂迷們記憶中難以抹滅的一段年代。本文以「遠東音樂社」 為題,藉由臺灣第一家正式的音樂經紀公司,重返早期臺灣音樂會演出不易的年 代,並且探討遠東音樂社成立的時代因素以及後續對於臺灣藝文環境所帶來的影 響。在那個年代來自國外演出者的音樂會相當不容易,五○年代的臺灣處於接受 美援、經濟將要復甦的年代。遠東音樂社成立之前能夠目睹來自海外音樂家的機 會相當地低。遠東音樂社成立之後,接連引進許多在國外享有聲譽的音樂家來到 臺灣演出,對於當時臺灣的觀眾來說,每一場音樂會都如獲至寶,值得珍惜。除 了音樂會以外,遠東音樂社也引進了許多現代舞蹈團來臺演出,對於臺灣現代舞 蹈的發展也有相當程度的助益。遠東音樂社不僅對於臺灣的西洋音樂發展有著極 大的推動力,對於臺灣的舞蹈發展來說亦功不可沒。 遠東音樂社成立的契機與二戰之後國際情勢息息相關。戰爭帶來了破壞與絕 望,但戰爭平息之後人們也努力平復戰爭所帶來的傷痛。美國經歷經濟大蕭條之 後雖然亦參與二戰,卻因為戰場不在美國本土因而產生的影響較之歐洲諸國為 低。因此在戰後最快恢復國力,甚至有能力撥款援助歐洲各國,進而援助其他需 要幫助的國家。臺灣在五○年代受到美援極大的幫助,透過美援讓光復後動盪不 安的臺灣社會與經濟皆獲得改善,五○年代臺灣各方面才能有所發展。 除了積極提供援助,美國也經常推派國內聲譽卓越的音樂家或其他表演藝術 工作者擔任文化大使,由政府負擔演出經費與酬勞,將文化大使送至國外進行巡 2.

(10) 迴演出。1955 年空中交響樂團便肩負文化交流使命來到臺灣,在總統府前的三軍 球場舉行音樂會,1成為第一個在臺灣演出的外國交響樂團。這場前無古人的音樂 會結束後,凸顯臺灣當時藝文環境的重大問題:臺灣沒有經紀公司可以承辦憑藉 文化交流而來臺演出的音樂會或其他藝文演出,但美國的文化交流節目在空中交 響樂團之後還會不停地造訪臺灣。 臺灣在這之前從來沒有過相關承辦藝文演出的經驗,更別說是成立一間專門 的音樂經紀公司。在當時戒嚴的政治背景之下,2要能得體地承辦來自國外的文化 交流節目,又不能表現出相關經驗的不足。這項工作最後便由與黨政關係良好、 人脈廣,又有經營旅行社經驗背景的江良規承接,臺灣第一家音樂經紀公司─遠 東音樂社於焉誕生。自此美國國務院的文化交流計畫得以順利推行,營運中期甚 至加入德國哥德學院的文化交流計畫,也有西班牙大使推薦的音樂演出。 遠東音樂社所主辦的音樂會自 1956、1957 遠東旅行社時期、1958 年到 1983 最後一場音樂會為止,一共歷時 27 年。在這 27 年中一共主辦過 174 檔期藝文演 出,一年平均 6.2 場。 3這 174 檔期的藝文演出讓臺灣的音樂經紀制度從無到有, 從一切荒蕪的奠基摸索終至今日藝術經紀百家爭鳴,時時刻刻都有優質的藝文節 目可供選擇,演出的場地無一不備,無論是國家音樂廳、戲劇院,小至地方小劇 場,大學院校音樂廳,都是因應各項演出而生的展演場地,不像遠東音樂社創辦 1. 關於三軍球場請見本文第一章第二節。. 2.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自 1949 年開始實施,1987 年由當時總統蔣 經國宣布解除,歷時 38 年。 3. 見表 5。 3.

(11) 初期那樣,必須使用籃球場或是會議堂作為表演場地。 遠東音樂社結束營運至今已整整 29 個年頭,已經成為音樂界前輩與資深愛樂 者心中的共同回憶。許多與筆者同齡的音樂人從未聽過「遠東音樂社」 ,自然也無 從想像起遠東音樂社創辦初期甚至更早時臺灣的音樂環境。希望藉由這篇研究可 以重現早期臺灣音樂發展的一個片段,了解遠東音樂社對於臺灣音樂經紀的篳路 藍縷,經營有成之後交棒給新象功成身退的原因,以及遠東音樂社對於臺灣音樂 經紀的影響。. 二、 研究限制 遠東音樂社的創社社長江良規先生及繼任社長張繼高先生均已離世,因此無 法進行第一手的採訪與紀錄。早期江良規經營遠東音樂社時曾有許多門生協助, 如湯銘新、牛炳鎰、朱裕厚等人,這些學生日後也追隨江良規的腳步,成為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的教授。但因創辦至今事隔久遠,現存的學生中對於遠東音 樂社一事已經無特別印象,而記得遠東音樂社事項的學生湯銘新已到美國安養天 年。張繼高時期之遠東音樂社唯一職員錢翊平也已辭世,張繼高之家人對於遠東 音樂社之事情也不了解,因此均無法取得第一手資料。所幸最後找到當時與遠東 音樂社曾有接觸的「愛樂音樂社」之負責人陳義雄,4愛樂音樂社是臺灣音樂經紀 史上第二家公司,早期多以「協助」性質協辦音樂會,後期才轉型為主辦音樂會 的性質。陳義雄先生也是早期遠東音樂社舉行音樂會的忠實觀眾,曾經參與漏夜. 4. 愛樂音樂社後易名為樂府音樂社,相關介紹請見本文第五章第三節。 4.

(12) 排隊購票的盛況,也因此結識許多同樣愛好音樂的樂友。 表 1 遠東音樂社關係對象接洽及訪談結果表 5 對象. 與遠東音樂社之關係. 湯銘新. 接洽或訪談結果. 時任職師大,為江良規之學生. 赴美定居,無法取得聯繫. 時任職師大,為江良規之學生. 已辭世. 同上. 年歲已高,不記得遠東音樂社之相 關事項. 錢翊平. 張繼高經營時期主要業務負責人. 已辭世. 張廷抒*. 張繼高之長子. 不清楚遠東音樂社之營運狀況,相 關資料也因遷居多次散逸. 蒲鴻慶*. 張繼高創辦之《高傳真雜誌》總 編輯. 不清楚遠東音樂社營運狀況. 席慕德*. 遠東音樂社主辦音樂會之音樂家. 不清楚遠東音樂社營運狀況,應歌 德學院之派遣來臺演出. 辛永秀*. 遠東音樂社主辦音樂會之音樂家. 不清楚遠東音樂社營運狀況,推薦 趙琴受訪. 趙琴*. 張繼高於中國廣播公司之同事. 提供文獻建議. 陳義雄*. 早期遠東音樂社音樂會之聽眾 (樂府音樂社負責人). 提供早期臺灣經營音樂經紀公司 之景況、部分早期遠東音樂社音樂 會節目單及票根. 牛炳鎰 朱裕厚. 6. 除了訪談資料以外,本文從張繼高所創辦之雜誌《音樂與音響》取得與遠東 音樂社相關之資料, 《音樂與音響》中無論是廣告、內文,都成為遠東音樂社良好 的宣傳平臺。五○年代由陳義雄所主編的《愛樂雜誌》中「樂府春秋」專欄也提 供當時音樂展演訊息,從中找尋與遠東音樂社有關聯之節目。另外亦從張繼高之 回憶錄及其個人相關著作拼湊還原關於遠東音樂社的種種。至於江良規時代的遠 東音樂社資料相當少,只能從江良規逝世紀念文集中拼湊,並搭配陳義雄老師對. 5. *為直接訪談對象。. 6. 朱裕厚老師為間接連絡上,並未直接接受訪談。 5.

(13) 於該時代辦理音樂會的回憶組合而成。最後藉由報紙上所刊載的報導,找尋遠東 音樂社曾經舉辦之音樂會的相關訊息。. 6.

(14) 第一章 遠東音樂社前的音樂巡演 音樂會之舉辦除了各項事務的處理、音樂家在臺上演出之外,最重要的是觀 眾的購票入場。臺灣觀眾的西方古典音樂養成最早期來自基督教會,之後隨著師 範教育推行,許多老師在師範學校學習西洋古典音樂,師範學校成為臺灣另一發 展西洋古典音樂之搖籃。另外值得提到的是 1935 年的賑災義捐音樂會,由《臺灣 新民報》主辦的系列音樂巡演,以及 1955 年空中交響樂團奉美國國務院文化交流 計畫來臺演出。這場音樂會推動臺灣第一家音樂經紀公司─遠東音樂社的成立, 是遠東音樂社成立的重要契機。. 第一節 新竹、臺中賑災義捐音樂會(1935 年) 這系列的音樂會是日治時期另一重大的西式音樂會。71935 年 4 月 21 日在當 時新竹州南部及臺中州北部(今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地區)發生大地震。現 7. 另一重大的音樂會為鄉土訪問演奏會。1934 年初,留學東京的臺灣學生超過兩千 六百餘人,有人提議在日本組成「臺灣同鄉會」,假日本東京丸內報知新聞社大禮堂舉 行成立大會。這次的大會除了通過「臺灣同鄉會組織會則」之外,更通過楊肇嘉所提案 的「暑期返鄉鄉土訪問音樂會」。於是同鄉會中學習音樂的留學生成立「訪問鄉土音樂 團」,於暑假期間在臺灣各地舉行音樂會。這系列音樂會獲得〈臺灣新民報〉的支持, 進行演出的音樂家由楊肇嘉帶領,成員包括:林秋錦、柯明珠、高慈美、林澄沐、陳泗 治、江文也、翁榮茂、林進生、李金土等人。巡迴地點為:臺北、新竹、臺中、彰化、 嘉義、臺南、高雄共七處,所到之處皆引起聽眾的熱烈回響。「訪問鄉土音樂團」成員 於 1934 年 8 月 5 日抵達臺北,音樂會於 8 月 11 日至 19 日舉行。楊肇嘉曾在回憶錄紀錄 這次巡迴的狀況:他們的琴韻歌聲,不僅陶醉了臺灣人,也陶醉了日本人,每一處的演 出,參加的聽眾都是人山人海,其盛況不能說是「絕後」,但是確實「空前」了!各報 章雜誌均以頭號字標題譽為成功的盛舉,咸認為對臺灣社會藝術的啟發具有歷史上的價 值。這系列音樂會的缺憾為演出地點不夠全面,僅有臺灣西部的大都市。莊永明,《臺 灣第一》 (。臺北:時報文化,1995),185。陳郁秀 編,《百年臺灣音樂圖像巡禮》 (臺 北:時報文化,1995),64。 7.

(15) 今之新竹、臺中、東勢、大甲、大屯、彰化、豐原災情慘重。8早年臺灣平民多居 住在土角夯成的三合院裡,耐震度不如現在的鋼筋水泥建築。這場地震為日治時 期臺灣最嚴重的地震,同年 7 月 17 日零時又發生第二次大地震。兩場強烈的地震 讓中西部一片哀鴻遍野,屋舍倒塌的人無家可歸,失去家人的存活者難掩悲傷。 臺灣總督府為了協助災區重建因而成立「震災地復興委員會」 。世界各國也伸 出援手,將愛心捐款陸續送抵臺灣,遠在日本的「臺灣同鄉會」也動員起來進行 震災相關的募款活動。由於前一年協助舉辦「鄉土訪問音樂會」的經驗,9這次《臺 灣新民報》也負起主辦與籌劃工作,並配合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協辦, 10把 前次「鄉土訪問音樂會」的部分留學音樂家結合臺灣本地音樂家,於同年 7 月 3 日由屏東開始, 11至 8 月 21 日間,發起了「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的收入全數 做為賑災基金使用。 12. 8. 薛宗明,《臺灣音樂辭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408。. 9. 見註 6「鄉土訪問演奏會」。. 10. 王子妙,《臺灣音樂發展史》 (臺南:王子妙,2002),30。. 11. 陳郁秀 編,《臺灣音樂閱覽》 (臺北:玉山社出版,1997),150。. 12. 莊永明 1995,189。 8.

(16) 圖 1 賑災義捐音樂會節目單 13. 賑災音樂會的入場券共有三種面額,分別為:面值一元的白券、 14面值五角 的青券、 15面值三角的紅券。 16音樂會統籌由蔡培火擔任,並創作〈震災慰問歌〉 樂曲於音樂會期間演出。〈震災慰問歌〉歌詞如下: (一)四月天,花紅稻葉青;大地鳴動,頃刻厝倒平。可憐呀!身屍塞塞盈, 塞塞盈。 (二)天做事,不准人推排;逆來順受,何事不自在。免悲傷,目屎 擦起來,擦起來。 (三)眾兄姐,兔死狐傷悲;四海一家,人類是兄弟,請寬 心,患難相扶持,相扶持。 (四)手相牽,齊來挑萬難,不屈不撓,再整舊江 山,精神到,萬事無困難,無困難。 17 〈震災慰問歌〉哀傷的曲調搭配歌詞,每每使聽者動容。「震災義捐音樂會」. 13. 左圖引自陳郁秀 編,《百年臺灣音樂圖像巡禮》 (臺北:時報文化,1998), 169。右圖引自莊永明 1995,193。 14. 相當於現在的幣值六百元上下。王子妙 2002,30。. 15. 相當於現在的幣值三百元上下。王子妙 2002,30。. 16. 相當於現在的幣值兩百元上下。王子妙 2002, 30。. 17. 莊永明 1995,189。 9.

(17) 主要的演出節目及音樂家如下: 18 表 2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音樂家及演出曲目表 19 演出者. 類型. 曲目. 林秋錦. 聲樂. 弘田龍太郎〈海鷗〉 ,橋本國彥〈糖果和少女〉 、 〈蘆 草船〉,舒伯特〈小夜曲〉. 陳信貞. 鋼琴. (擔任伴奏). 高錦花、高慈美. 鋼琴. (節目不詳). 蔡淑慧. 小提琴 韓德爾〈奏鳴曲〉作品三號,西摩尼蒂〈牧歌〉 ,貝 卡〈嬌布舞〉. 高約拿. 口琴. 〈故鄉的憧憬〉、瀧廉太郎〈荒山之月〉. 其他音樂家尚有:小提琴李金土、男中音林澄沐、鋼琴家林進生,日籍音樂 家女高音三浦富子、鋼琴家渡邊喜代子、男中音原忠雄,外籍音樂家聲樂家戈爾 特、鋼琴家麥克勞特、鋼琴家藍都露斯夫人等人。. 圖 2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音樂家 20 18. 莊永明 1995,188。. 19. 本表整理自莊永明 1995,188。. 20. 前排左起為高約拿、高慈美、陳信貞、蔡培火、林秋錦、蔡淑慧、林澄沐,引 自王子妙 2002,30。 10.

(18) 「震災義捐音樂會」的演出場地遍及臺灣三十六個鄉鎮,共舉行三十七場演 出。相較於前一年的「鄉土訪問音樂會」只在臺灣西部七個較具規模的城市做點 的演出, 「震災義捐音樂會」可以說是層面擴及到「面」的演出,可說是臺灣新音 樂史上第一次演出場地巡迴全臺灣而舉辦的音樂會。 「震災義捐音樂會」的演出地點整理如下: 表 3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地點整理表 21 縣市. 鄉鎮(為現今之地名稱呼). 各縣市統計. 屏東市. 屏東市、東港鎮. 2. 高雄市. 鳳山區、旗山區、岡山區,舊高雄市. 4. 臺南市. 佳里區、麻豆區、鹽水區、新營區、舊臺南市. 5. 嘉義縣. 朴子市、北港鎮、嘉義市. 3. 雲林縣. 斗六市. 1. 南投縣. 埔里鎮、南投市、草屯鎮. 3. 彰化縣. 彰化市、員林鎮、鹿港鎮、北斗鎮、田中鎮. 5. 臺中市. 舊臺中市、霧峰區. 2. 新竹縣. 新竹市. 1. 桃園縣. 桃園市. 1. 臺北市. 臺北市. 1. 新北市. 淡水區. 1. 基隆市. 基隆市. 1. 宜蘭縣. 宜蘭市、蘇澳鎮、羅東鎮. 3. 花蓮縣. 花蓮市、玉里鎮. 2. 臺東縣. 臺東市. 1 36 鄉鎮. 總計. 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了現今之苗栗縣以外, 「震災義捐音樂會」演出場次遍及 全省各縣市,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多半只舉辦一場,其他縣市最多可舉辦至五場, 為臺灣新音樂史上重要的一次巡迴演出。場次之密集與廣布,讓臺灣東部及農村. 21. 本表整理自遠流出版,《臺灣音樂百科辭書》,辭條〈震災義捐音樂會〉。 11.

(19) 的人民都有機會欣賞「西式新音樂」 ,這系列的音樂會可以說是為西洋新音樂在臺 灣的發展播了種。此外, 「震災義捐音樂會」也是臺灣首次以音樂會形式舉辦的公 益活動。 22 「震災義捐音樂會」共累積聽眾一萬五千多人,23募得款項四千三百多圓。24 一場天災儘管摧毀了許多,卻也為臺灣的新音樂發展帶來一股動力。 「鄉土訪問音 樂會」與「震災義捐音樂會」無疑為臺灣新音樂奠基的初始,其影響之廣泛與在 臺灣西式新音樂史上佔有不可抹滅的地位及影響。而由《臺灣新民報》主辦統籌 系列音樂會之舉辦方式,亦可視作音樂經紀之雛形。. 第二節 空中交響樂團來臺(1955 年) 空中交響樂團(Symphony of the air)前身為樂壇赫赫有名的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交響樂團(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Symphony Orchestra, NBC)。NBC之成立 緣起是因為美國希望邀請二十世紀早期歐洲樂壇傳奇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蒞臨美國,讓美國的愛樂者也能夠親炙大師風采,而由美國 國家廣播公司所主導成立的交響樂團。 25 托斯卡尼尼對於樂團的嚴謹是出了名 的,對他的樂團團員總是以超人般的意志控制著,期望達到自己認為最完美的音. 22. 陳郁秀 編,《臺灣音樂閱覽》 (臺北:玉山社出版,1997),150。. 23. 陳郁秀 編,《百年臺灣音樂圖像巡禮》(臺北:時報文化,1998),64。. 24. 現今幣值約兩千五百八十萬。. 25. 陳義雄,〈空中交響樂團首次臨台獻演〉,《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3(十 二月號,2006):44。 12.

(20) 樂境界。 26如此的性格為他獲得了極高的聲望,也同時獲得了「托斯卡-諾-諾」 (Tosca-NO-NO)的外號。儘管托斯卡尼尼前往美國對於歐洲樂壇來說是極大的損 失, 27卻開啟了美國交響樂界的傳奇樂章。 為了以高水準的樂團迎接托氏,美國廣播公司以演奏家薪資特別優渥的待遇 為條件,向全球招攬技藝一流的演奏家加入NBC。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1894-1958)為籌備創團時的副指揮。1937 年羅津斯基從 700 多位來自全球的演奏 家中,選擇了其中技藝最為精湛的百名組成NBC,1937 年的聖誕夜將NBC正式交 到托斯卡尼尼手上。托斯卡尼尼與NBC的第一場音樂會在紐約中央公園附近洛克 菲勒中心內的RCA8H播音室演奏廣播,現場全都是由全國各地趕來、顯得興奮異 常的貴賓顯要。 28 在托斯卡尼尼的帶領之下,透過全國以及國外的巡迴演出,NBC 不僅在美國 本土擁有其知名度,亦漸漸成為全球樂壇知名的交響樂團。然而,托斯卡尼尼與 NBC 的輝煌燦爛歷史卻於 1954 年 4 月 4 日劃下句點。當天托斯卡尼尼一樣帶領 NBC 全員在舞臺上演出,不料在演出途中發生身體不適的情況。音樂會後的隔 天,托斯卡尼尼宣布退休、離開樂壇。儘管 NBC 成員相當的不捨,卻無法動搖 托斯卡尼尼的決定。托氏的離去,讓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決定將 NBC 解散,因為 NBC 本就是為了托氏而存在的樂團,於是 NBC 與托斯卡尼尼的黃金時代宣告終 結,成為一段歷史。 解散後的NBC成員,無法忘懷於舊日與托斯卡尼尼的美好時光,來臺演出時 26. 陳正儀,〈托斯卡尼尼傳人康泰利的悲劇〉,《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3 (十二月號,2006):139。 27. 蔡啟智,〈盤據歌劇界的指揮巨匠〉,《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3(十二 月號,2006):105。 28. 陳義雄 2006,45。 13.

(21) 接受訪問,他們提到對於托斯卡尼尼的看法:托斯卡尼尼的偉大是難以形容的, 主要的是他那永遠不斷的學習態度,與無時不在求更精更美的精神。 29於是成員 決定自行改組,同年(1954)成立空中交響樂團,團員與NBC時期並無不同。改組 後的空中交響樂團第一次公演於 1954 年 10 月 27 日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團員們 為了表達對托斯卡尼尼的尊敬,也緬懷往日與托斯卡尼尼相處的美好歲月,決定 演出時自行演奏,不設指揮。 30在這次的演出中,空中交響樂團仍然成功的詮釋 了音樂會的曲目,往日托斯卡尼尼給予的扎實音樂涵養是聽眾有目共睹的,此後 空中交響樂團並無設置常任指揮,而是每隔一段時間聘任客席指揮。 1955 年 空 中 交 響 樂 團 來 臺 演 出 , 隨 行 的 指 揮 是 約 翰 笙 博 士 (Dr. Thor Johnson),約翰笙 1934 年畢業於北卡羅萊納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1935 年赴歐洲深造。曾入莫札特音樂院(Salzburg Mozarteum)、萊比錫音樂院 (Leipzig Conservatory) 。1938 年返美後活躍於美國樂壇,1942 年約翰笙從軍,成 立軍士交響樂團(Army Solider Symphony)並率團出國演奏,獲得極高評價。31於是 約翰笙的名氣漸漸廣為美國大眾知悉,連續獲邀至美國知名交響樂團任客席指 揮,也曾經擔任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管絃樂團指揮。 1955 年 6 月 1 日,美國國務院藉由「ANTA計畫」 ,32將空中交響樂團送來臺 灣演出,這是臺灣第一次的外國交響樂團來訪。空中交響樂團上百的成員以及樂. 29.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30. 陳義雄 2006,45。. 31. 陳義雄 2006,46。. 32. 美國國務院主持的國際文化交流節目,全名為 The American National Theatre And Academy。 14.

(22) 器浩浩蕩蕩抵達臺灣,在那個輪船時速只有十海浬的年代, 33要將數量如此龐大 的團體以及他們所持有的樂器運送至其他大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試想一個 成員超過百人、樂器重量超過九千磅的交響樂團,在各國碼頭上上下下,清點核 對樂器、成員,洲與洲間的航程可能達到一個月之久。由海上運輸一個交響樂團 是一件多麼繁瑣又龐雜的工作,而在那個年代也不像今日有大型空中噴射客機可 以搭乘,為了這一趟遠東文化交流計畫,美國空軍派出了最新型的大型四螺旋槳 運輸機服務大隊旗下的兩架運輸機,負責擔任此次載送空中交響樂團赴遠東演出 的任務。其中一架運輸機搭載大多數的成員,另一架則搭載其餘成員以及全部的 樂器,由此空中交響樂團及約翰笙一行浩浩蕩蕩於 1955 年 5 月 31 日抵達臺灣, 準備停留三天,期間進行最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為臺灣民眾舉行一場交響樂的 音樂會。 臺灣是此次空中交響樂團遠東文化交流之旅的一站,空中交響樂團此行不僅 肩負文化交流的使命,同時也是樂團成軍一周年的慶祝演出。在抵達臺灣之前, 空中交響樂團已經在韓國、日本琉球舉行過演奏會,離開臺灣之後預計前往菲律 賓,繼續他們交流之旅的下一個行程。此次的交流之旅恐怕也是空中交響樂團以 及約翰笙博士永生難忘的一趟旅程。在日本琉球,空中交響樂團成員擠在機場中 一個停放轟炸機的敞篷裡演奏,聽眾中有很多人是第一次見到提琴, 34在韓國, 空中交響樂團成員除了在首都漢城(今日首爾)演出外,也親赴南韓前線中立區 附近,為南韓士兵演奏。演奏的場地是由全部士兵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將一整座山 挖去一半而成的「露天舞臺」,演出當天有位士兵向空中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表 示:去年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1926-1962)訪韓勞軍時也不過如 33. 張繼高,《必須贏的人》 (臺北:九歌出版,1995),309。. 34.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15.

(23) 此! 35。在如此克難的場地,空中交響樂團還是完成了文化交流演出的任務,並 接著來到臺灣。 當時臺灣的音樂演出場地,只有日治時期建造的中山堂可以使用,但因為臺 灣首次有外國的交響樂團抵臺演出,這在當時的臺灣是一件很轟動的大事,人人 都爭相目睹外國交響樂團的風采。考慮到中山堂的座位不夠容納所有的觀眾,斟 酌考慮場地大小以及人數限制之後,決定選擇當時臺北的知名場地─三軍球場, 做為此次演出的場地。既然空中交響樂團已經在停機坪、前線演奏過,三軍球場 相較之下做為演出場地還能接受。 三軍球場顧名思義即是打籃球的地方,見證了臺灣的籃球運動發展的瘋狂歲 月。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籃球運動隨著軍隊一起抵達臺灣這片土地,慢慢 萌芽茁壯。臺灣省體育會籃球協會成立於 1949 年 7 月,在當時的黨、軍政治統治 下,籃球因受政府人員擁護而投入較多財力、人力,軍方第一個籃球場是成立於 北投光明路的七虎球場。1950 年遠東音樂社創辦人江良規出任空軍大鵬籃球隊教 練,在短短時間將大鵬訓練成一支籃球勁旅。1951 年二月大鵬隊造訪菲律賓,返 臺後向時任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報告比賽經過。當時的菲律賓里利剎球場有萬 餘座位,是東南亞當時最好的籃球場地,加上當時旅居菲律賓的四支華僑球隊準 備舉行勞軍比賽。但是當時臺灣沒有理想的籃球場地,江良規遂向周至柔建議, 建設一個可容納較多觀眾,符合國際規格的比賽場地。於是選址於總統府前興建 三軍球場,三軍球場坐落於今凱達格蘭大道與北一女之間,原址現已成為介壽公 園。 最初的三軍球場是露天的,於 1951 年 4 月完工,工程歷時二十八天,看臺由. 35.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16.

(24) 鋼架搭起,共花費新臺幣四十餘萬搭建而成。球場面積長三十二公尺、寬十九公 尺,共有七千六百九十個座位,但因臺灣四季變化,只要刮風下雨活動就得被迫 中斷,於是 1952 年 12 月組成工程委員會由鄭華博士進行改建封頂工程,看臺往 上延伸,可容納一萬餘人入場觀賞比賽。並應周至柔要求球場中不得出現柱子, 無柱子的屋頂在當時是一項艱鉅的工程,因為三軍球場的制高點有七十幾公尺, 最後終於克服,於 1953 年 2 月完工,花費新臺幣一百九十餘萬。三軍球場成為當 時東亞唯一的標準籃球場,此後大大小小的籃球賽事、戰鬥晚會、勞軍晚會,白 雪溜冰團,歐洲馬戲團均在三軍球場上演,一直到 1960 年三軍球場拆除為止。三 軍球場與臺灣人民共同見證籃球運動的瘋狂歲月,也一起迎接了空中交響樂團的 來臺演出。 美國在 1913 年便已出現第一家具企業規模的音樂經紀公司─胡拉克音樂經紀 公司(Hurok Concert Management),此後美國出現了其他家音樂經紀公司,讓演出 與經紀分工越細,對演奏家及音樂經理人來說各得益處,然而 1955 年空中交響樂 團來臺時: 1950 年代的臺灣尚屬音樂沙漠,音樂園地一遍荒蕪,樂壇上景況淒涼, 市面上與音樂相關書籍寥寥無幾,屈指可數,也沒有音樂雜誌傳播音樂資訊、 傳遞音樂知識、提供音樂新知;沒有國際一流音樂家蒞臨獻演,只有零零星 星本地音樂家偶爾辛苦自辦的音樂會和學生成果發表會。當時即使是全臺首 善之地的臺北市,連一個像樣的音樂演出場地都沒有,更甭奢談美好的音樂 廳,在這種狀況下,臺灣沒有藝術演藝(Performing Arts)事業,當然更不會有 藝術經紀制度。 36 當時臺灣並沒有音樂經紀公司可以承辦此次空中交響樂團來臺的相關工作, 於是最後由蔣夫人所領導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承接主辦。臺灣部分動 員了國防部下的政治部以及聯絡官室,軍人之友社、聯勤總部、以及新聞局、臺. 36. 陳義雄 2006,47。 17.

(25) 灣省政府財政廳、臺灣省政府交通處。美國方面則動員了美國陸軍、美國新聞處, 共計十個單位來共同承擔這次空中交響樂團來臺演出的相關工作。臺灣的七個單 位負責空中交響樂團演出的行政事宜,節目和舞臺設計是由當時臺灣省立師範學 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戴粹倫以及臺北美國新聞處的官員CWO Lin Arison負責, 37在各單位的通力合作之下,音樂會終於如期於 1955 年 6 月 1 日開 演了。 表 4 空中交響樂團來臺負責單位一覽表 38 事項. 負責人. 委員會會長. 皮以書. 副會長. 呂錦花. 住宿安排. 黃仁霖夫人. 票務. 黃朝琴夫人. 節目及舞臺設計. 戴粹倫. 鋼琴安排. CWO Lin Arison 趙肖梅. 美方聯絡員. Dorothy Whipple. 招待. Robert Kerchen 美國陸軍. 運輸. 其他行政事項. 美國新聞處 國防部政治部 國防部聯絡官室 聯勤總部 軍人之友社 新聞局 省政府財政廳 省政府交通處. 空 中 交 響 樂 團為 臺 灣 的 觀 眾 所 帶 來的 曲 目是 莫 札 特 (Wolfgang Amadeus. 37. 陳義雄 2006,47。. 38. 本表參考陳義雄,〈江良規博士獨立創立臺灣史上第一家音樂藝術經紀機構遠東 音樂社〉,《MUZIK 謬斯客古典月刊》No. 10(七月號,2007):29。整理而成。 18.

(26) Mozart, 1756-1791)《 魔笛》 (Die Zauberflöte, 1791) 序曲,貝 多 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七號交響曲》(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1812),德 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夜曲》(Nocturnes, 1899)中的《雲》 (Nuages)、《節日》(Fetes),蓋希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藍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 1924),鮑羅定(Alexander Borodin, 1833-1887)歌劇《伊果王子》 (Prince Igor, 1887)中的《韃靼人舞曲》(Polovtsian Dances) 。晚間八點三十分開始, 至十點十五分結束,歷時一小時又四十五分鐘。. 圖 3 空中交響樂團節目單 39. 演出當天的報紙上詳細刊登了音樂會的注意事項,為了使音樂會呈現最高品 質,婉拒廣播電臺錄音,記者拍攝照片必須於演出之前。演奏時禁止攝影,不能 39. 本節目單由陳義雄老師提供翻拍。 19.

(27) 帶孩童進場,以免嬉鬧妨礙演出之安寧。樂曲演奏期間禁止入場,因本次為大型 交響樂團演出,在國外是很受到重視的演出場合,因此必須穿著禮服入場。40此外 由於三軍球場性質特殊,加上 蔣介石、宋美齡、眾多政府高官和許多中外使節在場聆賞演出,為了安 全考量,情治單位、特勤人員早就在音樂會之前做好萬全的音樂會場安全檢 查和嚴格的週邊交通管制了。 41 因此自晚間八點開始,實施交通管制,三軍球場四周八點以後列為管制區,即使 是聽眾也得將車停在禁區之外,步行進入會場。八點二十分之後實施車輛改道,42 三軍球場每個出入口都有三四名員警站崗,都是為了確保演出時三軍球場周圍能 保持絕對的安靜。不料如此縝密的策劃還是因為遠處中華路上火車經過的嗚嗚聲 而稍打折扣。 本次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售有學生票,學生須持學生證購票,演出當天須穿著 制服進場,一、三區幾全為學生們的天下,清一色的黃卡其制服,入場最早一排 排坐得整整齊齊。 43而且不論學生票、一般價位、甚至是高價位的票卷,通通是 一票難求。由此可見此次空中交響樂團來臺對人們來說是多麼的盛大的一件事 情,報紙也以不小的篇幅報導。不論是介紹樂曲或是場邊花絮,通通精彩,甚至 有報導研究起空中交響樂團團員的外表:交響樂團九十多位團員,老頭子佔百分 之七十以上,小半皆禿頭而又光亮,大半已半禿,不禿而又黑髮茂然的少得屈指. 40 41.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1 日。 陳義雄 2007,36。. 42. 一、重慶南路南行車輛改行駛寶慶路博愛路,二、重慶南路北行車輛改行駛貴 陽街博愛路,三、公園路南行車輛改行駛常德街,四、愛國西路車輛禁止進入公園路, 五、中山南路車輛禁止介入介壽路(現今凱達格蘭大道),六、懷寧街南行車輛改行駛 寶慶路博愛路,七、貴陽街東行車輛改行駛博愛路愛國西路。以上交通管制由市警局楊 局長親自坐鎮指揮。 43.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20.

(28) 可數。 44 此外亦有報導忠實呈現三軍球場的硬體不足: 演奏臺上臨時裝了八隻燈,可是就沒有好好發亮過時明時滅,少數團員 頗感不便,指揮強生頭上那一盞,前後只亮過七分鐘,但是強生博士早已精 熟全部節目,不用燈竟也照樣可指揮如意,只見他滿頭大汗,指揮棒忙的像 跳舞一樣。 45 在「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情況下,臺灣史上第一次的外國交響樂團 演出,畫下完美的句點。 1955 年的這場音樂會,凸顯當時臺灣在音樂演出的軟、硬體皆不足。當時比 較好的中山堂並不是專門提供演出的場所,更別說臺灣會有專業的音樂廳。雖然 是考慮到人數才選擇在三軍球場舉辦這次音樂會,但演出場地不理想的情形仍然 存在。軟體方面則是臺灣沒有專門辦理音樂經紀的機構或人物,因此後來才由宋 美齡出面由其所帶領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承辦,其他部會協助辦理。 一場音樂會所點出的不僅僅是臺灣樂壇的窘迫,更為日後臺灣第一家音樂經 紀公司─遠東音樂社奠下設立的基礎,而約翰笙與空中交響樂團的這次演出,在 許多愛樂人的心中感動的刻骨銘心。 46藉由這場音樂會,也讓臺灣的愛樂人認識 到一場精湛的交響樂演出,除了有高素質技巧的樂團成員以外,指揮更是樂團的 靈魂人物。 47約翰笙的音樂內涵也讓臺灣愛樂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 熱心人士的策劃奔走之下,由當時的臺灣省交響樂團領銜具文,經由臺 北美國新聞處向美國國務院申請,指定邀請約翰笙博士來臺指導臺灣省交響 樂團,以及其他民間樂團。 48. 44 45. 46.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聯合報,1955 年 6 月 2 日。 陳義雄,黃亭瑋 採訪 (臺北,2011 年 9 月 26 日)。. 47. 陳義雄老師表示,這場音樂會讓臺灣的愛樂者體會到:從沒有這麼好的音樂 會,從沒有這麼好的現場演出,從沒有這麼好的樂團,從沒有這麼好的指揮家。同註 46。 48. 陳義雄 2006,49。 21.

(29) 1958 年約翰笙抵臺,經過為期二十多天的訓練工作,於 5 月 19、20 日在臺 北國際學舍指揮省交演出。此外,約翰笙也在臺發掘三位優秀的音樂人才赴美深 造,分別是提琴演奏家司徒興城、作曲家林二、提琴製作家陳新興。 司徒興城(1925-1982)於美國期間學齊了提琴家族的所有演奏方法,返臺後 成為第一位低音提琴教師,也兼授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培育桃李滿天下, 對臺灣的弦樂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與貢獻。作曲家林二(1934-2011)本以自學方式 學習作曲,一直到約翰笙引薦,1959 年赴美國西北大學深造, 49日後創作了膾炙 人口的歌曲〈相思海〉 ,並從事電腦音樂的創作及演出。提琴製作家陳新興將他的 提琴製作技藝傳授給他的公子,以及有親族關係的晚輩張朝宗。他們所製作的較 低價位提琴,讓很多嚮往音樂卻無力負擔的學子有了能夠入手的樂器。這三者都 為臺灣的音樂界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以及影響。 50 除了發掘優秀人才安排赴美進 修,約翰笙也向美國當局建議協助購置國防部示範樂隊之樂器,並邀請指揮艾里 生來臺擔任指揮工作。在這些協助之餘,約翰笙也為我國國歌編寫管弦樂總譜, 將他的專長貢獻在每一個需要的處所。 本章小結 透過 1935 年的「震災義捐音樂會」,臺灣各地都能夠接觸到西洋新音樂的薰 陶,這次的巡迴演出也深入偏遠地區,為日後的西洋新音樂發展奠基。這次的音 樂演出也讓承受苦難的人們有了正面的鼓舞能量,無倫是實質上的籌募基金或是 心靈上的撫慰都有很大的助益。1955 年空中交響樂團來臺演出,是轟動全臺的大 消息。愛樂者引頸企盼的同時卻也讓當時臺灣的音樂環境問題浮出水面─沒有專. 49. 游素凰,《臺灣現代音樂發展探索 1945-1975》(臺北:樂韻出版社,2000), 34-35。 50. 陳義雄,黃亭瑋 採訪 (臺北,2011 年 11 月 7 日)。 22.

(30) 職的音樂經紀公司。這場音樂會讓指揮家約翰笙有了之後再與臺灣樂壇接觸的機 會,並透過約翰笙的居中牽線讓臺灣的音樂在弦樂、作曲、製琴都有所發展。也 促成日後遠東音樂社的成立。. 23.

(31) 第二章 遠東音樂社成立緣起 一個產業的誕生,背後勢必伴隨當時社會經濟的影響。遠東音樂社的出現除 了受到當時臺灣政治經濟因素影響,背後更是受到來自冷戰時期美國的文化音樂 外交政策以及臺灣當時自身的文化政策影響。因為國共內戰而產生的戒嚴時期, 一個新興產業自由度不若現今臺灣社會,勢必伴隨執政當局的首肯才能運作。經 光復初期糧食危機及通貨膨脹的影響,若無美國於 1950 年代開始的美援,臺灣的 政治社會局面無法那麼快地得到安頓。美國因冷戰期間與蘇聯展開軍事甚至文化 的角力,雖立意讓更多國家及他國人接受臺灣,間接促成接收國家的文化發展。 本章依分節探究論述遠東音樂社如何因為上述因素的交互影響而產生。. 第一節 臺灣社經背景 臺灣的政治社會背景要從光復後開始說起。1945 年 8 月,美軍在日本本土投 下兩顆原子彈,加上日軍已在太平洋戰役元氣大損。同月 15 日,日本裕仁天皇藉 由無線電向世界宣讀投降詔書, 51並於 9 月 2 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 里號上,將天皇的詔書交給當時盟軍駐日司令官麥克阿瑟,同時受領由麥克阿瑟 發出的「一般命令第一號」。 52至此,歷時七年的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畫下句點。. 51. 彭懷恩,《臺灣政治發展(1949-2009)》(臺北:風雲論壇,2009),108。. 52. 戴天昭,《臺灣國際政治史》,李明峻 譯,(臺北:前衛出版,2002),306。 24.

(32) 日本投降之後,中國政府立即依據 1943 年的「開羅宣言」 、531945 年 7 月 26 日的「波茨坦宣言」,並以一般命令第一號中舉凡在中國(滿州除外)、臺灣及法 屬印度支那(中南半島)北緯十六度以北部份的前日軍指揮官與一切陸、海、空 及後備部隊,均應向蔣介石總統投降。 54作為法源依據,主張臺灣應回歸為中國 的領土。 55在美國與中國達成歸還臺灣協議之時,並未取得居住臺灣島上人民的 同意,這也為日後的省籍衝突進而產生的「二二八事件」埋下遠因。 曾有帝國大學的學生提出看法: 日本戰敗,臺灣光復。蔣介石的軍隊大概會來。但是臺灣的人民生活程 度高很多。這是日本五十年統治的結果,我們無法跟著他們走,既然如此, 應該怎麼辦才好?第三條路就是獨立,跟日本和中國都平等來往。 56 從這段話不難看出當時臺灣知識份子對於臺灣未來的憂心。不過大多數人臺. 53. 開羅宣言於 1943 年 11 月 22 至 26 日,時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S. Churchill)與蔣介石三人在開羅所舉行的會談後發佈。節錄部 分內容如下:「我三大同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 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思。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 1914 年第一次 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於中國之領土, 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我三大同盟國將堅忍進行其重大而 長期之戰爭,以獲得日本之無條件投降。」美國當時為使中國不脫離戰線而與蔣介石在 開羅會談中確認 3 月英美兩國在白宮的討論。將臺灣當作給予中國的禮物,而並不認真 思考島上人民的需求,也未曾考慮島上人民的感受。而後開羅宣言所產生的矛盾逐漸披 露,首先與 1941 年的「大西洋憲章」中的「領土不擴大原則」及「國民意思的尊重」觀 念相矛盾。大西洋憲章的宣言是受到 47 個國家認可的,其中包含中國在內。中國技巧 性地以「歸還」名義行擴張領土之時,這使得開羅宣言與大西洋憲章互相牴觸。邱吉爾 也曾表示開羅宣言僅為「一般性目標」,不可因此將臺灣視為中國的一省。戴天昭,李 明峻 譯 2002,288-293。 54. 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6。. 55. 波茨坦宣言的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項必將實施,日本之主權必將現於本 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因為這項宣言限制日本領土範 圍,間接影響臺灣,要在戰爭結束之後將臺灣交給中國。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 326。 56.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1993),154。 25.

(33) 灣人都沉浸在戰爭結束、隸屬的主從關係解除、從日本的統治中得到解放的喜悅, 多數人以為從統治景況解除以後可以平等地與中國行使政治權力,並未真正意識 到政權易幟的影響。直到臺灣人民終於第一次看見穿著奇裝異服、說著一口臺灣 人聽不懂的語言、軍紀散亂無章的「臺灣接收軍隊」 ,57才知道一切都和自己的想 像不一樣,開始對於中國統治的未來感到不安。 中國派遣來臺負責接收工作的官員基本上素質水準不一, 58 傲慢跋扈的態 度,加上臺灣人民對中國潛意識中抱持著罪惡感─在戰爭時期臺灣基本上扮演日 本的後援工廠, 59提供日本的戰時所需。因此臺灣人民對於中國官員許多無禮的 舉動自是敢怒不敢言。1945 年 8 月 29 日,在蔣介石的任命下,陳儀成為臺灣的 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609 月 1 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及警備總司令部臨時辦事 處成立,10 月 24 日陳儀抵達臺灣,翌日於臺北市的市民大廳,接受作為日本方 面代表的臺灣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之投降。 61由此,臺灣的日治時期宣告終結,進 入蔣介石統治時代。. 57. 彭懷恩 2009,109。王育德 1993,155。. 58. 彭懷恩 2009,109。. 59. 王育德 1993,155。臺灣支援日本人力部分有:軍伕、軍醫、各項專家,物資 方面協助日本製造戰鬥機及軍糧、設備等一切軍用物資的調度站及後備轉運集結站。資 料來源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113.htm。 60. 蔣介石的此一決定讓美國相當擔憂,因為陳儀在擔任福建省省長時就以專橫苛 刻的統治手段被人所知曉,但因為蔣介石做出派任動作時,美國已有約在先對於臺灣的 歸還「無條件交出」,亦即不能做出任何干預動作,因此美國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陳儀 被派任至臺灣。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5。 61. 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6。 26.

(34) 在臺灣主權轉移的時期,美國方面亦派遣軍隊人員來臺,主要任務為調查共 產主義在臺灣的活動情形,另一方面進行輿論調查。62根據美軍的情報人員調查,63 當時絕大多數的臺灣人民希望接受美國託管,日後才決定臺灣主權的去向。臺灣 人民對中國方面的不滿起因在於中國的態度─來臺官員並不是以臺灣人民期盼的 解放者身分,而是暴力的占領侵犯者。陳儀來臺後不久便重現昔日在福建省的專 制獨裁,組織秘密警察排除一切不利自己的因素。 64而臺灣的政治氛圍便籠罩在 這樣的陰影之下,直到戒嚴時期開始,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如此的時空背景之下, 藝文活動是無法有良好的發展的。 經濟方面,在日治時期「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口號打造下,加上日本人 的有心扶植,臺灣的農業技術成熟,也出口許多農業原物料至日本進行加工,在 稻米方面更是大量出口至日本。直至戰事加緊,技術設備在盟軍的轟炸中被摧毀, 因應戰事吃緊大量徵招青年人口從軍,造成稻米產量節節衰退。但因政策管理得 宜,雖然產量吃緊,但在分配之下仍能勉強度日。但臺灣光復後,因為前述影響 稻米產能的問題未獲解決;大批返臺又無法投入成為勞動力的人口暴增;天災頻 仍導致稻米受損無法收成;稅賦上交的稻米也因國共內戰升溫而被送至大陸做為 軍糧使用;臺灣人民對於政府經濟政策的失望,讓原本日治晚期能讓臺灣人民勉. 62. 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7。. 63. 當時美軍情報人員對臺灣人民進行調查的問題有三:「一、臺灣人是否願意繼續 讓中國人統治?二、是否願意再讓日本統治?三、是否希望將來在聯合國管理下由美國 進行託管?」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7。 64. 戴天昭,李明峻 譯 2002,307。 27.

(35) 強度日的稻米轉瞬成為無法輕易購得的天價商品。「民以食為天」,在生計出現問 題的狀況下,多數臺灣人民自然是無心也無力關注藝文活動。 1949 年一月實施的「三七五減租」及 1953 年 1 月開始實施的「耕者有其田」 , 目的是為進一步「徹底改善農民生活」 。本政策實施後,因政府財務狀況無法以現 金作為收購手法,於是改為對地主施以七成實務土地債券三成公營事業股票的配 套措施,65並保留中等水田三甲。農民方面則是搭配徵收放領地價。 「三七五減租」 除了改善佃農的生活之外,因為收入增加讓農民願意投入更多心力從事生產,收 穫量比起以前增加不少,進而舒緩臺灣的糧食問題。最基本的「食」的問題解決 了,大環境所需的產業才能夠有進一步的發展,對於藝文活動來說也不例外。 1949 年 5 月 20 日臺灣進入戒嚴,12 月 7 日國民政府宣布正式播遷來臺。隨 著國民政府的播遷,國共的隱形角力持續進行。國民政府為了避免憾事重演,在 臺灣雷厲風行的實施杜絕匪諜政策。這段期間只要被當局懷疑與匪諜有關係,便 會被遭到逮捕,這段人人自危的時期便為日後所稱之「白色恐怖」時期。影響所 及讓許多臺灣的菁英份子遭到殺害或者流亡海外,並長期將臺灣政治禁錮在「動 員戡亂暨戒嚴」時期。也因此藝文活動在此時期無法獲得發展,甚或成為隱性的 政治工具。 66. 65. 當時之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 司、臺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劉寧顏 主編,《臺灣土地改革紀實》 (臺灣: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1989),107-138。朱匯森 主編,《中華民國農業史料(一)土地改革史料》 (臺 北:國史館,1988),633-639。 66. 張思菁〈舞蹈展演與文化外交;西元 1949-1973 年間臺灣舞蹈團體國際展演之研 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6),31。 28.

(36) 歷經光復後的封閉政治環境、民生方面的糧食問題,1950 年代臺灣的經濟情 況能夠轉危為安,很大的關鍵在於美國提供的美援。美援不只讓國民政府補足財 政赤字,也在軍事方面實行援助,加強臺灣抵禦中共的實力。1950 年 1 月,美國 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揭示了美國已放棄國民政府,並醞釀宣布承認中共政權。 不料同年 6 月 25 日韓戰爆發,北韓憑藉蘇聯的協助攻擊南韓。於此同時美國才體 認到,美國一直致力抵抗的共產主義已蔓延至西太平洋防衛線。同年 6 月 27 日美 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並決定再度對國民政府提供經濟及軍事援助,極 力避免臺灣遭受赤化。至此,美國對臺灣的關係瞬間從任其自生自滅一躍成為位 處戰略要衝重要位置的國家。 在與共產勢力角力的同時,美國執政當局體悟到貧窮是共產主義興盛之因, 希望藉由提供開發中國家經濟及技術援助,藉由這些協助使開發中國家有能力發 展自我的經濟,免受共產主義影響甚而投入其陣營。67在圍堵共產主義的前提下, 臺灣又處於對抗中共的戰略要衝之地,於是 1951 年開始美國對臺灣提供美援,希 望藉由對臺灣的協助營造出經濟繁榮的景象,以與中國大陸的共產統治產生對 照。美援以一年約一億美元的金額持續提供援助直至 1965 年,68所提供的金額在 當時約佔國民總生產毛額的 5%至 10%。美援在初期佔外國投資總額的過半值, 後期雖穩定降到約 30%,仍是不可忽視的外來投資。. 67. 趙綺娜,〈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O)〉, 《歐美研究》No. 31(三月號,2001):92。 68. 彭懷恩,《臺灣政治發展與民主化》(臺北:風雲論壇,2005),241。 29.

(37) 美援無疑對國民政府產生極大助益,不僅彌補了 1951 年至 1962 年高達 11 億美元的國民政府的財政赤字, 69也因為美援臺灣得以自日治、光復時期的農業 社會逐漸轉型為「進口替代政策」的經濟發展。在經濟、軍事的援助之外,美援 也協助興建位於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至今日故宮已是外國民眾來到臺灣必定造 訪的地點。雖然美國對臺灣的援助先決條件在於協助臺灣防堵共產主義,但不可 否認的無論是經濟或軍事以至於其他方面的援助,都對甫撤退至臺灣的國民政府 有鞏固及穩定作用,讓國民政府對臺灣統治的主權地位更加不可動搖。美援的到 來穩固了臺灣政治與經濟環境,漸趨安定的生活讓人民開始有餘力發展藝文活動。. 第二節 音樂外交與臺灣文化政策背景 文化外交相對於實質外交來說是一種親切友好的外交手段,透過文化的交流 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彼此的友好關係。不同於歐陸國家,美 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於海外進行的文化活動都是以民間團體進行為多,聯邦政 府不積極介入也不干預。因為美國崇尚自由,認為透過官方操作的文化交流是一 種變相的文化控制,是極權國家才會使用的操作手段,如此一來便與美國長久提 倡的自由背道而馳。一直到 1938 年美國才在國務院之下設立「文化關係組」 (Division of Cultural Relations)協助推動民間團體進行與其他國家的教育與文化交 換。 70. 69. 彭懷恩 2005,242。. 70. 趙綺娜 2001,85。 30.

(38)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無論是同盟國或軸心國、勝利或失敗的一方,皆不可避 免地承受戰爭帶來對國家的影響。二戰的戰場遍及歐洲、非洲,日後蔓延至中國、 太平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對於國際政治情勢採取不積極參與的態勢, 直到二戰期間日軍發起突襲珍珠港之事件後才正式加入。1945 年隨著德軍節節敗 退,日本發表投降詔書,二戰正式畫下句點。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態勢並促進世 界經濟發展,同年 10 月聯合國成立。 二戰之後歐洲成為戰場的國家致力重建家園,其他參與戰爭的國家一時之間 國力也無法即刻恢復。在這樣的態勢之中,美國與蘇聯取代諸國成為當時世界國 力最興盛的國家。戰後蘇聯不斷展現其擴展赤色勢力的野心,但二戰時原子彈的 威力仍歷歷在目,儘管情勢劍拔弩張,兩國之間不敢輕舉妄動,形成冷戰的態勢。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默默培植武裝,壯大軍事實力。此外更透過其他管道之間進行 隱形的意識形態角力,在其他國家之間進行隱形戰爭,文化便是兩個國家都看中 並施行角力的意識形態的一環。 美國在這場意識形態的競爭之中,相當重視其他各國對於美國的印象及觀 感,畢竟塑造良好形象才能進一步爭取他國對於美國的支持。1953 年 6 月,艾森 豪向國會提交設立新機構的構想,希望此機構獨立於國務院體系之外,專職負責 美國對外的文化宣傳及國外輿論情報收集。同年 8 月美國新聞總署(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USIA)成立,海外的部門則命名為美國新聞處(United States. 31.

(39) Information Service), 71正式承接宣傳美國文化及外交政策說明的工作,期望透過 資訊與文化活動取得外國民眾對於美國的認同與支持。 72 除了在資訊與文化的積極交流,美國新聞總署也執行教育及文化計畫,如傅 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73美國新聞與教育交換法案(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Exchange Act of 1948)、 74 國際參訪者計畫(The International Visitors Program)等,75這些計畫的執行目的雖然不同,但目標都是為了透過教育扶植、文 化行程參訪等,提升美國在計劃參與國家的影響力,並且把美國的觀念與思想, 生活方式與制度透過教育與文化交流引入參與國家。而這一連串的教育與文化交 流之中也包含了影響臺灣音樂經紀甚深的「ANTA計畫」。 在美國一系列推動的教育或文化交流計畫中, 「ANTA計畫」是專屬於表演藝. 71. 陳衡志,〈冷戰時期美國公共外交中柔性權力的運用:以美國新聞總署為例〉 (天 主教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9),73、76。 72 文化活動的內容相當多元,有設置圖書館、翻譯美國書籍、設置於兩國中心中 的資訊中心服務(引進美國書籍、音樂、教育及其他相關資訊)、教育文化交流計畫等。 陳衡志 2009,91。 73. 1946 年通過的就地變賣剩餘戰時物資,所得經費用以促進美國與當地國家教育 交流活動的法案,目前仍持續進行中。趙綺娜 2001,87。 74. 1946 年由共和黨籍參議員史密斯(H. Alexander Smith)及眾議員墨德(Karl Mundt) 所提出的法案,簡稱「史墨法案」。鑒於 1946-1947 年間美國諸多國會議員在歐洲考察 美國在歐洲的聲望時發現蘇俄在歐洲的強力文化宣傳是美國遠遠不及的。歐洲的知識份 子與政府官員對於美國存有誤解,而歐洲一般民眾只透過好萊塢的鏡頭認識美國。為了 加強美國印象的宣傳,本法案於 1948 年正式通過執行。趙綺娜 2001,89。 75. 國際參訪者計畫原名為外國領袖計畫(The Foreign Leader Program),1952 年美國 國務院將外國領袖計畫與人員交換計劃統整而成國際參訪者計畫。參加者須獲得美國大 使館或是美國新聞處官員的提名,提名獲准後由美國新聞總署及海外新聞處進行行程安 排。獲得提名者多為各國各領域的領導者,美國新聞總署希望透過參訪行程讓獲得提名 者了解美國及社會文化,並藉由這些領袖的影響力在其專業領域提高美國的影響力及專 業形象。陳衡志 2009,110。 32.

(40) 術的計畫推動案。音樂家或其他藝文團體以「文化大使」的身分造訪其他國家「展 示」美國社會的文化發展。 76儘管表演藝術文化交流所費不貲,美國仍積極地把 音樂家及舞蹈家送至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演出。在此情況下美國優先考慮的是強 勢的文化傳遞,而不論接收國家是否已具備成熟的藝文環境─如 1955 年空中交響 樂團來臺時的臺灣,連一個適宜的演出場地都沒有,只能在三軍球場迎接遠道而 來的文化大使。由於臺灣在 1950 年代之初便有接受美援的歷史背景,加上美國對 於自身文化的強力輸出運作,想把臺灣打造成「親美的臺灣」 。只要能力所及,由 美國派遣巡迴演出的文化大使幾乎都會停留臺灣演出,也造成了遠東音樂社 1960 年前美籍演出者占有極高比例的結果。 由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冷戰對峙觀察可以得到一項結果:文化的交流宣傳策略 比軍事實力的戰爭更有成效。對比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亦同,文化活動被國民政 府視作反攻大陸的思想宣傳的利器之一,關於文化活動不似現在由文化部擔任統 一管轄組織,而是分由教育部、國防部、有官方色彩的民間組織統整。 77在為國 服務的前提下,文化被黨政所把持,自然無法蓬勃發展。 國民政府實行戒嚴後,對與共產主義有牽扯疑慮的人大肆逮捕。此舉大量折 損臺灣的菁英份子,使得當時臺灣的文化發展進入冬眠期。倖存者噤若寒蟬,不 願再對推展文化貢獻己之心力,或有倖存者從此浪跡天涯。國民政府對文化的箝 制行為在當時被列為禁歌的流行歌曲也可見端倪,那些在當時作為「禁歌」的歌 76. 趙綺娜 2001,102。. 77. 張思菁 2006,36。 33.

(41) 曲,有些是採用日本歌的旋律寫成的「混血歌曲」 ,78原因即當時白色恐怖的局勢 氣氛籠罩,壓抑作曲家的創作意願,唱片公司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戒嚴令的頒布讓蔣介石有獨立於憲法之外的權力,因此當時臺灣的文化政策 基本上是跟隨蔣介石的文告或是演說內容為依歸,由此主導國家的文化發展動向 以及禁止的參照。1950 年代,國民政府甫播遷來臺,臺灣整體政治氣氛籠罩在「反 攻大陸」的情緒下。執政當局強調,所有文化活動皆須以助益於士氣提升為前提。 1950 年代的文化政策便遭到愛國反共的情懷綁架,加上整體政治勢力壓迫,自然 無法有進一步的發展。. 第三節 江良規與遠東旅行社 江良規(1914-1947)其人 江良規 1914 年 4 月 1 日生於浙江省奉化縣鄞江橋鄉,在家中十二個兄弟姊妹 中排行第九。因幼年喪母,七歲(1920 年)便隨任浙江定海女中校長的長姊姍英, 就讀女中的附屬小學。十七歲(1930 年)畢業於上海吳淞水產學校,並保送國立 中央大學農學院。但因為對體育的熱愛,因此放棄保送,報考中央大學體育系, 由此奠定了江良規在體育界的基礎。在中央大學就讀期間,曾擔任學校合唱團指 揮。1934 年自中央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任職教務主任。 1936 年 7 月,江良規擔任中華民國代表隊的助練員,隨隊參加在德國柏林舉 行的第十一屆奧運。奧運會結束以後至歐洲各國訪問考察各國體育狀況,同年 10 78. 莊永明,《音樂臺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白鷺鷥基金會,1997),16。 34.

(42) 月進入德國柏林體育研究院就讀,1937 年 6 月畢業,同時獲得德國體育教師合格 證書。在當時,前往德國留學是許多中國學子的第一目標,第二目標才是到美國 深造。79同年 10 月就讀德國萊比錫大學。在德國就學期間,江良規與其夫人周崇 淑結婚。801938 年 12 月,江良規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近代體育史上在德 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第一人,時江良規 24 歲。 1939 年返回中國,在湖南藍田的國立師範學院任教。1943 年 2 月應聘,至重 慶國立中央大學任教,同年 3 月以 29 歲的年齡出任中央大學總務長,當時的中央 大學校長是由總統蔣介石兼任。 811944 年,江良規辭去中央大學總務長之職務, 出任體育系主任職務。1946 年 4 月,江良規擔任中央大學復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並兼任交通組主任,全力籌備中央大學復校於南京的工作。歷時四個月,在江良 規細心縝密的規劃下,中央大學透過水陸三路完成從重慶返回南京復校的工作, 由於其傑出的表現,1947 年江良規當選為中央大學教授會主席,時江良規 33 歲。 1949 年 4 月,江良規帶著家人來到臺灣, 82 任職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體育. 79. 張啟雄、潘光哲 訪問,王景玲 記錄,《湯銘新先生訪問紀錄》 (臺北: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64。 80. 江良規與周崇淑結婚時,現場只有四個人─新人、擔任證婚人的程天放大使,代 表雙方家長和介紹人的陶鵬飛。陶鵬飛、張閭煐,《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臺北:江良規 博士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68),94。 81. 當時總統蔣介石對於中央大學辦學相當認真,每周一定到校了解學生狀況。黃寶 瑜、蔡哲琛,《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79。 82. 江良規來臺時住在師範大學宿舍,地址在和平東路二段 114 巷 23 號。陶鵬飛、 張閭煐,《江良規博士紀念集》1968,94。 35.

(43) 系。 831950 年,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聘請江良規擔任空軍大鵬籃球隊的教練。 經過短短三個月的訓練,大鵬籃球隊打敗七虎籃球隊,在當時的臺灣掀起了一股 籃球熱潮。江良規也曾多次率隊到菲律賓等地進行籃球交流競賽,那段期間可謂 是早期臺灣籃球的黃金歲月。 84執教大鵬隊期間,江良規向周至柔提議興建三軍 球場。1951 年開辦「大同補習班」,同年任職正中書局董事會秘書及副總經理, 負責供應海外華僑學校教科書。 85. 圖 4. 江良規全家福 86. 1952 年,江良規安排來自美國的哈林籃球隊來臺表演,同年並開始訓練日後 蜚聲中外的克難籃球隊,並擔任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1954 年,江良規建 83. 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4. 黃金歲月指的是民國四十三年第二屆世界盃籃球賽至民國四十九年羅馬奧林匹 克運動會。王惕吾,《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64。施焜松,《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154。 85. 胡家健,《江良規博士紀念集》1968,92。. 86. 引自《江良規博士紀念集》圖集。 36.

(44) 議當時臺北市長高玉樹興建臺北市綜合運動場,用以舉辦國際足球或田徑比賽。 籌備中華民國各項運動競技委員會(籃球、田徑、網球、排球、足球、游泳、技 擊…等),同年借了友人的半間房子,以新臺幣兩千元的資本創辦「遠東旅行社」 (Far Eastern Travel Service),也就是「遠東音樂社」的前身。在遠東旅行社時期, 美國新聞處主動邀請江良規承辦「白雪溜冰團」到臺灣的演出。演出場地和空中 交響樂團來臺時一樣,都在三軍球場。 871955 年首創留學生包機事務,藉由包機 赴美壓低票價,減輕留學生的經濟負擔,嘉惠許多學子。1956 年擔任中華民國第 十六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團總幹事,並帶隊前往墨爾本參加奧運。同年成立臺 灣省大專體育聯合會。1957 年出任宏都拉斯駐臺名譽領事。 1958 年 2 月 1 日,遠東音樂社正式成立,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間音樂經紀公司。 1959 年繼宏都拉斯之後,江良規又出任薩爾瓦多駐臺名譽領事。並應美國國務院 邀請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同年籌備設立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 881961 年將「遠 東旅行社」之經營權轉讓,臺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之籌備也告一段落,臺灣第一 所體育專科學校正式成立。 891963 年,臺灣開始展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名活 動。 90當時的江良規已經卸下體協工作,遠東旅行社也將經營權轉讓,都是為了. 87. 江良規來到臺灣的時候生活較為拮据,一直到開設遠東旅行社兩年後經濟情況 才好轉。郭廷以,《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59。 88. 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為了尋覓適合的校址,江良規數次帶領學生前往臺 中勘察場地,自費一切食宿交通費用。袁徵道,《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123。 89. 劉真,《江良規博士紀念集》 1968,69。. 90.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名要從中國入會開始說起。1952 年 7 月,中國與臺灣都請 求參加本屆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辦的奧運會,最後臺灣以退出本屆奧運會賽事做為抗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活動前 活動後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聆聽: 琵琶演奏家呂培原陽春白雪 pipa master Lui Pui-Yuen Spring

[r]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