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幸福感

研究者在本節分別就幸福感相關理論、幸福感定義、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及幸福 感實證性研究之群組差異情形,進行探討分析,其內容分述如下:

一、幸福感定義

幸福雖然是普世現象 卻沒有統一版本(郭乃嘉譯,2007),幸福是一種整體的心 理感受,涵蓋個人情緒及認知層面(陳密桃、陳玲婉,2006)。幸福只能由個人自身體 驗感受,幸福是非常主觀的個人感受,可使個體發現自己並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 值(郭乃嘉譯,2007)。施建彬(1995)亦認為「幸福」是個人主觀、正向的感受,而 非外在客觀標準評斷依據。陸洛(1998)將幸福感定義為對生活品質的沉思評鑑,包 含高昂正向情緒的出現、負向情緒的消失及對整體生活滿意的主觀感受。幸福會隨不 同時代或文化而有不同,各種美好生活概念都會論及快樂、欲望、理性和痛苦四個主 題,這些是幸福不可少的元素(郭乃嘉譯,2007)。

國內外學者(魏美惠,2011;高苑圻,2009;陳鈺萍,2004;陳密桃、陳玲婉,2006;

陸洛,1998;施建彬,1995;Derek, 2010;Easterlin, 2003Diener, 2000)提出的幸福感 定義茲彙整如表 2-3-1

56

表 2-3-1

國內外學者幸福感之定義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學 者 年 代 幸福感定義

魏美惠 2011 幸福是一種濃濃香醇滿足的感覺,它是人類共同追尋的目標。

林志聖與 陳蓎諼

2010 覺得生活是美好、有意義的,對過去的生活有特別愉快的記憶就是 幸福

謝育貞 2010 擁有溫馨美滿的家庭。

高苑圻 2009 幸福感是主觀個人經驗,其定義為「樂觀為一正向情緒,透過認知 與正向情緒可提升幸福之感受,促進心理健康」。

陳密桃與 陳玲婉

2006 一種整體的心理感受,涵蓋個人情緒及認知層面。

陳鈺萍 2004 幸福感的定義可從四個面向說明:

1. 生活中正面情緒多於負向情緒的總和。

2. 人們對過去整體生活評估後的感覺。

3. 一種外在道德的評量標準,達到此標準時幸福會產生。

4. 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對所感受的正負情緒強度的整體評估產 生的。

陸洛 1998 對生活品質的沉思評鑑,包含高昂正向情緒的出現、負向情緒的消 失及對整體生活滿意的主觀感受。

施建彬 1995 認為「幸福」是個人主觀、正向的感受,而非外在客觀標準評斷依 據。

Derek Bok 2010 幸福感包括親密關係、善用自身所長、幫助他人、有目標感,以及 相信自己能造成影響的良好感覺。

Fowler,&

Christakis

2008 幸福是由自願及非自願這兩組複雜的因素,交互作用後的結果做決 定。

Easterlin 2003 整體幸福感取決於個人在各個領域的願望和成就之間的差異。

Diener 2000 幸福感是個人對於整體生活的滿意程度的認知性評價,包含正向及 負向情感之感受。

57

綜合上述,幸福感是一種正向的心理感受是無庸置疑的,且個體可藉由調整正負 向情緒來提升幸福感(劉品瑤,2012)。邊沁說讓快樂最大化,痛苦最小化就是幸福,

要讓幸福最大化,得靠政府去執行方能達成,當人民生活無虞,自然就會擁有幸福(郭 乃嘉譯,2007)。謝育貞(2010)的調查分析發現,組成溫馨美滿的家庭是網友所選第 一名的幸福定義,可見家庭親情是最令人夢寐以求的完美幸福。

二、幸福感相關理論

有關幸福感相關理論以下分別從「需求滿足理論」、「特質理論」、「判斷理論」

及「動力平衡理論」四部分說明之:

(一) 需求滿足理論

心理學家 Maslow 於 1968 年提出需求階層論,認為人由低到高有生理需求、安全 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自尊、求知、求美及自我實現的需求(葉重新,1999)。而 不同學派之學者針對需求滿足理論亦持有不同觀點如下:

1. 目標理論

此理論的學者認為幸福如同一種目標,是個體努力追求的方向,唯有達成目標,

滿足此需求時,才有幸福感(楊倩華,2010)。而施建彬(1995)亦指出,幸福來自 於個體努力追求目標的達成。

2. 苦樂交雜理論

良好的生活品質,不是完全無痛苦經驗的生活,唯有苦與樂相互調適平衡,才會 有高度良好的生活品質,進而產生幸福感受。有學者認為,幸福與不幸福是相對循環 存在的,兩者的總加量值為零,所以又稱為零合理論(Zero Theory)(施建彬,1995)。

(二) 特質理論

持此理論觀點的學者認為,幸福感會隨著個人的特質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感受

58

與體會,其中又可分為:

1. 人格特質理論

國內學者實證研究結果指出,外向樂觀型之人格特質的人,具有較高的幸福感,

內向神經質之人格特質,則與幸福感呈現負相關(陳鈺萍,2004;陳嬿竹,2002;施 建彬,1995)。因此從個人人格特質觀點來看待幸福感,幸福感是取決於個人的心態

(吳建宇,2010)。

2. 聯結理論

當 個 人 擁 有 以 幸 福 感 為 核 心 的 記 憶 網 絡 時 , 較 容 易 產 生 幸 福 感 ( Stone &

Kozma,1985)。施建彬(1995)研究指出,幸福感較高的人,具備以幸福感為核心的 記憶網,在生活事件發生時,會自然透過幸福記憶網提取訊息,所以比較容易誘發幸 福感的發生。

(三) 判斷理論

主張幸福感來自於個人過去的生活經驗、價值觀或是與他人比較的結果(陸洛,

1998),現在當下所發生的事件結果比以往的更好時,個體便會有幸福感受,而這美 好的結果將會內化成為日後判對類似情形的標準斷的標準(Diener, 1984)。當個人所 處之情境高於自己要求標準時,則會產生幸福感,反之則幸福感降低或無幸福感受(陳 嬿竹,2002)。

(四)動力平衡理論

Headey and Wearing 於 1989 年 首 次 提 出 動 力 平 衡 理 論 (dynamic equilibtium model) ,其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並非終身一致,而是具有動態性 的變化,會受到不同的人格特質,生活經驗影響(引自林志聖、 陳蓎諼,2010)。高 苑圻(2009)指出,動力平衡的觀點認為幸福感的獲得,易受到生活事件的影響,當 生活中發生特別事件時,個人的幸福感將會隨之產生變化。研究者參考國內學者施建 彬(1995)將幸福感理論,歸納整理成表 2-3-2 所示:

59

表 2-3-2

幸福感理論對照表

三、幸福感的影響

幸福是生活的終極目標、生命的泉源,更是人生中的一大財富,教師幸福與否會影 響其教學品質與班級經營成效,因此幸福感對教師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邱惠娟、童 心怡,2010)。教師是教育核心,若要提升教育品質,教師身心健康極為重要議題(林 錦煌、唐如玫,2009)。個人若在生活向度上無法獲得滿足,則會引發較強的負面自我 評價,並可能引發較高的憂鬱反應(韓貴香,2003)。

理論名稱 理論摘要 優點 面臨困境 需求滿足

理論

幸福來自目標達成後所 產生的滿足感。

可促進人往高層次 目標發展,並訂定合 理性目標。

無法解釋人格特質因素的影響。

特質理論 以認知、記憶、制約理 論等人格特質解釋。

可以解釋幸福傾向 產生之因素。

無法解釋生活事件在幸福感中 所扮演的作用。

判斷理論 幸福感來自於個人與他 人比較的結果。

可增進個人反思能 力。

易受過去經驗束縛,習慣與人比 較下,易失去自我。

動力平衡 關係理論

幸福感是一種動力平衡 狀態,同時受人格特質 及生活事件影響。

個人能主觀單一去 解釋其生活事件想 法,幸福感隨生活經 驗變化。

無法利用實證研究清楚分辨人 格特質與生活事件的關係。

60

四、影響幸福感之因素

主觀幸福感的三個主要構成要素為生活滿意度、正向情感及負向情感,生活滿意 度屬認知性評估,在衡量民眾對自己整體生活的評價,健康狀態對生活滿意度有重大 影響(行政院主計總處,2011)。過去國內對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概念上均採社會 不同生活向度的整體性評價,並沒有在個人層次上去區分不同生活向度的滿足,例如 工作成就、和諧的人際關係(韓貴香,2003)。施建彬(1995)利用訪談與問卷調查 法,將國人幸福感的來源因素區分為九項:自尊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和諧、工作成就、

樂天知命的生活觀、過得比你好、自我控制與實現、短暫快樂及健康需求等。

幼兒園教師其職場幸福感之高低或多寡,也會隨著個人不同經驗背景,如職位、

工作性質、與同事關係、工作壓力、快樂心情……等產生差異,此外個體內在心理感 受以及情緒狀態是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劉秀枝,2011)。陳鈺萍(2004)針對國 小教師所作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幸福感與幸福表現呈中度正相關,其相關程度高低 依序為:事業成就、自主性、物質滿足、人際關係。陳嬿竹(2002)指出:個體於日 常生活中若有較多正面的活動,並且能從他人身上獲得關係的滿足,則幸福感較高,

對生活滿意也較高。

研究者為瞭解全臺灣公立學校附設幼兒園教保員可能具有的幸福感來源為何,茲 先將國內有關影響幸福感的相關研究進行整理,然以教保服務人員之幸福感的研究篇 幅較少,故研究者將國小教師幸福感的研究加入討論,整理如表 2-3-3,以便確定與本 研究相關之幸福感因素,作為本研究理論驗證之基礎及問卷參考依據。

61

62 福感因素。Seligman(2011)、Ryan and Deci(2001)、Ryff(1989)均提出身心健康為

幸 福

感 因

研 素 究

63

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依據文獻整理結果,選出出現次數較多的因素,人際 關係在彙整表中,出現次數與生活滿意度同樣位居第三,然研究者已將其歸入工作壓 力面向,因此不再將其納入幸福感層面討論,最後,與指導教授討論,決定以「生活 滿意度」、「工作成就感」、「身心健康」三個層面,作為公立學校附設幼兒園教保 員幸福感量表之現況探討構面,其內涵分述如下:

(一)生活滿意度

幸福感是個人對生活主觀的滿足感或快樂感,涵蓋生活滿意度因素(劉秀枝,

2011)。本研究之生活滿意度是指增置教保員對生活整體層面的感受及生活品質的主

2011)。本研究之生活滿意度是指增置教保員對生活整體層面的感受及生活品質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