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兒健康

健康所涵蓋的範疇是相當廣闊的,因此本研究依WHO 所定義之健康作為討 論主軸,包含身體、心理和社會層面,因此,本節內容包括:健康的身體、健康 的心理及健康的社會三個部分,以下依序詳述之。

一、 健康的身體(Health Physical)

健康是一個主觀且抽象的概念,對普羅大眾而言,疾病是作為劃分健康與否 的界線,生病了就是不健康,沒有疾病即為健康,換言之,身體的健康是健康層 面中最明顯的一面,一個人的健康概念會因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而有所差異(鄭 惠文等人,2004);然則,身體健康的指標是可以經過醫學之測量得知,亦可主 觀自我評估健康或活動的功能,為個體對自我體能狀況、生理疾病、症狀徵象的 整合性評估(楊惠如、呂桂雲、陳宇嘉、張永源,2006)。美國學者 Dever 認為 影響健康的因素包含生活型態、遺傳、環境以及健康照護體系,而影響程度以生 活型態比例最高(50%)、遺傳(20%)、環境(20%)以及健康照護體系(10%)

(鄭惠文等人,2004)。因此,本研究將由生活形態中的飲食、運動及睡眠論之。

(一)飲食與身體健康之關係

飲食從選擇開始,而後獲得營養得以保持健康,因此人們的飲食狀況和健康 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現今有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不適當的飲食習慣所引 起,像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皆為不適切的食物 攝取所造成(Horton, 2009)。生命的初期(約 2~5 歲)是培養飲食喜好習慣的關 鍵時期(Cashdan, 1994),國內外皆有研究顯示,在幼兒的飲食習慣中,脂肪的 攝取量是過多的,而蔬菜和水果的攝取卻是不足夠的現象(楊淑惠、鄭心嫻、薛 玉梅、許薰惠、謝明哲,2002;Magarey, Daniels, & Smith, 2001),亦有學者以幼 兒(3~7 歲)為研究對象,為期 4 年的臨床研究,發現肥胖幼兒和正常體型幼兒

相較之下,肥胖的幼兒有習慣性攝取過多的食物,且會習慣性先選擇高熱量食品

(Robinson et al., 1999);國內關於幼兒的飲食營養調查也發現幼兒有肥胖、總膽 固醇過高以及營養攝取不均衡等問題(林佳蓉,2006;楊淑惠等人,2001;楊淑 惠等人,1999;黃雅文,1994);再加上許多家長常常將食物當作是獎賞孩子的 方式,更使孩子陷入飲食不均的危機(許樹淵、崔凌震,2004)。

一項研究指出電視看越多,越容易導致孩童攝取高糖份的穀類脆片,研究結 果發現,每天看電視時數和家庭中擁有高糖份穀類脆片的數量成正比,亦即看電 視時數越多,家庭中的高糖份穀類脆片就越多(何佳芬譯,2007)。

由上述討論可知,食物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當攝取適當的食物時,可以使人 獲得健康與營養,但若攝取不當的食物,亦會引起疾病,尤其當孩童在收看電視 時,容易不知不覺攝取許多高熱量的食物,易使幼兒出現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

(二)運動與身體健康之關係

Medina(2008)指出運動會增加身體每個部位的血流,因運動刺激了血管進 而增加它的血流量,當血流量大時,血液中的氧氣及養分也就更容易輸送到身體 的每個地方,相對的,身體中的廢物也就因而容易排出(洪蘭譯, 2009)。此外,

運動能夠增進人體的心肺功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體適能與耐力、刺激神經 系統,使人體得以保持在一個好的循環系統中(許樹淵、崔凌震,2004)。

國內學者陳俊忠表示,安逸的生活、活動空間不足、生活習慣改變、飲食 不均衡,易導致身體活動量不足、近視及肥胖的產生(引自劉潤興,2004)。

國家衛生研究院以7 至 11 歲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採用實驗研究法,進行探 究運動與兒童脂肪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有運動」的組別,體脂肪量有顯著的 改善,且內臟脂肪也顯著低於「無運動」組別兒童(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 員會,2001);不僅如此,當兒童長時間靜態的收看電視,相對其他活動的時間 就會減少(如:戶外活動、與其他人互動),而這些活動皆有助於兒童發展,只 收看電視會讓兒童喪失肢體發展、感覺活動以及觸覺發展等機會,畢竟「看」不

會(周芊、吳知賢、沈文英,2004)

國外學者Crombie(1999)指出,看電視的時數增加與坐式的生活形態容易 導致肥胖,坐著時間越長相對身體活動量減少,進而形成肥胖的趨勢。

由此可見運動與健康兩者是不可分割的關係,尤其收看電視的坐式型態更 容易使我們的身體活動量減少,進而導致肥胖,在此,電視收視行為與幼兒的活 動量或BMI 值亦為本研究探討的焦點。

(三)睡眠與身體健康之關係

睡眠乃是基本的生理需求、生理行為的一種狀態,而且也是恢復體力最好的 方式(洪蘭譯,2009)。充分的睡眠有助於神經的傳導、消除疲勞、增強記憶、

促進成長、調節情緒、完成身體所需的新陳代謝以及增強免疫力(潘意鈴,2009;

洪蘭譯,2009;許樹淵、崔凌震,2004)。研究發現睡眠和人體的許多功能都有 關係,睡眠狀況不佳的人會影響食慾,也會影響胰島素將葡萄糖轉換的能力,而 睡眠不足會影響其注意力、記憶、情緒、推理能力甚至是運動技能;若持續不睡,

甚至會加速人體的老化,讓人失智(洪蘭譯, 2009)。

睡眠對於幼兒的發展有密切的關聯,其中牽係著與幼兒生長有關的重要內分 泌,即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激素,

它影響著肌肉、器官、骨骼和細胞的成長發育,是促進人體生長所必需的激素,

尤其對於正在成長發育的幼兒而言更為重要;此激素在熟睡後和運動時分泌最為 旺盛,且熟睡後的分泌量是白天的3 倍以上,在夜晚入睡後 1~2 小時,其分泌量 達到高峰,因此,充足且高品質睡眠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成長發育極為重要(司 晏芳,2007)。

根據朱嘉華與方進隆(1999)研究發現,長期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增加睡 眠的時間、減少睡眠潛伏期、喚醒時間和次數也會降低、重要的是還能增進睡眠 品質,因此,運動也是獲得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幼 兒 在 睡 前 收 看 電 視 究 竟 會 造 成 什 麼 影 響 ?Christakis 與 Zimmerman

(2006)指出,這和「看什麼內容」與「收視的環境」有關(何佳芬譯,2007)。

幼兒在睡前看電視甚至是在床上看電視會使身體需要保持清醒的狀態,尤其是在 房間裡看電視,大腦會將清醒與房間環境作連結,使幼兒可能在房間內也保持著 清醒,導致不易入睡;另外,睡眠也會因電視中的光線而受到干擾,因光線可能 抑制了退黑激素的分泌,導致睡眠品質受到影響;而電視節目內容也會間接的影 響孩子的情緒,使孩子不易入睡(楊翎妁,2009)。

許多專家亦紛紛提出相似的看法,在就寢前收看電視會使幼兒產生睡眠困難 的現象、容易拖延睡覺時間、在睡前會有焦慮感且在睡眠中產生夢魘的情形(黃 志成等,2008;李宛蓉譯,2007;趙志恆譯,2007)。一項針對電視與做惡夢的 相關研究,比利時學者以2,500 名高中生進行調查訪問,調查結果顯示,35%的 學生表示,他們至少一個月會做一次和電視有關的惡夢,因此學者認為遠離電 視,是一個很好預防兒童做惡夢的方法(柯佳芬譯,2007)。

由上述討論可知,睡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而電視收視行為又會影響睡眠 的時段、時數與品質,因此,研究者欲探討幼兒的電視收視行為與睡眠的關聯性。

二、 健康的心理(Health Mental)

心理的健康是指個體具有清晰與連貫的思考和學習能力,能夠面對各種情 緒,並且適切的表達出來,包含處理緊張、壓力、沮喪和懷疑等(鄭惠文等人,

2004),亦即個體能疏導內心的情緒力量,承受適量的打擊與壓力。本研究之心 理健康是指幼兒的情緒表現,並針對「情緒的意涵」及「電視收視行為與情緒健 康之關係」進行討論,分述如下:

(一)情緒的意涵

情緒是心理活動的一環,人們經常藉由各種的情緒反應(如:喜、怒、哀、

樂等)來表達對周遭人、事、物的心理感受(黃志成、王淑芬,1995)。情緒為 個體受到某種刺激後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包含生理的變化、情緒經驗以 及情緒行為;在生理方面是指外在刺激引起身體機能的變化,可能會影響腎上腺

素、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等;情緒經驗是指外在刺激不一定能引起個 體的情緒反應,而是經由個體對刺激的解釋,進而決定情緒之反應強度;在情緒 行為係指情緒引發的行為反應,例如:注意力問題、缺乏耐心、思考受到影響、

易焦慮、易怒、具言語或行為上的攻擊(蕭淑貞等人,2003;張淑婷,1992)。

綜上所述,情緒的表現是一種極為複雜的心理感受,不僅個體內在心理活動 受到影響,生理亦會受到刺激使個體處於一個激動的狀態,使個體在生理上與行 為上產生變化(王文君,2008)。

幼兒在生活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事、物,心理會經歷得意、快樂、悲傷、

憤怒、喜悅、恐懼、嫉妒、矛盾等各種的情緒衝突,而誘發這些情緒的原因可能 來自與個體的利益關係、動機、主要目標等相關事件,且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情緒 是單純的由個體固有的情感刺激所誘發的,多數的情緒產生,皆與誘發事件具有 特定的意涵和相關性(林仁和、黃永明,2009;楊麗燕,2003)。此外,不同的 情緒觀對人的生活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常持正向情緒的人,較具有挫折容忍力 及利他行為的產生,在學習表現上也能做較複雜的思考,促進心理功能的表現,

進而影響個人的情緒、態度與社會適應(王春展,1999;劉方,1999)。反之,

負向的情緒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活動,導致幼兒學習成效降低,亦會影響人際互

負向的情緒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活動,導致幼兒學習成效降低,亦會影響人際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