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對幼兒之主照顧者、政府相關單位以及後續研究者提 出建議,其詳細建議內容說明於後:

一、對幼兒主要照顧者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幼兒的視力、BMI、一週內收看電視的天數、平日與假日 收看電視的時數、家庭電視機數目、家庭電視機擺放位置以及有無裝設有線電視 等與幼兒電視收視行為和親子共視有關聯,因此,研究者建議如下:

(一)幼兒視力

本研究結果發現,視力正常之幼兒的電視收視行為比近視的幼兒佳,因此,

建議幼兒的主要照顧者應隨時的關心、注意並矯正幼兒不良的電視收視行為,如 此可減低幼兒罹患近視的風險。

(二)幼兒 BMI

本研究結果顯示, BMI 指數正常的幼兒,其電視收視行為比其他體型之幼 兒佳,因此,建議幼兒之主要照顧者應陪同幼兒一起收看電視並隨時矯正幼兒不 良的電視收視行為(例如:收視時數與收看電視的距離等),如此可降低幼兒BMI 指數超出正常範圍值的風險。

(三)一週收看電視的天數與一天收看電視的時數

本研究發現,幼兒一週收看電視若超過 5 天,則幼兒之電視收視行為就會比 不好,且平日及假日一天收看電視超過2 小時者,其電視收視行為也較差,因此,

建議幼兒不要每天都收看電視,且平日及假日的收視時數不超過2 小時。

(四)家庭電視機數目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中電視機數目為 1 台者,其電視收視行為會優於家庭 中電視機超過1 台者,因此研究者建議,家庭中電視機數目最好不超過 2 台,如

此可減少幼兒在家中接觸電視的機會。

(五)家庭電視機擺放位置

本研究發現,家中電視機擺放在餐廳、主臥房或幼兒房間者與幼兒電視收視 行為達顯著關係,故建議幼兒的主要照顧者不要將電視機擺放在主臥房、餐廳及 幼兒房間,因為若是幼兒與主要照顧者有共眠的習慣,則將電視機擺放在主臥房 會增加幼兒睡前收看電視的機會;若幼兒有自己的房間,則房間內有電視機,更 容易讓幼兒隨時隨地的收看電視;而將電視機擺放在餐廳,則會影響幼兒的用餐 情形,故不建議將電視機擺放在家中這三個地方。

(六)家庭之有線電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中沒有裝設有線電視者,其電視收視行為會優於家庭 中有裝設有線電視者,因此,建議家中應避免裝設有線電視,因家中裝設有線電 視後,其收視的節目內容相對增加,使幼兒收看電視的驅力增強,因此,研究者 不建議家庭中裝設有線電視。

(七)幼兒之主要照顧者

幼兒主要照顧者應陪同幼兒一起收看電視,並隨時注意與關心幼兒收看電視 的情況,避免幼兒養成不良的電視收視行為,進而影響幼兒之健康。

二、對政府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電視節目品質之管控

本研究發現幼兒的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有顯著關聯,因此建議政府相關 單位能夠積極、有效的管控電視節目的品質與內容,並能夠更嚴格審核電視節目 內容的等級,降低幼兒接觸不良電視節目內容的機會。

(二)電視收視行為之宣導

本研究發現,幼兒之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成正相關,因此,政府相關單 位應加強宣導電視收視行為對幼兒身體、心理及社會健康的重要性,藉由媒體傳

播的力量,使更多的幼兒照顧者正視這樣的問題,電視機不再是個免費又好用的 保母,加強大眾對幼兒電視收視行為的正確觀念。

三、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設計上的建議

本研究採橫斷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因此,無法瞭解電視收視行為對幼兒長 時間的影響,也無法瞭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亦無法得知電視節目內容對幼兒 心理或行為產生何種變化,故研究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縱貫性研究方法,瞭解 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兩者長時間關聯,亦可採實驗設計的方式,瞭解兩 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另外,可採質性研究法,瞭解幼兒收看電視後的心理和行為 上的改變。

(二)研究地域上的建議

本研究地域為中部地區六縣市為研究母群體,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 之幼兒,且研究結果顯示,臺中市幼兒的電視收視行為優於其他地區幼兒,因此,

研究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擴大樣本母群,或以其他地區之幼兒為研究對象,瞭解 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的關聯。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Christakis, D.(2008). TV’s role in childhood behavior and obesity. 媒體對幼兒早 期發展的影響會議手冊,信誼基金會。

Daisy Lau(無日期)。電視對幼兒的傷害。Infinity Children’s World。2009 年 11 月28 日,取自

http://infinitychildren.com/Documents/V01_Daisy%20Lau-%20TV%20is%20har mful%20to%20kids.pdf

王文君(2008)。故事繪本與幼兒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花蓮 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王泰俐(2003)。政治模仿秀的潛在涵化效果:一個實驗途徑探究。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1-2412-H-004-028),未出版。

王敏如(2000)。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板 印象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淑俐(1990)。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情緒的發展與問題及輔導。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2004)。蘇建文總校閱。發展心理學。台 北:學富。(Shaffer, D. R., 1999)

王澤藍(1997)。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收看電視節目的動機、收視行為及社會 興趣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鬱(2009 年 02 月 24 日)。科學生活:看電視導致的疾病大約有 50 種。中華 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09 年 11 月 24 日取自: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kp/kp.htm

司晏芳(2007 年 4 月)。打生長激素就能長高?。健康雜誌。2009 年 12 月 5 日,

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167

台北縣政府電子法規資料庫(2007 年 11 月 19 日)。有線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

2009 年 10 月 5 日,取自 http://web.law.tpc.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

所有條文&Lcode=B0130002

白玉玲、王雅貞(2006)。辛曼玲審閱。兒童發展。台北市:雙葉書廊。(Fabes, R.

A., & Martin C. L., 2003)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 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7 年 12 月 23 日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2009

年 11 月 15 日 , 取 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D0050015&K1= 托 兒 所

&KeyWordID=&KCDate=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 年 06 月 17 日修正)。幼稚教育法。2009 年 11 月 15 日,

取 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H0070007&K1= 幼 稚 園

&KeyWordID=&KCDate=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台北市:遠流。

朱嘉華、方進隆(1999)。運動與睡眠品質之探討。中華體育,11(2),98-108。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編印(2008)。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 編。台北: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無日期)。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2009 年11 月 28 日,取自 http://food.doh.gov.tw/foodnew/health/Child.aspx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8)。近視歷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2010 年 1 月 30 日,取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_Show.aspx?Subject=200712250

何佳芬(譯)(2007)。客廳裡的大象。台北:久周。(Christakis, D. A., & Zimmerman F. J., 2006)

余思潔(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電視收視行為與其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相關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

吳瑛(2007)。國小學童親子關係、制握信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翠珍(2008)。破解電子童年的密碼-媒體與兒童成長。台北市:信誼基金會 出版社。

吳翠珍(2009)。2009 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調查。富邦文教基金會。2010 年 3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fubonedu.org.tw/download/981216%E5%85%A8%E5%9C%8B%E5

%85%92%E7%AB%A5%E5%AA%92%E9%AB%94%E4%BD%BF%E7%94%

A8%E8%A1%8C%E7%82%BA%E8%AA%BF%E6%9F%A5%E8%A8%98%E 8%80%85%E6%9C%83-%E7%B0%A1%E5%A0%B1ppt.pdf

李生慧、沈曉明、金星明、顏崇淮、吳胜虎、江帆(2009)。上海市學齡前兒童 電視和電腦使用對睡眠行為的影響。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9(7),763-766。

李秀美(1999)。我們在玩蹺蹺板-電視兒童節目實務與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宜蓁(2003 年 3 月)。沙發馬鈴薯站起來。健康雜誌。2009 年 9 月 29 日,取

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611

李宛蓉(譯)(2007)。哈佛醫生的睡眠全書。台北:商周。(Epstein, L. J., 2005)

李金勳(2002)。國小學童收看電視新聞之情形、看法及電視新聞識讀教學成效 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嘉峰(2006)。母親參與子女收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 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嘉梅(2003)。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

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李靜芳(2003)。中文版學齡前期兒童健康生活品質量表之發展。國立陽明大學 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駱遜(2006 年 7 月)。四歲幼兒利社會行為之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小班為例。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籌 備 處 — 幼 兒 教 育 。2010 年 1 月 7 日 , 取 自 http://www.naer.edu.tw/pcontent/TeachActive/u_ActiveFrame.asp?id=150&Progr amID=120

兒童福利聯盟(2005 年 12 月 13 日)。“TV 哪裡有問題?"。2009 年 9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139&typeid=4&offset=20 周芊、吳知賢、沈文英(2004)。媒介與兒童。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慧美(1998)。國小學童電視識讀能力之探討及電視識讀教學成效分析。臺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大翔(2005)。嘉義縣幼兒園兒童健康生活品質家長覺知量表發展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妤芳(2005)。國小中年級兒童對卡通內容及暴力行為的解讀方式之研究。屏

林妤芳(2005)。國小中年級兒童對卡通內容及暴力行為的解讀方式之研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