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電視機就如同擁有神奇魔法的大師一樣,總是可以在螢幕中有千變萬化的演 出,讓人百看不厭,然而,除了欣賞生動豐富的表演外,這些魔術秀是否會對幼 兒產生其他影響?由下探討之。本章內容包含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 題、名詞釋義以及研究範圍與限制,共分為四節,以下依序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黑盒子」中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它既能夠發出各種的聲音效果又可播放出 各式炫爛的影像特技,這樣的小盒子深深的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對七年級以後出 生的人而言,幾乎都是被電視給帶大的,電視媒體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家長最佳的 幫手、孩子最好的保母,因此,「電視保母」的稱號也就應運而生了(何佳芬譯,

2007)。對於生活在資訊時代的人們,電視機已成為每個家庭中的必需品,也是 家庭休閒娛樂的重要來源,根據媒體市場調查公司2004 年 3 月的「2003 年台灣 地區電視觀眾研究」顯示,台灣地區(不含離島)每戶家庭之電視機擁有率整體 平均為99.0%,兩台以上電視機的平均擁有率為 60.3%,而擁有電視機的家庭中,

每戶平均擁有1.88 台的電視機(廣電人,2003)。從電視機擁有率的數據可知,

人們對電視的依賴程度,不僅成人對電視愛不釋手,相對的幼兒對電視也充滿好 奇。

在兒童收視時數方面,兒童福利聯盟在2005 年台灣兒童傳播權調查研究中

顯示,台灣兒童每星期平均花費超過17 個小時在看電視,而非假日每天平均收 視2.3 小時,其中每天看 3 小時以上的兒童接近三成(28.7%),甚至有大約一成

(12.7%)的兒童在平常上課日每天看電視超過 5 小時;週末放假孩子看電視的 時間更長,亦即台灣兒童每年花費1,000-1,200 小時在看電視上(兒童福利聯盟,

2005)。當孩子從高中畢業後,花費在收看電視的時間,會比他們清醒時所從事 的任何活動時間長(白玉玲、王雅貞譯,2006)。

收視的節目部份,兒童最愛看格鬥類卡通高達六成左右,偶像劇次之,約有 五成左右(54.8%)收看,接著鄉土劇的收看約有近五分之一(17.6%),最後是 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教育節目只有大約一成(13.3%)的兒童會觀賞,換言之,「教育 節目」只能討13.3%的兒童歡心,遠不如其他不含教育價值的電視節目(兒童福 利聯盟,2005)。由上述的調查結果可知,兒童觀賞電視的時間過長,取代了其 他戶外活動或親子交流,且在收視節目方面也非收看優質節目,反而賦有教育意 涵的節目無法讓孩子的眼光駐留,這樣的收視品質不禁讓人擔心。

除此之外,電視消耗了幼兒大部分的休閒時間,在收看電視的同時,不僅只 是「收看」而已,電視更具有形塑人們的想法和知覺的能力,在電視裡學習了所 謂的「人生」。幼兒的認知能力仍在建構的同時,也對外在的資訊充滿新鮮感與 好奇心,而電視媒體所傳遞出來的訊息即成為兒童學習模仿的範本,長期下來,

孩子很容易學習電視所呈現和傳遞的訊息,藉由「重複暴露」的過程,電視內容 建構了社會現實,孩子會依據傳遞的訊息作為一個生活的參考架構,來理解真實 社會中的現象,但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又處於未發展成熟的階段,缺乏判斷虛擬與 真實的的能力(吳翠珍,2008),因此,使孩子出現電視情節與現實生活之間的 混淆,導致非社會化的行為產生,甚至不當行為可能延續至青少年或成年階段

(Zimmerman & Christakis, 2007),由此可知,電視對幼兒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關於電視媒體對兒童的影響,國內外已有許多的研究說明電視對兒童的影響

(黃怡嘉,2009;林欣平,2003;陳靜音,2003;李金勳,2002;陳巧燕,2002;

詹國新,2003;伍至亮,2001;王敏如,2000;林秀芬,2000;林淑貞,2000;

葉芝伶,2000;蔡菁秤,2000;周慧美,1998;劉至強,1997;李秀美,1995;

黃明明,1992;Morgenstern, Sargent, & Hanewinkel, 2009;Christakis, 2008;

Anderson & Bushman, 2002),包含有攻擊行為的增加、反社會行為的出現、價值

奪、錯誤的刻版印象、扼殺閱讀能力、視力下降、睡眠不規律以及造成肥胖或身 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的上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Emanuel(2008)在「媒體與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系統性評 論」研究中,檢視過去28 年之間最好的媒體與兒童及青少年健康關係之研究共 有173 篇,之中有 80%的研究表示,經常接觸媒體,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會受到 負面影響;在研究中亦顯示媒體與7 項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包括「吸菸問題」、

「性行為的提早發生」、「孩童身體的肥胖問題」、「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學 業成就低落」、「吸食毒品」與「酗酒」(The New York Times , 2008)。由上可知,

電視對兒童的影響不僅止於學習層面,另涵蓋身體上的影響、心理上的改變以及 情緒上調適,因而對兒童形成全面性的影響力;雖已有許多研究從不同的角度瞭 解電視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然而,眾多研究皆以單一面向瞭解電視媒體 的影響力,鮮少由全面的健康情形進行探究,此為本研究之研究重點。

鑒於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別讓 2 歲以下的小孩看電視,因2 歲以下幼兒腦部神經正值快速成長期,迫切需要直接 的與父母和其他重要照顧者互動,為健康的大腦發育和健全適當的社會互動做準 備,因此2 歲以下幼兒最好避免與電視接觸;至於大小孩,建議只看優質節目,

且一天不超過2 小時(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999)。台灣方面,已在 民國88 年修訂「有線廣播電視法」,明定電視節目內容分級的規範(台北縣政府 電子法規資料庫,2007),以減少兒童接觸到不良電視資訊的機會;另外兒童福 利聯盟也在2005 年訂為「兒童傳播權」,呼籲各個機關團體推動立法,保障兒童 與青少年收視的品質與權利。由上可知,無論是醫學專家、政府機關或民間非營 利組織都積極的在介入兒童傳播的收視環境,受重視的程度已不在話下,由此可 知電視媒體對兒童的影響並非單一面向,而是多層面的力量。

雖然電視中充斥著許多不適當的節目或畫面,但電視仍具有正面的功能存 在,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節目」即為一大功臣。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 2007 年第 4 季「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電視節目推薦」名單中,就有許多

適合且具教育意涵的兒童節目,有的是以藝術為主軸,讓藝術以生活化的方式呈 現,讓藝術變的更容易與孩子親近;也有以科學為主題,讓科學不再是個難題,

動畫的呈現技巧使科學的原理原則更加活潑有趣;另外東森YO YO 台的節目也 是倍受好評(媒體工人,2007)。美國「神偷卡門在哪裡」(Where in the World is Carmen Sandiego)以遊戲競賽的方式進行地理教育,讓兒童在學習得過程中增 加參與感;「芝麻街」(Sesame Street)、「羅吉先生的鄰居們」(Mr. Roger’s Neighborhood)這類電視節目試圖引導兒童如何培養認知技能(李秀美,1999)。

學者Van Evra(1988)綜合許多研究表示,若能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優質電視節 目,將能夠引發兒童對不同事物的興趣,使兒童的興趣得以被激發,並且可以刺 激兒童之間的討論與互動。電視在某個程度上對兒童是具有教育上的功能,也能 帶給孩子具有正向意義的教材(引自蔡蓉蓉,2008)。

目前國內之研究,有許多針對兒童對電視節目解釋、認知、理解的過程進行 探討(張文宿,2009;劉愛真,2007;蔡姿瑩,2006;李嘉梅,2003;李金勳,

2002;林秀芬,2000),也有對卡通節目、戲劇、靈異等單一角度來瞭解節目內 容對兒童的影響或節目內容的適切性(黃怡嘉,2009;戴秀玲,2003;詹國新,

2003;林欣平,2003;陳靜音,2001 ),但鮮少以幼兒整體的健康情形作為依變 項,全面瞭解與探究電視媒體對幼兒健康的影響,然而,幼兒的健康才是最根本 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電視收視行為與幼兒健康情形進行深入探討,希 冀本研究可作為幼兒父母、教保相關工作的人員及政府相關單位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