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情緒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幼兒情緒相關研究

關於情緒相關研究本節研究者將探討,國內近年許多研究學者對於幼兒情緒

研究之情形,並對於本研究之自變項性別與年齡對幼兒情緒影響,探討先前研究 學者研究之結果。

壹、國內情緒之研究

幼兒情緒能力對於幼兒未來人際關係影響深遠,不但廣為教育界所重視,而 且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亦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先瞭解 先輩學者們對「幼兒情緒」的研究結果以為鵠的,因此研究者蒐集目前國內有關 幼兒情緒之研究方法,發現近年已發表研究論文以行動研究、調查研究法、個案 研究及實驗研究四個面向為主,其中又以行動研究方式為多,分別有:許雅清,

2006;陳怡芬,2007;陳正如,2009;陳春鳳,2011;沈佩誼,2011;陳美惠,2012;

李欣蓓,2013;吳啟敏,2013;朱素珠,2014;黃薇芯,2015等人;調查研究法 則有:林彥君,2003;蔣雅琳,2005;張鳯吟,2005;林琴,2010;張鳳如,2011;

鍾麗儀,2011;葉芳瑜,2013;黃韋翎,2013;邱靖婷,2014等人;以質性研究 方式則有:沈怡婷,2005;何正云,2007;鄭侰恬,2008;楊彩雲,2008;張建 博,2009;張銘珊,2009;許恩琳,2015等人;實驗研究法則有:周育如,2009;

鄭尹文,2010;顏嘉辰,2014;蔡雅如,2013等人。研究者歸納以上多位學者研 究之內容發現,關於幼兒情緒研究方法為以上四種研究法為主,其研究內容可歸 納為:「課程與幼兒情緒」、「照顧者與幼兒情緒」、「教師與幼兒情緒」、「同儕與幼 兒情緒」四大類別,因此研者將針對上述部份整理如以下摘要表2-2至2-5:

就幼教工作者的角度而言,對於幼兒各方面發展仍未臻健全,不論是生理的

32

33

34

35

36

所(阮淑宜,1991)。Goleman (1995)也指出學校有責任協助孩子成為一個擁有適 當情緒與學習樂觀的人。心理學家Bowlby 曾提出兒童對於提供照顧的人會產生依

37

38

(一)情緒理解相關研究

周育如(2009)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親子共讀情緒言談之相關性研 究,針對 120 名幼兒為對象進行施測,對於幼兒理解研究發現,幼兒情緒理解能 力的發展與語言能力有密切的關係,但一般語言能力是情緒理解能力發展的必要 條件而非充份條件。另外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與一般的親子共讀行為無關,而與 父母的情緒言談品質有關,且並非所有的情緒言談都有助於幼兒的情緒理解,因 此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於影響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背 景因素則發現我國幼兒情緒理解與弟妹數有正相關。

顏嘉辰(2014)親子共讀對幼兒情緒理解及情緒調節中,對於 59 位大班幼兒 進行為期八週的繪本實驗研究,並於實驗前後,以一對一「情緒理解測驗」、「幼 兒情緒發展量表」(家長版)、「幼兒情緒發展量表」(師長版)等研究工具進行施 測。發現親子共讀對話式繪本可提昇幼兒情緒理解及調節能力。

邱靖軒(2014)幼兒情緒理解之發展:從他人欲求及過去經驗推論其情緒能 力,針對台北巿 180 位幼兒為研究對象,以情境故事及訪談方式進行研究,研究 結果發現:6 歲幼兒在推論他人欲求的情緒理解能力優於 4 歲幼兒,並且在無提供 情緒表情線索中,其情緒理解表現能力是優於有提供情緒表情線索。另外幼兒在 負向情緒情境中,其情緒理解表現能力是優於正向情緒情境。

綜合上述情緒理解相關研究發現,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與語言能力有密切的 關係,且親子之間的共讀對話式繪本也可幫助提昇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值得注 意的是,父母與幼兒平日的情緒言談以及幼兒家中的手足人數,也會直接影響幼 兒的情緒理解的能力,因此在幼兒的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

39

(二)情緒表達相關研究

李尹文(2010)「嬰兒手語」學習經驗與幼兒情緒表達之研究,針對北部 19 對和 21 對分別為受過嬰兒手語課程和未受過嬰兒手語課程之情境觀察,發現受試 幼兒中,59%以聲音手勢,36%以語言手勢來表達初始的高興情緒。69%的受試幼 兒會以語言手勢來表達初始的害怕情緒,且曾學過嬰兒手語的幼兒比沒有嬰兒手 語學習經驗的幼兒,在害怕情境中,會使用較多類次的後續情緒因應方式,尤其 在下列背景變項中特別明顯:年齡小、男生、女生、無兄姊、和固執型氣質。

沈佩諠(2011)應用一人一故事劇場於幼兒情緒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針對 台東縣某鄉托兒所 30 位幼兒,應用故事劇場方面設計課程來觀察幼兒情緒表達能 力,透過語言與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情緒;並經由故事彼此連結,引發相關的情緒 分享,在劇場有架構的引導下,使幼兒能有規則的表達情緒狀態,最後藉由劇場 為媒介讓幼兒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綜合上述學者之研究,在透過手語和故事劇場來觀察幼兒的情緒表達情形 中,曾經學過手語的幼兒表達方式是比較多元的,由此可知幼兒的情緒表達可透 過學習和適當的引導來增強。

(三)情緒調節相關研究

陳佩蓉(2007)母子情緒討論與幼兒情緒調節之關係,選擇台南地區 48 對母 子及老師進行研究,並利用「幼兒情緒調節表現量表」及「情緒討論語言編碼手 冊」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發現母親與幼兒所使用的情緒討論語言有關聯,且母 子的情緒討論語言與幼兒的情緒調節表現有關。討論過程中,母親「重複」幼兒 的情緒詞彙,與教師或母親所評定幼兒的「知覺敏感度」表現,都有明顯正相關;

另外研究中發現母親情緒討論的社會化行為以及幼兒的情緒調節表現,有性別上 的差異。結果顯示母親對女兒有較多「自己」的情感傾訴、以及較多的「澄清」

功能語彙,在情緒調節表現方面,女生在「注意力專注」、「抑制控制」、「容易愉

40

悅」表現有優於男生的趨勢。

葉芳瑜(2013)家長食物選擇與幼兒飲料零食攝取及幼兒情緒調節之關係之 研究,對苗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家長發出 520 份問卷,並回收 398 份,在幼兒飲 料零食攝取對幼兒情緒調節關係之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健康飲食行為比食物風險 認知更能預測幼兒飲料零食攝取。若幼兒飲料零食攝取越低,幼兒的「注意力專 注」、「抑制控制」、及「衝動控制」情緒調節能力會越佳。

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發現,若要了解幼兒情緒能力必須先要了解情緒產生的 原因及狀況,才能適當的引導幼兒的正面及負面情緒,在幼兒的情緒能力研究內 容中理解、表達與調節與家長和教師之引導有正相關,由此可知幼兒情緒能力之 重要性。

貳、幼兒情緒能力相關變項

目前國內針對幼兒情緒能力的「性別變項」與「年齡變項」研究並不多,但 在研究幼兒情緒時,有些學者仍認為性別、年齡與地區在情緒能力的控制上的確 會有所差異,所以在研究幼兒的情緒時,往往會將此因素納入自變項做為探討之 重點。因此研究者探討幼兒情緒的相關研究之後,對於幼兒年齡、性別與情緒能 力之間的變項關係,整理成表格2-6與表格2-7方式以方便閱讀者參閱,資料如下:

(一)性別

有許多學者在研究幼兒情緒時,都將性別這個變項納為研究探討的重點,且 根據大部份研究結果顯示女生在情緒能力表現方面優於男生,研究者整理自林文 婷(2008)之性別變項,再加入孫麗卿(2011)年以後之資料匯整成表2-6,以下 就整理情形如表2-6。

41 表2-6

性別與幼兒情緒能力之變項分析表 學 者

(年代) 研 究 方 式 與 研 究 結 果 Fuchs Thelen

(1988)

發現男生比較會壓抑悲傷的情緒,而女生比較能藉著社會可以接受的 方式來調節情緒,因此女生比男生更能知覺到情緒的經驗。

Brown Dunn

(1996)

以縱貫法3年的時間探討3- 6歲的幼兒探討在情緒理解方面的連續 性,結果發現:女童在情緒的理解上優於男童。

Brenner Salovey

(1997)

資料來源:林文婷(2008:31)。

綜合表格 2-6 內容顯示,先前學者研究幼兒在性別方面,在情緒調節、理解、

42

之年齡變項,再加入楊美月(2015)年以後之資料匯整如表2-7:

表2-7

年齡與幼兒情緒能力之變項分析表

學者(年代) 研究對象與年齡 研究方式 研究結果

Sarrni, Taylor, Harris

(1980)

Ekman, Roper, Hager

(1980)

探討5、9、13歲兒童 模仿影帶中模 特兒的表情

結果發現年齡越大者,越容 易模仿他人的情緒表情。

Carroll, Steward

(1984)

Brenner, Salovey

(1997)

資料來源:林文婷(2008:30-31)。

43

由以上表2-7中可知,幼兒在情緒的察覺、理解、表達與調節的表現,會隨著 年齡的增長而有所不同,並由簡單趨向複雜化。

(三)地區

黃韋翎(2013)在「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中,以 臺北市與臺東縣 4-6 歲幼兒及母親為施測對象,得有效問卷 450 份,研究 3-6 歲幼 兒的情緒能力量。內容包含「情緒察覺與辨識」、「情緒表達」、「情緒理解」及「情 緒調節」等四個向度。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母親與臺東縣母親皆具高親職效能 與情緒能力,但臺北市母親親職效能較高,臺東縣則是幼兒情緒能力較高,另外 幼兒情緒能力會因父母與幼兒背景變項不同而產生差異。

邱靖婷(2014)在「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之相關研究」中,分別也以台北巿與台東縣511位4至6歲幼兒及母親為探討對 象,研究結果顯示,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在「同儕關係問題」層面有顯著 差異。

另外,陳佑甄(2006)以台北縣市三間私立幼稚園、一間公立幼稚園,以及 一間公立國民小學的四歲、六歲與八歲兒童,共計一百五十三位兒童為研究對象,

以一對一個別訪談的方式研究兒童隱藏情緒理解部份,並同時以年齡、性別、地 區三個因素為研究自變項,依此部份來探討自變項與幼兒隱藏情緒之關係,研究

以一對一個別訪談的方式研究兒童隱藏情緒理解部份,並同時以年齡、性別、地 區三個因素為研究自變項,依此部份來探討自變項與幼兒隱藏情緒之關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