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上述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三點具體建議,以作為日後臺東縣學校及 行政單位、幼兒園老師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一、學校方面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對學校及行政單位的建議如下:

(一)辦理適合引導幼兒情緒之相關研習,並鼓勵成立教師專業社群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東縣學前幼兒情緒能力以女生和中班生較佳,因此學校 方面應該積極辦理校內外相關的知能研習活動,或適合家長與幼兒之親職教育 活動,並聘請有關專家對於如何引導情緒能力不佳的幼兒給予建議,使家長和 教師都能增加情緒引導之能力,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安排經驗豐富的教職人員,讓資歷及經驗較不足教師有學習及諮詢的對象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班別之幼兒情緒能力有顯著差異,而在幼 兒的了解別人、情緒調適及自我激勵方面差異較明顯,因此在學校在安排編班 時,可由經驗豐富教師搭配經驗較不足之教師,以提供在教學環境下,能夠對於 幼兒情緒問題及學習引導方面的幫助。

二、教師方面

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對幼兒園教師的建議如下:

(一)積極增進幼教專業能力,強化對幼兒正向情緒領導之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東縣學前幼兒情緒能力百分等級方面,在 17 至 83 之間 的人較為多數,但百分等級 16 以下情緒發展遲緩的人則排名第二,因此在學校教 師的引導與正向鼓勵則極為重要,建議教師在教學期間多以正向方式,引導幼兒 能夠有較佳的情緒表達,並且可用小遊戲或情境故事方式讓幼兒練習關心同儕並

97

產生同理心。

(二)教師之間建立相互支持與良好的分享管道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東地區關山線的幼兒情緒能力比巿區幼兒的情緒能力較 佳,而大武地區幼兒的情緒調適又比巿區幼兒的較佳。因此建議在不同地區之教 師能夠有相互支援與分享的管道,適時尋找校內外資源和力量,逐步加強對幼兒 情緒之正向引導,共同為幼兒情緒能力成長而努力。

三、後續研究者方面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臺東縣的學前幼兒園的幼兒為主,故在樣本取樣的對象上為臺東縣 的幼兒,因研究結果的推論受到地域性的限制,因此未來可將研究對象推至整個 東部地區以了解東部地區學前幼兒情緒能力與其它地區之差異。

(二)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因受人力及時間之限制,故僅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並訪談教師,由於 研究對象為幼兒,因此由教師平時觀察幼兒狀況為塡答,而塡答教師可能受到其 情境與主觀判斷影響,無法完全以客觀的立場塡答問卷,故建議未來研究相關議 題者可擴大研究方式,在各方面條件許可之下,可再加入觀察之研究方式,使研 究更具有參考性與真實性。

(三)就研究變項而言

影響臺東縣學前幼兒的情緒能力各層面的變項因素甚多,由其是來自於幼兒 的原生家庭,因此未來在進一步研究時,研究者可以增加幼兒家庭背景因素,以 便更能了解幼兒情緒能力現況之全貌。

98

9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春展、曾竹寧、葉郁菁、謝毅興(2002)。兒童發展。臺北巿:華騰。

朱素珠(2014)。正念取向幼兒情緒教育課程發展及其對幼兒情緒能力影響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縣。

江文慈(2012)。大學生的情緒調整歷程與發展特徵。教育心理學報,35,249-268。

吳亭萱(無日期)。幼兒情緒教育之探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吳啟敏(2013)。運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 陽科技大學,臺中巿。

李欣蓓(2013)。使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 竹教育大學,新竹巿。

李素卿(譯)(2001)。Lazarus, R. S., & Lazarus, B. N.原著。感性與理性:了解 我們的情緒。臺北巿:五南。

李瑞玲、黃慧真、張美惠(譯)(1988)。工作EQ。臺北巿:時報。

沈佩諠(2011)。應用一人一故事劇場於幼兒情緒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沈怡婷(2005)。母親介入與否、幼兒情緒反應強度與情緒調整策略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教育大學,臺北巿。

阮淑宜(1991)。學前兒童情緒與認知之探討。幼兒教育年刊,4,P.87-94。

周育如(2009)。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及其與親子共讀情緒言談之相關性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巿。

周育如、黃迺毓(2011)。文化下的建構:幼兒對情緒內涵的理解。人類發展與 家庭學報,13,P.1-26。

100

林文婷(2008)。幼兒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林彥君(2003)。照顧者的情緒智力、幼兒情緒調節能力及其人際關係之探討(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巿。

林美珍、黃世琤、柯華葳(2007)。人類發展。臺北巿,心理。

林凰琴(2010)。發展遲緩兒童情緒能力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巿。

邱靖軒(2014)幼兒情緒理解之發展:從他人欲求及過去經驗推論其情緒之能力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大學,臺北巿。

邱靖婷(2014)。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 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凃金堂(2011)。SPSS 與量化研究。臺北巿:五南。

教育部(2011)。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

教育部(2015)。103學年臺東縣幼兒園人數。取自網址

http://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MQA1AA2 張春與(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巿:東華。

張美惠(譯)(1996):EQ。臺北巿。時報文化。

張殿國(1996)。情緒的控制和調節。臺北巿:暖流。

張銘珊(2009)。主題教學中的幼兒情緒教育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東大學,臺東巿。

張鳳如(2011)。婚姻衝突因應策略與幼兒情緒調節及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巿。

張鳳吟(2005)。學前幼兒情緒性、情緒調節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

臺南巿。

101

孫麗卿(2011)。父母親的兒童發展信念和幼兒社會情緒行為之相關研究。幼兒教 保研究期刊,6,41-36。

章淑婷(1992)。兒童情緒發展之探討。幼兒教育學報,1,P.35-56。

莊秀敏(2009)。提升社經弱勢幼兒情緒能力之實驗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莊素芬(譯)(1999)。情緒發展與 EQ 教育(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Building an Emotion-Centered Curriculum)。

許恩琳(2015)。幼兒園教師以口語引導幼兒情緒事件之初探—以開學預備週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巿。

許雅清(2006)。幼兒情緒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 學,臺南巿。

陳正如(2009)。幼兒情緒教育方案實施歷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巿。

陳佑甄(2006)。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臺北巿。

陳佩蓉(2007)。母子情緒討論與幼兒情緒調節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臺南巿。

陳怡芬(2007)。童書融入情緒中心課程對幼兒情緒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巿。

陳建州(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臺東師 院學報,12 期。

陳春鳳(2011)。幼兒情緒與繪畫表現之探究:情緒繪本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巿。

陳美惠(2012)。運用圖畫書進行幼兒情緒教育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 教育大學,屏東縣。

102

陳皎眉、林宜旻、徐富珍、孫旻暐、張滿玲(2009)。心理學。臺北巿:雙葉書 廊。

陳皎眉、楊家雯(2009)。T&D飛訊,81,3。

陳豔玲(2007)。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情緒能力、幸福感與憂鬱傾向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巿。

游恆山(譯)(2002)。K. T. Strongman 著。情緒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臺北巿:五南。

黃世琤(譯)(2004)。Alan Sroufe著。情緒發展 早期情緒經驗結構。嘉義巿:濤 石文化。

黃韋翎(2013)。地區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黃維明(1999)。誰在照顧你的孩子。天下雜誌特刊,27,114-118。

黃瑽琤(2014)。幼兒的同儕社交地位與負面情緒調節策略之探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巿。

黃薇芯(2015)。運用情緒教育課程提升幼兒情緒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巿。

楊美月(2015)。父母教養態度幼兒情緒能力與問題解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巿。

楊彩雲(2008)。運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情緒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巿。

葉芳瑜(2013)。家長食物選擇與幼兒飲料零食攝取及幼兒情緒調節之關係(未 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巿。

賓靜蓀(譯)(2008)。學習動機: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臺北巿:天下。

劉宜芳(2010)。母親教養態度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巿為例(未

103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巿。

蔡秀玲、楊智馨(2007)。情緒管理。臺北縣:揚智。

蔡壹亘(2006)。國小學童不同同儕關係與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巿立教育大學,臺北巿。

蔡雅如(2013)。情緒教育課程對幼兒情緒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嘉義大學,嘉義巿。

蔣雅琳(2005)。父母的後設情緒理念對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巿。

鄭伊恬(2008)。音樂活動對幼兒情緒調節發之實徵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巿。

盧靜芬(2005)。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抗拒的處理。臺北巿:心理。

簡淑真(2001)。幼兒情緒知多少?百位幼兒情緒報告書。臺東師院學報,12,

簡淑真(2001)。幼兒情緒知多少?百位幼兒情緒報告書。臺東師院學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