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意識形態下的性與性的「工作」

第一節 性的「幽靈」與拜物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第四章 意識形態下的性與性的「工作」

第一節 性的「幽靈」與拜物教

第一款 性的意識型態之分析

一、性的意識型態及其特徵

至此,本文已經爬疏過許多主張性交易非法的論述,這些論述雖然在倫理學 層次上看似十分站得住腳,但在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中,卻可能有一些無法解釋 的矛盾之處。此外,由於在大多數的交鋒上,反對和支持性交易者都各自使用價 值、權利等上位的價值概念直接碰撞,因此最終的結果常會處於公說公有理、婆 說婆有理的局面而爭執不下,因為很難說兩方所主張的權利或價值具有優先性,

例如當一方主張人格自主而一方主張性工作者的工作權時,兩者的對話其實是難 有交集和共識的,因為對於性的看法就已經有著根本上的差異。而之所以會有這 樣的問題,便在於大多數再討論性工作議題時,都會先為「性」下一個概念型的 定義以規範其本質,以檢驗這個行為符不符合這個定義下的要求,然而若這個概 念純粹是出於人們的想像、道德直覺或是宗教信仰等思想,那麼這個理想恐怕計 只存在於人的腦袋之中,與現實生活的物質條件或社會基礎產生脫節,那麼就可 能會落入馬克思所說的意識型態之中。因此以下我們就以馬克思所提出對意識型 態的觀察與描述,來一一檢驗究竟這些對於「性」的想法,究竟是一種人們對外 物質條件的反映亦或只是一種意識型態,若是,又是什麼樣的意識型態?

根據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所提出對意識型態的描述,我們可 以知道意識形態簡言之就是一種「觀念的上層建築」所自成的一套體系,原本他 應當只是人們對於外在環境變化或條件,所反映出的思想,但久而久之這所有的 想法、人生觀、價值觀卻脫離了現實物質條件自存著,彷彿是自己具有存在的生 命一般活著,甚而反過來影響這社會的下層建築和人類的行為模式。本文在第二 章並根據馬克思提出了幾種意識形態的特徵,我們可以以此來檢驗這些對性的想 法是不是一種意識型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1、 性的「概念」沒有獨立的歷史

無庸置疑地,性行為在人類歷史十分久遠,應該說凡有生物必有性行為,然 而性行為的態樣在各個時期自然都不相同,從單純的為了繁衍而性交到泛神信仰 時期的獻祭性交等行為,以及之後開始衍生出了因浪漫愛而起的性愛,此外在各 個不同的民族、不同地點,性行為的模式和思考亦有所差異。這些歷史的軌跡和 發展顯示其實人們對性的想法並非一成不變的,在現今社會下所讚揚、表彰因自 由戀愛底下所發生的性關係,在過去也不見得是被大家肯認的事,反倒基於媒妁 或家長之言的結合才是唯一正當發生性關係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說,現代普遍 價值觀對於性的想法,並非如自然定律一般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會隨著整個社 會的外在條件和物質基礎所改變的,就如同在古代遊牧民族在部落首領死去後,

其妻子會由繼承人續娶之「收繼婚」制度一般,是在遊牧民族特殊的地理環境和 物質條件下產生的,以此以保障在草原相對弱勢的女性生存上的安全以及維繫整 個宗族的傳承,這並不代表遊牧民族對婚姻和性的觀念就是偏差或淫亂的。

而在性工作所談的「性」上亦是如此,沒有哪種性的「概念」是自己突然就 冒出來並且在歷史上流竄的,隨著社會的和經濟條件的不同,進而影響到性生活 模式和家庭婚姻制度的改變而對於性的想法也就會隨之轉變,從封建時代到資本 主義時代,性也就從家族或家父長式的支配下轉變成個人式且涉及私密隱私的事 情,但這也不代表這現狀下理解性的的方式就是最後的真理或答案,就如同前面 所述,任何概念或想法,都會隨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改變而影響,因此在研究性 這個概念或是人們對性的想法或態度時,必須要從人類社會中的物質基礎或社會 條件去看這些想法是如何形成的,而不是運用概念與概念上的解釋與闡釋,故若 一個概念脫離了社會和物質條件的歷史,故若一個概念若自顧自地說著好像自己 歷史有獨立的歷史,那其實就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產生。就如同本文第三章所提到 的,大多數討論在提到性交易時,通常係針對性下一個概念型的定義,並且再用 另外一個概念來解釋其概念,並未論及這個性的概念是衍生自何種物質條件下所 產生,這樣思考的背後是由何種歷史演變所造成的,甚至把對「性是人格的核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或「性涉及自我尊嚴」等定義,當作千古以來便是如此的道理,預設了親密或婚 姻關係底下的性是從人類有性行為以來就應當是如此的典型,卻忽略了其實這樣 定義和理想型的性,其實是在進入資本主義、個人主義之後的產物,並不是亙古 不變的。因此當我們用道德直覺式的或本質性定義式地討論性工作究竟是「性」

還是「工作」時,就不免可能掉入意識形態的窠臼中,因此當我們再討論性在當 前社會為何會以親密關係的發生為前提時,應該回去看性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 究竟是如何發展,現今的態樣只是人類性關係歷史的其中一個階段,並不是唯一 個目的,人類對性關係的想法之所以會發展至今,並非他本質上就該如此,而是 在某種社會條件或物質條件的基礎之下,才會演變成這樣的想法。

2、 性觀念統治下層建築的關係

就如同前述所說對性的理解,因為概念的產生必須也只能夠從現實關係或條 件下產生,因此一旦脫離了現世基礎而討論之,這種對性的理解就會抽象化成一 個價值形式,倒過來影響這社會的下層建築。在第三章所提到對性的想法,是以 一種性是人性尊嚴核心的立場去論述,其衍生出性交易是物化的觀念或是性交易 是性別不平等的結構,然而不管是傳統家父長或道德直覺式的說法,或是現代以 人權或人性尊嚴所建構的論述,在討論性工作這個議題上,始終都只是停留在概 念世界的層次討論,雖然許多學者在舉例時常常用性工作者所遭受的歧視或慘痛 遭遇來證立自己的說法,但卻只是用來佐證自己在概念世界中所提出的論述,並 非從現實的物質條件或環境,討論性的核心。因此也才會出現當有性工作者表示 是發自內心的覺得這份工作比較好賺時,這樣的言論會反而被說成是一種未認清 自身現實或是價值觀扭曲的控訴;而面對其他多重性伴侶、雜交派對、一夜情、

包養等現代社會的特殊性關係,雖然亦牴觸了大多數人對於性的想像和道德觀,

即使是用物化的討論方式,被包養者被物化的程度可能更遠遠超過性工作者,但 這些對性的價值觀,除了在道德上譴責這些行為之外,並無法解釋何以這些行為 不該或無法入罪化的理由。

但針對性交易的合法化上,因為有著這來自上層建築的強烈想法,然而卻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探討性交易這個千古以來即存在的行業,之所以到現在會讓人產生不正當聯想,

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物質條件或基礎,並且這樣的發展絕對不是終點或理想,一旦 這背後的物質條件或基礎不存在,支持這樣想法的理由也就應隨之消滅了。然而 大多數再討論到對性的想法時,不管是道德主義者或是人權主義者,常常都將存 在於內心對性的理想直接的透過概念的本質性定義表達出來,而不符合這期待的 性行為也就成了汙穢的、應該被掃除的行為,也進而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看 待性工作者時總是覺得她們是骯髒的、受害的,甚至在心理上對她們是有矛盾的 想法,一方面覺得她們是受害者,一方面卻也覺得她們自甘墮落、身體骯髒,然 而究竟是為什麼汙穢,常常也說不上來,因此也就形成一種弔詭的想法,性和工 作原本都是兩種正面或至少是中性的詞,但一旦結合了之後竟然就變成骯髒汙穢 的代名詞,究竟是性太神聖了不容工作來侵犯之,亦或是工作太偉大了不許性來 玷汙之呢?顯然都無法有個合理的解釋或答案,但性不能被賣這件事就因為某種 上位的思考或道德直覺,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所有人,進而反過來牽動制度和底下 的下層制度了,而原本表現在現代社會真實性關係的理解也就可能被遮蔽或扭曲 而被大家所視而不見了。

二、性的「幽靈」所產生的拜物教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其實許多反對性交易合法化的觀點,其理念便在於他們 對性有種唯心的理解和想像,可能是基於宗教、道德直覺或所謂的良知所衍生出 來對性的本質性定義,而這樣的想法原本應該是基於某些外在的物質條件或基礎,

所反應在人的意識之上,就如同外在世界的畫面映在人的視網膜一般,然而因為 現實世界本身的斷裂,使得這個意識也就與外在世界的變化分裂,並且好像有生 命一般反過來主導著人類世界,這也就是性的意識形態;在馬克思的文本中以資 本主義的「幽靈」來稱對於自由市場和商品的自由交易,而現今對於性的意識形

所反應在人的意識之上,就如同外在世界的畫面映在人的視網膜一般,然而因為 現實世界本身的斷裂,使得這個意識也就與外在世界的變化分裂,並且好像有生 命一般反過來主導著人類世界,這也就是性的意識形態;在馬克思的文本中以資 本主義的「幽靈」來稱對於自由市場和商品的自由交易,而現今對於性的意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