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延遲原因之確立調查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76)

第三章 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作業內容分析

3.5 延遲原因之確立調查

掘許可證而造成工程延遲。

二、地上及地下障礙物配合拆遷延誤:由於汙水下水道工程後巷違建 充斥阻礙施工,另工作井構築及管線推進為地面下施工且施工範 圍遼闊,其地下不確定因素不易掌握,如流木、混凝土等易遭遇 障礙造成工程延遲。

表3.1 專家訪談問卷統計表

發放單位 發放份數

衛工處設計科(業主設計) 4 份 衛工處各區工務所(業主監造) 6 份

委外設計單位 4 份

施工廠商 6 份

合計 20 份

3.5.2 專家訪談問卷調查分析

本階段專家訪談問卷計發放20 份,回收 20 份,回收率為 100%,

在規劃設計階段調查確立延遲原因部份,本研究依受訪者問卷統計結 果進行分析並以出現次數作為排序依據,在32 項的延遲原因中,出現 次數最多者為「地權問題」其出現次數為18 次,次多者為「行政作業 程序遲緩」、「介面整合不當」其出現次數為17 次,出現次數最少者 為「天候因素」其出現次數為6 次,詳細統計次數如表 3.2 所示。

另施工階段調查確立延遲原因部份,本研究依受訪者問卷統計結 果進行分析,在42 項的延遲原因中,出現次數最多者為「地權問題」、

「管線遷移時間過久」其出現次數為20 次,次多者為「變更設計」、

「地上及地下障礙物配合拆遷延誤」其出現次數為 19 次,出現次數最 少者為「材料供給延誤」其出現次數為7 次,詳細統計次數如表 3.3 所 示。

本研究經專家訪談問卷整理統計後,將保留10 位以上的專家所認 同之延遲原因,做為本研究後續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延遲原因調查問 卷之問項。

表3.2 規劃設計階段專家訪談問卷統計表

編號

延遲項目 出現次數 本研究是否採用

1 地權問題 18 是

2 行政作業程序遲緩 17 是

3 介面整合不當 17 是

4 規劃設計錯誤或不良 16 是

5 其他單位資料錯誤或資料交付延遲 16 是

6 變更設計 15 是

7 審核逾時或拖延 15 是

8 缺乏溝通協調 15 是

9 業主需求變更 15 是

10 配合其他重大建設工程 15 是

11 不合理之合約工期 15 是

12 全案起始計畫研擬欠周延或不切實際 14 是

13 基本資料不足、缺乏整合 14 是

14 設計時間過於短促 14 是

15 工作進度規劃不妥善 13 是

16 政策性之改變 13 是

17 前置作業不確實 13 是

18 未確認或不清楚業主之需求 12 是

19 設計圖說檢討不確實 12 是

20 資源及專業能力不足 11 是

21 契約規範不妥或錯誤 11 是

22 工程估算不實或錯誤 11 是

23 缺少資訊回饋系統及資料庫 11 是

24 財務困難 9 否

25 專案計畫或設計複雜 9 否

26 工作團隊間之權責劃分不當或不清 9 否

27 專案團隊的決策速度過慢 9 否

28 設計單位及相關顧問遴聘不當 9 否

29 定作人指示停工或暫停 7 否

30 法令修改 7 否

31 定作人干擾 7 否

32 天候因素(如地震、颱風等) 6 否

表3.3 施工階段專家訪談問卷統計表

編號

延遲項目 出現次數 本研究是否採用

1 地權問題 20 是

2 管線遷移時間過久 20 是

3 變更設計 19 是

4 地上及地下障礙物配合拆遷延誤 19 是

5 公眾敵意阻礙 18 是

6 管制挖掘(禁挖) 18 是

7 業主無法提供施工所需之土地或路權 17 是

8 管理不善 17 是

9 非預期地下條件 17 是

10 缺乏溝通協調 17 是

11 工地發生施工意外事故 16 是

12 施工不良、錯誤導致重做 16 是

13 工地現況與原設計條件不符 16 是

14 其他單位資料錯誤 16 是

15 配合其他重大建設工程 16 是

16 行政作業程序遲緩 16 是

17 審核逾時或拖延 15 是

18 工人素質或生產力低落 15 是

19 財務困難 15 是

20 不切實際的合約工期 15 是

21 規劃設計錯誤或不良 14 是

22 改變工法或順序 14 是

23 工作進度規劃不妥善 14 是

24 業主要求變更契約內容或需求改變 14 是

25 專案計畫或設計複雜 14 是

26 圖說及指示的遲延 13 是

27 資源能力不足 13 是

28 增減工作數量 13 是

29 拆遷補償延遲 13 是

30 對工程場址及設計認識不足 12 是

31 次承攬人之原因所造成之工程遲延 12 是

表3.3 施工階段專家訪談問卷統計表(續)

編號

延遲項目 出現次數 本研究是否採用

32 材料太貴或缺乏 12 是

33 契約規範不妥或錯誤 12 是

34 政策性之改變 12 是

35 天候因素(如地震、颱風等) 11 是

36 定作人干擾 11 是

37 法令修改 10 是

38 資源分配不良 10 是

39 開工太慢 10 是

40 材料試驗或現場勘驗作業遲緩 9 否

41 定作人之代表指示停工或暫停 8 否

42 材料供給延誤 7 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