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故事之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以吳老師的例子剖析一位實習教師在實習過程中所遭遇之問題,並 加以深入探討,從而發現了現行實習制度之缺失,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核心乃是 鐵三角的關係未能緊密連結。本節將對於鐵三角關係的強化提出建議,並說明 未來研究可加強之處。

一、加強鐵三角關係連結

(一)實習指導教授與實習教師

除了大學必修科目的上課時間短暫接觸,負有實習輔導責任的教授應加強 與學生在課堂以外的交流,特別是在心靈層面,以充分掌握學生在該實習機構 的情況,增加與學生溝通座談的次數,鼓勵他們分享經驗與心得。吳老師的學 校一個月只有一次返校座談,指導教授無法即時明瞭學生狀況,又如何能有效

82

率地提升實習成效? 實習教師也應勇敢地說出內心想法及感覺,包括專業和心 靈方面,使指導教授了解問題癥結並協助解決。

(二)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

雙方在實習關係裡相處的時間最長,也最容易有衝突或摩擦產生。輔導教 師肩負著重責大任,直接影響實習教師的學習成果,在雙方的互動中,誠心及 不間斷地溝通是增進彼此關係的不二法門,輔導教師除了盡量傳授所知,更需 聆聽實習教師的心聲,不論是發表意見或單純地抒發情感,都應表達適度的尊 重,並給予後續指導或評論。實習教師則應抱持虛心學習的態度,加強與輔導 教師的雙向交流,豐富這趟實習旅程。

(三)實習指導教授與實習輔導教師

由吳老師的例子來看,這是鐵三角關係中最脆弱的一環,而加強此環節首 重的是互動頻率的增加,例如指導教授可定期至實習學校探訪,向輔導教師說 明對於學生的期望並做意見交流,輔導教師平常也應將實習教師的教學現況即 時告知其指導教授,並提出建議或希望獲得的協助。讓實習過程更趨完整與完 美有賴於雙方暢通的溝通管道。

二、未來研究可改善之處

(一)爭取訪談的時間

本研究的訪談對象離開實習學校已有一段時間,必然無法完全回想起當時 的心境及感覺,因此爲了確實還原實習現場,研究的對象應設定在剛結束實習 的教師,此時其記憶仍然深刻,有助於研究者全盤了解實習情況,後續的分析 和推論才能更加客觀與週全。

83

(二)加強研究之深度

只以吳老師的觀點來觀察此段實習過程是本研究不足之處,要探討一段實 習關係的成敗,不應僅僅由實習教師的角度出發,更需要實習基本鐵三角成員 的觀點加以綜合分析,甚至需要對實習機構各關係負責人或是曾經和實習教師 合作之對象做一簡單必要的訪談,以確實了解影響實習過程的各項因素。

(三)增加訪談的對象

本研究僅對吳老師的例子做探討,對於大多數實習教師的想法不具絶對的 代表性,也無法真正地論斷現行實習關係的優劣得失,將來的研究可增加訪談 的對象,並觀察更多的實習輔導關係,由多方面實習關係可以交叉驗證對單一 實習關係所得到之論點,據此發展之分析推論將更為成熟完整,也將更為接近 大部分實習參與者的心聲。

84

ٛ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空中大學。

方怡靜(2006)。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師生衝突、學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研 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研究所論文。

王松溪(1997)。如何成為一位成功而受歡迎之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輔導季刊,2(4), 28-30。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 立編譯館館刊,32 (1),48-59。

江麗莉、丁雪茵(1998)。幼稚園實習教師教育實習課程發展之探討。教育部人文 科學教育改進計劃研究成果報告。教育部。

吳靜吉(1980)。青年的四個大夢。台北:遠流。

李倩鈺(2002)。教育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與實習教師師徒關係之探討。國立台東 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書虹(2003)。敘說實習教師之實地經驗。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婷(1999)。國小實習輔導教師遭遇問題之研究。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2), 31-35。

李翠萍(2004)。不成功的學習輔導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杜源芳(1995)。我國師範教育的實習。載於師範教育中等教育司主編,世界各主 要國家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頁134-136。

谷瑞勉(1998)。新制實習中幼稚園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探討。幼兒教育年刊,(10), 131-143。

谷瑞勉(1999)。輔導師傅、實習學校、指導教師–三方合作促進幼稚園實習輔導 之成效。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編,健全實習輔導制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47-162)。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85

86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項的倫理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2003)。工欲善其事—提升中小學實習輔導效能之三項利器。中等教育, 54(1),110-122。

教育部(1995)。高级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台北:

87

88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對育實習的典範與責踐」學術研討會。

楊登伍(2004)。師徒關係對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稅局稅務人 員之分析。私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銀興(1998)。國民小學實習輔導教師(mentor)角色功能、特質及其與實習教師 專業發展關係之探討。論文發表於國立台中師範師院出等教育系主辦「師資培 育多元化與新制教育實習制度研討會」。

楊錦登(1999)。人際關係相關理論之探討。國教輔導,38(5),45-46。

熊同鑫、左榕(1997)。偏遠地區教育實習的荊棘之路一師徒制教育實習探究。載 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偏遠地區教育實習的困境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 39-53)。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劉筱寧(2000)。徒弟個人特質、性別角色與師徒關係類型、性別組合對師徒功能 的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鄭立俐(1998)。幼稚園實習教師集中實習困擾問題及調適方法之研究—一位大四 實習教師的經驗。國立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冠海(1986)。社會學。台北:三民。

顏慶祥(1998)。當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困境與展望。教育實習輔導季刊,4(3), 34-42。

顏慶祥(2000)。我國中學實習輔導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1), 98-119。

饒見維(1997)。實習輔導歷程中之互動與溝通。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偏 遠地區教育實習的困境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22)。台東:國立台東師範 學院。

89

英文部份

Brooks, V., & Sikes, P. (1997). The good mentor guide: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D. E., & Campbell, T. A. (2000). Th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Differing perceptions of benefit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34(4), 516.

Elliott, B., & Calderhead, J. (1995). Mentoring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and caveats. In T. Kerry & A. S. Mayes (Eds.), Issues in Mentoring. (PP.35-58). London:

Routledge.

Enz, B. (1992). Guidelines for selecting mentors and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mentoring. In T. Bey & C. T. Holmes (Eds.), Mentoring: Contemporary principles and issues. Reston, VA: Association of Teach Educators.

Ganser, T. (1996). The cooperating teacher role. The Teacher Educator, 31(4), 283-291.

Hanson, J. (1984). Internships and the individual: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or improving) an internship program,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3(1), 53.

Hocker, J. L., & Wilmot. W. W. (1991). Interpersonal conflict.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Homans, G. C. (1950). The human group.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Homans, G. C. (1974).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Jovanovich.

Hunt, D. M., & Micheal, C. (1983). Mentorship: A car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oo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 475-485.

Kram, K. E. (1985). Mentoring at work.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Levinson, D. J., Darrow, D., Levinson, M., Klein, E. B., & McKee, B. (1978). 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Little, J. W. (l981). School success and staff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staff development in urban desegregated schools. Boulder, Co: Center for Action Research.

Millwater, J., & Yarrow, A. (1997). Practernship: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for developing professionalism in pre-service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ly, 24(1), 23-36.

90

Murray, M., & Owen, M. A. (1991). Beyond the myths and magic of mentor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urray-Hicks, M., & Nugent, J. (1971). Positive motivation process for changing, Human behavio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ce and lnstitution Conference. Rochester, N. Y.

Odell, S. J. (1990).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Schutz, W. C. (1958). A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New York:

Rinehart & Company, Inc.

Sudzina, M., & Knowles, J. G. (1993).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contextual

circumstances of student teachers who “fail”: Setting a course for understanding failure in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4), 254-262.

Tellez, K. (1992). Mentors by choice, not design: Help-seeking by beginning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3), 214-221.

Thibuat, J. W., & Kelly, H. H. (1959).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roups. New York:

Wiley.

Thibuat, J. W., & Kelly, H. H. (1978).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 theory of in-terpaenence. New York: Wiley.

91

92

附錄二 訪談文本編碼紀錄表

訪談時間:94 年 10 月 27 日 至 95 年 5 月 27 日 訪談地點:媽咪屋

字體顏色:黑色

編號說明:例如「訪 1p4-5」是第一次訪談文本的第 4 頁第 5 段落

資料來源 編號

基本意義 單元編碼 實習教師

基本意義 單元編碼 實習教師看輔導

教師

代號 上階類別編碼 代號 上階核心編碼 代號

訪 1p4-5 呈現已經足夠 要求高標準 二 1.1 教學自主權受限 二 1

訪 1p4-7 已照指令去做 要求高標準 二 1.1 教學自主權受限 二 1

訪 1p4-8 懷疑能力不足 要求高標準 二 1.1 教學自主權受限 二 1

(以下略)

93

94

附錄四 蒐集資料的項目與編號系統

資料項目 日期 引用資料之標號 文件 1-個案個人基本資料 2004. 文 1px-y 文件 2-個案教學省思報告 2004.10 文 2px-y 文件 3-個案研習心得 2004. 文 3px-y 訪談1 2005.10.27 訪 1px-y 訪談 2 2005.11.25 訪 2px-y 訪談 3 2005.12.09 訪 3px-y 訪談 4 2006.03.03 訪 4px-y 訪談 5 2006.05.12 訪 5px-y 訪談 6 2006.05.27 訪 6px-y 訪談 7 2006.05.27 訪 7px-y

95

附錄五 參與論文訪談同意函

親愛的教師:

教育實習是師資訓練教育中最重要的課程和活動,其具有印證所學,教育 理論,練習教學技巧,磨練辦事能力,圓熟為人處世,以及陶冶專業精神等功 能,更關係著師資養成的成功與否。實習老師步入學校社會,面臨角色轉換、

心理調適、職業適應與知識傳授等多項挑戰,內心明顯不安與徬徨。這其中調 適轉換成功與否,影響日後工作志趣與工作態度(王松溪,1997)。

近幾年來的教育實習輔導,或教育實習是新手上路的必備的歷程,對幼稚 園實習教師而言是磨練的開始,在教學現場實習教師實習為特色之一。然而研 究者從自身輔導經歷、文獻的閱讀,了解幼稚園實習教師無奈、無助的感受中,

深刻體會到幼稚園實習教師是實習輔導制度下的弱勢者,而激發出以幼稚園實 習教師視角研究實習輔導教師與個案的動機。

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您曾提及在實習的經歷與深刻感受,並自認為自己 是一個想逃離現場而又委屈的留下來的實習個案。因此懇請您參與這個「從幼 稚園實習教師的視角探討其與實習輔導教師關係之個案研究」。本研究係以深度 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主要方法,訪談的內容將予以錄音,俾利於資料的分析、

整理,與資料真實的呈現。在整個研究歷程中,絕對加以保密和尊重個人隱私

整理,與資料真實的呈現。在整個研究歷程中,絕對加以保密和尊重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