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第二節 建議

一、 政策建議

(一) 建立連續性且長期的統計資料

由於勞動彈性化以及社會結構的變遷等因素,使得派遣勞動在國內的發展已 成趨勢,政府單位應該隨時掌握此產業發展現況。然而,本文在蒐集相關文獻的 過程中發現,國內目前仍缺乏針對派遣勞動之長期且連續性的統計資料。本文認 為政府應當成立對該產業的研究專案,或委託專家學者代為執行,完整記錄派遣 勞動在國內的發展狀況,亦或未來可參照德國及日本之情形,規範派遣機構向主 管機關提供派遣勞動之相關資料的責任與義務,以適時地掌握勞動市場之現況。

(二) 保障女性派遣勞工,禁止差別待遇之情形

由本文實證研究可知,國內派遣勞動目前以女性為大多數。然而根據前述勞 委會資料顯示派遣機構依法給予產假的情況並不理想,甚或在實務上要派公司會 基於成本考量,在女性勞工因懷孕、分娩等情況時,要求派遣機構解除或更換派 遣勞工。再加上性別工作平等法僅能拘束到派遣勞工與派遣機構,卻無法及於居 關鍵角色之要派公司,故該法之規範目的也難以達成。故政府應當強化保障女性 派遣勞工之相關權益,包括免於受到性別歧視、性騷擾、懷孕歧視等,以及使其 確實享有產假、生理假、育嬰留職假等法定權益。

(三) 明文規範派遣期間之限制

從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知,派遣期間近年來似有延長的趨勢,由先前以「六 個月以下」的為主演變成以「六個月以上至一年以下」為大多數。而為了避免僱 用派遣勞工而影響傳統勞工之就業機會,造成僱用不安定之情形,需要針對使用 派遣勞工的期間加以限制。此方面似乎可參考先進國家,依照派遣的性質而規定 可使用派遣勞工之期間限制,將派遣勞動的運用限縮在補充企業臨時性或短暫性 的勞動需求,防止派遣勞動過度擴張而影響傳統僱用型態之就業安定。另外,雖 派遣勞動有助於調整勞動力的供需兩方面,但傳統的勞資關係才是企業得永續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1

營的原動力,故本文認為應明文規定要派公司可使用派遣勞工之期限,使派遣期 間仍以短期為宜,甚至應規定若超過規定之派遣期限則應由要派公司直接僱用,

以保障派遣勞工或正職勞工之工作權益。

(四) 釐清雇主責任之歸屬

由於派遣勞動「僱用」與「使用」分離之特殊性,故如何釐清要派公司與派 遣機構之雇主責任,是首先要予以規範的議題。由本文實證研究亦顯示在缺乏相 關法令規範下,使得職業災害責任歸屬之界定不清。故未來立法之努力方向,應 當讓派遣勞動型態下的相關責任能夠更具體、明確化,以維護派遣勞工的相關權 益。而對於雇主責任的歸屬本文建議可參考文獻中各國勞動派遣法規範,將雇主 責任區分為派遣機構責任、要派機構責任和要派機構與派遣機構共同責任。由於 派遣機構是勞動契約上的雇主,所以基本的勞動條件,例如:薪資給付應交由其 負責;要派公司主要是對派遣勞工有指揮監督的權力,因此有關勞工安全衛生法 上的規範應由其負責;較為核心的部份,例如:歧視之禁止、平等待遇原則等應 由雙方共同負責。

(五) 落實團結權之保障

由於派遣勞工若欲實質提升其勞動條件與相關福利,必須依賴集體勞動權的 行使,然而目前派遣勞工雖可以加入派遣機構的工會,但加入派遣機構工會對派 遣勞工較無實質意義,反而是加入要派公司工會對派遣勞工勞動條件之提升與相 關福利之爭取會有較直接的影響。另外,根據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可知,大多數的 派遣勞工都認為應同時享有加入要派公司與派遣機構工會的權利,希冀藉由享有 團結權以捍衛自身權益,尤其認為應享有加入要派公司工會的權利略高於加入派 遣機構工會。故本文主張應特別允許派遣勞工可自由選擇加入要派公司或派遣機 構的工會以保障其團結權。

二、 後續研究建議

派遣勞動涉及派遣機構、要派公司以及派遣勞工三方,本研究僅從派遣勞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的構面進行探討,所能獲得的資料也僅限於派遣勞工的觀點,建議後續可從要派 公司與派遣機構的面向進行研究。再者,研究對象(派遣勞工)僅藉由一家派遣 機構發放,較集中於北部地區,建議未來研究能夠再擴大發放對象的範圍,以更 深入瞭解相關議題。另由於本研究只採用量化之問卷調查方式,會受到填答者填 答意願及情境影響,建議後續研究可以質化量化並行的方式,透過質化訪談的方 式,或許較能確切瞭解影響派遣勞工相關看法之具體原因,並予政府機關更多政 策性或實務面的建議。最後,本研究發現公部門與私部門的派遣勞工對於自身勞 動條件與權益有些許差異,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此一議題進行深入研究。

黃能堂、何憶華,2009,淺論政府機關運用派遣人力之現況與展望,T&D 飛訊,

第 84 期,頁 1-17。

Cohany, Sharon R.1996.“Workers in alternative employment arrangements.”Monthly Labor Review(October):35.

Hale,Noreen.1990.The Older Worker: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 Publishers.)

p.21.

Houseman, Susan N. 2001.“The benefits implication of recent trends in flexible staffing arrangements.”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Working Paper

No.2001-19.p.1.

Houseman,Susan N.2000.“Why employers use flexible staffing

arrangements:evidence from an establishment survey.”Upjohn Institute Staff Working Paper No.01-67,p.4.

Japan Institute of Labor. 2003.“Japan Labor Bulletin.”Japan Labor Bulletin,42 (4):2-4.

Kundu,Krishna.2000.“Temporary work:a catalyst for a stronger economy.”

Employment Trends(June):3.

Kalleberg, A. L.,2000,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Part-time,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6,p.350.

McMullen,Kathryn.1998.“Restructuring government:human resource issues at the workplace level. ”OECD PUMA Activity Meet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12.

Neugart, Michael, & Donald storrie. 2003 . “Temporary work agencies and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Program for the Study of Germany and Europe Working Paper No.02.6,p.2.

Robert B.Moberly, 1987,Temporary,Part-Time and Other Atypical Employ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Relation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16 LAB.L.J. p.623.

Storrie,Donald.2002.“Temporary agency work in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p.1.

Segal Lewis M. & Daniel G. Sullivan. 1997.“The growth of temporary services work.”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1(2):127.;Kalleberg, Arne L.2001.“Organizing flexibility:the flexible firm in a new century.”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39(4):479.

Uzzi, Brian & Zoe I. Barsness.1998.“Contingent employment in British

establishments: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the use of fixed-term hires and part-time workers.”Social Forces,76(3):969.

Vosko,L.F.,1998,“Regulating Precariousness? The Temporary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under the NAFTA and the EC Treaty”,Industrial

Relations,53(1),pp.123-1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1

6.目前為止,您從事派遣工作的資歷總共有多久的時間(含不同派遣機構): □三個月或以下 □三個月以上~六個月 □六個月以上~一年

□一年以上~二年 □二年以上~三年 □三年以上 7.您目前這份派遣工作的簽約為期多久:

□三個月或以下 □三個月以上~六個月 □六個月以上~一年 □一年以上~二年 □二年以上

8.您會加入派遣公司從事勞動工作的主要原因為(可複選最多 3 項)

□可嘗試不同的工作、事物 □工作有彈性,不易受到束縛 □想找短期工作 □累積不同的工作經驗 □學習各種專業知識 □從中尋找興趣

□較有機會成為正職員工 □找不到正式的專職工作 □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目前在以下哪個行業從事派遣工作:

□農林漁牧業□製造業□營建業□運輸倉儲通信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 □工商服務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 □公共行政業 □其他____________

10.您目前從事的派遣工作職務為:

□行政人員 □技術人員 □專業人員 □作業員 □售貨員及展售說明人員 □體力工 □服務人員 □主管人員 □其他________________

11.您在從事此項派遣工作前的身分是

□在學學生 □失業者 □初入職場者 □家庭主婦 □全職工作者 □部分工時工作者 □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

本問卷到此結束,煩請檢查有無漏填之題目,再次感謝您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