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行為、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 之現況,以及不同變項上的差異與相關情形。本章依據研究之發現與歸納之結論,

提出下列相關建議,以做為教育相關單位、學校、教師、家長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教育相關單位及學校方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臉書比例已超過七成,超過六成 臉書顯示帳號以真實中文姓名呈現,三成四受試者平均有1~50位臉書朋友。值得 注意的是,接近兩成的受試者有超過200位臉書朋友,且超過四成的受試者臉書 朋友中有不認識的陌生人;在臉書相關功能上,使用「隱私設定」的比例更是敬 陪末座,顯示高年級學童欠缺保護自身隱私安全的觀念。此外,接近一成的受試 者曾在臉書上被嘲笑或辱罵,亦顯示出高年級學童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因此,建 議教育相關單位針對臉書相關議題之法律規範,製作相關影音等宣傳品;學校方 面,則可在資訊教育相關課程中,教導網路隱私保護之重要性,並注意網路留言 的適當性,避免觸法造成網路糾紛或網路霸凌。

二、教師方面

本研究中發現,高年級女生在「真實人際關係」上高於高年級男生;六年級 在真實人際關係之「朋友關係」上高於五年級;五年級則在真實人際關係之「師 生關係」與「親子關係」上高於六年級;此外,六年級在「高度臉書使用頻率」

上高於五年級;顯示到了六年級,其與「朋友關係」變佳,而「師生關係」與「親 子關係」則變差,且成為「高度臉書使用頻率者」亦增多。研究中也發現,使用 臉書之高年級學童,其真實人際關係愈趨負向,因此,教師需留意學童與朋友之

交友狀況,鼓勵學童從事其他休閒活動,避免沉溺於臉書。

三、家長方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高年級學童平均每週使用臉書多為 2~3 天,平均每天使用 臉書時數有超過半數為 1 小時內;而值得注意的是,兩成三的受試者平均每天都 會使用臉書,且週休二日或假日平均使用臉書超過 1 小時的比例也明顯增多。而 家長態度為「嚴格禁止」之高年級學童在「低度臉書使用頻率」上高於「贊成使 用但限制時間」、「未限制使用」與「沒有明確表示贊成或反對」;家長態度為

「未限制使用」在「高度臉書使用頻率」上高於「贊成使用但限制時間」、「沒 有明確表示贊成或反對」、「嚴格禁止」;由此可見,「未限制使用」易使學童 成為高度臉書使用頻率者,因此,家長有必要瞭解學童使用臉書的情形與交友狀 況,避免學童沉溺於臉書,需有賴家長的關心。

四、對未來之研究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抽樣的對象為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研究上之通則力不夠充足,

因此,研究結果推論僅止於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建議未來在抽象對象上,

可擴及更多縣市,增加樣本數量,使研究更臻完整性及說服力;或調查城鄉 差距使用臉書之情形是否有差異。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雖易快速獲得大量資訊,但僅能就獲得的資料做 分析與推論,若要進一步探究其深層之意義,可採質性研究,對學童進行深 入訪談;或以實驗組與對照組,設計相關課程來瞭解使用臉書之學童其自我 揭露、臉書人際關係及真實人際關係間之差異與相關情形。

(三)在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僅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其臉書自我揭露、臉書人際關係與真實人 際關係上的之差異與相關情形,尚有其他如人格特質、自我概念等與人際關 係相關因素可納入研究中探討。此外,未來也可針對使用臉書對真實人際關 係之影響做更深入之探討,以及網路霸凌、網路沉迷等議題做探究,瞭解其 為臉書人際關係及真實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效應。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央社(2012 年 11 月 7 日)。美選舉熱潮社群媒體不缺席。中時電子報。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2255/132012110700683.html

中央社(2013 年 4 月 10 日)。研究:臉書無法取代真實朋友。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7%A0%94%E7%A9%B6-%E8%87%89%E6%9B

%B8%E7%84%A1%E6%B3%95%E5%8F%96%E4%BB%A3%E7%9C%9F%E 5%AF%A6%E6%9C%8B%E5%8F%8B-153412184.html

中央社(2013 年 4 月 29 日)。膩了嗎英臉書用戶月減逾百萬。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304290313-1.aspx

中央社(2013 年 6 月 22 日)。臉書 600 萬個資遭不當分享。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6220021-1.aspx

王曉璿、施政旻、紀明良(2010 年 10 月)。國小高年級學生使用社交網路服務對 自我隱私保護現況調查研究。「TANET2010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發表之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

李文佑(2011)。部落格中自我揭露、社會支持與負面情緒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宜貞(2004)。人際關係自我揭露、娛樂性資訊尋求與網路貼圖行為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育璇(2011 年 12 月 15 日)。臺灣人最常查詢的熱門關鍵字?還是 Facebook!

數位時代。取自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21309

李芳齡(譯)(2011)。facebook 臉書效應(原作者:Kirkpatrick, D.)。臺北市:天下。

(原著出版年:2010)

李衛貞(2009)。國小學童網路虛構身份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吳文平(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交友與人際關係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正飛(2009)。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青招(2007)。國中學生網路身分、自我揭露與網路人際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明隆(2011a)。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 圖書。

吳明隆(2011b)。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更新 3 版〕。臺北市:五南。

吳明鴻(2011)。新北市一所國小高年級學童臉書使用情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昭瑩(2012)。Facebook 網路發表作品對五年級學童之英語字彙及閱讀理解成效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君叡(2012)。使用者之自我揭露、隱私感受與社會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沈慧聲(譯)(1998)。人際傳播(原作者: J. A. DeVito)。新北市:揚智。(原著出版 年:1995)

林玟君(2011)。Facebook 使用者對資訊隱私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玟真(2012)。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休閒參與對學童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欣玫(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祐輿(2009)。影響部落客自我揭露意圖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砡琝(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欽榮(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新北市:揚智。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兒童福利聯盟(2012 年 7 月 3 日)。孩子暑假變宅童,「迷網」玩臉書!2012 年兒 少網路行為調查報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354

施政旻(2011)。運用 Drupal 建置社交網路系統輔助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素養學 習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胡家濱(2009)。臺南縣國小學童玩網路遊戲與網路人際關係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姚嘉如(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社群網站 Facebook 動機、行為與隱私設置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凃金堂(2010)。SPSS 與量化研究〔更新版〕。臺北市:五南。

凃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 SPSS。臺北市:五南。

徐西森(1998)。商業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 理。

翁嫆琄(2012 年 2 月 7 日)。臉書照片三年刪不掉解決系統還在研發。NewTalk 新 頭殼。取自 http://n.yam.com/newtalk/computer/201202/20120207234049.html 孫曉雅(2012)。影響社群網站自我揭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

治大學,臺北市。

張毓芬(2011)。親子網路管教方式對臺北市高年級學童 Facebook 使用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輝正(2012)。高職學生 Facebook 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某高職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許仲毅(2008)。國小學生網路成癮、從眾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 北市兩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許梅芳(2011)。國小學童社群網站使用行為與資訊法律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惠晴(2012)。臺灣五至八年級學生在社會性網絡中的隱私知識、隱私態度、隱 私在意程度及隱私行為之探究—以 Facebook 及無名小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皎眉(2004)。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臺北市:雙葉。

陳惠文(2013)。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臉書對其人際關係與學習動機之交互 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陳雅慧(2011 年 12 月)。我們都是讀「臉書」長大的—2011 青少年閱讀力大調查。

親子天下,30。取自 http://parenting.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242 陳荻雅(2013 年 5 月 25 日)。美調查:94%青少年有 Facebook,平均好友 425 人。

數位時代。取自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60/id/27940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郭德盛(2012)。人格特質對國小學童社群網站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 中市龍井區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莊伯仲(2009)。網路溝通。載於賴祥蔚、鈕則勳(主編),人際溝通的理論與應 用(180 頁)。臺北市:五南。

黃文正(2012 年 1 月 23 日)。曝隱私更疏離臉書在美退燒。中國時報。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112012012300091.html

黃佩珊(2013 年 5 月 28 日)。臺灣使用 Facebook 臉書比例居亞洲國家之冠。

鉅亨網。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4%bd%bf%e7%94%a8fa cebook%e8%87%89%e6%9b%b8-%e6%af%94%e4%be%8b%e5%b1%85%e4%

ba%9e%e6%b4%b2%e5%9c%8b%e5%ae%b6%e4%b9%8b%e5%86%a0-08355 4021.html

黃若婷(2012 年 11 月 8 日)。臉書瘋大選歐巴馬獲 350 萬個讚。臺灣醒報。取 自

http://tw.news.yahoo.com/%E8%87%89%E6%9B%B8%E7%98%8B%E5%A4%

A7%E9%81%B8-%E6%AD%90%E5%B7%B4%E9%A6%AC%E7%8D%B235 0%E8%90%AC%E5%80%8B%E8%AE%9A-084800050.html

黃國濠(2012)。國中學生臉書的使用與影響:人格特質、家庭文化資本與人際

黃國濠(2012)。國中學生臉書的使用與影響:人格特質、家庭文化資本與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