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1.封包式實施課程或單堂實施課程

本次課程實施共計六週,未來教師實施時,可不一定採取本次課程實施之次序,

亦可抽取現場學生需求之課程應用實施。惟第六週「演出愛成家」是為了將前五週課 程做一綜合應用,故不建議單獨實施。

2.於正式課程中實施

本次課程開發基礎之一為高中家政課綱,課程教案中有許多與高中家政課本相關 的部分,故建議可參考,融入普通家政課中實施。另,生命教育、生涯規劃等與家人 關係相關之課程,亦可參考本研究之課程設計。

3.實施時間的排定

在課程實施時,研究者發現若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默契或相處基礎,不容易引發 學生對於課程提問的回應與深度省思,故建議未來教師在實施本課程時,敬請留意課 程實施之時機與安排,應為在學期中後期,與「家人關係」主題相結合較為妥當。

4.班級經營的拿捏

課程實施時,由於本課程偏向活動居多,因此,班級學習氣氛容易走向輕鬆、隨 性,可輕鬆的學習氣氛不一定能使學生達到最大學習校果。在學生分心或是消極學習 時,建議教師可使用明確的獎懲制度,來進行約束與管制。本次教學者使用策略為若 學習態度不佳,則需使用課外時間,繳交額外報告,報告主題為與本次課程相關之主 題。在使用時,學生的確頗有忌憚,畢竟要花費額外的課外時間,對學生來說是件很 不划算的事情。此外,如果接到教師要求完成額外報告,在同儕間也會有被訕笑的可 能性,畢竟這代表在活動參與課程態度不佳,表現不優,同儕影響力便會讓學生有所 忌諱,不敢造次。

81

二、對課程的建議

1.多元教學方式對教學現場的益處

多種媒材可以引起學生注意與興趣,在課程最後分析成效時,可以得知學生對於 影片、活動總是印象最深刻,因此,能夠透過不同的方式、管道,將家人關係經營等 抽象課程進行體驗、省思、轉化、應用等經驗學習圈之歷程。

2.同儕教師的支持與回饋

在本研究中有許多依賴其他現場教師的部分,像是課程設計之專家效度,以及實 施過程中,同儕教師的觀課等,這些都會成為讓課程更完善的來源,是故,建議課程 設計需採納專家教師之審閱建議,以及尋求同儕教師之支持與協助。

3.行政單位之配合

本課程可結合行政單位所需推廣之家人關係相關活動,例如祖父母節、父親節 等,讓學生的成果更加展延,能增加本課程的推廣廣度與強度。

4.教材選擇須謹慎

本次課程中,選擇了「蠟筆小新-與爸爸的夏日午後」,蠟筆小新為日本動漫角 色,來台灣已將近20 年,是很多 90 年代學生童年的回憶,蠟筆小新描述一個平凡的 5 歲男童,但因看事情的角度太過奇特,常是父母與老師眼中的頭疼人物,招牌動作 是露屁股跳外星人舞。研究者選擇該片,本因該片段有大量父子相處情形,也將展現 了課程中難以言喻的父親角色難處,但,蠟筆小新為性別平權的負面教材,實為研究 者當時未考量的因素。建議後續課程設計可使用其他父子相處片段,或是在性別平權 課程中,需要將此片段重新帶領澄清。

三、對未來研究者建議

1.研究者與教學者的角色定位

此次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同時設計課程、實施課程、收集課程資料、分析資料等 工作,在過程中難免有不公正的情形,容易過度解讀資料。身兼課程設計者、教學者

82

的研究者,容易在課程中,產生內在效度不佳的問題。建議未來研究者,應朝向研究 者與教學者分流的方向進行研究設計,由研究者設計課程並蒐集資料,讓教學者專心 實施課程,並藉此課程解決教學現場問題,也讓研究者專心完成課程成效問題之研 究。

2. 課程設計的時間拿捏

課程設計的時程需要特別注意,本次研究中,研究者花太多時間在設計課程中,

以至於後續專家效度、課程實施等時間被壓縮到,導致許多小細節並沒有辦法好好展 現。故建議未來研究者須注意課程設計時程,以利將課程擁有更好展現。

3.研究設計上的建議

建議未來研究者在閱讀文獻中,可再參考關於國外父職教育施行狀況的文獻,特 別是在學校與社區中所施行的方案活動。另,研究設計上,建議也可採用選定特定主 題(例如正向溝通能力)後,做前後測的準實驗分析,將對研究中的成效分析更有幫 助。

8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舒云、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

8,115-149。

王叢桂(2000)。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6,131-171。

王智弘、王文科(譯)(2011)。精進教學使用的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John E.

Henning , Jody M. Stone , James L. Kelly , 2009)

王文科、王智弘(1994)。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論。台北市:五南。

王錚惠(2011)。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對國中階段青少年與父母關係之影響-以親 子關係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宥婷(2013)。高中家人關係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台北市。

毛萬儀、黃迺毓(2010)。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以六位大專教育程 度父親為例。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2,31-53。

卯靜儒、吳宗雄、吳淑娟、李奉儒、李昭華、林麗菊、洪志誠、侯幸雨、徐清美、許 誌庭、陳佩嵐、曾玉村、黃伯叡、蔡邦居、蔡清田、鄭文芳、謝卓君(譯)

(2004)。教育研究法-規劃與評鑑。高雄市:麗文。(Fraenkel, J. R., & Wallen, N. L. , 2004)

任慶儀、許燕卿、陳玉卿、陳俞叡、游美惠、廖麗芳(2007)。以系統化教學觀點檢 視課程實施與教科書內容之關聯性-以社會學習領域第二階段爲例。社會科學研 究,12,307-310。

林彩媚(2008)。父職教育數位學習方案發展之行動研究-以「e 爸樂學網」建置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婕婷、呂正雄、李明憲(2010)。系統化教學設計:以國中七年級英文寫作教學為 例。師資培育與師資專業發展期刊,3(2),101-125。

84

週麗端、何慧敏、魏秀珍、洪敏琬(2013)。親職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涂妙如(2007)。以生態系統論評析國內近二十年來「父職角色」之研究脈絡。弘光 學報,50,199-220。

唐文慧(2007)。父職角色與照顧工作。載於黃淑玲等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

(頁249-266)。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馬永年、梁婉華(譯)(2009)。家庭理論。台北市:五南。(White. J. M. , & Klein. D.

M. , 2004)

教育部(2010)。普通高中課程綱要。線上檢索日期:2016 年 1 月 2 日。網址:

http://web.ntnu.edu.tw/~896060164/files/file1.pdf

教育部(2015)。家庭展能教育支持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6 年 1 月 7 日。網址:

http://moe.familyedu.mo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0&pid=4497

郭美娟、陳若琳(2012)。雙薪家庭幼兒父親的親職效能、母親教養鼓勵與父職參與 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3,57-80。

陳嘉峰(2013)。外顯性與內隱性父職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台北市。

黃迺毓、週麗端、鄭淑子、林如萍、陳若琳、唐仙梅(2004)。家庭生活教育導論。

台北市:空大。

黃冠達(2003)。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設計與實施研究-以六年級「世界的 地理環境」單元為例。市師社教學報,2,147-164。

黃宗堅(2006)。符號互動論在家人關係研究中的意涵與應用。輔導季刊,42(1),

27-34。

黃慧森、王以仁(2015)。高職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 刊,18,1-33。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台北市:五南。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啟達(2012)。圖解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市:五南。

85

蔡玉欽(2012)。探索家庭教育與父母親職角色責任相關因素。家庭教育雙月刊,

39,21-33。

魏秀珍(2002)。父職研究在台灣-近十年文獻回顧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 會主編,變遷社會中的家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蘇嫈雰(2013)。《顏氏家訓》家庭教育之父職問題澄清。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 誌 ,51(3),35-65。

86

西文部分

Cabrera, N. J., Tamis-LeMonda, C. S., Bradley, R. H., Hofferth, S., & Lamb, M. E. (2000).

Fatherhoo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ld Development, 71, 127 – 136.

Carlson. M. J., Pilkauskas. N. V., McLanahan. S. S.,& Brooks-Gunn. J.(2011).Couples as Partners and Parents Over Children’s Early Year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3, 317-334.

Cowan, P. A., Cowan, C. P., & Knox, V. (2010). Marriage and fatherhood programs. Future of Children, 20, 205–230.

Emmons. R. A., & McCullough. M. A. (2004).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 New York:

Oxford.

Eggebeen, D. J., & Knoester, C.(2001). Does Fatherhood Matter for M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 381-393.

Fox. G. L., & Bruce. C. (2001).Conditional Fatherhood:Identity Theory and Parental Investment Theory as Alternative Sources of Explanation of Fathering.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 394-403.

Holmes, E. K., Galovan, A. M., Yoshida, K., & Hawkins, A. J.(2010). Ma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ident Fathering Programs: Are Family Life Educators Interested in Fathers? Family Relations, 59, 240-252.

Hosking, A., Whitehouse, G., & Baxter, J.(2010). Duration of Leave and Resident Fathers’ Involvement on Infant Care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72, 1301–1316

Marsiglio, W., Amato, P., Day, R. D., & Lamb, M. E. (2000). Scholarship on fathers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 1173–1191

Rhoades, G. K., & Stanley, S. M. (2009). Relationship education for individuals: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intervening early. In H. Benson & S. Callan (Eds.), What works in relationship education: Lessons from academics and service deliverers in the

87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pp. 44–54). Doha, Qatar: Doh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Schindler. H. S.(2010).The Importance of Parenting and Financial Contributions in Promoting Fath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2, 318-332.

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2005).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421.

White, J. M., & Klein, D. M.(2002). Family Theories. Thousand Oaks:Sage.

8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TJtei1mxM 2. 課程簡報

89

90

91

三、綜合活動

20 分 鐘

1. 教師引導撰寫省思札記與回饋 2. 教師交代下週注意事項:

 請先完成"性別名詞大搜查線"學習單

 下週課程使用 Kahoot! 可以攜帶手機或電子產品

 請預先蒐集有關"家務分工"與"性別平權"概念 相關的文字資料

我的父親 之旅學習 單

2-2

第二節課結束

92

社會中的我與父親

在社會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形象。那你能夠察覺這些文化性因素 嗎?而這些因素,是否會影響你的未來擔任父親時之表現呢?請依照教師指示完成下列 問題

一、請將紅色貼紙貼在你所認為的華人文化父親形象形容詞旁邊,如有不足,請自行 添加。

請將藍色貼紙貼在你未來會成為的父親形象形容詞旁邊,如有不足,請自行添 加。

嚴肅 可信任的 持家

被動 感性 煮飯

柔弱 養家 修理工具

溫柔 打掃 工具人

理性 負責任的

二、請總結你期許未來的你是一位怎麼樣的父親呢?為什麼?

三、上述兩題有甚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你想要保持的或是想跳脫的形象是甚麼?為

三、上述兩題有甚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呢?你想要保持的或是想跳脫的形象是甚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