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與發展歷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發展歷程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中所使用之工具與其發展歷程,透過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

完成課程之設計,並在課程中安排課程學習單、學生省思歷程與回饋單、同儕教師觀 察紀錄、教師省思紀錄等資料蒐集,以利完成後續評鑑階段之說明。研究者身兼教學 者,將完成從需求分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以及最後的評鑑工作。研究者本身為 K 中現任家政教師,身兼特色課程「幸福家庭經營」之授課講師,故以教學者身分完 成課程實施與評鑑,再以研究者的身分審視本父職角色經營課程之實施效果,以及課 程設計可對父職角色經營課程有利的建議。現將工具與發展歷程以ISD 系統化教學設 計之設計、發展階段完成說明:

一、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內容設計

1.父職角色經營課程主題選擇

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內容為本研究工具之一,在設計上,先以文獻中找尋之影響父 職角色因素做為課程主題,再針對各主題設置課程目標,以經驗學習圈的學習模組進 行課程活動設計,最後安排時間撰寫省思札記。

黃慧森、王以仁(2015)所發表「高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量表」一文中,說 明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分為四個類別:陪伴與支持、照顧與管教、教育與栽培、養家 與身教。本研究考量高中男生生命經驗,尚未擁有自身的孩子,可供練習養家與栽 培、養家與身教這兩項,故只抽取陪伴與支持、養家與身教兩個面向做為課程設計概 念。另外,本研究也採取影響父職參與(fathering)的因素,進行操作。而文獻(王 叢桂,2000;魏秀珍,2002;涂妙如,2007)中以生態系統觀所提出的影響父職參與 的因素中,可在本課程操作的內涵為父職角色意義、性別角色觀念、以及對家庭的承 諾。綜合所述,父職角色,有許多因素影響,考量高中男生的起點行為與需求,以及 所處之生命階段與任務,認為父職角色的意義、性別角色觀念、對家庭的承諾、照顧 與養家、陪伴與支持、正向溝通與同理等六個主題,可以供以研究者做為課程設計之 概念主題,其中照顧與養家可與金錢管理課程相結合,而陪伴與支持則加在各課程中

34

作為情意展現之目標。

另外,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尚未結婚生子,沒有自己的生殖家庭可做經營或練 習,所以管教方式、社經地位、父子互動等皆無法被具體教導改善,但這些價值觀皆 可實踐於目前高中階段或是未來的生活中,以人際互動及家庭關係作為表現場域,故 而本研究以較易操作的父職角色意義、對家庭的承諾、正向溝通與同理作為改變基 準,並提供學生回家練習的機會,以及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來進行課程設計。

另外,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廣展能家庭計畫,顯示這種以正向心理學的力量為主 軸的課程,為目前家庭教育中一個值得切入的角度。為提高學生多元學習的方向,本 課程融入正向心理學中有關幸福感(well-being)的變化,以正向溝通為工具,作為設 計概念之一,來協助學生學習父親角色。

現將六個主題分述如下:

(1)父職角色意義

父職角色意義指對於自身父職角色的認知、情感、與行為表現。其中可分為兩個 表現層次,知覺與認同。父職角色知覺指個體對於父親角色應擔負的親職責任與重要 程度的認同與覺察;父職角色認同,則指個體對於父親角色應擔負的親職責任與項目 內容,所具備的基本認知與所賦予的個人意義(黃慧森、王以仁,2015)。因此,本課 程設計從知覺與認同面出發,以增進認知、情感、與行為表現為目標。但因學生尚未 為人父,因此,評量時以認知、情感兩方面為主。

(2)性別平權觀念

性別平權觀念指對於性別不平等現象之敏感度,以及對於權力流動的思辨,進而 願意在行為上付出、改變,讓社會風氣更加平權。本次課程將之融入在家庭生活中,

主要以家務分工事件作為思辨的主題,也透過辯論引導學生思考權力的流動變化,進 而養成性別平權觀念。

(3)對家庭的承諾

對家庭的承諾指的是認為自己對於家庭是重要的,並且願意為家庭付出心力,一 同完成家庭目標。在課程中,已融入式教學設計為主,並不以此作為一次課堂主概

35

念,因為對家庭的承諾較偏向情意層面,故將之融入於課程之中。

(4)正向溝通與同理

正向溝通與同理為近年來正向心理學興起之一大主軸,正向溝通與同理目的在於 提高學生的正向思考、感恩、利他等內省智慧,並增進人際互動能力,回饋到原生家 庭,並藉此影響其對家庭的價值與承諾,影響其對父職角色之意義解讀。

(5)照顧與養家

照顧與養家為身為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家庭功能之一。此處照顧與養家主 題,課程中以金錢管理課程作為包裝,其中,特別著重在家庭事件的決策中,期望學 生學習以資源有限的考量下,如何達成家庭成員的最大利益,進而讓學生了解在照顧 與養家中,家長們遇到的最大難題,亦可使學生同理自己原生家庭的父母或家長。

(6)陪伴與支持

陪伴與支持為家庭功能之一,也是許多親職教育課程中,最先提供的技巧。本研 究之課程並無使用陪伴與支持作為一堂課程主題,而是融入在各堂課中,作為情感誘 發與引導思考的部分。

最後,除了六個主題外,研究者考量學生起點行為、生命經驗與發展任務後,發 展了6 個教學活動,簡述如下表 3-4-1,詳細課程活動內容請參閱附件一。

36

「Dear Daddy」來讓學生察覺 生活中的性別不平等,再帶

37

38

從上表來看,課程發展由父職角色面向而來,以經驗學習圈作為教學主要策略。

從第一週的「爸爸去哪兒?」開始,以父職角色意義出發,先描繪華人文化父親角色 圖像,再請學生思考家中父親或男性長輩之行為,引導學生慢慢澄清自己希望成為甚 麼樣的父親,最後也回饋到目前原生家庭中,父親或男性長輩之奉獻與需求,引領學 生走回家庭,去表達感謝之意。過程中,透過提問,並邀請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來達 到經驗學習圈中的「親身體驗」、「觀察反省」兩個教學方式。

第二週「性別角色辯不辯」先以性別名詞澄清作為開頭,在前一週課程結束時,

先請學生回家完成指定名詞的意義查詢,也先說明此作業與本週課程之連結。課程一 開始,請學生拿出手機,完成教師所設計的Kahoot!題目,題目中也安排有關於性別 意識的價值觀題目,以利後續課程分析。接著進行辯論賽的說明規則,並請學生以

「以性別做為家務分工的依據是否恰當」為題,進行分組辯論賽,並在賽後進行講評 與概念澄清。最後撥放Dear Daddy,引導學生轉化角色,思考身為父親時,如何在與 家人互動中,投下性別平等的種子。

第三週「理財管理來持家」以照顧與養家作為主概念,利用家庭資源管理的觀念 開始,帶入資源管理中的重要議題:選擇與決策。為了實際讓學生體驗選擇與決策的 過程矛盾的感覺,課程設計以類大富翁遊戲作為教學媒介,利用8 個事件卡,以及與 各事件卡對應的選擇卡,讓學生以模擬情境來親身體驗。遊戲結束後,進行討論與引 導,並請學生思考當自己成為父親時,遇到這些事件會有的決定點。

第四週「心繫愛成家」開始,以正向溝通為主要設計概念,也帶入第一週的父親 角色意義。一開始先請學生回想上週所提到的資源管理,並說明情感資源也是家庭資 源中很重要的一塊,再以溝通作為情感資源的管理方式,開始本週課程。接著以氣球 作為暗喻,讓學生體驗溝通時的情感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藉以提醒溝通時的正向思考 重要性。再以正向溝通為原則,請學生在課堂中練習,最後以情感帳戶,作為本週回 到原生家庭觀察應用之技巧。

第五週「同理你和我」以正向溝通作為主概念,先澄清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不同,

再以愛之語作為正向溝通的技巧,教導學生練習、熟練。

39

第六週「演出愛成家」為本課程的成果展現,學生須運用前五週所學到的價值 觀、技巧,作為本堂課的戲劇演出基礎。教師先寫出六種不同情景,請學生發展劇 情,並在劇情中,展現父職角色意義、性別平權觀念、照顧與養家、陪伴與支持、正 向溝通、以及對家庭的承諾。

整體來說,本研究以父職角色價值、性別平權觀念、正向溝通與同理三個主 題,發展出父職角色經營課程,本課程合計六個單元共600 分鐘的課程。其中,各課 程皆可各自分開使用,惟第六週「演出愛成家」為各週成果分享,不宜單獨使用,建 議至少上過第五週「同理你和我」後,再接續本單元課程。若將課程分開使用,則各 單元課程將會更加符應其他教師之教學計畫,亦可與家政課程其他主題結合,使課程 內容更具彈性。若將六週課程一次完成,則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是一整套的概念,有 著螺旋狀前進的結構性知識。

40

41

4.學生省思歷程與回饋表

學習單中為符合課程目標,常無法設計較有深度之問題,為了彌補這樣的差異,

故每週課後皆設計省思歷程,作為評量學生概念轉化與積極應用所在。回饋表的存在 是為了評量學生在課程中學習的態度與方式是否正確,也為了使教學者即時了解課程 設計是否恰當,故使用簡單量表方式作為量測方式。又,考量學生因未收到太多需要

故每週課後皆設計省思歷程,作為評量學生概念轉化與積極應用所在。回饋表的存在 是為了評量學生在課程中學習的態度與方式是否正確,也為了使教學者即時了解課程 設計是否恰當,故使用簡單量表方式作為量測方式。又,考量學生因未收到太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