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課程發展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課程發展之研究"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碩士論文. 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課程發展之研究 Fathering Curricul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High School Male Students. 指導教授:魏秀珍博士 研 究 生:翁鄀宜. 中華民國一零五年七月.

(2) 謝誌 回想起來,決定回母校修習研究所的學業,是我不後悔的決定。在教學現場代理多年 後,能有機會回到學校,充實自己,用不同的角度、思維,來成長自己的專業,真是讓人 感到開心。在一年級時,充滿著對研究的熱情,卻也讓自己陷入忙碌,以及自我認同的混 淆,卻也在此時,考上了家鄉的學校,辦理了休學。二年級的學業是傳說中的半工半讀, 坐第一班高鐵趕到台北,上完課再坐高鐵返回工作崗位,在工作與學業之間的轉換,箇中 辛酸只有自己能體會。 能順利完成學業,最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魏秀珍老師,我是一個很不乖的學生,教 學工作、研究所學業、論文進度、家人關係……太多的難題壓著我,導致論文進度老是無 法跟上截止期限。感謝魏老師一直以來的體諒,並給予我所有能盡的協助,讓我能順利的 完成這場人生的重大試煉。也謝謝口試委員涂妙如老師與黃馨慧老師,特別挪出晚上休息 的時間,前來參加我的口試,並給予我珍貴的意見,讓我能把我的論文修得更好。 這段旅途中,也特別感謝我的夥伴們,首先是同班的素秋、幸齡、珮抒、瑋翔、奕 君、宜臻、資君,一起完成助理助教工作的雅筑、恭與、尹榕、亭汝、子萱、景揚,謝謝 同在魏老師研究室中的筱璇、子萱,感謝你們的陪伴,讓我的碩士旅程不寂寞。 特別要感謝雅雯老師、怡箏老師、譽蓁老師、惠芝老師,我們雖身處各校,但學姊們 在學期中忙碌之餘,抽空幫我審核教案。謝謝我的同事,智圓老師、珮真老師、秀珍老 師、卓穎老師的相挺,體諒我的分身乏術,也在每週三拉我出門運動兼吐苦水。謝謝如君 老師,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幫我查資料、審稿,看教案。 謝謝一路上支持我的家人,雖然在一開始的學費問題、或是生涯規劃上,我們之間有 過許多衝突,但最後還是願意支持我的決定。也怕我早起精神不佳,路途危險,更在冬日 早晨早起接送我去坐高鐵,謝謝你們沒有因為我是女生就不讓我繼續深造,謝謝你們讓我 能順利完成學業。 流水帳的感謝了很多人,但回頭再看,還有很多遺漏,謝謝你們。 翁鄀宜. 謹誌. 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3) 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課程發展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為針對高中男性學生,以行動研究方式,發展出一套父職角色經營課程,目的 在促進高中男生對於父職角色意義的覺知,並且能提出對父職課程教學有助之建議。 本研究依據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先分析教學現場與學生需求後,經由文獻分析課程 設計主題,進行課程設計及專家審核。發展出完整課程後,在 K 中實施,以高一 35 位學 生作為實施對象,課程共計六週,分別為「爸爸去哪兒?」、「性別辯不辯」、「理財管理來 持家」、「心繫愛成家」、「同理你和我」、「演出愛成家」。過程中蒐集上課紀錄、學生成果與 心得、學生回饋與省思、教師省思與紀錄、同儕教師觀察表來進行分析。 研究者分析資料後,得以下結論:「以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開發父職角色經營課程適合 高中男生學習」、「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對高中男生在父職角色意義、性別平權觀念、正向溝 通與同理的意識感有所影響」。研究者也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對於教學者、課程、與未來相 關研究者的建議。. 關鍵字:高中男生、父職教育、課程、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經驗學習圈. III.

(4)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bout how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thering curricular on high school male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promoting high school male students for the role of fathering awareness, and making useful recommendations for fathering education. Following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 first, analysis needs of school and students, then design theme of curriculum through the reference, and experts check the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 with 35 students on High School K. During six weeks, We have the following program: “Where is Daddy?”, “Gender Debate”, “Money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with family”, “My Empathy”, and “family drama”. At the same times, we collected records,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experience, feedback and reflec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reflection record, peer teacher’s observe for analysis. Based on analyses from this study, our results indicated: It is good for high school male students on designing fathering curriculum with ISD; The fathering curriculum have good effect on the meaning of fathering, gender equality, and positive communication and empathy.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use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and future studi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Male Students, Father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IV.

(5) 高中男生父職角色課程發展之研究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 .............................................................................................................................................. III 圖目錄 .............................................................................................................................................. IV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父職的相關研究 ................................................................................................ 6. 第二節、父職角色之課程設計 .............................................................................................. 13 第三章、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研究設計 .................................................................................................................. 23 第二節、研究流程與課程設計發展 ...................................................................................... 26 第三節、研究對象 .................................................................................................................. 30 第四節、研究工具與發展歷程 ..............................................................................................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0. 第一節、父職角色課程實施 .................................................................................................. 50 第二節、教學分析 .................................................................................................................. 54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 77 第一節、研究結論 .................................................................................................................. 77 第二節、建議 .......................................................................................................................... 80 I.

(6) 參考文獻 .......................................................................................................................................... 83 附件一:課程實施教案 .................................................................................................................. 88 社會中的我與父親 .......................................................................................................................... 92 我的時尚父親 .................................................................................................................................. 93 辯論賽精華 .................................................................................................................................... 100 我的厝內平權觀念 ........................................................................................................................ 101 黃金傳說 ........................................................................................................................................ 107 百分百決策 .................................................................................................................................... 108 情感帳戶 ........................................................................................................................................ 112 父力崛起:溝通無礙 .................................................................................................................... 113 父力崛起:愛之語爭霸 ................................................................................................................ 117 讓我身邊環繞愛 ............................................................................................................................ 118 演出愛成家. 小組劇本發展區 ................................................................................................ 124. 演出愛成家. 小組劇本自我檢核表 ........................................................................................ 126. 演出愛成家. 小組互評表 ........................................................................................................ 127. II.

(7) 表目錄 表 1-1-1 台灣近十年父職相關碩博士論文篇數……………………………………………2 表 2-1-1 近三年國內父職相關碩博士論文整理. …………………………………………9. 表 2-2-1 高中課程綱要必修家政科兩學分教材綱要與學分數對照表 …………………14 表 3-4-1 教學活動與活動目標 ……………………………………………………………36 表 3-4-2 父職角色經營課程面向及經驗學習圈對應表 …………………………………37 表 3-4-3 學習單與學習主題對應表 ………………………………………………………40 表 3-4-4 學生省思歷程與回饋單 …………………………………………………………42 表 3-4-5 專家效度與教案回應表 …………………………………………………………44 表 3-4-6 教師省思與紀錄 …………………………………………………………………47 表 3-4-7 同儕教師觀察紀錄表 ……………………………………………………………49 表 4-1-1 各週課程結束後給予圖片及意義說明 …………………………………………51 表 4-2-1 需求與課程設計對應表 …………………………………………………………55 表 4-2-2 課程活動目標與達成指標對應 …………………………………………………57 表 4-2-3 學生課後回饋表平均分數 ………………………………………………………67 表 4-2-4 學生最有印象的活動 ……………………………………………………………68 表 4-2-5 同儕教師建議與回應 ……………………………………………………………71. III.

(8) 圖目錄 圖 2-2-1 經驗生活圈與課程設計目標 ………………………………………………………19 圖 3-2-1 研究流程 ……………………………………………………………………………29 圖 4-2-1 父親表現與自我期望形象比較圖-增強 …………………………………………59 圖 4-2-2 父親表現與自我期望形象比較圖-削弱 …………………………………………61 圖 4-2-3 學生選擇男生是否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迫害 ……………………………………64. IV.

(9) 第一章、緒論 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動機與背景,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則 針對研究中所運用之概念,做名詞解釋,以利澄清研究方向。.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男性家庭角色之任務改變與學習需求增加 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與經濟成長的影響,女性就業比例大幅上升,雙薪家庭也 成為台灣目前的主要家庭結構(行政院,2011)。與職業婦女相比之下,社會通常較 為忽略男性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尤其是親職角色所帶來的壓力與負擔。 但,隨著「共親職」、「性別平等」等概念的提及與研究,男性的工作已不僅僅只有以 往所認定的「賺食者」角色。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華人普遍思維裡,對於男性在家庭工作中的要求。從 文化的角度來看,華人男性被要求成為家中的經濟支柱,或是成為其他年幼男性之角 色典範。但,中華文化經典中,較無經典說明父親情感性角色的付出,蘇嫈雰 (2013)從「顏氏家訓」中澄清父職教育,認為「以教為事」是父親應該負起的角色 功能,而如何教子,還是停留在引經據典的功夫,父親給予孩子中國經典中的道理與 為人處世的原則。雖古有經典、家訓相傳,教導男性成為一個「有肩膀」的男人,但 這些經典,都還無法教導男性,如何與孩子相處融洽、或是如何展現自己的父愛。. 二、父職研究的再進展 若在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裡,搜尋關鍵字「父職」,相較於親職(560 筆 資料)、母職(162 筆資料),父職(141 筆資料)的議題是較少有文章關注的。若只 探討「父職」,可以發現從 1988 年以來,國內便有討論父親角色的相關文獻,直到近 五年,每年都持續還會有約 5 到 15 篇的碩博士論文關注這個議題(表 1-1-1,研究者 1.

(10) 整理)。這些都顯示,學術界漸漸的湧起一股想了解身為父親的心路歷程、或是影響 父親參與親職的因素、以及如何具體提高父親參與親職(王叢桂等)。種種文獻,都 只停留在現階段為父親或是新手父親的調適或影響參與親職因素,或是特殊族群,像 是單親、軍人、新住民等家庭結構所帶來的父職難題研究,抑或是父職參與作為變 項,與孩童或是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量化研究。這些文獻對於父職的研究與討論,還停 留在現象的探討,相對來說,對於再更進一步的解決問題、或是提升能力、正向增能 的課程等議題,就比較少探討與研究。 表 1-1-1 台灣近十年父職相關碩博士論文篇數 年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5. 6. 6. 11. 12. 15. 11. 8. 21. 11. 代 篇 數 資料來源: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三、高中男生親職課程起點與現況 在我國的課程綱要中,家政課程中的四大主題:服裝、營養、資源管理、家庭經 營,但在一般教學現場,多數老師為回應學生需求與希望,教授課程以服裝、營養等 技巧性課程為主,關係經營課程為輔。但,民國 107 年所施行之高中課程綱要中,綜 合活動領域家政科也即將提出加深選修「預約幸福」等課程綱要與評量,研究者認 為,教師也該開始進行相關課程的準備與實施,並且該開始思考,對於在這樣時代背 景下成長的學生,應該適合甚麼樣的家庭預備課程,來提供學生學習關係經營的技 巧。 研究者認為,要提供學生學習的技巧,可以以家庭教育中「預備教育」的角度出 發,將親職課程加入現今高中生的課程中,讓高中生在家庭預備階段,便能擁有情感. 2.

(11) 性角色的信念與知識,雖然現階段無法立刻生孩子體驗與實際使用,但若能回饋到原 生家庭,改善關係,便也能對往後的父職角色經營,種下良好的種子,使多年來家庭 性別角色平權與共親職普及等想像成為現實。. 四、家政教師的精進需求 研究者從所任教高中與學生相處幾年後,發現雖然現行家政課程綱要中,對於互 動與溝通技巧、性別角色、婚姻角色等未來家庭預備的課程雖有提及,但在一般坊間 的課本、或是現行家政課程中,由於現場授課時數、以及教學氛圍的限制,提及的次 數或篇幅並不大;另外,男性學生在學校時,也常表現出自我中心、冷漠等不利於人 際互動的負面特質;同時,學生大多對於「家庭經營」、「關係營造」等人際經營相關 課程感到興趣缺缺,經詢問,學生多半的回答是「這並不關我的事」、「反正還沒有遇 到(這種情形)」等較消極的回答。以上這些問題不免讓研究者思考,是否現場現有 的相關教學活動,都無法引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或是提供此世代學生該得的知識?或 者是,我們從家庭研究中開始發展的課程活動,在過往研究對於男性的忽略,導致男 性對於這些活動感到沒有興趣?上述原因,又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這些學生?是否能 利用學習的方式,學生可從其中經驗到情緒成長,進而產生同理、關懷、利他等品德 上的進步呢? 王叢桂(2000)認為,若能從學校體系,進行推廣父職相關課程的設計,便可提 供孩子另外一種父親的印象,改變原有的認知,在未來經營家庭時,能運用所學。基 於此,本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的策略,針對高中男生,設計一連串有關父親角色經營 的課程,期盼能發展出一套適合高中男生學習的父職課程,也期盼經過本次研究也能 讓學生培養未來經營家庭的各種面向能力,對學生自身人生亦有所助。並基於本研 究,對其他相似課程,提出教學相關的建議與回饋。. 3.

(12) 第二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欲以行動研究方式,結合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來運 行一套適合高中階段男性學生學習之父職課程,教學方式結合經驗學習圈的概念,引 導學生體驗並轉化價值觀,藉以提升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經營技能。 故本研究目的如下: 1.. 設計與開發一套適用於高中男生學習的父職課程。. 2.. 促進高中男生對於父職角色意義的覺知。. 3.. 建構高中父職課程以供相關教學者使用。. 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研究問題如下: 1. 高中男生適用學習的父職課程為何? 2. 實施父職角色課程對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的意識感有何影響? 3. 本課程能提出哪些有助於父職課程教學之建議?. 4.

(13) 第三節、名詞解釋 一、. 父職角色課程. 父職角色(fathering)指的是男性在探知父親這個角色所經歷的認知轉變過程, 與對此角色扮演之詮釋(王舒云、余漢儀,1997)。大約可分成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 兩部分,父職角色知覺指個體對於父親角色應擔負的親職責任與重要程度的認同與覺 察(黃惠森、王以仁,2015);父職角色認同,則指個體對於父親角色應擔負的親職 責任與項目內容,所具備的基本認知與所賦予的個人意義(黃惠森、王以仁, 2015)。 本研究所指之父職角色,為個體對於父親角色的責任覺察,與對於父職角色內容 的基本認知與個人意義。而父職角色課程,指的是改變學生對於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 的一連串課程活動,活動主題包括了父職角色意義、性別平權觀念、陪伴與支持、照 顧與養家、正向溝通與同理、對家庭的承諾等六項。. 二、. 課程發展. 課程發展是指課程經過發展的歷程與結果,強調演進、成長的課程觀念,即課程 發展是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方案,並強調實際行動與發展演進,以顯示課程 並非只是純粹思辨的理論產物,而是付諸教育行動的歷程與結果(黃光雄、蔡清田, 2015)。本研究所指課程發展為研究中藉由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找尋課程需求 與教育目標、實踐課程、評鑑課程的過程。. 三、. 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課程工作者經由選擇目標、學習經驗的組織,再評鑑學習經驗的過程 (王文科、王智弘,1994)。在本研究採用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為主要課程設計流程,採取五階段進行課程設計與分析:分析階段、設. 計階段、發展階段、執行階段、評鑑階段。. 5.

(14)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 父職的相關研究 一、父職的意義與重要性 針對父職的意義,國內學者定義不一(陳嘉峰,2013)。陳嘉峰(2013)提出父 職(fatherhood)應指身為父親的狀態;而父職參與(fathering)指的是與父職角色相 關的認知、情感、行為,而這兩種在國內常以「父職參與」稱之。而本文所指之父 職,則屬於 fathering 的父職角色知覺與認知,為男性對於父職角色所具備之認知、情 感、與行為表現。 在人的一生中,父親與自身的關係影響層面廣大。Hosking, Whitehouse, & Baxter, (2010)針對澳洲父親在嬰孩時期陪伴時間的研究指出,父親照顧時間長短與嬰孩的 發展有正向關係。父子關係的品質也同時會影響雙方,尤其是孩子的社交能力 (Marsiglio, Amato, Day, & Lamb, 2000)。甚至於,父親對家庭的經濟投入情況,也會 影響父親本身的福祉(well-being)(Schindler, 2010)。Cabrera, Tamis-LeMonda, Bradley, Hofferth, & Lamb,(2000)對 21 世紀的父職所做的研究指 出,父親對於孩子的照顧涉入程度,除了改變了孩子的生命經驗,父親本身的發展軌 跡也跟著有所改變。父職角色經營是男性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生命經驗,值得男性付 出,藉此增進生命福祉;而家庭更需要男性作為父親角色,以良好的父職參與,來豐 富嬰孩的生命經驗,並將正向情感循環下去,方使發揮家庭功能,擁有良好傳承,進 而創造良好社會風氣。 而男性如何學習父親的角色任務呢?從毛萬儀、黃迺毓(2010)針對大專教育程 度,以及初任父親第一年的六位男性所做的研究,發覺父職經驗經歷了「預備醞 釀」、「父職概念模糊」、「衝擊慌亂」、「父親親職角色緩衝適應」、「子女生活照顧」、 與「發展教養角色」等六階段歷程。由此可知,「當了爸爸就知道怎麼當爸爸」是個 無稽之談,父親角色是需要經營,也需要練習。那麼,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將. 6.

(15) 「父親角色」的學習方式,納入教育的主題中嗎?如果沒有,那男性在面臨初為人父 時,想必會經歷更久的衝擊與慌亂。為了減少適應父親角色的不適,在教育中,應該 開始對男性提出「父親角色」的課程與學習。 父親之於家庭的重要性之大,Cowan, Cowan, & Knox,(2010)針對破碎家庭 (fragile family)進行方案推廣,過程中發現父親對於家庭中不管是經濟、或是教養 態度、或是與孩子的福祉(well-being),均有極大的相關性,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 色。關心家庭教育,為孩子創造美好的未來,除了過往研究中關注的母職之外,也該 關心這群男性族群,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他們學習管道與價值觀,使他們產生正向 的認知,以及認同父職角色。 綜上所述,父職角色的經營,包括了認知、情感、與行為三個層面。而,不論是 對於個人的福祉、還是家庭系統,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若能提供男性具體、且有 幫助的父職角色經營學習方式,那便能影響男性個人的父職角色經營,亦可有效的發 揮家庭功能,並進而創造良善社會風氣。. 7.

(16) 二、父職的相關研究 以「父職」為關鍵字,搜尋華藝線上圖書館後發現,國內近三年的父職研究,主 要著重在父職角色與父職參與的變項(蘇嫈雰,2013;尤美華,2014;黃慧森、王以 仁,2015),其次則是親職效能與特殊家庭的展現(王行,2013;史馥綺、王玉珍, 2014)。由此可看出,目前國內研究趨勢,仍舊停留在父職角色是否恰當,或是父職 參與能否提高夫妻關係親密感或是其他變項的研究。這些研究主題中,內容不常提到 如何增能(enpower)父親本身,更別說在高中男生身上實施以父職為主題的親職課 程。因此,研究者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說明現象的研究,應用在目前的教學現場, 讓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實踐。 為更加了解目前父職相關研究,研究者轉而搜尋全國碩博士論文,從而發現,有 更多研究是在探討父職參與,了解父親如何經營自己的父職角色,或是父職角色,尤 其是以特殊家庭中的父職角色展現。這些碩博士論文,顯示目前研究趨勢雖然重視 「父職」的研究領域,但還尚缺乏更進一步的進行教育或推廣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國內研究父職或父親角色的文章,依主題與內容,區分為父職參與、兒 童發展、親密度、與特殊家庭四大主軸。父職參與包括了認知、情感、與行為等;兒 童發展則是指與孩童相關之學業、心理、情緒、正向行為等發展議題;親密度則是指 與妻子的互動,包括了親密關係品質、共親職等;特殊家庭則指研究鎖定研究族群, 包括了特殊教育家庭、特殊職業家庭(軍人、警察)、或者是特殊生命經驗(全女 兒)等。研究者將近三年國內父職相關碩博士論文主題整理於表 2-1-1:. 8.

(17) 表 2-1-1 近三年國內父職相關碩博士論文整理. 年代. 備註:●表示主要議題,◎表示次要議題. 篇名. 作者. 父職 參與. 兒 童 發 展. 特 親 殊 密 家 度 庭. 2014 父職參與對親子關係之影響-以在中國大陸工 曹先豪 作之父親為對象分析. 行為. ◎ ◎. 2014 「爸」氣外露─男性軍人育嬰留職停薪歷程探討 陳文吉. 情感. ◎. 2014 父職經驗之探究-以學習障礙青少年父親為例. 彭路得. 情感. ◎. 2014 人父、人師、人子─我的生命敘說. 趙家仁. 情感. 2014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家長的父職角色期望及父 詹雨涵 職角色實踐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 行為. 2013 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父職參與、情緒智力 與父子 尤美華 親密感相關研究. 行為. 2013 單親父親親職實踐與使用社會福利經驗之探究. 行為. ●. 情感. ●. 行為. ●. 王靖雅. 2013 最溫柔的戰士-一位自閉症者的父親之父職經 史馥綺 驗敘說研究 2013 人民保母難為-探討刑警及派出所警察之父職 陳怡翔 意涵與實踐 2013 馬祖地區學齡前幼兒父親之父職參與研究. 陳祈諼. 2012 父職參與對新住民家庭子女學習適應影響之探 何玉輝 究 2012 核心家庭父職參與、幼兒社會行為發展及學習 李雅鈴 態度關係之研究 2012 全女兒家庭的父女關係、父職實踐與傳宗難題. ●. 行為 行為. ●. 行為. ●. 施孟萍. 行為. 2012 國中生知覺父職參與、正向情緒及學校生活適 陳璟賢 應之相關研究. 行為. 2012 外顯性和內隱性父職參與之研究. 陳嘉峰. 認知. 2012 越南新住民家庭父職經驗之研究-從孩子出生 魏佩君 到小學階段. 行為. 9. ◎. ●. ● ●. ●.

(18) 由此圖表得知,大多數碩博士論文在父職參與中,多半談論行為與情感的部分, 以可測量的父職表現、父職參與、角色實踐為主要研究主題,另有一個研究取向著重 在父親的為人父心路歷程與經驗敘說;而近三年探討與父職相關的研究,也較少談論 到與妻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品質,或是共親職主題,較多為兒童的各種發展取向,如情 緒、學校適應等;而各式各樣的特殊家庭中,父親的功能或教養涉入情形則為近三年 研究之大宗。 本研究所欲達到之目的,則是希望能跳脫這些研究的做法,更往前一步,因此, 才希望以這些研究為基礎,開發適合高中男生學習之父職角色經營課程。且,這樣的 研究取向,顯示過往在親職教育中,父職教育是依附母職教育而生的觀念已漸漸式 微,取而代之的,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心路歷程,以及與兒童發展相關的研究,各 種研究主題開始以父親作為主要主角,而非是只是單純過往的「賺食者」角色。而本 研究也思考,如何開始以男性為主的親職教育方案,因此,選擇以高中男生為主的學 校,進行父職角色經營課程,成為本研究主要推行之場域。. 10.

(19) 三、父職角色的影響因素 影響父職角色的因素很多,Eggebeen, & Knoester,(2001)對父職與男性之間關聯 的研究中,找到社會連結、代間關係、工作態度、家庭關係四項因素,會影響男性父 職經驗,進而影響男性個人福祉(well-being)。王叢桂(2000)提出幾項促進男性參 與父職的因素,認為「對家庭的承諾」是促進男性參與父職的影響因素之一,也就是 說,如果男性是個認為家庭是重要的,也願意為家庭付出的父親,則男性對於主動參 與育兒會是積極的;除此之外,觀察到負面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由於本身疏忽父職所 導致的家庭危機、配偶的支持、育兒的正面回饋、父親本身原生家庭經驗缺乏父職、 夫妻本身成長學習經驗,都會影響父親參與父職的涉入程度(王叢桂,2000)。另 外,涂妙如(2007)以生態系統來評論國內父職角色的研究脈絡中,提到多數文章圍 繞在微系統的變項研究,試圖想找出影響父職角色積極的因素,尤其是父親的個人變 項,例如性別角色觀念、對家庭的承諾等,都會成為父親參與父職的積極因素。黃慧 森、王以仁(2015)則提出,探討父職角色建構與發展的中介因素頗多,像是自己父 母親職表現、手足或同儕之間交流,或是大眾傳播媒體等,都是可能影響男性父職角 色的知覺與認知因素。因此,為了促進男性的父職參與,可以從對家庭的承諾、性別 角色觀念、與原生家庭的互動來進行介入,若能增進這些因素,那也可影響男性在父 職參與上的正面積極付出。 根據涂妙如(2007)所指出,國內近二十年來的研究父職相關文獻,幾乎鎖定在 微系統的探討,也就是父親本身的原生家庭、個人背景變項、生殖家庭角色互動及工 作職場。其中,與王叢桂(2000)探討促進父職參與的因素所提及,社會中關於父親 的典範、價值、信念等文化傳遞、對家庭的承諾,均對促進男性參與父職的意願與實 踐有幫助。Strom, Vsn Marche, Beckert, Strom, Strom, & Griswold,(2003)所使用的 「父母成功指標」(Parent Success Indicator , PSI)中,優秀的父職能力指標包括了 「溝通」、「知道」、「教導」、「處理挫折」等(引自陳沛君,2012)。因此,在男性自 己的原生家庭中,互動品質的好壞也會影響其在未來的父職參與的認知、情感、與行. 11.

(20) 為,是故,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可融入溝通課程。 而黃慧森、王以仁(2015)則是聚焦於家庭背景相關因素,包含家庭結構、居住 地區、族群類別、出生序、性別特質;以及父親父職相關因素,包含父親年齡、父親 社經地位、父母婚姻狀況、父親管教方式、父子互動與父子關係,來進行父職角色知 覺與認同的探討與量表發展。但,由於原生家庭無法經由學習更動,因此,在課程 中,只強調與自己父親互動品質如何提升,並無強調家庭社經的會、結構、居住地區 等基礎變項。 綜合所述,父職角色,有許多因素影響,考量高中男生的起點行為與需求(將在 第三章詳細說明) ,以及所處之生命階段與任務,認為父職角色的意義、性別角色觀 念、對家庭的承諾、照顧與養家、陪伴與支持、正向溝通與同理等六個主題,可以供 以研究者做為課程設計之概念主題,其中照顧與養家可與金錢管理課程相結合,而陪 伴與支持則加在各課程中作為情意展現之目標。 另外,學生在校學習階段,尚未結婚生子,沒有自己的生殖家庭可做經營或練 習,所以管教方式、社經地位、父子互動等皆無法被具體教導改善,但這些價值觀皆 可實踐於目前高中階段或是未來的生活中,以人際互動及家庭關係作為表現場域,故 而本研究以較易操作的父職角色意義、對家庭的承諾、正向溝通與同理作為改變基 準,並提供學生回家練習的機會,以及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來進行課程設計。. 12.

(21) 第二節、父職角色之課程設計 一、高中父職相關課程概況 在 Eric 資料庫中,搜尋「fatherhood」與「programs」兩個關鍵字,會發現有許多 針對新手爸爸給予的婚姻與父職課程(cowan, cowan, & Knox, 2010),或者是針對不 同的父職課程作的後設分析,來探討家庭教育人員所提供的課程是否符合父親需求 (Holmes, Galovan, Yoshida, & Hawkins, 2010)。而在國內搜尋父職相關課程訊息時, 發現唯一一篇文章為林彩媚(2008)以「e 爸樂學網」為數位學習方案,發展父職教 育的行動研究。發展父職教育的動機之一,為參與父職教育能學習相關知能,進而幫 助父職實踐,且對於家庭生命任務、子女教養能更有充足的心理準備與應變能力(林 彩媚,2008)。但此處仍以親職教育作為主要課程思考脈絡,而非以預備教育中的青 少年為對象進行教學。 根據美國家庭關係協會(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NCFR)所提出的 生命全程親職教育內涵架構中,青少年期的教育內涵包括了影響是否成為父母或何時 成為父母的因素、子女養育知能、各種親職的類型、及影響親職類型的因素等任務 (週麗端、何慧敏、魏秀珍、洪敏琬,2013)。蔡玉欽(2012)也提出,父母的社經 地位、性格、管教態度、角色示範、與人生哲學,都會影響父母親職的角色責任,而 有效能的父母能帶出好的家庭教育,也能在現今變遷迅速的時代帶來良善的影響。可 見親職教育對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皆有其重要性。但國內家政課程向 來包括親職教育議題,以 99 高中課程綱要家政科(表 2-2-1)中,家庭經營中「家人 關係」、「家庭衝突與韌性」兩個主題學分數,占整體總學分數約為 14%,不到四分之 一,且在高中家政課本(以育達 99 年出版家政課本為例),兩個主題的頁數有 23 頁,只占總體頁數約 13%(研究者整理),反倒是在學務、輔導體系中,提供了許多 以家長為對象的親職教育課程,對於學生本身未來預備家庭的能力中,著墨不多。. 13.

(22) 表 2-2-1 高中課程綱要必修家政科兩學分教材綱要與學分數對照表 主題 家政與生活 家人關係 家庭衝突與韌性 性別的人我關係 擇偶與婚姻 資源管理 居家環境 服飾計畫 服飾管理 膳食計畫與製作. 參考節數. %. 1. 2.8. 3 2 4 2 4 4. 8.3 5.6 11.1 5.6 11.1 11.1. 4 4 8. 11.1 11.1 22.2.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0)。 過往提到親職方案,都只想著針對家有學齡兒以上的父母設計課程、實施課程, 或是針對青少年設計改善親子關係的課程方案(王錚惠,2011)。但若能改由針對高 中階段學生設計親職課程,除了培養這些高中生未來在自己生殖家庭的預備能力外, 也能讓學生體會、同理平日照顧自己的家人辛勞,展現感恩等正向心理特質;更甚 者,研究者希望也能藉此課程,讓學生體會到照顧孩子雖然困難,卻也不失為一個具 有個人傳承意味的行動,進而提高此世代的生養意願,讓社會結構能更加穩定。郭美 娟、陳若琳(2012)在研究雙薪家庭幼兒父親親職效能、母親的教養鼓勵、與父職參 與的相關性研究中,就曾提出,家庭教育人員應就影響父職的相關因素,提供父親親 職課程或成長團體,藉以提升父職參與的動機與能力。 多數研究皆指出,能以青少年為對象,發展相關父職教育的課程,對整體父職教 育的推廣才更好。黃慧森、王以仁(2015)也提出若能提供青少年合宜的親職教育知 能,學習易位思考親職角色,或許可奠定其自身親職角色的建構與發展。此外,男性 在型塑父親角色,是由外在文化與內在認定所構成的(姜惠文、陳銀螢,2008)。因 此,建構父職教育相關課程時,除考量青少年的生命階段外,還得加入適合華人文化 的課程與影響因素。. 14.

(23) 二、課程設計模式 課程設計指的是課程要素的選擇、組織與安排的方法過程,包括了課程目標的訂 定、教學活動的選擇與組織、評鑑工作的執行(黃光雄、蔡清田,2015)。本研究基 於欲了解課程設計是否符合研究目的,也欲了解課程是否能有效幫助高中男生提昇父 職角色技能,故採用常見應用於課程成效分析的系統化教學設計(ISD)。 目前常見的系統化教學設計被應用於大量的國中小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學設計研 究上,主要在處理例如教學設計(林婕婷、呂正雄、李明憲,2010)、教科書設計 (任慶儀、許燕卿、陳玉卿、陳俞叡、游美惠、廖麗芳,2007)、不同領域教學或是 議題融入(黃冠達,2003)等研究課題。以下就系統化教學設計內涵做一說明:. 系統化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 系統化的觀念在訓練、推廣或教學的過程,訂定分析教學的目標,設計、發展教 學內容,執行與評估教學活動,並根據評估的結果修正該教學系統(鄭淑子, 2002)。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可分為下列五個階段: (1) 分析階段:主要工作為分析待解決之問題、目標群體之需求、以及教案目 標的訂定。 在本研究中,待解決之問題為發展一個讓高中男生學習之父職角色經營課程;跟 著而來的,必須分析目標群體之需求,本研究目標群體之需求分為組織需求,為 K 中 之需求,以及學習者需求,為學生本身需求;最後,根據上述需求,訂定課程活動目 標。 (2) 設計階段:訂定各單元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與活動、選擇教學媒體、 設計評量方式。 本研究中,此階段根據上述需求階段所訂定之課程目標,以及各單元主題,分別 訂定各單元學習目標,並將教學策略、活動、媒體、評量方式規劃完成。其中,教學 策略與活動融入經驗學習圈的方式,詳見本節第三部分敘述。各單元學習目標、教學. 15.

(24) 活動與評量詳見第三章第四節說明。. (3) 發展階段:編寫教材或教案、發展教學媒體與教具、編寫學生手冊、發展 評量工具。 此階段裡研究者編寫教案,並將編寫好的教案進行專家效度的審核,編寫學習護 照作為學習手冊,並發展評量方法。教案內容、學習護照、評量方法詳見附件一。 (4) 執行階段:實施課程前準備、實施課程、實施學習評量。 在此階段,研究者身兼教學者,完成課程準備、實施六週課程、以及學習評量, 過程中為增加教學成效,故融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觀課概念,請校內同儕教師前來 觀課,了解課程實施成效,並完成資料蒐集,回饋到第五階段評鑑階段中。 (5) 評鑑階段:分析階段的評鑑與回饋、設計階段的評鑑與回饋、發展階段的 評鑑與回饋、執行階段的評鑑與回饋。 為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評鑑階段作為最後階段,必須呼應前面四個階段的工 作,了解每一階段工作是否皆達到預期目標,本研究之評鑑階段內容請詳見第四章。. 綜上所述,本研究因研究目的為設計一套適合高中男生學習之父職角色課程,故 利用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之階段來進行課程設計與分析,以利了解課程對於本研究之 成效與影響,同時,也了解課程設計過程、實施、與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本研究 預想之目標。. 16.

(25) 三、教學設計取向 本研究著重於學生在課程前後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的變化,是屬於情意的變化測 量,高中家政課綱(教育部,2010)中也提到,希望養成學生「從經驗出發,以家庭 生活為核心,培養個人與經營家庭所須具備的生活能力。」,這與 Dewey 的「從做中 學」教學理念相似,因此,本研究選擇 Kolb 的經驗學習論,來做為主要課程設計模 式。 1.Kolb 經驗學習論 (1)意義 教師經由選擇、珍視和行動的過程,教導學生慎思熟慮的思考技巧,並引導學生 對自己和他人的信念、情感及行為做自我分析和反省,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或實踐行 動(蔡啟達,2012)。 (2)步驟 Kolb(1984)界定學習是由經驗轉換而創發知識的過程,每個人的學習都會經過 四階段所構成環形結構:具體經驗、反思觀察、轉化概念、積極應用(引自王宥婷, 2013)。各階段所需任務詳細分述如下: (a)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 在目標設定的原則下,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活動,以促進參與者體驗自身能力等。 (b)反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收集與整合體驗經驗的資料,檢視成員在活動中發生哪些問題、情緒?教師須提 供學生對於具體經驗的思考重點,並引導學生思考與課程目標相關的問題。 (c)轉化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藉由轉化性的提問,使當下的經驗與成員過去的生活經驗及價值觀產生關聯。教 師須引導學生歸納統整上一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架構與原理。 (d)積極應用(active experience) 體驗學習的成效,應用活動的經驗,將所學實踐於現實生活中。 17.

(26) (3)經驗學習論融入教學設計 經驗學習提供學生具體的參與、接觸體驗,用來建構知識、獲得技能與提升自我 價值的過程(Pinar, Reynolds, Slattery, & Taubman, 1995;引自蔡啟達,2012)。本課程 探討關係經營與價值觀改變,而 Kolb(1984)提出之經驗學習模式,正適合用來協助 學生學習改變認知與價值觀。經驗學習模式包含了親身體驗(concrete experience)、 反省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轉化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積極應用 (active experimentation)等四階段學習(蔡啟達,2012)。. (a)親身體驗階段,邀請學生描繪父親(或男性長輩)與自身互動經驗,以及自 己在人際關係中的互動經驗,並安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安心分享自 身經驗。 (b)觀察反省階段,學生在活動中所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提問引導,讓學生關注 到課程目標 (c)轉化概念階段,並與學生生活經驗做連結,提問,得出新價值觀 (d)積極應用階段,要求學生完成嘗試實踐,也鼓勵學生省思經驗過的價值觀, 學習如何思考、評價。. 18.

(27) 完成教學設計如下圖 2-2-1:. 將課程所學應用於家庭生活 經營中. 親身體驗. 原生家庭父親經驗描繪 人際互動經驗闡述. 觀察反省. 積極應用. 轉化概念 透由課程活動,了解課程內 涵與正向思考的意義. 檢視自身父子關係 檢視自身父職角色認同 人際關係問題的覺察. 圖 2-2-1 經驗生活圈與課程設計目標. 2.正向與父職角色之關聯性與融入 在關係經營中,學生的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郭俊賢、陳淑惠, 1999),是個很重要的起點行為評斷,內省智慧包含了如動機、決心、道德、誠實、 同情心、與利他等內在特質(郭俊賢、陳淑惠,1999)。另外,學生幼時的父子關 係,也會影響學生的自尊與社交技巧的發展(Stevenson, & Crnic, 2013)。邱珍琬 (2004)在對大學生的焦點團體研究中,發現雖然父子雙方都想改善關係,但由於疏 於訓練、性別角色限制、或是親職分配的結果,所以父子關係的聯繫與親密感並不 高。由此可知,父職角色會影響孩子的自尊、社交、等青少年期發展任務中的重要技 能,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探討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時,應一併加入內省智慧的評斷 與增能。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來心理界的顯學。從 Seligman(2002). 19.

(28) 發表了 Authentic Happiness 一書,心理學界開始關注以往不曾注意過的正面能量,隨 之而來的幸福感調查、研究,進而到哈佛大學所開設的幸福學分,人們開始嚮往正向 能源帶給自己的強大力量。Seligman & Steen(2005)提出,正向心理學是能讓人察覺 到自己的疑慮、弱點、或是做不到的事情,而正向心理學能幫助人們利用想法、信 念,使自己達到內心平衡。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廣展能家庭計畫,顯示這種以正向心理學的力量為主軸的課 程,為目前家庭教育中一個值得切入的角度(教育部,2015)。為提高學生多元學習 的方向,本課程融入正向心理學中有關幸福感(well-being)的變化,發現從情緒教育 產生的感恩(gratitude)的內涵與本課程主軸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內涵相近。Froh 及 Bono(2011)中對於感恩(gratitude)的定義,認為感恩是高層次的道德情緒,並且 是許多正向、積極心理特質的基石;除此之外,7-10 歲的孩童即有感恩的情緒與特 質,而青少年時期投入有關感恩的課程,對於未來成人的生理、心理、人際等各方面 健康,以及福祉(well-being)都有正向的回饋與幫助。從發展來看,感恩根基於與母 親的依附關係,幼兒發展自我認知時,社會情緒如感恩,會成為生氣、開心、刺激、 或悲傷等基本情緒的緩衝(Emmons, & McCullough, 2004)。 正向心理學為關係經營之基礎,本研究透過將正向心理學融入課程設計中,帶領 學生提高內省智慧如感恩、利他等情緒,都有助於學生提昇關係經營之動機、技巧。 而本課程為聚焦於父職角色內涵之課程,重點放於影響父職角色因素之課程主題,其 中,性別平權觀念、與原生家庭之互動、陪伴與支持等因素,正向溝通亦可協助串聯 與增強。故課程中融入正向溝通技巧與同理,作為課程主題之一進行課程課技,期望 從中提高學生的正向思考、感恩、利他等內省智慧,並增進人際互動能力,回饋到原 生家庭,並藉此影響其對家庭的價值與承諾,影響其對父職角色之意義解讀。. 3.符號互動論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於 1920 年代在芝加哥大學萌芽,到今日仍. 20.

(29) 是社會學中的顯學之一。簡單來說,符號互動論聚焦於對於各種不同的人、事、物, 人們如何定義(White & Klein,2002)。符號互動理論研究重點在於人與人之間互動 性質與過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僅僅只是體能上直接的反應,還要經過一番分析與 了解 (蔡文輝,2007)。研究者根據行動者的意義來理解人類行為(黃宗堅,2006),馬永 年、梁婉華(2009)整理了符號互動論的假設如下: 1. 人類的行為必須透過行動者的意義來了解。 2. 個體是具有心智的。 3. 社會是先存於個人的。 符號互動論中,符號(symbol)是個主要的觀念,舉凡語言、文字、手勢、動作 等都是符號,觀點(perspective)和互動(interaction)則是人類行為的兩個變數 (蔡文輝,2007)。而社會價值對個人行動的影響,必須先透過個人對環境的認知, 才使個人的行動不斷修正與調整(黃宗堅,2006)。 本研究進行之課程,運用符號互動論之處頗多,整理如下: (1)父職角色經營 本研究主要聚焦於高中男生的父職角色經營增能,父職角色經營影響因素如父職 角色意義、性別平權觀念、對家庭的承諾、與原生家庭的互動等,課程設計中期望從 主題出發,針對不同主題設計不同活動,藉以改變學生對於環境的認知,使行動修正 與調整。整個課程實施階段,符應符號互動論中,改變個人對環境的認知進而改變個 人的行動。 (2)經驗學習圈 本次課程教學設計,利用經驗學習圈(Kolb,1984)之理念,透過體驗改變個人 對環境的認知,轉化,調整修正行動。符號互動論的假設之一是,人類的行為必須透 過行動者的意義來了解,也就是說,改變若無法回到學習者自身,那學習者對於改變 的意義只能停在表面。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本研究設計不斷重複學習者的具體經 驗、讓學習者進行反思觀察、並要求其轉化概念、積極應用。其中,轉化概念的步驟 21.

(30) 是本次課程的重點,也是符號互動論中所說明,最大的改變。 (3)正向溝通與同理 正向溝通與同理,追朔根本,亦是在探討在解讀符號時,個人認知如何採取正向 思維,進而心境改變,影響行為,創造好的循環。在本次課程設計中,有很大一部分 在探討如何學習與練習正向溝通技巧,並請學生積極運用在家人關係中,正是在課程 中,請學習者解讀行動者意義,並轉化社會價值給予之認知,進而改變行為。 簡而言之,本研究與符號互動論息息相關,不管是課程設計的主題、教學設計的 方式、以及課程內涵、價值觀展現,實為符號互動論的再再展現。本研究也期盼透過 本課程,可以改變學生在這社會中看待父親的角色意義,進而學習經營之道。. 22.

(31)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行動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針對高一男生,進行六週有關父職角色 經營的課程。研究者,即教學者,以 105 年 2 月到 6 月 K 校參與家政特色選修課程 「幸福家庭經營學分」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總計 35 人,以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來進 行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整體回饋,最後以研究者身分,透過蒐集之資料,以及課 程實施過程,來回答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第一節、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模式進行研究設計,行動研究模式的特色為「基於解決問題或 獲得資訊,以了解在地的實務情境之目的」(卯靜儒等,2004)。卯靜儒等(2004)提 到,行動研究有四個步驟,分別為:(1)確認研究的難題或問題;(2)蒐集必要的資 訊以回答問題;(3)分析詮釋蒐集到的資料;(4)發展一個行動計畫。以下分就各步 驟進行說明: 1. 確認研究的難題或問題 在 99 年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中,家庭經營的「家人關係」、「家庭衝突與韌性」兩個 主題學分數,占整體總學分數為 27%,約四分之一,而在高中家政課本(以育達 99 年出版之家政課本為例),兩個主題的頁數有 23 頁,只占總體頁數約 13%,顯示雖然 在課綱中,兩主題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在課本中卻是不成比例的存在著。從內容來 看,課本中規劃的知識理論,也比較偏向屬於青少年在高中階段,與原生家庭的互 動,較少提及與未來生殖家庭的互動。高中家政課綱(教育部,2010)中也提到,希 望養成學生「從經驗出發,以家庭生活為核心,培養個人與經營家庭所須具備的生活 能力。」,但在家庭經營課程中,若還以「孩子」的角色發展課程,而未提及「家 長」的角色經營,對於青少年的發展,已稍嫌不足。 在關係經營中,學生幼時的父子關係,也會影響學生的自尊與社交技巧的發展 (Stevenson,& Crnic, 2013)。邱珍琬(2004)在對大學生的焦點團體研究中,發現雖. 23.

(32) 然父子雙方都想改善關係,但由於疏於訓練、性別角色限制、或是親職分配的結果, 所以父子關係的聯繫與親密感並不高。在現今高中男生中,常看到他們漠視環境訊 息、刻意不回應同儕、或是無法同理他人的行為,這樣的男性,如何能在未來生殖家 庭中經營良好的父親角色呢? 本次課程主要針對 K 中高一學生,選修特色課程(2 學分)所設計,招生鎖定男 生的 K 中為了因應 107 課綱所提出的校本課程與選修課程,參與了優質化計畫,期待 以優質化計畫作為先行課程規劃,其中一個計劃,就是廣邀各科開設特色選修課程, 提供學生加深加廣的機會。研究者回應這樣的課程需求,提出家政加深課程「幸福家 庭經營」,以家人關係、溝通、個人福祉提升為主要課程設計架構,用家庭生命週期 為課程進程概念。在本研究中,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課程被安排在「幸福家庭經營」 中後段課程,屬於課程中的「未來預備」部分,同時也回應 K 中對於校內特色課程的 需求,針對純男性學生的教學環境發展父親角色培養課程。 基於上述說明,本研究欲解決問題為: 1. 高中男生適用學習的父職課程為何? 2. 實施父職角色課程對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的意識感有何影響? 3. 本課程能提出哪些有助於父職課程教學之建議?. 2. 蒐集必要的資訊 在此步驟中,研究者於教學現場再次蒐集學生表現,作為後續課程設計之基礎。 基於以上三個問題,研究者進行探討相關文獻後,進而了解問題的核心在何處?進而 鎖定問題在如何透過課程活動,提高學生的父職經營動機與技巧,以及了解課程活動 是否適切。此時研究者與蒐集學生之課後學習單、回饋單、課後省思札記、同儕教師 觀察表、教學者省思札記來印證課程是否達到研究目的。 3. 分析詮釋資料 為解釋上述問題,研究者分為量化資訊與質性資訊來進行資料蒐集。 24.

(33) (1).量化資訊 為了解課程對於學生是否有成效,研究者發展課程回饋表,來讓學生在課程後填 寫,蒐集學生自感課程效果的資訊。 (2).質性資訊 為了能從多元的角度審視課程設計與教師、學生的成效與提升,在課程進行中, 分別收集學生與教師在參與課程中,所紀錄或審視自身成長歷程文字紀錄,以及同儕 教師於課程實施中,所填寫的教室觀察紀錄表,以利分析。 就質性資料方面,採用學生學習單作為主要分析工具,編碼方式為「節次-單次-學 生編號」,節次以大寫字母代表,A 為第一週「爸爸去哪兒」、B 為第二週「性別辯不 辯」、C 為第三週「理財管理來持家」、D 為第四週「心繫愛成家」,第五週與第六週 學習單因為並無對應本次課程,故無編碼。單次的部分,為該堂課學習單次序,第一 份為 a、第二份為 b,以此類推。學生編號則以學號排序,與 K 中所給名單相符,以 利最後學期末給分。例如,我的時尚父親,36 號學生的編碼為「A-b-36」。 另外,歷程記錄部分,可做為學生學習成效之展現,編碼方式為「問題-週次-學生 編號」。問題以大寫字母代表,接續前述學習單編碼之後,E 為印象最深刻的事情、F 為課程精華、G 為用一句話濃縮課程內涵。週次則分為前三週與後三週,前三週編碼 為 a、後三週編碼為 b。學生編碼方式與前述相同。例如,前三週印象最深刻的事 情,36 號學生的編碼為「E-a-36」。 此步驟中須就研究問題,一一針對第二階段蒐集的資訊相互對應進行分析。本研 究所採用之分析方式於本章第四節資料處理中詳細說明。. 25.

(34) 第二節、研究流程與課程設計發展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模式進行研究設計,經歷計畫、實施、成果三個階段,藉此發 展出一套能對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產生變化的課程,並探討此課程對於高中 男生之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變化,以及了解課程發展過程適切性。而同時,在課程設 計方面,使用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來做為課程發展的方式,本節主要說明研究設計流 程與課程設計流程。. 一、行動研究流程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模式進行研究設計,經歷計畫、實施、成果三個階段,藉此發 展出一套能對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產生變化的課程,並探討此課程對於高中 男生之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變化,以及了解課程發展過程適切性,各階段任務如下所 示: a.計畫階段 在此階段中,先確認研究問題與範圍,研究者以參與 105 年 2 月到 6 月 K 校所開 設家政特色選修課程「幸福家庭經營學分」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由於本研究源自於教 學現場的問題,期望本次能利用行動研究解決問題。高中男生對於關係經營方面的課 程態度是消極的,對於非升學科目的學習態度也不主動、不積極,因此,本研究透過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來進行課程設計,期盼找出讓高中男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 另外,研究者藉由研讀相關文獻,來確認課程架構與內涵,以進行後續課程設 計,並與專家及校內其他教師討論適切性,以利課程設計更貼合研究目的。接著,利 用文獻探討,了解影響父職角色的因素,再配合高中男學生起點行為與現況,以 Kolb 的經驗學習模式教學方式,設計一套高中男生父職角色經營課程。 b.實施階段 在實施階段時,以課程實施作為主要工作,在課程實施中,蒐集足以分析課程與 學生學習的資料,包括了課程成果紀錄、學生省思紀錄、教師省思紀錄、以及同儕教 師教室觀察記錄,藉由以上資料來分析計畫階段中課程設計之適切性。 26.

(35) c.成果階段 在此階段中,包含了資料的分析結果與省思建議。將第二階段中所蒐集的資料, 利用內容分析方式,來解釋研究問題:適合高中男生學習的父職課程為何?學生在參 與課程後,父職角色經營技能是否有變化?本課程是否能對其他相關課程提出教學上 的建議?研究者同時進行省思與回饋,讓第一階段的課程設計更臻完整,並且完成本 研究論文。. 二、課程發展設計 本次研究目的之一為發展一套適合高中男生學習的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因此,本 研究選用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作為主要課程發展方式,各階段任務如下: a.需求階段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進行觀察與訪談,了解學生需求及課程設計方向。另,本 次課程實施場所 K 中,參與了高中優質化計畫,也即將面對未來課程的重大改革。因 此,研究者欲在此階段完成對學生與學校的需求分析,以利讓課程設計更貼近兩者需 求,符合本次研究目的。 b.設計階段 此階段研究者參閱文獻,以及前階段所鎖定之需求,發展課程。從文獻中,發展 出課程主題:父職角色信念、性別平權觀念、家庭的承諾、照顧與養家、陪伴與支 持、正向溝通與同理六個面向作為課程設計的主題。另外,為了解決學生之需求,開 發多元課程活動來作為學生引起動機以及學習方式。 c.發展階段 此階段須就前述需求階段與設計階段所蒐集之資料,來進行設計課程。課程設計 除研究者自身設計外,還須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與修改,之後,再將教案交與兩位專 家進行審核與意見回覆,以增加教案的效度。 d.實施階段. 27.

(36) 透過上述三階段所完成的課程教案,將在 K 中高一特色課程幸福家庭經營中實 施,參與學生共計 35 人。實施過程共有六週,研究者同時擔任教學者的角色,在六 週的時間中,將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實施完成。同時,邀請同儕教師,進行課程觀察, 了解教學過程中產生的盲點。另,為了解課程實施的過程學生的認知與價值觀變化, 也將蒐集學生所撰寫的學習單、歷程記錄。為了解課程品質,也對學生投放課程回饋 單,以了解教學實施及課程學習的效果與品質。 e.評鑑階段 評鑑階段期望能蒐集資料、分析、並提出建議,因此,在本階段研究者主要工作 是針對上述需求、發展、設計、實施四階段所蒐集資料,進行分析,並提出建議,完 成新修訂之課程,並以此修訂課程做為建議未來教學者運作的課程活動教案。. 基於上述兩部分說明,行動研究流程對應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整理如下圖 3-21,由圖可知,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與行動研究之研究流程有其相關性,本研究除利 用行動研究模式作為主要研究流程外,因需要 ISD 作為教學活動的發展、分析模組, 故兩項併行。在行動研究中的計畫階段,對應到了 ISD 的需求、設計、發展三階段, 在此時期,教學上的組織需求、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設定、評量方式,可以對應到行 動研究中的計畫階段,完成其中的課程設計;實施階段則對應 ISD 的發展與實施階 段,在此階段,教學上須發展課程教案、學習手冊、並實施課程、蒐集資料,對應到 行動研究中,為實施階段應該完成之課程實施、資料蒐集兩大重點工作;成果階段則 對應了評鑑階段,在教學活動中,就需求、設計、發展、實施四個階段資料進行評 鑑,在行動研究中,則對前述階段所取得資料進行省思與建議,不論 ISD 與行動研 究,在最後階段皆須對前述階段進行回饋,以利下一個研究循環更完善。 現將三階段研究流程與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整合如下圖 3-2-1 表示:. 28.

(37) I S D. 行. 需求. 設計. 發展. 實施. 評鑑. 計畫階段. 實施階段. 成果階段. 閱讀相關文獻. 課程實施. 分析資料. 課程設計. 蒐集資料. 結果回饋. 動 研. 專家審查課程. 究. 校內同儕教師討論. 省思與建議. 圖 3-2-1 研究流程. 29.

(38) 第三節、研究對象 本節描述研究實施對象,並針對研究對象分析課程需求,作為課程設計之基礎。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需求有二,一為組織需求,是課程實施學校 K 中,二為學生需求, 是課程實施對象 K 中高一學生 35 人。. 一、組織需求 1.K 中情形說明 K 中學生大部分來自高雄地區,少部分學生從屏東通車或是在外租屋就讀,在基 測與會考時期,K 中皆為多數家長與學生心中的第一志願。K 中為普通高中,三個年 級,每個年級設普通班 21 班,音樂班 1 班,體育班 1 班,科學班 1 班。做為南部地 區名列前茅的高中,是故對於學生升學率與課業表現有一定的要求。而 107 學年度新 制高中課程綱要又實施在即,在課程新制運作與家長期望的雙重壓力下,求新求變成 為 K 中的需求。 2.特色選修課程說明 自 104 學年度起,K 中參加教育局所舉行的高中職優質化計畫,利用優質化計 畫,K 中預計能發展出符合 107 高中課程綱要中所要求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旨 在「適性」,須依照學生需求與搭配學校特色,發展加深加廣課程。這類加深加廣課 程在 K 中是各科老師與行政團隊的新挑戰。於是,在本學年度,K 中先以優質化計畫 中的子計畫,邀請各科教師開發「特色課程」,期望能以特色課程作為校本課程的先 驅。 研究者作為 K 中唯一一位家政科教師,期盼能以自身專業協助 K 中開發家政科 加深加廣課程,於是,便提出「幸福家庭經營學分」這門課,作為提供高一學生自由 選修的課程之一。本課程以家庭生命週期作為課程計畫,以家庭理論作為基礎,探究 各時期與家人互動之技巧與價值觀展現。本研究之父職角色經營課程,被歸類在幸福 家庭經營學分中,中後期的課程,屬家庭預備期課程。「幸福家庭經營」主要目標為 培養學生關係經營技巧、幸福感的正向思考能力。研究者選用修習本課程之學生作為 30.

(39) 研究對象。 3.學分安排與規劃 「幸福家庭經營」課程中參與的學生為高一新生,尚未修習過高中家政課程,故 本課程需與高中家政課程主題切割,避免重複。另外,針對高一新生的生命經驗,無 法帶入一般針對新手父母所設計的親職課程,研究者便從文獻中明顯影響父職角色知 覺與認同的因素,挑出六個面向做為課程設計構面,並在課程評量中要求學生回到原 生家庭中展現相對應的行為,以及在課堂中進行經驗學習圈的設計,讓學生能將父職 角色知覺與認同提升外,也能讓原生家庭中家人間相處更好,進而影響未來經營生殖 家庭時的父職角色展現. 二、學生需求 1.學生升學壓力龐大 K 中學生以優異的國中成績,通過國中會考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門檻,進入 K 中 就讀,平日學生對於「成績」與「表現」是十分在意且自我要求高。本次研究者在班 上做個簡單的調查,全班沒有一個人沒有補習,補習的人中,最少補習兩科(英文、 數學),最多補習四科(英文、數學、物理、化學),補習班生態為下午五點開始排隊 搶位子,六點開始上課,直到晚上九點下課,回到家後,大約十點半、十一點開始完 成學校課業。這樣的作息深刻影響平日在校表現,遇到非升學科目時,總是希望能多 爭取休息時間,或是在課程實施中,使用手機等 3C 產品紓壓放鬆。課程開始前,也 常在學生的閒聊中聽到他們互相探問對方成績、他科表現、學科教師教學方式等,K 中學生升學壓力之大,可見一斑。故在課程設計時,以活動方式設計課程,並盡量請 學生在課程中完成學習單,指派的課後任務也以半小時完成為主。 2.上課態度易分心 本屆 K 中高一學生由於學校課程學分規劃不同,本學年度高一學生第八節輔導課 只有兩天,剛好這兩天由於 K 中採取校內混排的機制,剛好是社團課與本次研究實施 場域特色課程。研究者發現,來上課的學生們,因為身體的疲累,加上特色課程跑班. 31.

(40) 的性質與社團類似,因此,上課分心、不積極投入的情況比一般家政課學生更明顯。 為避免影響學習成效,教學者採取許多正增強方法來吸引學生投入學習,像是完成學 習單後的集點貼紙,或是上課發言的獎勵,以及課前 15 分鐘小確幸時間,讓學生享 受一些放鬆與自我安排的時間,再開始課程內容。 3.校內學習氛圍 K 中招收學生以男生為主,惟特殊班級如科學班、體育班、音樂班,才男女兼 收。研究者在進行本次研究前,所接觸到的 K 中二年級普通班家政課男生,對於情感 揭露性質的課程活動,多數以漫不經心的話語帶過,不常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同樣 在 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的特色課程班級中,男性學生對於「關係經營」相關的課程, 都有著「這種課程對升學不太有用」、「家裡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學習」等消極想法。因 此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就是希望能開發出一套男性學生能表達內心情感的課程, 並藉此提高學生自身與家人(原生家庭與生殖家庭)間的相處品質。本研究在課程設 計時,便加入經驗學習圈的教學方式,讓情感性課程以「技能」方式包裝,讓學生不 知不覺中揭露情感,並提高關係經營動機,再轉化回原生家庭實際使用。. 32.

(41) 第四節、研究工具與發展歷程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中所使用之工具與其發展歷程,透過 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 完成課程之設計,並在課程中安排課程學習單、學生省思歷程與回饋單、同儕教師觀 察紀錄、教師省思紀錄等資料蒐集,以利完成後續評鑑階段之說明。研究者身兼教學 者,將完成從需求分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以及最後的評鑑工作。研究者本身為 K 中現任家政教師,身兼特色課程「幸福家庭經營」之授課講師,故以教學者身分完 成課程實施與評鑑,再以研究者的身分審視本父職角色經營課程之實施效果,以及課 程設計可對父職角色經營課程有利的建議。現將工具與發展歷程以 ISD 系統化教學設 計之設計、發展階段完成說明:. 一、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內容設計 1.父職角色經營課程主題選擇 父職角色經營課程內容為本研究工具之一,在設計上,先以文獻中找尋之影響父 職角色因素做為課程主題,再針對各主題設置課程目標,以經驗學習圈的學習模組進 行課程活動設計,最後安排時間撰寫省思札記。 黃慧森、王以仁(2015)所發表「高職生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量表」一文中,說 明父職角色知覺與認同分為四個類別:陪伴與支持、照顧與管教、教育與栽培、養家 與身教。本研究考量高中男生生命經驗,尚未擁有自身的孩子,可供練習養家與栽 培、養家與身教這兩項,故只抽取陪伴與支持、養家與身教兩個面向做為課程設計概 念。另外,本研究也採取影響父職參與(fathering)的因素,進行操作。而文獻(王 叢桂,2000;魏秀珍,2002;涂妙如,2007)中以生態系統觀所提出的影響父職參與 的因素中,可在本課程操作的內涵為父職角色意義、性別角色觀念、以及對家庭的承 諾。綜合所述,父職角色,有許多因素影響,考量高中男生的起點行為與需求,以及 所處之生命階段與任務,認為父職角色的意義、性別角色觀念、對家庭的承諾、照顧 與養家、陪伴與支持、正向溝通與同理等六個主題,可以供以研究者做為課程設計之 概念主題,其中照顧與養家可與金錢管理課程相結合,而陪伴與支持則加在各課程中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article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the article, “Skills requirements for MIS staffs – the study of enterprises’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 school,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1) involve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destination image, and groups with high involvement have a higher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extent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e overall students’ math scores hav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ype C in CEEC Interest Inventory whereas showing high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ype A.. Male students’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aminees’ cognitive response patterns, it is effective to figure out the English learning results on some 7 th junior high

Sixth, Industrial Advance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fields of career planning approach, are reach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ased on th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