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就對教育政策、對教育機構、教師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對教育政策的建議

(一)增加課程時數

本研究發現,偏鄉教師對於課程時數太少影響課程實施的困擾,包括語文科目 的週課數太少,尤其以英文科的周數最少,教育部僅規劃一周兩節課的英文授課時 數,讓英文偏鄉老師有很大的趕課壓力。國文科老師表示國文科為主要學科,但課 堂數太少,加上課文數太多,使本身知識背景不足的偏鄉學生很難學的扎實,課程 設計上就很難實施。因此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應針對增加國英數的週課數,減輕偏 鄉教師趕課的壓力及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

(二)強化教科書內容

本研究發現,偏鄉老師認為目前教科書內容太過統一化,缺乏考量偏鄉學生的 詞彙和生活的實用性詞語,數學老師認為目前教科書的題目太過都市化,為考量到

98

偏鄉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教師在課程設計上,還需要特別花時間跟學生解說都市 化的詞彙與生活用語。此外,國文老師認為目前教科書的內容文體不夠統一,文體 結構太過鬆散,導致學生缺乏反覆複習的機會。最後,部分英文老師認為目前教科 書的編排內容太不符合實境情況的應用,許多對話句型並不實用於國外的溝通情 境。總結,教科書的內容會影響教師在課程設計上的安排,若教科書內容不完整,

教師就需要花更多時間來教導學生教材不足的部分,這樣的情況容易影響教師課 程設計與實施的困難。因此建議教育審核教科書本單位,能夠給予更加嚴格的審核 機制,並考量全臺灣學童的學習背景與文化狀況,避免教科書皆為都市的象徵性符 號和語言,建議納入偏鄉文化和背景知識,平衡全臺灣學童的學習能力。

二、對教育機構的建議

(一)鞏固正式課程的課程時數

本研究發現,教師表示授課時數太少,部分原因來自學校的活動導致正式課程 停課的要求,教師本身授課時數固定很少,但因為學校的活動而常被要求停課,教 師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的進度與考試壓力,學生如果在趕課情況下學習,容易導致 教師教學無力,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的情況發生。所以建議學校的活動盡量排除正式 課程的時間,對教師和學生皆保有教學與學習的權利。

(二)增加教師的課程設計自主性

本研究發現,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有很多面向和看法,對自身的教學充滿熱忱,

所以建議在學校方面,能給予教師更多的課程設計自主性,盡量避免因為評鑑或作 業審查的要求,而導致教師課程設計的壓力。

三、教師的建議

(一)增加多元化的課程設計

99

現場授課教師宜多方涉略不同的教學媒材或素材,不斷嘗試不同的課程設計 方式,找出屬於適合教師自身和學生的課程模式,達到課程的目標。另外,也建議 老師能夠將不同課程的教材內容做統整,教師將有益的教材納入自己的課程中,能 受益給學生,又可以增加課程的多樣性。

(二)多採用學生取向的課程設計

由於現今已不像過去以教師為主的傳統講述式課程設計,現今學生對傳統講 述式的課程感到疲乏,建議教師可以調整自身的課程設計,並將學習的角色交還給 學生,建立課程中多讓學生思考與動手做的歷程,自然學生就會對課程感到興趣,

且提升學習的動機。

(三)多考慮融入各方面的課程取向

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可避免單一性的課程設計,讓課程設計更多元且達到更多 面向的課程目標。因此建議教師在課程安排上,可以考量增加不同的設計取向,如:

數學的課程設計上,教師可納入學科取向和學生取向,即可獲得師生之間交互作用 的學習教果。

(四)將教師專業與興趣加入課程設計

能夠將自身的專長或興趣納入課程設計中,因為唯有教師本身對課程有興趣,

學生也會被老師的教學熱情給吸引,自然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因此建議教師在 課程的設計上,可以納入教師有興趣或專長,讓教師和學生在相互的學習中,增加 學習的趣味性和熱情。

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13)。內政部定義屬「偏遠地區」鄉鎮地區。取自

http://www.rootlaw.com.tw/Attach/L-Doc/A040380001005800-1021129-4000-001。

王素芸(2000)。教師課程決定自主性之探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3,235-254。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取自 http://libwri.nhu.edu.tw:8081/Ejournal/AB08001703.pdf。

行政院(2015)。健全地方發展均衡基礎建設計畫。取自 http://www.moi.gov.tw/files/civil_download_file/

王文科、王智弘(2014)。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論。臺北市:五南。

吳財順、張素貞 (2004), 國民中小學課程鬆綁的美麗與哀愁:析論課程改革的問 題與對策。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上),18-39。

吳清山(2005)。優質學校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與專業發展之指標內涵及實踐策 略分析。教師天地,134,21-31。

李政賢、林靜如、廖志垣(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李政賢(2009)。訪談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李力昌(2012)。訪談大綱的擬定與訪談應注意的事項。取自 http://blog.xuite.net/lichanglee/kuastm/58428357。

李家同(2014)。學好國英數就有競爭力。取自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416-pH89。

李天健、陳振淦、周珮綺(2008)。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教育部委託之專題 研究成果報告(編號:PG9607-0031),未出版。

吳鐵雄、陳伯璋、郭丁熒(2009)。改善教師流動率談及促進偏遠地區教育發展—

以我國與各國經驗之比較分析。國家教育研究院出國研究報告(編號:

101

C09800786),未出版。

吳清基(2015)。教育政策與教育發展。臺北市:五南。

林建谷、林俊傑(2004)。課程取向觀點對國小教師設計九年一貫課程與實施教學 之啟示。國教輔導雙月看刊,43(4),52-57。

林素卿(2009)。潛在課程取向及其對教育機會均等之啟示。彰化師大教育學報,

16,31-47。

兒福聯盟(2013)。臺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取自:

http://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974。

林志成(2011)。特色學校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市: 高等教育。

林佳顯(2014)。三好國中九年級導師對於十二年國教升學管道之觀點與因應之個 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洪萱芳、洪紹君、張妤萍、顏瓊芬(2016)。以偏鄉國小為場域之地方本位環境教 育課程省思。科學教育學刊,24(3),299-331。

施良方(2005)。課程理論。高雄市:麗文。

許興讓(1997)。偏遠地區圖書館的經營之道──以澎湖縣湖西鄉為例。書苑,

32,84-97。

黃光雄、蔡清田(2001)。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陳之華(2008)。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臺北縣:木馬文化。

陳聖謨(2011)。點燃課程的明燈-談偏鄉小學的課程經營理念。師友月刊,

534,19-23。

許誌庭(2014)。偏鄉地區教育困境:空間、社會與文化。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

31(1),33-42。

許湘茹(2014)。偏鄉地區公立幼兒園混齡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張嘉育(民 8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102

張婉玲(2015)。偏遠地區特色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 東縣。

教育部(2013)。各國國家官方課程文件的理念、目標、特色與啟示。取自 www.ntptu.org.tw/FileStorage/files

教育部(2016)。教育部偏遠地區振興條例草案總說明。取自

http://www.k12ea.gov.tw/files/common_unit/51b4f3d6-47d3-4b04-acf5-542224a429b5/。

教育部(2016)。愛留偏鄉。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bwJcJHuF0&t=8s。

教育部統計查詢處(2017)。偏遠地區國中小地理資訊查詢系統(2017年版)。取 自http://stats.moe.gov.tw/remotegis/。

黃繼仁(2004)。課程實施。取自

http://web.ncyu.edu.tw/~hchiren/Instruction/implement。

黃政傑(2014)。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彥超(2016)。偏鄉小校發展之思維:學校特色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5),38-42。

曾世杰(2015)。偏鄉孩子更需要有品質的教學。取自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1518。

游佳穎(2011)。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談臺灣偏遠地區教育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屏東縣。

楊雅妃(2012)。偏鄉小學教師文化樣貌之研究-新北市一所偏鄉學校個案(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群眾募資平台(2014)。全台偏鄉小學-夢想傳遞。取自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198

103

詹志禹(2015)。興趣可以當飯吃。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5forum/intro2-3.html。

詹志禹、吳璧純(2015)。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教育研究,258,28-41。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臺北市:高等教育。

甄曉蘭(2007)。課程經典導讀。臺北市:學富文化。

蔡光昭(1998)。偏遠地區醫療問題探討--以恆春地區為例。醫院,31(1),29-36。

蔡清田、劉祐彰(2007) 。國小教師課程設計的實踐與難題。課程研究,3(1),59-85。

劉玉玲(2008)。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縣:新文京。

鄭杏玲(2015)。教育政策與教育發展。臺北市:五南。

賴瑤珊(2017)。如何以賦名行動創造多元價值?以 Teach for Taiwan(為臺灣而 教)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0300291132197686428 蕭富元(2011)。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天下雜誌,384。取自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2870

英文部分

Ayers, J. (2011). Make rural schools a priority considerations for reauthorizing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Retrieved from

http://www.americanprogress.org/issues/education/repore/2011/08/04/10216/ma ke-rural-schools-a-priority.

Autti, O. (2014). School Closures in Rural Finnish Communiti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29(1), 1-17.

Barmer, A., McFarland, J., Nachazel, T. & Wang, X. (2017). The Condition of

104

Education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s://nces.ed.gov/pubs2017/2017144.pdf

Charlie, B. (2014, Oct 28). Rural schools praised in Columbus stop by U.S. education chief Duncan.

The Columbus Dispatch. Retrieved from

http://www.dispatch.com/content/stories/local/2014/10/27/duncan-praises-rural-districts.html

Eisner, W. (2002).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duc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Merril Prentice Hall.

Ferreira, J. (2011). Primary School Challenges in the Rural Areas of Finland, France and Portugal. De Boeck Supérieu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irn.info/revue-education-et-societes-2011-2-page-109.htm

Mack, J. (2015, February 10). Urban and rural poverty pose different challenges for Michigan school children. M Live Media 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www.mlive.com/news/kalamazoo/index.ssf/2015/02/comparing_rural_vs_

urban_pover.html

McCutcheon, G. (1995).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1990s. In C.Ornstein&

S. Behar (Eds.), Contemporary issue in curriculum (pp.3-9). Allyn and Bacon.

NCES. (2006). NCES's urban-centric locale categories. Released from https://nces.ed.gov/surveys/ruraled/definitions.asp

Ornstein, C. & Hunkins, P. (1998).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Canada: Pearson Education.

Postlethwaite, T. & King, K. (197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105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

訪談問題

一、訪談偏鄉教師任教背景:

1. 請問您目前任教教學年資幾年?

2. 請問您目前在本校任教年資幾年?

3. 請問您的畢業學校與科系?

4. 請問您目前主要任教於哪一科?

5. 請問您任教班級學生數多少人?

5. 請問您任教班級學生數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