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文獻研究結果及發現,進而提出以下建議供各級學校在棒球隊 之選訓或未來的研究者之參考。

一、實務建議

(一)加強家人對國小棒球隊選手的關懷與認同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家人支持」及「教練支持」所獲得的支持不高,但在國 小階段,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小學生的一言一行的感受非常深,許多家庭對於學生 參加棒球運動抱持著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消極態度,因此加強家人對於棒球運動認 同是相當重要的。球員如果有足夠的家庭支持,其就可更加放心的參與練習活動,

家人對於子女運動之興趣與專長能充分的瞭解並給予支持,都是球員增加其參與 棒球運動之動機。

(二)安排棒球隊教練進修相關教育心理學之課程

在我們一般認知中,教練應當對於選手支持是最大的,但是在社會支持的現 況研究中發現「教練支持」的得分最低,選手認為獲得教練的支持最小。就我們

122

所知,現今國小棒球隊教練除了有學校教師兼任之外,還有專業教練、外聘教練 或是熱心人士等,這些專業教練都是優秀的選手出身,而非受過教育訓練的教師,

優秀的專業教練對於選手的球技有相當大的助益,但或許是教練求好心切而嚴格 的訓練,或有動輒辱罵進而使小選手心裡創傷,無形之中與教育上的本意背道而 馳,對於小球員心理關懷的忽略,而未給予適時的輔導,如果可以安排教練進修 一些教育心理學的相關課程,在球員表現好或沮喪時給予適時關懷,當小選手心 靈上的導師,相信小選手會更有參與的動力。

(三)教練應有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學效能

在參與動機之現況分析中發現「健康適能」得分較高,我們都知道運動與遊 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體力即是國力,在本調查中發現學童想增加 健康方面的適能,藉由棒球運動來增加心裡的、生理的及身體的健康。但許多教 練在訓練上採取認知上的舊有模式而未與時具進,時代的改變,學生的觀念也一 直在改變,教練的專業知能更需要符合時代的演變,教練應當有能力去設計有趣 的訓練課程,從訓練課程模式中樂趣化去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畢竟小學生不是 專業的運動員,如果教練還是一直用傳統的土法煉鋼模式去訓練,恐有揠苗助長 的危險。因此,球隊教練應有不斷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學效能,在訓練課程上可採 取樂趣化、活潑化及遊戲化之練習內容,讓學生從遊戲中培養棒球興趣進而成長 與茁壯以增加學習成效。

(四)不追求戰績名次,但求學生學習樂趣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學習滿意度構面以「個人表現」得分為最低,由此可知這 些小選手最不滿意的就是自我的表現,究其原因,可能是教練過度追求訓練的績 效及比賽的成績,所造成選手們的壓力,導致選手對自我表現失去信心,不滿意 自己的表現,此實有違體育教學之目的、教育的初衷。許多團隊為了爭取更高的 榮譽、更佳的成績,往往過度的訓練,以至於較少時間在於學業方面,因此許多 小選手在學業成績方面不盡理想,甚至有些小選手有識字及閱讀上的困難,這點

123

在現場施測過程中就可發現,這樣顯示選手在學校可能以球隊訓練為主,忽略課 業學習所產生的畸形現象。在國小啟蒙階段,應當培養學生打球的興趣,享受運 動的樂趣,兼顧學業,並養成健全之人格發展,引導學生獲得平衡的身心發展及 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五)給予兼任棒球隊教練之老師適當福利

現今許多學校棒球隊教練除了少數學校有專業運動教練指導外,很多學校指 導教練還是學校老師兼任,學校老師除了要繁忙於課務之中,還要額外利用課餘 時間來訓練棒球隊,對於這些指導老師無怨無悔的付出給予最高的敬意,不過長 久之計還是建議學校對於指導老師的聘任應該建立公平的制度。例如:給予減免 授課節數或是減少學校行政雜務並且提供適當進修機會。長期擔任棒球隊指導教 練壓力很大,應該給予適當的福利以提升教學士氣,將有助於提升棒球活動之成 效。

二、對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一)本研究以參加100學年度全國國小棒球聯賽學童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無 法推論至其他未進入全國賽的學童或是參加硬式球賽的對象;未來研究者可建議 加入家長及教練訪談的部份,加以佐證家長、教練對於參與動機的影響。其研究 結果可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及教練參考。

(二)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學生收集資料。問卷調查法填答者易受到社會期 許及當時的認知或受試者填寫意願之影響。如要更深入了解學生參與動機、社會 支持及學習滿意度之情況,可再採深入觀察方式,例如:各隊練習時況紀錄,並 且為期一週以上持續觀察,以作進一步研究。

(三)本研究在樣本的選取上,因作者本身背景屬性之緣故,故選取以國民小學 棒球隊選手來進行探討,建議後續的研究者能廣增其它不同運動項目或不同學齡 層之母群體為研究。

1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大辭典。三民書局,台北市。

三民書局新辭典編纂委員會(2000)。新辭典。三民出版社,台北市。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1989-2010)。國民小學棒球聯賽報告書。臺北:中 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聯盟網站(2011年7月)。

http://www.ctsbf.org.tw/sbflive/uploads/custom_page/main2.php 王玉萱(2007)。國民小學舞蹈才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王柏森(2009)。慢速壘球參與者之參與動機、團隊凝聚力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盈潔( 2008)。國中生運動社會支持、運動參與行為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 臺北巿立龍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功力靖雄(1991)。明治野球史。消遙書院,東京。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資料檔】。2011年7月19日,

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04

何育敏、張庭彰、何國龍、陳禾青(2008)。各級棒球選手流失因素之研究。北 體學報,2008 第 16 期,247-259。

何森榮(2001)。大專院校棒球聯賽參賽球隊組訓概況及滿意度之研究--八十九 學年度棒球聯賽為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佳玟(2008)。臺北市國小足球參與者運動價值觀及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佳鴻(2004)。台灣韻律體操發展概況與中小學韻律體操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未

125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書局,臺北市。

吳政謀(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參與行為、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奔放主題運動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宋茂玄(2006)。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旭旻(2004)。台北縣立國小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 台北市。

李明恕(2011)。嘉義縣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升學意向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李素箱、許吉越、許朝雄、楊種發(2010)。我國高中柔道選手社會支持與流暢 體驗之實證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31~49,5卷2期。

李啟明(2008)。台中縣國小躲避球隊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彰化縣。

李慶態(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杜詩婷(2010)。學習動機及滿意度對游泳能力之影響研究-以嘉義市國小學生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嘉義縣。

周虹君(2002)。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仁義(2001) 。原住民甲組成棒選手參與棒球運動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書局。

林佳慧(2009)。長跑運動者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

2010/06,43-68。

126

林建興(2009)。國小學童巧固球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美智(2000)

空中大學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貞錡(2009)。中部地區國民中學游泳團隊成員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琪雯(1994)。運動與政權維繫: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林雅卿(2010)。臺中縣國小打擊樂團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新枝(2011)。台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曉怡(2004)。台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顯宜(2006)。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顯宜(2006)。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