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實施過程之問題檢討及結論,提出對教學上與未來 研究兩方面的建議,分述如下:

一、對教學上的建議

(一)藉由擬題活動發現學生的分數迷思概念

分數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問題中有不同的意義,本研究也發現學生在 擬題測驗出現了迷思概念。在分數除法單元中適時穿插擬題活動,可以 瞭解學生分數除法概念之學習情形,也可以即時發覺學生分數除法的迷

102

思概念,並即時做補救教學。

(二)安排擬題教學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發現,擬題能力好的學生,其解題能力亦佳。教師在教學上,

若能適時適量搭配相關的擬題活動或作業,應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 增進學習效果。

(三)適度安排不同未知數位置的題型於分數除法教學中

國内數學教材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大都從未知數位於等號後的 題目開始,學生也因而習慣於順向思考的題目。本研究發現學生進行分 數除法擬題測驗時,「未知數在等號後」的題型表現最佳,「未知數在運 算符號後」次之,「未知數在運算符號前」則表現最差。所以教學時,可 由先「未知數在等號後」引入分數除法概念,之後再安排不同未知數位 置的分數除法題型,對於學生的分數除法的學習,有所的幫助。

(四)分數單元中加強離散量及連續量的概念

分數除法的擬題中,「内容物不可分割」的錯誤占了 0.9%,可以發現 部分學生對於離散量及連續量的概念還不夠明確。所以,分數相關單元 應補充說明離散量及連續量的概念及在分數單元的出現情境。

(五)落實度量衡體驗的教學及以生活經驗相關的題材為題目

從學生的擬題中,可以發現部分學生量感之不足,所以出現了許多 情境不符生活經驗的題目。若能在平時教學落實度量衡體驗的教學,同 時以生活經驗相關的題材為題目,必能提高數學相關生活常識與知能,

減少許多分數除法迷思概念的發生。

(六)呈現多樣化的題型教學

從學生的分數除法測驗,可以發現極高比例的學生使用「比較型-倍 數」來擬題,而其他類型的擬題的比例卻是非常的低。若能在分數除法 教學時,呈現多樣化的題型教學,必能活化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習效果。

(七)精熟分數除法的計算

在分數解題測驗中,有 6%的學生是分數除法的算式正確,卻在計算 時發生錯誤。因此,了解分數除法概念後,分數除法的計算的精熟是顯 而易見的重要。

103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樣本

本研究對象受限於時間、人力的關係,只以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未來可針對各年級學生繼續進行分數的相關研究,亦可透過縱貫研究,

來了解學生各階段的擬題表現及分數概念。在樣本取樣上,本研究僅限 於台中市南屯地區之小學,其研究結果較適宜解釋研究區域之現況,未 來相關研究若能擴大到不同地區並增加樣本數,將能擴大研究的推論。

(二)研究變項

在擬題之相關因素的探討上,本研究只著重於「未知數數值類型」、

「未知數位置」變化的研究。因此,未來的研究在題目因素上可採用不 同的表徵型態,同時若再加入教師因素或學生練習因素,更能清楚瞭解 上述因素對學生擬題表現之影響。

(三)研究樣本背景

本研究採紙筆測驗,透過表徵轉換來評量學生的分數除法概念,並 於紙筆測驗後以抽樣晤談方式瞭解學生的想法。對於語文能力過低之學 生,擬題測驗部分可能無法真正的評量出其數學能力,且囿於時間及人 力因素,晤談人數僅有 18 人,未來可增加晤談人數與内容,晤談結果將 能提供更豐富的訊息。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素幸(2010)。教學策略:網路學生擬題之理論基礎與應用。研習資訊,

第 27 卷第 1 期,49-52。:

朱世雄(2012)。國小四年級學童在不同題目表徵型式以及不同分數意義 下對分數乘法概念解題表現的影響。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呂玉琴(1991)。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1/2 vs. 2/4。國民教育,31(11、

12),10-15。

呂玉琴(1994)。國小教師分數教學之相關知識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進洋、韓承靜(1999)。心智表徵與創造思考。科學與教育學報 ,3,

1-25。

周筱亭、黃敏晃(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臺北 縣:教育部國教研習會。

李端明(1997)。「分數詞」之解題活動類型:一個國小四年級兒童之個案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李光榮(1997)。國小兒童正整數乘除概念之研究:一個國小四年級兒童之 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吳德邦、吳順治(1989)。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碧珍(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分數概

念。新竹師院學報,4,295-347。

林碧珍(1991)。國小兒童對於乘除法應用問題之認知結構。新竹師院學 報,5,221-288。

林香 (2003)。國小數學資優生的解題策略探究-以圖畫表徵策略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芬婉(2011)。國小五年級個案教師於異分母分數加減表徵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105

林群雄(2004)。『教』與『學』之成長實錄─擬題活動教學融入國小三年 級數學課堂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市。

林麗華(2006)。國小數學不同成就學生對數學文字題的閱讀理解能力之 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胡炳生(1997)。數學解題思維方法。臺北市:九章。

洪碧霞、黃瑞煥、陳宛玫(譯)(1984)。認知心理學(原作者:Mayer, R.

E.)。高雄市:復文。

袁小明(2000)。數學誕生的故事。臺北市:九章。

許育彰(2000)。探討高中生從不同力學情境中發現問題的研究。

明倫學報,4,59-73。

許璋銜(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除法概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佩儀(2007)。從比例問題的表面結構和深層結構探究國一學生的解題表 現及解題策略情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3)。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雅惟(2006)。電腦輔助同儕互教數學解題策略之初探–以國小四年級多 步驟解題之題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新竹市。

教育部(2000)。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92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梁淑坤(1994)。「擬題」的研究及其在課程的角色。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 程概說(低年級) (152-167 頁)。新北市: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梁淑坤(1997)。擬題能力之評量:工具之製作。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的 成果報告(NSC84-2511-S-023-006),未出版。

陶惠昭(1997)。從一年級教室看數學教師的佈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106

陳啟明(2000)。不同題目表徵型式及相關因素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解題表 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薇雅(2010)。國小五年級數學擬題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時間的乘除計算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敏晃(1985)。數學解題(譯), 國教月刊, 32,40-52。

黃俊瑋(2007)。中學生數學知識、數學情意、解題策略與解題表現統合 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麗寶(2010)。以圖示法進行分數除法教學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游自達(1995)。數學學習與理解之內涵──從心理學觀點分析。國立臺中 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集刊,3,31-45。

詹婉華(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楊壬孝(1988)。國中小學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 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9A)。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瑞智(2000)。探討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357-382。

楊惠如(2000)。擬題活動融入國小三年級數學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瑞智(2000)。探究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357-382。

楊德清(2002)。創意教學〜分數的補救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29,33-52。

賈馥茗主編(1992)。我們如何思維(How We Think)(原作者:John Dewey)。 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10)

鄭毓信(1993)。建構主義與數學教育。數學傳播,4,36-49。

107

鄭夙珍(2007)。新舊課程銜接補強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改善教科書中分數 除法的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大學,臺北市。

蔣治邦(1994)。由表徵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國民小學 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新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編。

蔣治邦(1997)。由表徵觀點看格式的選擇。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

(中年級)。新北市: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

蔡坤憲譯(2006)。怎樣解題(原作者:G.Polya)。臺北市:天下遠見。(原 著出版年:1945)

賴麗桂(2007)。資訊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分數診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宗彬(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基準化問題的解題活動類型與理解層 次之個案探究--以分數除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嘉義市。

羅鴻翔譯(1980)。兒童如何學習數學(原作者:柯伯勒)。臺南市:臺南

羅鴻翔譯(1980)。兒童如何學習數學(原作者:柯伯勒)。臺南市:臺南